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侧取穴
对侧取穴即交叉取穴法。它是根据《内经》中的“巨刺”“缪刺”法而来。它们在临床应用时皆可再分两个方面:一是取病变经脉对侧经脉上的经穴。如左侧面瘫,取右侧合谷或足三里;二是取与病变部相对应的腧穴。如左肩髃处压痛,取右侧肩髃治之,或取右侧髀关穴治之。此法尤适宜扭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四肢部局限性疼痛症。
-
巨刺
本法与缪刺法相似,均于病痛对侧取穴,交叉刺大经者称巨刺,刺络出血者称缪刺。《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指出巨刺用于“邪客于经”的病痛,并“必中其经,非络脉也。”《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临床一般以浅刺井穴和呈现瘀血的络脉为主。
-
经刺
概述:经刺为《内经》刺法名。本法与缪刺法相似,均于病痛对侧取穴,交叉刺大经者称巨刺,刺络出血者称缪刺。《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黄帝内经灵枢·禁服》:“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日经刺。”经刺指某经有病即选用本经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
-
交叉取穴
交叉取穴为取穴法之一。它是根据《内经》中的“巨刺”“缪刺”法而来。它们在临床应用时皆可再分两个方面:一是取病变经脉对侧经脉上的经穴。如左侧面瘫,取右侧合谷或足三里;二是取与病变部相对应的腧穴。如左肩髃处压痛,取右侧肩髃治之,或取右侧髀关穴治之。此法尤适宜扭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四肢部局限性疼痛症。
-
矩刺
矩刺即巨刺。“矩”,通“巨”。《礼记·大学》郑注:“矩或为巨。”本法以左痛刺右,右痛刺左,此其“矩”也。九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指肌体一侧有病,而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本法与缪刺法相似,均于病痛对侧取穴,交叉刺大经者称巨刺,刺络出血者称缪刺。
-
缪刺
是一种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针刺方法。《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缪刺是交叉取穴泻络,与巨刺的交叉取穴刺经不同。《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本法与缪刺法相似,均于病痛对侧取穴,交叉刺大经者称巨刺,刺络出血者称缪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