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夏
立夏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习惯作为夏季开始的节气。
-
八正
八个时令·八正:八正指二分、二至和四立,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时令。《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
-
八纪
八纪指八个节气,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有八纪。”
-
八正神明论篇
《八正神明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的篇名。八正指二分、二至和四立,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时令。本篇一是论述四时八正,日月星辰的变化,以及它与人体气血虚实和针刺补泻的关系;二是论述望、闻、问、切,应结合阴阳四时的虚实,着重掌握形和神的病变,故名。
-
除热汤
《小儿卫生总微论》卷三:除热汤:处方:白芷根苗苦参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主小儿于立夏之后,有病身热者。浴毕用凉肌粉粉之。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三《卫生总微》卷三:方名:除热汤组成:白芷根苗、苦参各等分。用法用量:用清浆水煎,更入盐少许,以浴儿,浴毕用粉粉之。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九宫八风
《九宫八风》为《黄帝内经灵枢》的篇名。本篇主要阐述九宫的方位和八风的区别及其导致的病变,故名。根据斗星的运行规律,确立了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节气的日期,以及中央和四正、四隅的九个方位,从而说明季节和方域不同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不同影响。
-
二之气
二之气,运气术语,主六气中之第二气。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为少阴君火之气,主春分后60日又87.5刻。亦即由春分至小满,其中包括清明、谷雨、立夏三个节气。六气所立之一岁,不同于一般历法从正月朔日起算的一岁,而是从上年十二月中之大寒日起算,至本年十二月大寒日为止,作为一岁。
-
八节
概述:八节:1.人体部位名;指两侧的膝、踝、肘、腕八个大关节。《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马莳注:“人之手足,各有股肱关节计八,故谓八节。”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刺法启玄歌》:“细推十干五行,谨按四时八节。”
-
白术理中汤
处方:茯苓、白术、甘草(炙)、干姜各等分。功能主治:脏中积冷,立夏后泄泻时作,或小腹疼痛。用法用量:每服3-4钱,水煎服。寒甚,加附子;腹痛,加芍药;肾气动,去术,加桂。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一
-
水苦荬果实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ShuǐKǔMǎiGuǒSh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水苦荬的果实(四川地区用带虫的果实,称为虫瘿)。立夏前后采收。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腰痛,肾虚,膀胱气。用法用量:内服:入散剂或浸酒。(《四川中药志》)②治痨伤吐血:水苦荬果实、细草、见血清各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