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珊瑚
1.《本草衍义》:珊瑚,有一等红油色,有细纵纹,可爱;水螅体疣均匀分布,不呈丛状(小枝顶端除外),皮上乳突密。(《圣惠方》珊瑚散)②去肤翳:珊瑚、贝子、真珠、琥珀、石蟹。(《本草经疏》)③治心神昏冒,惊痫卒倒,或怔忡烦乱:大红珊瑚、琥珀、真珠各一钱(研极细),人参、白术、当归、胆星各三钱(共研末)。
-
珊瑚割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珊瑚属于珊瑚纲,是刺胞动物的一种,生在热带海域中,约有6000多种,呈辐射状,其触手上生有许多有毒的刺胞,是用作自身防卫和攻击其它生物的器官,在海水中若接触珊瑚,皮肤可被割伤,引起刺胞皮炎。疾病病因:被珊瑚割伤。质碎渣,然后用双氧水洗净伤口,以防继发感染。
-
海白石
拼音名:HǎiBáiShí别名:鹅管石来源:药材基源:为枇杷珊瑚科动物粗糙盔形珊瑚等多种盔形珊瑚离散的石来质骨骼。原形态:粗糙灰形珊瑚,群体形状不定,随周围环境而变,空间宽大则群体块状呈凸形,空间狭小则呈畸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时为黄绿色,触手白色;性味:味甘;性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
海铁树
拼音名:HǎiTiěShù别名:铁树来源:药材基源:为黑角珊瑚科动物二叉黑角珊瑚的群体分枝。原形态:二叉黑色珊瑚,群体似矮灌木状,具黑色硬枝,不规则分枝或二叉分枝,较密集。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水深10-20m的坚硬基底或更深的珊瑚石和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三亚、西瑁岛和广西北部湾等海域。盗汗瘰疬;
-
冬珊瑚
拼音名:DōnɡShānH 别名:珊瑚子、玉珊瑚、红珊瑚、野辣茄、野海椒来源:茄科茄属植物珊瑚樱SolanumpseudocapsicumL.,以根入药。秋季采,晒干。性味:咸、微苦,温。用于腰肌劳损。中毒症状为头晕、恶心、思睡、剧烈腹痛、瞳孔散大。,分布于河北、陕西以及中部、西南和南部各省区。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海底柏
拼音名:HáiDǐBǎi别名:红珊瑚来源:药材基源:为海底柏科动物赫色海底柏和鳞海底柏的群体。原形态:1.赭色海底柏,群体形似扁柏,呈深经色。两歧分枝,枝节呈球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水深5-20m的坚硬基底或从珊瑚礁岩缝中长出。性味:味甘;性凉归经:肝;肺经功能主治:止咳止血;和胃止泻;
-
山珊瑚属
中文名山珊瑚属拼音名shanshanhushu拉丁名Galeola中国植物志18:8描述GaleolaLour.山珊瑚属,兰科,约2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澳大利亚和马达加斯加,我国有4种,产西南至台湾,其中毛萼山珊瑚G.lindleyana(Hook.f.etThoms.)Reichb.f.与山珊瑚G.faberiRolfe等2种比较常见。唇瓣多少抱蕊柱;花粉块2,有裂隙,粒粉质;
-
海柳
拼音名:HǎiLiǔ来源:药材基源:为黑角珊瑚科动物日本黑角珊瑚的群体分枝。羽枝上的刺尖细,圆锥形,有8纵裂,群体出水后呈金黄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水深15-20m的硬底上,或更深的珊瑚石和岩石上。性味:味甘;性平功能主治:止血;小儿惊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摘录:《中华本草》
-
珊瑚散
《圣惠》卷三十三:方名:珊瑚散组成:珊瑚3分,龙脑半钱,朱砂1分。主治:眼赤痛,后生肤翳,远视不明,痒涩。用法用量:每以铜箸取1米许点之,每日3-4次。《圣惠》卷八十九:方名:珊瑚散组成:珊瑚半两。用法用量:每点时,取如黍米大,纳在翳上,1日2次。制备方法:上为细粉。
-
马耳还阳
马耳还阳此药为苦苣苔科植物珊瑚苣苔(Corallodiscuscordatulus)的全草。因它的叶形似马的耳朵,故得此名。珊瑚芭苔为多年生草本。花茎2—4条,花茎及花序上都有锈色毛。分布于新华、盘龙、九冲、阳日等地。生长于海拔5刃—900米的山坡林下岩石缝中。该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劳伤、痰血阻滞、刀伤等
-
草珊瑚含片
药品说明书:处方:肿节风浸膏(草珊瑚浸膏)、薄荷脑、薄荷素油性状:本品为粉红色至棕红色的片或薄膜衣片;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清利咽喉。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肿痛,声哑失音;或一次1片(大片),每隔2小时1次,一日5~规格:每片重(1)0.44g(小片)(2)1.0g(大片)
-
珊瑚癣净溶液剂
药品说明书:别名:原脚癣一次净组成:含复方珊瑚姜酊、水杨酸、甘油、醋酸等.适应症:用于脚癣、手癣、指甲癣。如未痊愈,可于20天后再浸泡一次。注意事项:禁入口,禁触及眼、鼻、口腔黏膜,皮损处慎用。部分患者用后皮肤表面脱落,一周后可停止。规格:250ml/瓶。
-
天脚板根
拼音名:TiānJiǎoBǎnGēn英文名:AucubachinensisBenth.subsp.omeienisis(Fang)FangetSolngAu-cubachinensisBenth.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蛾眉桃叶珊瑚或桃叶珊瑚的根。花雌雄异株,花序顶生;子房下位,筒状,疏生硬毛;花下具关节及2小苞片。性味:味苦;性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主风湿痹痛;
-
石帆
《*辞典》:石帆: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Sh Fān别名:海团扇(《动物学大辞典》)。来源:为柳珊瑚科动物柳珊瑚的石灰质骨胳。原形态:全体呈树状,分枝颇多,常扩展而为一平面,不向四方分披。各水媳体有触手8。生境分布:着生于暖海的岩礁间。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平,无毒。功能主治:①陶弘景:疗石淋。
-
螅根
螅根是匍匐根的一种,系水螅芽体的足盘呈细管状延伸,固着在物体表面的部分。除借匍匐根固着外,从其末端及中间生出新的芽体,形成矮草状或草丛状群体。在栗壳海螅、烟管螅、水螅珊瑚等类中,螅根愈合,形成粗茎状,着立于固着面上。水螅珊瑚类螅根分泌大量钙质,形成这类动物所特有的坚固的骨骼。特称此为根茎。
-
二叠纪
二叠纪分为早、晚两个世。本纪植物仍以蕨类和种子蕨类占优势,后期出现松柏类,最后针叶树取代了石松纲的鳞木(Lepidodendron)和封印木(Sigillaria)以及楔叶纲的芦木(Calamites)等。无脊椎动物以皱纹珊瑚、蜓类、蜿足类、菊石等为主,但到二叠纪末期三叶虫、四射珊瑚、蜓类和大部分的腕足类趋于绝灭。
-
密毛桃叶珊瑚根
拼音名:MìMáoTáoYèShānHú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密毛桃叶珊瑚的根。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10-15(-20)cm,宽3-5.5cm,先端锐尖或急尖,尖尾长1-1.5cm,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下面密被短柔毛及硬毛,沿叶脉较密,边缘具稀疏锯齿。雄花序长约12c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300m的林中。
-
石炭纪
石炭纪是地质年代名称。古生代的第五个纪。木本石松植物(Ly-copods)、芦木植物(Calamites)、蕨类植物(Ferns)、种子蕨(Pteridosperms)、科达树(Cordaites)等空前繁盛。无脊椎动物以蜓类(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有孔虫亚纲的一目)、腕足类和四射珊瑚(Tefracorallia),即皱壁珊瑚(Rugosa)等最多。
-
多孔菌目
多孔菌目是层菌纲的1目,又称非褶菌目。其他种类的子实体有珊瑚状、猴头状、喇叭状、马蹄状、贝壳状、架状等。子实层里主要是担子,另外,还有囊状体、刚毛、菌丝柱等不孕器官,因种而异。绝大部分种类生于腐木上,一小部分种类生于腐殖质或土壤上;本目是一个大而异型的目,所包括真菌种类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趋向比较复杂。
-
保卫细胞
通常象五倍子、紫鸭跖草一类的保卫细胞,因在小孔的内外产生壁突起样增厚,孔道内外分别形成称为前庭与后庭的小腔;而小浮萍没有这样的突起。旱生植物,在保卫细胞或邻接的表皮细胞上面,壁明显增厚,同时又有蜡质沉积,从而形成了复杂的结构,把气孔的开口部遮盖〔苍珊瑚属(Heliopora)、杓兰属(Cypri-pedium)〕。
-
鹦嘴鱼
4行,背鳍起点前方正中有3~两颌齿多数愈合成齿板,形如鹦鹉嘴;下咽骨愈合为一,齿盘长方形,齿亦宽扁呈铺石状排列;上唇分裂成内、外唇,大多数种类内唇仅存在于唇的后部,前端与外唇连合,少数内唇沿唇的全长存在;分布于各热带海区。鹦嘴鱼科的鱼类栖息于珊瑚礁或岩礁之间,以珊瑚、贝类、海胆等无脊椎动物及藻类为食。
-
虎舌兰属
中文名虎舌兰属拼音名hushelanshu拉丁名Epipogium中国植物志18:43描述EpipogiumR.Br.虎舌兰属,兰科,约5种,分布于欧亚温带地区以及非洲与亚洲热带地区,其中虎舌兰E.roseum(D.Don)Lindl.与裂唇虎舌兰E.aphyllu(Schmidt)Sw.等2种产我国,从东北至南部均有分布。腐生兰,具块状或珊瑚状根状茎;总状花序具少数花;
-
朴属
中文名朴属拼音名pushu拉丁名Celtis中国植物志22:400属下物种大叶朴、菲律宾朴树、菲律宾朴树(原变种)、黑弹树、假玉桂、朴树、珊瑚朴、四蕊朴、天目朴树、铁灵花、西川朴、小果朴、异叶紫弹树、紫弹树、紫弹树(原变种)
-
其他中成药中毒
其他中成药中毒:大多数中成药所致的不良反应都表现为过敏反应,如心肝宝、复方草珊瑚片、消炎解毒丸、速效感冒丸、天麻丸等。给予对症及抗过敏治疗可以缓解,但个别的如治癫丸、癫痫丸等是由于铅中毒引起的,应给予驱铅治疗。
-
白桐叶
概述:白桐叶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桐叶的别名。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煎服、捣敷或以醋蒸贴。化学成分:毛泡桐叶含桃叶珊瑚苷、泡桐苷、毛蕊花苷、熊果酸、泡桐素、右旋芝麻素、荚果蕨醇及多酚类。药理作用:叶泡沫提出物对小鼠有祛痰作用。
-
老咽痛
老咽痛为病名。《外科理例》卷六:“老咽痛,日晡甚,以补中益气汤,加酒炒黄柏,知母,数剂而愈。”泛指长期不愈的慢性咽痛。宜多饮水,减少夜饭量。含服草珊瑚片,长期服用清热利咽的袋泡茶剂效果更佳。
-
珊瑚藻
《全国中草药汇编》:珊瑚藻:来源:藻类红藻门珊瑚菜CorallinaofficinalisL.,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驱蛔虫。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点眼七宝散
处方:珊瑚(研细)半两,琥珀(研细)半两,玉屑(研细)半两,曾青(研细)半两,紫贝(研细)半两,朱砂(研细)半两,鸡子壳(去白膜)半两。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风热上冲,目赤疼,久不愈。用法用量:点时仰卧,以铜箸取如绿豆大点眼,每日3-5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
鹦鹉
《*辞典》:鹦鹉:出处:《纲目》拼音名:YīnɡWǔ别名:鹦鹘(汪颖《食物本草》),干皋、鹦哥(《纲目》)。自下嘴基部有一对宽阔黑带,斜伸至颈侧;自背和肩以至尾上覆羽均草绿色,但无光辉,上背部并沾有黄色;雌鸟的头部较蓝,喉和胸较橙红,而无灰蓝色泽。上嘴为黑色。生境分布: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
扫霞散
加减:如要去翳,加磁石5分,海螵蛸5分。
-
涩化丹
《眼科六经法要》:方名:涩化丹组成:赤石脂10两,甘草6两,上共研极细末。然后用:薄荷1两,僵蚕1两,麻黄1两,北细辛5钱,蔓荆子1两,紫草7钱,龙胆草4钱,黄连1两,芦荟1钱,草乌4钱。主治:目外障。制备方法:共研极细腻。
-
穿孔动物
穿孔动物指在岩石,木材等处穿孔并在其中生活的动物的总称。这类动物一般活动力较弱。有如在石灰质的岩石、珊瑚、贝壳中穿孔的海绵(Cliona),在海岸的岩石穿孔的凿穴蛤、鸥蛤。以及在海中的木材或木船的底板钻孔的凿船蛆等。
-
层孔虫目
层孔虫目是腔肠动物水螅纲之一目。生存于奥陶纪至白垩纪,早已绝灭。为粒状或纤维状,仅发现由碳酸钙组成之块状或层状群体之化石,未发现动物体。也有的在个员管(zooidaltu-be)产生底板。古生代的种类,其本身可形成礁,也可和珊瑚及苔藓虫类一起形成礁。在日本多产于侏罗纪的鸟巢石灰岩上。
-
包皮
包皮系指包裹在生物体或其器官等的皮膜状构造。群体的水螅体除包裹螅茎、螅根外,而水螅虫类的有鞘类是进一步延长可将螅花包围而成为螅鞘,其包裹生殖体的则成为生殖鞘,但在无鞘类既没有螅鞘,也没有生殖鞘,另外珊瑚水螅根本无包皮,而钵螅体除群体的足盘附近以外,均无包皮。
-
外室
海葵等六放珊瑚类,其体肠腔分成各种大小的辐室。由1对完全隔膜所包围的狭长的小室称为内室。藉2组初级隔膜包围的外室的中央有1组次级隔膜,在次级隔膜和初级隔膜之间(即次级隔膜的外室)的中央有1对三级隔膜,按大小呈有规则的排列。
-
胃丝
胃丝是从钵水母胃腔内隔膜生出的成排的丝状体。与珊瑚水螅体的隔膜丝(mesentericfilament)为同样的构造。
-
刺鲀科
刺鲀科是鲀形目的1科,有2属15种。端位,中小形,上下颌的牙齿各愈合成一个大牙板状,中央无齿缝。眼中大或稍大,侧位而高。鼻孔2个或无。尾鳍圆形。刺鲀为热带海藻和珊瑚礁附近生活的底层鱼类。肉食性,以坚硬的珊瑚、贝类、虾、蟹等为食。游泳能力弱,遇敌时吸进空气或水,使腹部膨胀,皮肤上的刺都竖立起来,用以自卫。
-
隆头鱼科
隆头鱼科是鲈形目的1科。上颌骨被眶前骨所蔽。两颌齿分离或在基部愈合,前方数齿很强,多呈犬齿状,常伸向外侧。犁骨和腭骨无齿。咽骨齿呈锥形、颗粒形或臼齿形。无幽门盲囊。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国产隆头鱼科鱼类有29属90余种,多栖息于近岸岩石或珊瑚间,能结集成群。雌、雄鱼体色有异,生殖季节更为显著。
-
火鸡
公火鸡尾羽可展开呈扇形,胸前一束毛球,母火鸡重为8-9千克,年产火鸡蛋50-80枚,每枚蛋重20-80克。火鸡的食用建议火鸡的最传统做法非常简单,您只需要用盐和花椒末将火鸡里外充分涂抹,然后在烘炉中烘烤3小时左右即可。火鸡通常采用烧烤,此时肉用温度计会是很有用的工具:一只5.5~3.75小时,或直到大腿温度达85%为止;
-
八宝光明散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沙市方)处方硼砂(煅)8钱,飞甘石8两,正梅片4钱8分,荸荠粉3两,珊瑚1钱2分,玛瑙1钱2分,朱砂1钱2分,麝香1钱2分,云黄连(水泡)2钱。制法上为极细末,装小玻璃瓶内,严密封固,勿使药性挥发。功能主治风热上壅,结膜发炎,目红肿痛,热泪羞明。点药后闭目休养。注意结膜无炎症者忌用。
-
揩齿白石英散
别名:白石英散处方:白石英1两,珊瑚半两,海蛤半两,琥珀半两,海水沫1分,丹砂1分,钟乳(研)1分。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揩齿鲜白。主用法用量:白石英散(《普济方》卷七十)。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
佛宝丹
别名:赛珍散处方:佛头石青5分,人中白1钱(煨),龙骨3分(煅),珍珠3分(包豆腐内煮),牛黄3分,黄鱼牙3钱(煅),珊瑚2分,朱砂3分,人中黄3分,芦荟3分(煅),儿茶3分(煅),硼砂3分(煅),寒水石3分(煅)。功能主治:咽喉结毒,喉疳破烂等。烂甚,加白蜡2分,象皮2分,冰片2分。摘录:《喉科指掌》卷一
-
克明亮眼药
处方:牛黄1钱5分,珊瑚2钱5分,玛(?)2钱5分,蕤仁霜5钱,熊胆3钱,冰片5两,珍珠5钱,海螵蛸3钱5分,麝香1钱5分,黄连1两5钱,甘石粉5两。制法:共研极细面。功能主治:眼目赤肿,红丝壅结。用法用量:用点眼器,沾冷开水,沾药少许点眼内,闭目休息,每日点2-3次。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
鹿马宝元丹
处方:珍珠、琥珀、朱砂、金箔、银箔、真玉屑、珊瑚屑、犀角屑各等分(均细研),沉香、木香、丁香、乳香、檀香、人参、茯苓、白术、芍药、缩砂、桂花、当归、川芎、白芷、甘草(生)、白豆蔻各等分(5香11药,随意多少,研为细末),早籼米、晚粳米(炒)、好糯米、大粟米、造面麦(5谷美种,各随意多少,炒熟,为末)。
-
茅君散
处方:偷蜜珊瑚(即甘草)3两,赤伯淡(即厚朴)3两,茅君宝筵(即苍术)5两,陈贵老(即陈皮)3两。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湿毒疳疮。用法用量:外用。摘录:《走马急疳真方》
-
糙壳菱蟹
拼音名:CāoKéLínɡXiè别名:石蟹来源:药材基源:为菱蟹科动物粗糙菱蟹的肉、壳。步足扁平,除指节外,各节均具锐刺。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体色和灰白色的石头相似,有时外表长有藻类,不易被人发现。常栖息于潮间带珊瑚附近或岩石间于水深125m擤的海底。性味:味咸;性寒功能主治:降血压;主高血压病;
-
翡翠
《*辞典》:翡翠:出处:《纲目》拼音名:FěiCu 来源:为翠鸟科动物白胸翡翠等的肉。原形态:体长约30厘米。大覆羽、初级覆羽和次级飞羽均为深浅不同的蓝色或绿蓝色,次级飞羽具有黑色先端;除中央1对外,其余尾羽内缘均暗褐色;捕食昆虫、螃蟹、鱼、蛙、蠕虫等。遍布华南一带;性味:姚可成《食物本草》:甘,平,无毒。
-
卷丝苦苣苔
《*辞典》:卷丝苦苣苔: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JuǎnSīKǔJ T i别名:渣加哈梧(藏名)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卷丝珊瑚苣苔的全草。叶柄宽薄,密被棕色长丝状毛,长2.5~花冠圆柱状钟形,5裂,天蓝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岩石旁。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强肾,止血。治热性腹泻,阳痿早泄,月经失调,白带过多。
-
檰芽
《*辞典》:檰芽: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Mi nY 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初生嫩叶。化学成份:叶含杜仲胶约3%,生物碱0.028%,葡萄糖甙0.072%,果胶7.3%,脂肪2.2%,树脂1.48%,有机酸1.49%,酮糖3.6%(水解前)、5.2%(水解后),醛糖0.95%,维生素C_48毫克%,以及咖啡酸、绿原酸、鞣质。
-
肉珊瑚
别名:无叶藤、珊瑚、铁珊来源:萝藦科肉珊瑚Sarcostemmaacidum(Roxb.)Voigt.,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功能主治:收敛,止咳,催乳。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