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胻骨
胻骨为骨骼名。 ^^骨,指小腿胫骨。一释作胫腓骨统称。其骨两根,在前者名成骨,又名骭骨;形粗,膝外突出之骨也。《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胻骨空在辅骨之上端。”《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医宗金鉴》:“胻骨者,俗名臁胫骨也。
-
成骨
概述:成骨:1.经外奇穴名;《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篇》:“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腑骨,即膝下踝上之小腿骨,俗又臁胫骨者也。《灵枢·本输》载:“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
-
胻
出《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胻骨为骨骼名。 ^^骨,指小腿胫骨。《灵枢·本输》载:“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医宗金鉴》:“胻骨…俗名臁胫骨也。其骨两根,在前者名成骨,又名骭骨;形粗,膝外突出之骨也。在后者名辅骨,形细,膝内侧之小骨也。”
-
胫骨
胫骨即 骨。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位于小腿内侧。 ^^骨:胻骨为骨骼名。《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载:“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医宗金鉴》:“胻骨…俗名臁胫骨也。其骨两根,在前者名成骨,又名骭骨;形粗,膝外突出之骨也。在后者名辅骨,形细,膝内侧之小骨也。”
-
臁胫骨
臁胫骨骨名。即胻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胻骨,即膝下之小腿骨,俗名臁胫骨者也。”
-
牛髓膏
《医便》卷四:组成:熟牛胻骨内髓4两,核桃仁(去皮)2两。制备方法:上2味,和捣成膏。《医方类聚》卷一五四引《寿域神方》:组成:人参2两,牛髓2两,桃仁2两,杏仁2两,山药2两,蜂蜜8两,核桃肉3两(去皮,另研)。主治:一切虚损,咳嗽,五劳七伤。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细嚼,盐汤下;
-
牛髓汤
概述:牛髓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法律》卷五方之牛髓汤:组成:牛髓1斤(取胻骨中者),白蜜半斤,杏仁4两(去皮尖,研如泥),干山药4两(炒),胡桃仁(去皮,另研)4两。制备方法:上将髓、蜜2味,砂锅内熬沸,以绢滤去滓,盛瓷瓶内,将杏仁等3味入瓶内,以纸密封瓶口,重汤煮1日夜,取出冷定。
-
凤髓汤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四方之凤髓汤:处方:牛髓1斤(取胻骨中者),白蜜半斤,杏仁4两(去皮尖,研如泥),干山药(炒)4两,胡桃仁(去皮,另研)4两。功能主治:润肺。摘录:《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四保健汤·凤髓汤:凤髓汤以松子仁、核桃肉、白砂糖、蜂蜜等为主要原料,具有补肺止咳,养血健肾,润肠通便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