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为娇脏
肺为娇脏肺为清虚之体而居高位,为五脏六腑之盖,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外感六淫之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多先犯肺,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而发病,故称。
-
杏酥散
《本事》卷六:组成:杏仁(去皮尖)、款冬花、前胡、半夏(汤浸7次,薄切,焙)、五味子(拣)、麻黄(去根节)、柴胡(去苗,洗)、桑白皮(蜜炙黄)、人参(去芦)、桔梗(炒)各等分。前胡气味苦辛微寒,入手足太阴、阳明,其功长于下气;麻黄气味辛温发散,入手太阴、足太阳;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
-
保金汤
《不居集》上集卷十处方人参、玉竹、百合。用法用量猪肺清汤煎服。咳嗽者,加枇杷叶、款冬花;食少泄泻者,加苡仁、扁豆;便血者,加地榆、扁豆、白芍。肺为娇脏,而朝百脉,一身元气所主者也。今虚劳日久,喘嗽痰多,火盛刑金,而有不利于麦冬、五味者。三气通而三才立,则水升而火降,而痰嗽气喘自定矣。
-
清肺补阴汤
《证因方论集要》卷一:方名:清肺补阴汤组成:天冬、麦冬、桑白皮、贝母、枇杷叶、地骨皮、五味子、白芍(炒)、鳖甲、苏子、车前子。天、麦二冬清心保肺,桑皮、地骨能泻肺热,贝母润燥,五味收阴,枇杷叶、苏子治火上逆,可降肺气,白芍和脾,鳖甲制肝,车前子甘能益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则肺气清肃矣。
-
小儿肺病证治
小儿肺病证治为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育婴家秘》:“肺最居上,为脏腑之华盖,息之出入,气之升降,必由之路,故主气。”寒热伤肺,则气逆,为喘为咳。因于热者,宜泻白散;肺热在胸者凉膈散;口渴饮水者,人参白虎汤;咽喉痛者,甘桔牛蒡子汤;嗽而有痰,止嗽散。《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肺虚,气粗喘促。”用阿胶散。
-
肺阴
肺阴指肺之阴气,与肺阳相对而言,是肺之滋润、宁静、内守的一面,并可制约过亢的阳热。肺受脾气上输的水谷精气所滋养,又受肾水的濡润,合称肺阴,它与肺气相互为用。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如邪热燥气犯肺,或肺脏内伤,久则可以损耗肺阴,使肺失其滋润,出现干咳、痰血、潮热、盗汗等症状。甚则阳亢化火。
-
肺常不足
肺常不足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之一。出《育婴家秘》。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卫外功能较弱。外邪入侵,常先伤肺,出现感冒咳嗽、哮喘、肺炎等呼吸道疾患。或易感时行疫气,出现麻疹、水痘、猩红热等传染病。其他脏腑病气,也常波及于肺。肺为清虚之体,既易受邪,又不耐寒热,故临床上常因肺为娇脏,难调而易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