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脉化痰饮
《古方汇精》卷一:方名:通脉化痰饮组成:童便1小盏,姜汁1匙。主治:中风暑毒,一切恶毒,干霍乱卒暴之症。用法用量:2味和匀,温服。各家论述:童便降火为君,姜汁开痰下气为佐。
-
活血定痛汤
处方:红花3钱,乳香3钱。功能主治:血出作痛。用法用量:水、酒煎,加童便服。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
姜梨饮
处方:大梨1个,生姜1块。功能主治:瘟疫久汗不出。用法用量:同捣汁。入童便1钟,重汤顿服。摘录:《医钞类编》卷十五
-
生地酒
《仙拈集》卷三:组成:生地(酒炒)2两,砂仁5钱。主治:妊娠胎将坠欲死。用法用量:水、酒各1碗,煎至1碗,入童便1盏,和匀,分2次服。
-
一味通瘀饮
《古方汇精》卷三:方名:一味通瘀饮组成:丹参6钱(酒浸一宿,炒)。主治:小产后恶露不行,小腹胀痛。用法用量:每取2钱,煎减1小盏,和入童便、淡酒各半小杯,更加姜汁1滴,每早服1次,3次为度。
-
茄树散
《济阳纲目》卷九十一:方名:茄树散组成:茄树根。主治:放尿有血,带血线。用法用量:用童便煎汁,服之。制备方法:上锉。
-
郁金汤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方名:郁金汤组成:郁金、生地、知母、阿胶、牛蒡子、杏仁、童便、桔梗、沙参、蝉蜕。主治:寒包热而声哑者。
-
香莲汤
《眼科阐微》卷三:方名:香莲汤组成:香附米(童便浸炒)6钱,旱莲草5钱,当归2钱(一方用夏枯草更妙)。主治:眼痛夜甚。用法用量:水煎服。
-
探吐饮
《古方汇精》卷一:方名:探吐饮组成:炒盐1撮。主治:干霍乱,手足温者,入口即吐,气绝复通。用法用量:和童便温服。
-
清魂膏
《女科指掌》卷四:方名:清魂膏组成:藕汁、生地汁、童便、酒。主治:产后血晕。用法用量:冲和温服。
-
瘀血汤
《脉症正宗》卷一:方名:瘀血汤组成:归尾8分,川芎1钱,大黄1钱,枳壳8分,白芍8分,灵脂1钱,赤苓8分,童便1杯。主治:外因瘀血。用法用量:水煎服。
-
法制蛋
处方:鸡蛋7个。制法:入童便桶内浸7日。功能主治:小儿免出痘。即邻家有出痘者不侵,即侵必轻。主用法用量:每日空心食1个。每年于腊月二十四浸起,正月初一日食起,服至初七。摘录:《奇方类编》卷下
-
五生饮
《医学六要 治法汇》卷一:方名:五生饮组成:生韭汁1杯,生藕(或用鲜荷叶)汁1杯,京墨侧柏汁1杯(研烂),生地汁1杯(研烂)。主治:一切上焦血症。用法用量:以童便和汁服。
-
红尖干舌
红尖干舌为舌象。舌尖色红而干。为心火上炎之象,宜用导赤散加童便,引热下行。《外感温热论》:“舌尖绛独干,此心火上炎。”
-
黑糖散
处方:陈米糖(即饧也,烧成炭)。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经闭干血劳。用法用量:每服3钱,黄酒童便下。摘录:《仙拈集》卷三
-
荆荷散
处方:荆芥、薄荷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产后中风。用法用量:童便、酒冲服。摘录:《仙拈集》卷三
-
韭菜汁
处方:韭菜(连根,洗净)。功能主治:诸血。用法用量:上捣烂,入童便在内,用布绞去滓,重汤煮热,澄清者饮之。立止。摘录:《仙拈集》卷二
-
苦瓠浸方
处方:苦瓠1枝。功能主治:恶刺。用法用量:上开口,纳童便煮2-3沸,浸患处。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
血晕饮
处方:归尾川芎山楂益母草五灵脂各等分功能主治:治产后血晕。用法用量:水煎,加童便服。摘录:《仙拈集》卷三
-
引下汤
《嵩崖尊生》卷十四:组成:当归2钱,白芍2钱,生地2钱,熟地2钱,川芎1钱,炒大黄3钱,童便1盏。主治:逆经吐血。
-
石燕酒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组成:石燕子。功效:催产。主治:难产。用法用量:以童便3分,磨取自然汁,微暖送下赤小豆7粒。
-
泽兰生化汤
《揣摩有得集》:方名:泽兰生化汤组成:泽兰叶3钱,归身5钱,川芎2钱,姜炭5分,黑芥穗2钱(炒黑),砂仁5分(炒)。主治:产后中风发烧。用法用量:入童便,水煎服。
-
益水汤
《慎斋遗书》卷七:方名:益水汤组成:生地4钱,归身2钱,丹皮8分,甘草1钱,百合1钱,童便半杯。主治:诸失血过多,元阳虚损。
-
清凉四物汤
《方症会要》卷三:方名:清凉四物汤组成:香附(童便浸)、当归、白芍、生地、黄连、片芩、黄柏、栀子。主治:吐血,呕血。
-
独附方
处方:附子(童便制)5钱。功能主治:痘疮寒战。用法用量:以水1钟,加灯心7根,水煎服。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四
-
三七膏
《医级》卷八:方名:三七膏组成:土三七。主治:蛇咬伤。用法用量:先用童便洗净伤处,然后敷之。制备方法:捣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