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毛
有些药物的表面或内部常着生很多绒毛,服后能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或其他有害作用,故须除去,可分别采取下列方法:①刷去毛:例如枇杷叶、石苇等。②烫去毛:例如骨碎补、狗脊等。③潦去毛:例如鹿茸的茸毛等。④挖去毛:例如金樱子等。
-
烫狗脊
狗脊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的功效。砂炒狗脊的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酒拌蒸(《雷公炮炙论》)的方法。治腰背酸疼,膝痛脚弱,寒湿周痹,失溺,尿频,遗精,白带。用于肝肾不足或冲任虚寒的腰痛脚软,遗精,遗尿,妇女带下等。
-
蒸狗脊
狗脊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的功效。狗脊经蒸制或酒拌蒸后,补肝肾、强腰膝的作用增强。李氏:温。炮制后1,3-苯间二氮杂环戊烯和十五碳酸均未检出,异十六碳酸在单蒸和酒蒸品中亦未检出,而在酒蒸品中却增加了异十八碳二烯和十八碳酸,炮制后刺激性缓和可能与杂环等化合物的未检出有关。
-
砂炒狗脊
狗脊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的功效。砂炒狗脊的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酒拌蒸(《雷公炮炙论》)的方法。治腰背酸疼,膝痛脚弱,寒湿周痹,失溺,尿频,遗精,白带。用于肝肾不足或冲任虚寒的腰痛脚软,遗精,遗尿,妇女带下等。
-
酒狗脊
狗脊经蒸制或酒拌蒸后,补肝肾、强腰膝的作用增强。李氏:温。治腰背酸疼,膝痛脚弱,寒湿周痹,失溺,尿频,遗精,白带。炮制后1,3-苯间二氮杂环戊烯和十五碳酸均未检出,异十六碳酸在单蒸和酒蒸品中亦未检出,而在酒蒸品中却增加了异十八碳二烯和十八碳酸,炮制后刺激性缓和可能与杂环等化合物的未检出有关。
-
炒狗脊
狗脊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的功效。砂炒狗脊的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酒拌蒸(《雷公炮炙论》)的方法。治腰背酸疼,膝痛脚弱,寒湿周痹,失溺,尿频,遗精,白带。用于肝肾不足或冲任虚寒的腰痛脚软,遗精,遗尿,妇女带下等。
-
GBZ/T 240.7—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7部分:皮肤致敏试验
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40.7—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7部分:皮肤致敏试验》(Proceduresandtestsfortoxicologicalevaluationsofchemicals—Part7:Skinsensitizationtes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1年08月19日发布,自2012年03月01日起实施。按表1对局部皮肤反应评分。
-
乌鸡丸
性状:本品为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妇科玉尺》卷上方之乌鸡丸:组成:白毛乌骨雄鸡一只(以一斤重为宜),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各二两,杜仲、当归身、川芎、白术、丹参、茯苓、补骨脂、人参、炙甘草、肉苁蓉(酒洗)、炒小茴香、砂仁各一两,香附(醋浸)四两。运用:骨蒸,加鳖甲、柴胡、地骨;
-
马钱子粉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痈疽疮毒,咽喉肿痛。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油制法、砂烫法及制马钱子粉等。含量测定: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6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硅藻土2g,混匀,加氢氧化钠试液9ml,充分振摇,照马钱子[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自“放置30分钟”起,同法测定。
-
砂烫马钱子
马钱子味苦,性温,有大毒,归肝、脾经,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痈疽疮毒,咽喉肿痛。现代除保留了古代的油炸、土炒、去毛等方法之外,又增加了砂烫、童便浸炒、麻黄炒、绿豆水煮、姜水煮等方法(《中药炮制经验集成》)。此外,尚含马钱子苷。
-
油炸马钱子
马钱子味苦,性温,有大毒,归肝、脾经,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痈疽疮毒,咽喉肿痛。现代除保留了古代的油炸、土炒、去毛等方法之外,又增加了砂烫、童便浸炒、麻黄炒、绿豆水煮、姜水煮等方法(《中药炮制经验集成》)。此外,尚含马钱子苷。
-
制马钱子
马钱子味苦,性温,有大毒,归肝、脾经,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痈疽疮毒,咽喉肿痛。现代除保留了古代的油炸、土炒、去毛等方法之外,又增加了砂烫、童便浸炒、麻黄炒、绿豆水煮、姜水煮等方法(《中药炮制经验集成》)。此外,尚含马钱子苷。
-
乌骨鸡丸
赤白带下,加萆薢、香附(四制)各二两,艾叶一两;《宋氏女科》方之乌骨鸡丸:方名:乌骨鸡丸组成:人参3两,生地5两,熟地5两,当归6两(酒洗),官桂3两,茯苓3两,黄耆6两,川芎3两,白术1两(麸炒),续断2两(酒洗),香附12两,芍药2两,石斛3两(酒浸),乌药2两(炒),杜仲2两(姜汁炒),地骨皮3两。
-
全鹿丸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非腺毛单细胞,壁厚,木化,脱落后残迹似石细胞(覆盆子)。用于老年阳虚,腰膝酸软,畏膝肢冷,肾虚尿频,妇女血亏,崩漏带下。全鹿丸说明书:药品名称:全鹿丸药品汉语拼音:QuanluWan性状:全鹿丸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用法用量:空心温酒、淡盐汤或白滚汤送下。
-
GBZ/T 240.19—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19部分: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
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40.19—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19部分: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Proceduresandtestsfortoxicologicalevaluationsofchemicals—Part19:Subchronicdermaltoxicitytes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1年08月19日发布,自2012年03月01日起实施。
-
白豆蔻散
《圣惠》卷七十八:组成:白豆蔻(去皮)3分,人参(去芦头)3分,白术3分,黄耆(锉)3分,当归(锉,微炒)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茯苓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芎藭半两。
-
肉苁蓉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渐加至40丸。《丹溪心法》卷三方之肉苁蓉丸:处方:山茱萸30克苁蓉60克(酒浸)楮实枸杞地肤子狗脊(去毛)五味覆盆子菟丝子山药故纸(炒)远志(去心)石菖蒲萆薢杜仲(去皮,炒)熟地石斛(去根)白茯苓牛膝(酒浸)泽泻柏子仁(炒)各30克制法:上药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
枇杷叶散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十六《圣惠》卷二十八:枇杷叶散: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前胡1两(去芦头),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大腹皮半两(锉),桂心半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
鹿茸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鹿茸丸:处方:鹿茸(去毛,切,炙)23克麦门冬(去心)60克熟地黄黄耆鸡膍胵(麸炒)苁蓉(酒浸)山茱萸破故纸(炒)牛膝(酒浸)五味子各23克茯苓玄参地骨皮各15克人参23克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温酒、盐汤皆可服。功能主治:虚劳,肾气乏弱,失精,腰膝无力,小便数。
-
制骨碎补
骨碎补味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的功效,用于跌扑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砂炒等。对化学成分的影响:(1)骨碎补的砂烫品及烘制品中的柚皮苷含量均高于生品,清炒品也比生品略高,说明经炮制后,药物质变酥脆,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
-
砂炒骨碎补
骨碎补味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的功效,用于跌扑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砂炒等。对化学成分的影响:(1)骨碎补的砂烫品及烘制品中的柚皮苷含量均高于生品,清炒品也比生品略高,说明经炮制后,药物质变酥脆,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
-
藿香散
《局方》卷四:方名:藿香散别名:藿香汤、藿香正气散、藿脾饮、藿香脾饮组成: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甘草(炙)1两,半夏(切作4片,姜汁浸1宿,以粟炒黄)1两,藿香叶1两,陈皮(去白)半两。用法用量:每服1字,薄荷暖酒调下。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解暑片
鉴别:(1)取本品3片,研细,小儿炭化,加盐酸-硝酸(3:1)的混合溶液2ml,搅拌,蒸干,加水2ml,搅拌,滤过,滤液加碘化钾试液,即显红色沉淀,能在过量的碘化钾试液中溶解,再以氢氧化钠试液碱化,加铵盐即生成灰色沉淀。用于时行痧疫,头胀眼花,胸闷作恶,腹痛吐泻,手足厥冷,或受山岚瘴气,水土不服。
-
石斛丸
《圣惠》卷七十:组成:石斛1两(去根,锉),熟干地黄1两,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桂心3分,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五味子1两,紫菀3分(洗去苗土),黄耆1两(锉),白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沉香1两,当归1两,枳实3分(麸炒微黄)。功效:利腰膝。
-
藿香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藿香汤:处方:藿香人参桂心桔梗木香白术各15克茯苓15克枇杷叶10片(去毛)半夏30克(汤洗,用姜汁制)制法:上药锉散。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水1盏,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用法用量:方中白茯苓,原书卷五十四改为赤茯苓,治久咳传三焦,腹满不欲饮食。
-
鸡舌香散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圣济总录》卷四十四:鸡舌香散:处方:鸡舌香1分,鹿茸(去毛,酥炙)半两,阳起石(研)半两,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木香半两,白龙骨(研)半两,钟乳粉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荜澄茄半两。及中酒吐酒,停饮浸渍,呕逆恶心,噫气吞酸。血气、疝瘕痛用熟醋汤调下。
-
苁蓉丸
摘录:洪氏集验方》卷四《圣济总录》卷九十二:苁蓉丸:处方:肉苁蓉(酒浸,切,焙)、菟丝子(酒浸,别捣)、牛膝(酒浸,切,焙)、白术、细辛(去苗叶)、何首乌(去黑皮,炒)、续断、枸杞子、山芋、菖蒲、车前子、巴戟天(去心)、菊花、补骨脂(炒)、远志(去心)、地骨皮、覆盆子、熟干地黄(焙)各等分。
-
滋阴荣血汤
主治:血证。用水2钟,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用药禁忌:忌煎炒、鱼腥、胡椒、咸酸、油腻之物。
-
GBZ/T 240.3—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3部分: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40.3—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3部分:急性经皮毒性试验》(Proceduresandtestsfortoxicologicalevaluationsofchemicals—Part3:Acutedermaltoxicitytes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1年08月19日发布,自2012年03月01日起实施。d)LD50计算方法;
-
补肾巴戟丸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肾脏气虚,胸中短气,胸胁腰脚疼痛,志意不乐,视听不明,肌肉消瘦,体重无力。
-
胡黄连散
《圣惠》卷九十三:胡黄连散:处方:胡黄连1分,母丁香1分,桂心1分,木香1分,犀角屑半分,肉豆蔻1分(去壳),当归1分(锉,微炒),麝香1分(细研)。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空心、日午用生地黄汁小半盏调下。主治:小儿诸渴及疳渴。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7分,生姜1片,煎5分,入蜜3-5滴,同煎至4分,温服。
-
接骨仙方
内自完好,神效无比,再用五加皮5两酒煎服。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六《伤科汇纂》卷八:方名:接骨仙方组成:千里马8双(烧灰存性,即穿破旧草鞋),沉香3两,木香3两,象皮2两(瓦上焙),琥珀2两(灯芯同研),冰片2两,骨碎补1两(去毛),血竭1两,虎胫骨(酥炙)1对,乳香(去油)1两5钱,没药(去油)1两5钱。
-
参桂鹿茸丸
体质虚弱,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自汗盗汗,失眠多梦,肾寒精冷,宫寒带下月经不调。《丸散膏丹集成》:方名:参桂鹿茸丸组成:别直参5两,炙黄耆10两,党参10两,毛鹿茸5两,炙甘草5两,续断5两,炒冬术10两,茯苓8两,肉桂5两,当归10两,熟地12两,炒远志10两,枸杞子10两,肉苁蓉10两。功效:滋阴补肾,益气养荣。
-
黑豆神方
功能主治:延年种子。主用法用量:上药入水20碗,煎至10碗,滓再煎10碗,共药汁20碗,用黑豆15碗拌浸蒸晒,以药汁完为干。年少者去巴戟、附子、琐阳、紫梢花。摘录:《医部全录》卷三三三引《身经通考》
-
不育症
补肾壮阳,生精种子。3、单方验方(1)龙珠丸(王怀玉家传秘方)处方:鱼鳔胶,鹿角胶,龟板胶,阿胶,紫河车,桂枝,白术,附子,龙骨,菟丝子,枸杞子,车前子,五味子,覆盆子,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何首乌,人参,山萸肉,牡丹皮,山药,泽泻,云苓,沉香,木香,炙甘草。肝郁血瘀型证见脉沉弦。
-
八味丸
《御药院方》本方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魏氏家藏方》卷九方之八味丸:处方:牛膝(去芦,酒浸1宿)、当归(去芦,酒浸1宿)、菟丝子(洗净,酒浸3宿,研成饼)、地骨皮(去土)、远志(汤泡,去心)、石菖蒲(9节者,去毛)、绵黄耆(蜜炙)、熟干地黄(去土)各等分。
-
知母汤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牛蒡子100料,研碎,煎至7分,温服,1日3-4次。
-
厚朴散
泄泻,米饮调下;摘录:《圣惠》卷五十九《圣惠》卷五十一:厚朴散: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紫苏茎叶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前胡3分(去芦头),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槟榔3分。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1日3-4次。
-
鸱鸺
《*辞典》:鸱鸺: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ChīXiū别名:怪鸱(《尔雅》),钩鵅(《本草拾遗》),大头鹰(《便民食疗》),角鸱、毂辘鹰、鵋鶀、呼咵鹰、夜食鹰(《纲目》),猫头鹰(《本经逢原》),鬼鸠(《本草求原》),夜猫子(《中国动物图谱 鸟类》),横虎、恨狐、老兔(《吉林中草药》)。
-
七香丸
主治:《嵩崖尊生》卷九方之七香丸治伤寒物,内寒,脾胃虚冷,胸膈噎塞,渐成膈气,及脾泄泻利,反胃呕吐。《普济方》卷三九三方之七香丸:组成:木香3钱,丁皮3钱,檀香3钱,甘松3钱,丁香3钱,陈皮(去白)5钱,缩砂仁5钱,三棱5钱,莪术5钱(醋煮),白豆蔻3钱,香附子(炒去毛)2两,益智仁3钱。用药禁忌:慎五辛。
-
荆芥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酒调下。用法用量:每服2钱半,加陈茶1钱,生姜汁半呷,薄荷3叶,水两盏,煎至8分,温服,日3次。用法用量:每服2钱,茶调下;主治:肝经风邪,致目遇风作痒。《圣济总录》卷十一:方名:荆芥散组成:荆芥穗、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羌活(去芦头)、独活(去芦头)各等分。
-
内补丸
主治女子白淫,属阳虚者。《太平圣惠方》卷六十方之内补丸:组成:黄耆3分(锉),槐耳1两(微炙),苦参半两(锉),白桐叶3分,龙骨3分,狸睛1对(微炙),漏芦半两,猬皮1两(炙黄焦),萹蓄半两,败酱半两,续断半两,木香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硫黄1两(细研),猪后悬蹄甲1两(炙黄焦)。
-
木香枳壳丸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之木香枳壳丸:组成:黑牵牛(头末,微炒)、大黄各二两,茯苓、白术、厚朴、半夏曲、人参、木香、青皮、陈皮、三棱、莪术、槟榔、神曲、麦芽各一两,干姜、枳实各五钱。功效主治:《瑞竹堂方》卷一方之木香枳壳丸功在升降滞气,消化宿食,去痰,进饮食。主治痢疾里急后重。
-
干地黄汤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干地黄汤:别名:地黄汤处方:生干地黄(酒洗,切,焙)2两半,续断1两半,桔梗(炒)1两半,五味子1两半,紫菀(去苗上)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羚羊角(镑)半两,犀角(镑)半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桑根白皮(炙,锉)1两,赤小豆1合。功能主治:伏连传尸,骨蒸。主治:肾虚多唾。
-
半夏饮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处方半夏(汤洗)、麦门冬(去心)、赤茯苓(去皮)、白术、桔梗、青皮(去白)、前胡,各三分。枇杷叶(去毛.大腹皮(三分)。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热服。功能主治脾胃不和,不能饮食,见食吐逆。功能主治风痰,心腹烦满,呕吐不欲饮食。
-
白凤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白凤丸:别名:参茸白凤丸处方:人参1两,杜仲1两,川芎1两,熟地1两,放术1两,菟丝1两,黑艾叶7钱半,炙甘草5钱,鹿茸1两,茯苓1两,当归1两,川椒5钱,大黄耆2两,白芍2两,香附1商,阿胶1两,白绒鸡1尾。主治:妇人羸瘦,血虚有热,经水不调,崩漏带下,不能成胎,骨蒸;
-
柏子仁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柏子仁汤:处方:当归(去芦,酒炒)芎藭茯神(去木)小草阿胶(锉,蛤粉炒成珠子)鹿茸(燎去毛,酒蒸,焙)柏子仁(炒)各30克香附子(炒去毛)60克川续断(酒浸)30克甘草(炙)15克制法:上药哎咀。主治胃虚关格,脉虚微无力。功能主治:肝气虚寒,两胁胀满,筋脉拘急,腰膝小腹痛,面青口噤。
-
麋茸
性味:甘,温。归经:①《要药分剂》:入肾经。②《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少阴经。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下。(《本事方》麋茸丸)②治老人骨髓虚竭,补益:麋茸五两(去毛,涂酥炙微黄,为末)。(《杨氏家藏方》麋茸万病丸)各家论述:①《医学入门》:先辈云:鹿茸补阳,麋茸补阴,一云鹿胜麋,一云麋胜鹿。
-
猪蹄
3.猪蹄含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促进毛皮生长,预治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使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得到改善,对消化道出血、失水性休克有一定的疗效。具有补虚弱,填肾精,健腰膝等功能。①《日用本草》:"味甘,微凉。"归经《本草便读》:"入胃经。治妇人乳少,痈疽,疮毒。"③《纲目》:"煮清汁,洗痈疽,渍热毒,消毒气,去恶肉。
-
彭真人还寿丹
功效:补心生血,滋肾壮阳,黑须发,润肌肤,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种子。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盐汤或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