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色
角色又称角色,原属戏剧用语,指在舞台上所扮演的人物。本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将这一术语引入社会心理学,称为社会角色。(2)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体系中所特有的位置和身份;(3)个体实现社会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认为人是社会期望的各种角色的总和,是符号互动中的尝试与创造的结果。
-
WS/T 790.5—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5部分:基础通知服务
5.5.3.2消息结构及约束:消息结构应符合附录B基础通知服务消息格式Notify元素构件要求,消息补充约束见表10,示例消息参见附录C示例9。表16发布通知的消息补充约束5.9.4消息应答5.9.4.1触发事件:当通知拉取点角色接收到通知拉取者角色提交的拉取通知请求消息时,触发该消息应答。通知发布者提供该节点信息(IST-BN1-C)。
-
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规范(试行)
《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规范(试行)》由卫生部于2011年8月4日(卫办疾控函〔2011〕722号)发布。各级精防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及其他医疗机构如需使用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或数据管理,需填写用户申请表,经本单位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后,交予本级精防机构业务管理员,申请开通账号。
-
WS/T 790.8—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8部分:医疗卫生人员注册服务
标准正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第8部分:医疗卫生人员注册服务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疗卫生人员注册服务的角色、交易、交互服务和安全审计。5.3.3.2消息结构及约束:医疗卫生人员信息订阅消息结构应符合基础通知服务消息格式Subscribe元素构件要求,消息补充约束见表6。
-
WS/T 790.7—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7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服务
标准正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第7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服务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服务的角色、交易、交互服务和安全审计。5.1.3.2消息结构及约束:医疗卫生机构信息提交消息结构应符合附录B居民注册服务消息格式元素构件要求,消息补充约束见表2。
-
WS/T 790.12—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12部分:健康档案采集服务
标准正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第12部分:健康档案采集服务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健康档案资源库采集服务的角色、交易、交互服务和安全审计。5.2.3.2消息结构及约束:提交并注册健康档案消息应符合附录B健康档案采集服务消息格式ProvideAndRegisterDocumentSet元素构件要求,消息补充约束见表2。
-
WS/T 790.10—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10部分:健康档案存储服务
标准正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第10部分:健康档案存储服务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健康档案资源库存储服务的角色、交易、交互服务和安全审计。5.3.3.2消息结构及约束:获取健康档案请求消息应符合附录B居民注册服务消息格式RetrieveDocumentSet元素构件要求,消息补充约束见表2。
-
WS/T 790.13—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13部分:健康档案调阅服务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上海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表C.2文档查询过滤条件(CV_QuerySlotName:FindDocuments)表C.2(续)C.2.2查询文档提交集(FindSubmissionSets):查询文档提交集过滤条件表达式及对应元素见表C.3。
-
WS/T 790.4—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4部分:安全审计服务
5.2.3事件源(ActiveParticipant):事件源是事件的参与者之一,指事件的发起端,如注册服务请求发起应用软件,查询服务的请求端,事件记录节点元素为ActiveParticipant,记录类型为ActiveParticipantType,主要包括以下节点:——事件源标识(UserID属性):在节点验证系统中注册的服务请求者标识符;
-
WS/T 790.11—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11部分:健康档案管理服务
标准正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第11部分:健康档案管理服务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健康档案资源库管理服务的角色、交易、交互服务和安全审计。5.3.4.2消息结构及约束:更新文档集应答消息应符合附录B居民更新服务消息格式UpdateDocumentSetResponse元素构件要求,消息补充约束见表5。
-
WS/T 790.6—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6部分:居民注册服务
——第16部分:双向转诊服务;标准正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第6部分:居民注册服务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注册服务的角色、交易、交互服务和安全审计。5.2.4.2消息结构及约束:居民信息查询应答消息结构应符合附录B居民注册服务消息格式元素构件要求,消息补充约束见表5。
-
WS/T 790.9—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9部分:术语注册服务
2)将其它编码系统中的编码进行组合引用;5.2.3.2消息结构及约束:查询值集请求消息应符合附录B居民注册服务消息格式ValueSetQuery元素构件要求,消息补充约束见表4。7.2.3.2事件源(EventSource):记录获取值集映射请求方信息,值集映射使用者及术语注册服务均提供该节点信息(IST-TR3-C,IST-TR3-S)。
-
WS/T 790.14—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14部分:文档订阅发布服务
——第16部分:双向转诊服务;标准正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第14部分:文档订阅发布服务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文档订阅发布服务的角色、交易、交互服务和安全审计。5.1.3.2消息结构及约束:文档订阅消息结构应符合附录B文档订阅发布服务消息格式Subscribe元素构件要求,消息补充约束见表2。
-
WS/T 790.17—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17部分:签约服务
——第16部分:双向转诊服务;标准正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第17部分:签约服务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签约服务的角色、交易、交互服务和安全审计。5.7.3.2消息结构及约束:消息的语法应符合附录B签约服务结构模式ContractingId构件的要求,提交签约信息应符合表14的消息补充约束。
-
WS/T 790.18—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18部分:提醒服务
——第16部分:双向转诊服务;包括重复检查、重复检验、重复用药等提醒服务;5.1.3.2消息结构及约束:获取提醒消息结构应符合附录B获取提醒消息格式GetRemind元素构件要求,消息补充约束见表2。7.2.2.2事件源(EventSource):记录重复检验提醒请求方信息,服务申请者及提醒服务均提供该节点信息(IST-RS2-C,IST-RS2-S)。
-
WS/T 790.2—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2部分:时间一致性服务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建平、李岳峰、刘嵩、颜剑波、江汪发、许德俊、叶彦波、何炜。图3维护时间同步交易流程图需要同步时间的时间客户端发起维护时间请求到提供标准时间的时间服务器,并由时间服务器响应维护时间请求,返回标准时间给时间客户端,时间客户端依据NTP时间应答信息及时间延时估计校正并更新系统时间。
-
WS/T 790.3—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3部分:节点验证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10月27日前言:本标准是WS/T790《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的第3部分。5.1.3.2消息结构及约束:消息结构应符合附录B节点验证服务消息格式Authenticate元素构件要求,消息补充约束见表2。表3节点验证请求应答的消息补充约束5.1.5消息语义:验证节点交易应为代表节点身份的证书交换。
-
角色域
角色域指一个人所扮演的某种社会角色按其角色规范期待他的角色行为都有一定范围或界限,即角色义务和权利对角色行为范围的规定。个人的角色行为一旦离开角色域,就会出现角色偏差,甚至引起角色冲突,如教师的备课、讲课、指导学生、家访等都是教师角色的域内行为。
-
WS/T 790.16—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16部分:双向转诊服务
标准正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第16部分:双向转诊注册服务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双向转诊服务与服务用户间的信息交互规范。5.1.3.2消息结构及约束:双向转诊通知订阅消息结构应符合基础通知服务消息格式Subscribe元素构件要求,消息补充约束见表2。转诊申请单应符合WS/T483.20要求。
-
WS/T 790.15—202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 第15部分:预约挂号服务
——第16部分:双向转诊服务;标准正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标准第15部分:预约挂号服务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预约挂号服务与服务用户间的信息交互规范。5.2.3.2消息结构及约束:预约排班信息提交消息结构应符合附录B预约挂号服务消息格式ScheduleFeed元素构件要求,消息补充约束见表3。
-
角色组
角色组是角色的联合体。亦即一个人在实现个体的组织角色时,必须同一些在组织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一道协同工作,从而形成一个以自己为"中心人物"的角色联合体。凡是跟他协同工作的人,如上级、下级、同事及组织之外的人,就组成了这个人的"角色组"。
-
身分障碍
身分障碍(identitydisorder):角色是社会给扮演者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总称。身份是一个人在不同角色中心理活动的同一性以及本人对这同一性的觉察、认定和态度。有两种不同的身分障碍,一种是人格发育过程中的身分困境(主要是面对多种角色时的身分不确定感);另一种是发作性身分改变,发作后照例有遗忘。
-
社会化
社会化指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行为有着健康人格的社会人过程;简言之,社会化就是学习和传递一定的社会文化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比较复杂,包里奇认为,社会化过程包括三个方面,即:(1)个人。而自我内化途径,主要是指通过个人的内心活动亲身以验实现社会化。
-
群体结构
群体结构是群体中成员与成员之间的角色与地位体系的不同构成。一般情况是,一旦一个群体形成,其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就形成了以地位为主要内容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出现了分化过程,构成了一个地位一角色差异系统。而恰恰正是这个地位一角色系统,规定着其内部成员的态度与行为。
-
心理剧疗法
心理剧疗法是一种集体心理治疗方式,由莫雷诺所倡导。心理剧疗法的方式:主要方式:①要求患者表演或再现他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他个人涉及的重大冲突,应尽可能全面和具体地反映出有关人物和情况,这就需要同伴协助(称为辅助自我),扮演患者的家属、亲友、或幻觉、妄想、梦境、或某种象征、愿望、态度等。
-
非公务性交往
领导者的日常交往又称非公务性交往,是指领导者在工作任务以外进行的、与领导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非正式交往。领导者的日常交往注意事项:领导者在与群体成员(特别是其下属)的日常交往应该注意:(1)淡化角色差异,尽量避免在工作性交往中所必须表现出的角色行为模式。(3)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
自我意识
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这一阶段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学前期以后儿童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以自我评价、为主要标志。
-
领导者的日常交往
领导者的日常交往又称非公务性交往,是指领导者在工作任务以外进行的、与领导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非正式交往。领导者的日常交往注意事项:领导者在与群体成员(特别是其下属)的日常交往应该注意:(1)淡化角色差异,尽量避免在工作性交往中所必须表现出的角色行为模式。(3)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
领导者的工作性交往
工作性交往又称公务性交往,是领导者与群体其他成员或其他群体间发生的、与领导活动有直接联系的正式交往活动。这是领导活动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式之一。在工作性交往中,交往双方以其在群体中的角色身份出现,按角色规范行事,其交往行为表现出以群体目标为依据的责任依从性。
-
领导者的公务性交往
工作性交往又称公务性交往,是领导者与群体其他成员或其他群体间发生的、与领导活动有直接联系的正式交往活动。这是领导活动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式之一。在工作性交往中,交往双方以其在群体中的角色身份出现,按角色规范行事,其交往行为表现出以群体目标为依据的责任依从性。
-
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关系障碍(interpersonalrelationdisturbance)是人在交往过程中阻碍人际关系建立的各种因素,又称人际交往障碍。民族或群体在情感和意识上倾向问题;(3)个体因素障碍:①个性结构障碍,人们的需求、动机、习惯、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差异;②个性品质特征的障碍,如虚伪、冷漠、孤僻、猜疑心大等。
-
人际吸引
②邻近吸引,在具有满足他人需要的情况下,交往双方越邻近越有吸引力;⑤相似吸引,人们在外貌、年龄、地位、角色、学历、职业、能力、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相似,能彼此相互吸引,在对偶角色的人际关系中,需求互补能使双方更具有吸引性,如夫妻双方在性格上、家庭作用上能相互取长补短,就会相得益彰,心理和谐。
-
人际魅力
②邻近吸引,在具有满足他人需要的情况下,交往双方越邻近越有吸引力;⑤相似吸引,人们在外貌、年龄、地位、角色、学历、职业、能力、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相似,能彼此相互吸引,在对偶角色的人际关系中,需求互补能使双方更具有吸引性,如夫妻双方在性格上、家庭作用上能相互取长补短,就会相得益彰,心理和谐。
-
人际关系障碍
人际关系障碍(interpersonalrelationdisturbance)是人在交往过程中阻碍人际关系建立的各种因素,又称人际交往障碍。民族或群体在情感和意识上倾向问题;(3)个体因素障碍:①个性结构障碍,人们的需求、动机、习惯、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差异;②个性品质特征的障碍,如虚伪、冷漠、孤僻、猜疑心大等。
-
领导者的人际关系
领导者的人际关系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与群体其他成员间形成的心理上的联系,即彼此间的认识、评价、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关系。领导者的人际关系,既是领导者与群体其他成员间的直接角色联系,又是其与他人的个人情感关系;既受社会规范和角色规范的强制性调节,又受双方在交往中所产生的情感的调节;
-
内部化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内部化常被用作认同的同义词,被用来解释他的人格发展臆说和所谓人格的3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表示把他人的各种特性结合到自己的人格中去的过程,行为主义论者虽然也接受内部化的假说,但认为它也不过是个体的一种学习过程。
-
自然杀伤者
自然杀伤者(细胞)(naturalkiller(cell))在正常的人和动物中,某种淋巴细胞具有对肿瘤细胞,特别是对由病毒感染的肿瘤细胞杀死的活性,具有这种活性的细胞,称为自然杀伤者细胞。干扰素(interferon)可提高杀伤活性,同时自然杀伤者细胞本身也产生干扰素,它在抑制癌症发生的免疫监视机制中担任主要的角色已受到重视。
-
自然距离
自然距离在人际交往或人际沟通时彼此的空间距离。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自然距离,应视彼此的亲疏、性别、社会角色差民、交往的场所和情境及民族习俗等条件而定,不可一律对待。自然距离的适度取决一个人的教养和交往经验,有失分寸便会影响沟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
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就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态度,如小品“配角”中朱时茂说陈佩斯:“就你那模样,一看就是个反面角色…”然后说自己:”看我穿上这身衣服,起码也是个地下工作者呀…”“疑人偷斧”也是这个道理,它是以逻辑推理的方式而得出的定势效应。在人际交往中要避免定势效应,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看人。
-
受虐症
受虐症(masochism)的表现与施虐狂正相反。以乐意接受异性施加的痛楚或屈辱而获得性欲满足为特征。其受虐程度从轻度凌辱到严厉的鞭打不一。有时施虐狂与受虐症联系在一起,有些这类性变态患者经常交替充当这两种角色。
-
工作—生活冲突
工作—生活冲突(work-lifeconflict)是指工作场所内、外所承担的多重角色任务发生相互干扰和矛盾的状态。
-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美国犹他大学Eccles人类遗传学研究所科学家MarioR.Capecchi、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会山分校医学院教授OliverSmithies与英国科学家卡迪夫大学卡迪夫生命科学学院MartinJ.Evans获得,获奖理由是“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
-
驴马疔
驴马疔病名。出《证治准绳·外科》卷二。其疔状如三角,疔顶有黑点,根角色赤而突起,身伴有寒热。因其与驴马相关,故当与炭疽病进行鉴别。
-
血浆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血浆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holesterolestertransferprotein,CETP)又称为脂质转运蛋白(lipidtransferprotein,LTP),从血浆d>1.21g/ml组份中精制得到,CETP的非极性氨基酸残基高达45%,是一种疏水性蛋白质,很容易被氧化而失活。最近已阐明其基因结构,存在于第16染色体,与LCAT的基因靠近。
-
个性的社会化过程
个性的社会化过程指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个人可学习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有效地参与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包括价值观、信念、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社会规范意识、社会角色、社会职能等。
-
彼得潘症候群
因此,人们就把这种即使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行动与个性却都还表现得像小孩子的人称为“彼得潘症候群”患者。患者有不少孩子的弱点,如优柔寡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渴望被人接受又害怕被人拒绝等。因此,他们的行为与年龄很不相称。患“彼得潘症候群”的人渴望永远扮演孩子的角色而不愿成为父母。
-
信息技术
概述:信息技术是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一门技术。通信技术可解决信息的传递同题,计算机可解决信息的存储、处理和应用问题,而控制技术则把它们与生产或管理系统连接起来,汇合在一起,向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渗透,改变人类生产形式。研究信息的提取方法(识别信息论);
-
医际关系
医际关系指医务人员之间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人际关系。(2)PC型,即一方以父母状态自居,另一方以儿童状态自居,一方命令,另一方服从,这种类型虽有和谐,却不利于纠正医疗错误。(4)PA型,一方主观武断,另一方冷静对待。如何使医际关系成为AA型.是当代医学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
镜映自我
镜映自我又叫镜中自我、反射自我,以人为镜,自我观念形成的一种机制。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对此作出较大贡献的心理学家有:C.H.米德在其所著的《心理、自我与社会》一书中,指出自我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它的反省性质,即我对自己可以是主与宾两者,它能反省、能有自我感觉。
-
彼得潘综合症
因此,人们就把这种即使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行动与个性却都还表现得像小孩子的人称为“彼得潘症候群”患者。患者有不少孩子的弱点,如优柔寡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渴望被人接受又害怕被人拒绝等。因此,他们的行为与年龄很不相称。患“彼得潘症候群”的人渴望永远扮演孩子的角色而不愿成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