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甲复脉汤
概述:三甲复脉汤为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三方。处方:炙甘草、干地黄、白芍药各六钱,阿胶、麻仁各三钱,麦门冬(不去心)、生牡蛎各五钱,生鳖甲八钱,生龟甲一两。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15克(不去心)阿胶9克麻仁9克生牡蛎15克生鳖甲24克生龟版30克功能主治:功在滋阴潜镇。
-
小儿肝病证治
小儿肝病证治为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肝为刚脏,主风。肝热则壮热引饮,喘闷,口中气热,目内青,直视,身反折强直,手乱动;实则目直视,大叫,抽掣有力,宜泻火清肝,用泻青丸,或龙胆泻肝汤。虚风内动,手指蠕动,甚或瘛疭,心憺憺而动,脉象细促者,宜三甲复脉汤,育阴潜阳。如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皆可选用。”
-
手颤
手颤为症状名。若见于外感热病后期,多属阴虚风动,治宜滋阴熄风,方用三甲复脉汤;由阴虚、血虚内生的风证。多见于大汗、大吐、大泄、失血或久病伤阴者,由津液亏损,液少血枯,血不养筋,肝阴不足,阴不潜阳而肝风内窜所致;也有因于肾阴不足,肝肾亏损,肾水不能涵养肝木,而致肝风上扰。治宜潜阳息风、养阴生津。
-
秋温
发于秋季的热病。《温热经解·客气温病治法》:“秋温,不大便五六日,舌苔焦燥者,热病也,大承气汤主之。秋温,化热十余日,邪入厥阴,唇焦齿燥,耳聋,舌根焦黑,手指蠕动欲痉者,三甲复脉汤主之。秋温,温邪下陷为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秋温下陷,泄泻不止,欲作痢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参见温病条。
-
撮空理线
吴又可曰:“证本应下,耽迟失治,或为缓药因循,火邪壅闭,耗气搏血,精神殆尽,邪火独存,以致循衣摸床,撮空理线,肉瞤筋惕,肢体振战,目中不了了,皆缘应下失下之咎。攻之不可,补之不可,补泻不能,两无生理,不得已勉用陶氏黄药汤”(《温疫论·补泻兼施》)。如阴液耗竭,虚风内动者,可用三甲复脉汤等方。
-
本脏自病痉
本脏自病痉为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又名虚热痉。即肝血亏虚而致的痉证。清·吴鞠通《解几难》:“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故曰本脏自病。”临床见于温热病后期,因汗多亡血而致,如急性中毒性脑病。治当育阴柔肝,六味地黄丸、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小定风珠皆可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