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发陈
发陈指生机勃发,推陈出新。《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张志聪注:“春阳上升,发育万物,启故从新,故曰发陈。”
-
道
《素问·玉版论要》:“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素问·脉要精微论》:“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灵枢·四时气》:“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素问·玉机真脏论》:“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素问·汤液醪醴论》:“针石之,道也。”
-
四时调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
陈
《素问·生气通天论》:“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④蓄积之水气。《素问·汤液醪醴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⑤指陈久、陈旧者,与新生相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素问·痹论》:“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