-
癜风
癜风病名。指肌肤因感邪而症见皮肤生紫点或出现白色斑疹者。见《寿世保元》卷九。为紫、白癜风的合称。详见各条。
-
白矾散
白矾(烧为灰)1两,硫黄1两(细研),胡粉1两,黄连1两半(去须),雌黄1两(细研),蛇床子3分。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七方之白矾散:组成:白矾灰1分,黄矾1分(烧赤),雄黄1分(细研),盐绿1分(细研),虾蟆灰1分,麝香1分(细研),人中白1分(烧灰),人粪灰1分,蚺蛇胆1分(研入)。
-
胡麻丸
《外科正宗》卷四:胡麻丸:处方:大胡麻120克防风威灵仙石菖蒲苦参各60克白附子独活各30克甘草15克制法:上为细末,用酒跌成丸子。摘录:《御药院方》卷一《幼科发挥》卷上:方名:胡麻丸组成:胡麻仁(炒)、苦参、甘菊花、大力子(炒)、石菖蒲、何首乌、威灵仙、蔓荆子、乌梢蛇(酒浸,去皮骨,取肉焙干)各等分。
-
茄蒂
《*辞典》:茄蒂:出处:《履巉岩本草》拼音名:Qi D 来源:为茄科植物茄的宿萼。功能主治:治肠风下血,痈疽肿毒,口疮,牙痛。③《岭南采药录》:治发背及痈毒初起,用十四至廿一个,水、酒煎服。(《仁存堂经验方》)③治对口疮:鲜茄蒂、鲜何首乌等分煮饮。(《本草经疏》)④治癜风:用茄蒂蘸硫、附末掺之。
-
拳尖
拳尖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列作奇穴。位于手背第三掌骨小头高点,握拳取之。主治目赤、目痛、癜风、赘疣等。一般艾炷灸3~5壮。
-
矾石大黄丸
处方:矾石、大黄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无名毒肿及癜风、疥、癣。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汤下,1日1次。摘录:《家塾方》
-
皂荚刺散
主治:妇人血风,皮肤搔痒不止。主治:风攻腰脚疼痛,及肠壅气滞;诸般癜风疾。制备方法:上为散。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皂荚散。《圣济总录》卷一三二:组成:皂荚刺1两,乳香1分。热酒调下亦得。
-
拳尖穴
拳尖穴经外穴名。《千金要方》:“风翳患右目,灸右手中指本节头骨上五壮,如小麦大。左手亦如之。”《太平圣惠方》定名拳尖。在手背第三掌骨小头之高点,握拳取之。主治目痛,目翳,癜风,赘疣等。艾炷灸3-5壮。
-
灵仙丸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灵仙丸:处方:威灵仙。功能主治:一切癖。功效:通十二经脉,去宿垢。主治:口眼斜,疠风、头风、癜风,皮肤搔痒,手足顽麻、疥癣、腰重阴肿,妇人月闭。制备方法:上为末,好酒拌润,入竹筒内塞口,九蒸九晒,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本方改为散剂,名 灵仙散。(见《医级》)。
-
十宝大安散
《普济方》卷一六九:别名:万病无忧散组成:大黄(春、冬1斤,夏半斤,秋12两),甘草(春、冬6两,夏3两,秋4两),牵牛(春、冬12两生,夏8两半生,秋8两),槟榔(春、冬12两,夏8两,秋6两)。加黄耆(蜜炙7次)、陈皮(去白)、生胡椒、蓬莪茂(炮)、三棱(炮),自然有泻有补。用药禁忌:妊娠不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