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眼
又名风热眼(见《幼幼集成》)、火眼(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燥火眼(见佚名《抄本眼科》)、淫热眼(见佚名《抄本眼科》),俗称狗眵眼(见《青囊真秘》卷一)。针灸治疗:取睛明、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为主。风热者加少商、外关;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等穴,中强刺激,配合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
风火眼药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enghuoYanyao标准编号:WS3-B-0514-91处方:炉甘石(煅)800g黄连40g硼砂(煅)16g琥珀30g珍珠3g牛黄3g冰片300g熊胆3g麝香2g制法:以上九味,炉甘石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余黄连等八味分别粉碎成极细粉,配研,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退翳明目。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羊脑玉
《异授眼科》:组成:上好羊脑炉甘石8两(打如莲子大,1分重为则。主治:内障,迎风冷泪,怕日羞明,昏花,或胬肉扳睛,赤白翳膜烂弦;治时行火眼、须兑虎液、朱砂合用;治年久云翳遮睛,有血根扳睛者,先用本方兑青龙点眼,直点至翳开之后,再用本方兑虎液、凤麟、冰片、珍珠、琥珀合用。
-
明目六味汤散(尼敦汤)
明目六味汤散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明目六味汤散(尼敦汤)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明目。2.白内障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第一灵宝丹
主受暑肚痛,或感寒鼻塞,头疼腹痛;指上生疮,初起无名肿毒,及火眼之症。如病重,搐鼻无嚏,可抹两眼尖角,或温开水调服1分,感受暑气,或受热太过,关窍不通,或受寒气,手足厥冷,气闭血滞,默睡无语,须抹两眼尖角2次,用阴阳水调服2分;疫疠时行,取丹抹两眼尖角3次,盖被略睡,出汗自愈;火眼之症,取丹抹眼角。
-
虎液膏
处方:上好羊脑炉甘石8两(打如莲子大,1分重为则。或胬肉板睛,赤白翳烂弦;用法用量:原书用本方,治内障迎风冷泪,怕日羞明,昏花者,须兑羊脑玉、凤麟、冰片合用;治年久云翳遮睛,有血根扳睛者,先用青龙、羊脑玉点眼,直点至翳开之后,再用本方兑羊脑玉、凤鳞、冰片、珍珠、琥珀合用。摘录:《异授眼科》
-
拨风云膏
处方:脑砂3钱,硼砂3钱,珍珠3钱,琥珀(火煅)3钱,珊瑚3钱,玛瑙(王车)(王渠)3钱(火煅),熊胆,石燕(火煅醋淬)3个,自然铜2钱,乳香2钱,没药2钱,当归2钱,轻粉2两,青盐2两,胆矾2两,铜青2两,血竭2两,海螵蛸2两,麝香2两,黄连2两,黄芩2两,黄柏2两,白丁香2两,石蟹2两,牛黄2两,炉甘石半斤,黄丹4两。
-
救军粮叶
《*辞典》:救军粮叶: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Ji JūnLi nɡ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叶。原形态:形态详赤阳子条。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暴发火眼,救军粮叶捣烂敷眼皮上。②《分类草药性》:涂痘毒。
-
胆连丸
处方:干绿豆粉4两,黄连(细末)4钱。制法:上2味盛于盅内,用猔猪胆4个,取汁入末内,加麦面和匀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火眼,口疮。用法用量:每日15丸,盐汤送下;服3日,再不必服。如口疮,噙1丸,1日即愈。摘录:《眼科阐微》卷三
-
滋水补肝汤
《慎斋遗书》卷七:方名:滋水补肝汤组成:熟地1钱,生地1钱,当归1钱,白芍1钱5分,甘草1钱,柴胡8分,元参8分。主治:足厥阴肝经阴虚,患火眼,霎时肿起,或足大指头循足跗内臁去内踝一寸,入腹近脐两旁,至左乳下期门边。有热加蛇行,行至胸胃而散,皆肝血不足,以致虚火为患。
-
花草膏
处方:羯羊胆1枚(饭上蒸熟)。制法:上药以冬蜜研和,入朱砂末少许,频研成膏。功能主治:患眼肿痛涩痒,昏泪羞明。火眼烂弦,风眼痛痒羞明,及眼胞皮肉有似胶凝,肿如桃李,时出热泪。用法用量:食后、临卧匙抄少许含咽,亦可点目。摘录:《直指》卷二十
-
牡荆汁
概述:牡荆汁为中药名。即《本草拾遗》记载的牡荆沥。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性味归经:牡荆汁味甘,性凉;入肺、肝、心经。功效与主治:牡荆汁具有除风热,化痰涎,通络,止痉的功效。治中风口噤,痰热惊痫,高热惊风,痰鸣气急,头风,喉痹,热痢:冲服,20~
-
岩黄连
岩黄连此药为罂粟科植物毛黄堇(Corydalistomentella)的全草。因其具有近似黄连的功效,且生长于岩缝中或岩石旁,故得此名。主根圆锥形,肉质。基生叶柄较长,2回羽状复叶,小叶分裂为3~5片。蒴果线形,有毛。分布于阳日、新华、下谷坪等地。该药具清热解毒、止泻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火眼、牙跟肿痛、腹泻、疮毒等。
-
箍眼药
处方:官粉4两,铜青5钱,白灵药4钱,麝香3分,冰片3分。制法:上共研极细,用黄柏、归尾各4两,水7碗,煎至半碗,去滓,入广胶3钱化开,入前药做长条,阴干。功能主治:远年近日诸般赤肿眼疾,火眼。用法用量:用清水磨涂上下四围3次,待干洗去。摘录:《疡医大全》卷十一
-
退血草
别名:筷子草、背花草、高坡酸来源:报春花科退血草Lysimachiastellarioides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贵州。性味:酸,凉。功能主治:清热拔毒,利湿。主治火眼,腹泻,瘩背,乳痈。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洗目神散
《石室秘录》卷四:方名:洗目神散组成:黄连1钱,花椒7粒,明矾3分,荆芥5分,生姜1片。主治:火眼。用法用量:水煎半碗,乘热洗之。
-
神仙拈痛散
《审视瑶函》.:方名:神仙拈痛散别名:拈疼散组成:生明矾(拣上白明透者佳,研极细如粉样)。主治:一切暴发火眼,疼痛昼夜不止。用法用量:以鹅翎毛蘸药搽肿眼胞疼痛之处。制备方法:上用鸡蛋清共矾粉调匀。附注:拈疼散(《眼科阐微》卷四)。
-
神灵膏
《良朋汇集》卷四:方名:神灵膏组成:绿豆粉4两(炒黄色),川黄连末1两,麝香5分,冰片5分。主治:口内诸疮,暴发火眼。用法用量:如点眼,凉水点上;瘙疮,水调搽上;口疮,用绿豆大1粒,含漱咽下。制备方法:上用炼过净蜜4两,共合一处,放净石板上,以铁锤打千锤,收贮瓷器内听用。
-
神效赤金锭
《遵生八笺》卷十八:方名:神效赤金锭组成:焰消8两,黄丹1两,白矾1两,雄黄5分,朱砂3分。主治:一切无名肿毒、恶疮初起,眼目昏花,赤肿火眼,乳蛾喉闭,蛇蝎伤,黄水疮,漆疮,绞肠痧,急心痛。眼目昏花,赤肿火眼,点眼两角即效;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陆续投于铁锅内熬成膏,用茶匙挑在板上,成条用之。
-
桑艾煎
《医统》卷六十一:方名:桑艾煎组成:大桑叶10个,大艾叶10个,黄连3钱,倍子2钱,朴消2钱。主治:一切火眼,热眼烂弦,及风眼。用法用量:用水1大盏煎,去滓,加铜绿末3-4分搅匀,以绵蘸温水洗。加减:如非烂弦,减去铜绿。制备方法:上锉。
-
桑消煎
《仙拈集》卷二:方名:桑消煎组成:皮消6钱,桑皮8分。主治:火眼,并老年红花眼。用法用量:上用水1钟半,煎8分。冷定洗眼,1日数次。
-
马氏眼药
概述:马氏眼药即《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记载的马应龙眼药。别名:马氏眼药组成:煅炉甘石2700g,麝香、琥珀各45g,炙珍珠54g。用法用量:粉剂用玻璃针沾凉开水,沾药粉少许,点于眼角;功能主治:功能明目止痛,退蒙化翳。治眼红肿刺痒,气蒙,火蒙,云翳,胬肉攀睛,迎风流泪,暴发火眼,眼边赤烂。
-
抽薪散
《古今医鉴》卷十二:抽薪散:处方:熟地4钱,当归4钱,干姜(炒黑)1钱。功能主治:产后血虚发热。各家论述:《医钞类编》:此以干姜之苦温为从治,收其净散之热,使归依于阴分也。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外科大成》卷三:方名:抽薪散组成:大附子。用法用量:津调,敷足心内,油纸盖之,绢条扎之。
-
野黄瓜
《*辞典》:野黄瓜: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YěHu nɡGuā别名:家莫里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纵肋人字果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厘米左右。基生叶有长柄,三出复叶,中心叶片较大,梗较长,两侧的梗又分枝,有小叶2~生境分布:生于湿地草丛中。功能主治:健脾益胃,清热明目。②治火眼:野黄瓜捣绒,敷眼部。
-
鸡子黄连膏
处方:鸡子1枚,黄连1钱。功能主治:火眼暴赤疼痛,热在肤腠,浅而易解者。安放少倾,用箸拨开浮沫,倾出清汁,用点眼眦,勿得紧闭眼胞挤出其药,必热泪涌出数次即愈。内加冰片少许尤妙。若鸡子小而清少者,加水2-3匙同打亦可。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人马平安行军散
《良朋汇集》卷三:组成:明雄、朱砂、硼砂、火消、枯矾、乳香、没药、儿茶、冰片、麝香各等分。主治:急心痛,绞肠痧,气滞腰痛,重伤风,急头痛,火眼,火牙疼,蛇虫咬伤,风痹。用法用量:点大眼角。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玉龙丹
《审视瑶函》卷六:组成:明矾6分,没药2钱,乳香2钱5分,炉甘石(煅,飞过)1两,珍珠1钱黄丹(飞净)1两,麝香7分,梅花片3分。《一草亭》:组成:真雄黄(为末,水飞候干)3钱,寒水石(煅,为末)9钱。主治:小儿疳积伤眼。用法用量:和匀,每日用鸡肝1具,竹刀切片,去净筋膜胆,用药1钱,入酒1盏,碗盛蒸食。
-
万灵油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方名:万灵油组成:冰片1钱,麝香2厘,薄荷冰1钱5分,蕤仁霜3分,潮脑5钱,硼砂1钱,白蜡1两8钱,香油1两8钱。主治:脚气溃烂,风火牙疼,痔疮肿疼,蝎螫蜂刺,薄皮湿烂,干湿疮症,蚊咬作痒,火眼红肿,风火头疼。制备方法:先将油、蜡化开,再加入上6味即成。用药禁忌:眼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