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单
气单为病名。《喉科紫珍集》上卷:“此症因受湿热郁气,七情所伤而起。初起靠舌根横生,红紫色,青筋直现。”治宜解郁除湿,方用逍遥散和二陈汤加减化裁治疗。
-
气单胞菌肺炎
疾病代码:ICD:J15.8疾病分类:呼吸内科疾病概述: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目前有10个菌种,主要有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ic)、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及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等。还在蔗糖、阿拉伯糖、山梨醇中产酸产气。有原发病者如血液病、肝硬化、肾病、肿瘤以及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等均易感本病。
-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疾病别名亲水气单胞菌腹泻,Proteusmelanovogenesinfection疾病代码ICD:A48.8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亲水气单胞菌腹泻(aeromonashydrophiliadiarrhea)是由亲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AH)引起的肠道感染性腹泻。进食被本菌污染的饮料或食物、或皮肤伤口接触被本菌污染的水、或被鱼刺伤或咬伤均可受染。
-
肌尾噬菌体科
肌尾噬菌体科病毒颗粒是由头、尾和固着器组成,延长头部约111×78nm,由152个壳粒组成。尾部为113×16nm,具有一个尾领、一个茎板、6个刺突和6个长尾丝。基因组分子量约175×106,占粒子重量的48%,含有羟甲基胞嘧啶取代胸腺嘧啶。
-
有尾噬菌体目
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噬菌体的吸附尾首先吸附到宿主细胞壁、芽孢囊膜、鞭毛或菌毛的特异受体上,在部分噬菌体中,细胞壁被噬菌体溶菌酶消化。(1)感染DNA环化,在一个或几个特异位点,或随机地整合到宿主基因组。有尾噬菌体目成员在真细菌和古细菌的100个以上的属中发现,它们的宿主一般为属特异性。
-
T4样噬菌体属
T4样噬菌体属病毒基因组相对分子质量约120×106(169kbp),相当与粒子重量的48%,含有5-羟甲基胞嘧啶(HMC),没有胸腺嘧啶,并被糖基化。病毒粒子至少含有42种多肽(Mr8–155×103),包括1,600–2,000拷贝的主要衣壳蛋白(Mr43×103)、3个位于头内的蛋白。各种酶有B型DNA聚合酶、二氢叶酸还原酶和溶菌酶等。
-
P1样噬菌体属
病毒粒子CsCl浮力密度是1.48g/cm3。P1样噬菌体属病毒基因组大小约100kbp,G+C含量为46%。基因组线形,包括约100个基因,相关功能的基因通常在基因组的几个区域分布。基因组已循环排列,有8-12%的末端亢余,包括一个重组热点(lox-cre)。噬菌体作为质粒维持(每个细胞1-2个质粒),或者整合到细菌染色质的特异位点维持。
-
P2样噬菌体属
P2样噬菌体属病毒粒子相对分子质量为58×106,CsCl浮力密度是1.43g/cm3,S20w约为283S。HP1噬菌体已完成全序列分析。病毒粒子至少含有13个结构蛋白(Mr20–94×103),包括484拷贝的主要衣壳蛋白CP(Mr39×103),HP1氨基酸序列可从GenBank和EMBL获得。原噬菌体可以在细菌染色质的10多个特异位点整合,不需UV诱导。
-
细菌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bacterialdiarrhea)是指各种细菌引起的腹泻。常见病原菌包括沙门菌属某些种、志贺菌属、弯曲菌属、弧菌属、气单胞菌属、耶尔森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艰难梭菌等。
-
疖疮病
疖疮病病原病原菌为疖疮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1微米,单个或两个相连,有运动力,极端单鞭毛,有荚膜,无芽孢,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疖疮病病症患病初期鱼体背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部位出现脓疮,手摸有浮肿的感觉,脓疮内部充满含血的浓汁和大量细菌,所以又名瘤痢病。主要危害青鱼。
-
鲤水肿病
鲤水肿病病原此病是由病毒和细菌双重感染而引起的。细菌主是点状产气单胞菌。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有侧游现象,有时静卧水底,呼吸困难,不食不动,最后尾鳍僵化,失去游动能力,不久死亡。鲤水肿病流行情况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水肿病的发生,主要在危害2~3龄鲤鱼,在鲤鱼产卵孵化季节,最为流行。
-
粪细菌培养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粪便中常见的肠道致病菌:革兰阳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白色念球菌、产气荚膜梭菌、难辨梭菌等。革兰阴性菌:有伤寒及其他沙门菌、痢疾志贺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弧菌属、产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弯曲菌等。(2)细菌培养、分离和药敏试验一起进行。
-
打印病
打印病病原此病是由点状产气单孢菌点状亚种引起的。0.7微米,有运动力,极端单鞭毛,无芽胞。打印病流行情况近年来,此病已发展成为主要鱼病之一,主要危害鲢、鳙鱼、团头鲂、细鳞斜颌鲴等,在各个发育生长阶段中都可发病,尤其对鲢、鳙、团头鲂的亲鱼危害最大,发病严重的鱼池,其发病率可高达80%以上。
-
短尾噬菌体科
病毒基因组为单分子双链DNA,分子大小为40kb,分子量25×106d,基因组核酸约占粒子总重量的50%。短尾噬菌体科基因组以线形编码50个基因,相关功能的基因串联在一起。噬菌体吸附到细胞壁开始烈性感染,感染中破坏宿主染色体。病毒DNA在复制中形成串联体。主要宿主为肠道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