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后虚烦
概述:产后虚烦为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病因病机:多因产后气血亏损,虚火上扰所致。症状:症见烦热少气,疲倦胸膈满闷,甚者虚烦不得眠。治疗:治宜清热除烦。用淡竹叶汤加人参。兼有躁动者,用当归补血汤加味。
-
白马尾
概述:白马尾为中药名,出自《安徽中草药》,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白薇之别名。别名:白幕、白马尾、龙胆白薇。主产山东、安徽、辽宁等地。性味归经:苦、咸,寒。入肝、胃经。功能主治:清虚火,除血热,利尿。1.治阴虚内热,病后余热不清,产后虚烦呕逆,风温灼热,肺热咳血,瘅疟,温疟。2.治热淋,血淋。3.治乳痈。
-
白幕
概述:白幕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白薇之别名。别名:白幕、白马尾、龙胆白薇。主产山东、安徽、辽宁等地。性味归经:苦、咸,寒。入肝、胃经。功能主治:清虚火,除血热,利尿。1.治阴虚内热,病后余热不清,产后虚烦呕逆,风温灼热,肺热咳血,瘅疟,温疟。2.治热淋,血淋。3.治乳痈。
-
葛根饮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葛根饮:别名:葛根汤处方:葛根1两,葱白1握,豉半升,米1合。天行,壮热烦闷。用法用量:上先切葛根,以水9升,煮取7升;摘录:《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七四:葛根饮:处方:葛根汁6合,淡竹沥6合。主治:产后虚烦热渴。
-
红蓝散
《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张涣方:红蓝散:处方:红蓝花1两(洗,焙干),黄柏(锉)1两,乌鱼骨半两,黄芩半两(上为细末),雄黄(水磨细研)半两,麝香1分(细研)。功能主治:小儿聤耳久不愈。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荷叶心1片,黑豆30粒,同煎至7分,温服,不拘时候。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红蓝花散。
-
芍药栀豉汤
概述:芍药栀豉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伤寒保命集》方之芍药栀豉汤:组成:芍药、当归、栀子各五钱,豆豉半合。用法用量:每服一两,水煎服。芍药当归栀子各15克香豉20克制备方法:上药为粗末。功能主治:《云歧子保命集》卷下方之芍药栀豉汤主治产后虚烦不得服。
-
竹根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产后虚烦不胜汤药,但以甘竹清胃火,小麦敛肝气,大枣益脾津,门冬滋肺热,使火无上炎之势,胸无烦扰之患矣。用根不用叶者,取其降泄前达下焦也。《医心方》卷九引《深师方》:组成:竹根1斤,麦门冬1升,甘草2两,大枣10个,粳米1升,小麦1升。主治:短气欲绝,不足以息,烦挠。主治:消渴。
-
龙胆白薇
概述:龙胆白薇为中药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白薇之别名。别名:白幕、白马尾、龙胆白薇。穴位归经:苦、咸,寒。入肝、胃经。功能主治:清虚火,除血热,利尿。1.治阴虚内热,病后余热不清,产后虚烦呕逆,风温灼热,肺热咳血,瘅疟,温疟。2.治热淋,血淋。3.治乳痈。
-
淡竹茹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淡竹茹汤:处方:生淡竹茹9克麦门冬12克甘草3克小麦12克生姜9克大枣14个制法:上六味,哎咀。主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三因》卷九:方名:淡竹茹汤别名:竹茹汤组成:麦门冬2两半(去心),小麦2两半,甘草(炙)1两,人参1两半,白茯苓1两半,半夏(汤洗7次)2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