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癌
②腺泡细胞癌;以往强调胰头癌的典型症状是无痛性黄疸,实际上无痛性黄疸作为首发症状仅出现10%~除主胰管外,还要仔细观察胰管的分支。2.术前减黄问题:胰腺癌所致阻黄并不需常规减黄,对出现黄疸时间较短,全身状况尚好,消化功能、凝血机制以及肾功能等尚在正常范围者,可不减黄而行一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胰腺癌相关抗原 (PCAA)
别名:PCAA正常值:RIEP法<28.6mg/L。化验结果意义:增高: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代谢物检测化验类别一:血液检查化验类别二:代谢物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Ⅳ级A,肿瘤性病变,良性;1的患者)奥沙利铂85mg/m2静脉滴注第1日伊立替康180mg/m2静脉滴注第1日LV400mg/m2静脉滴注第1日5-FU400mg/m2快速静脉注射第1日之后5-FU2400mg/m2持续输注46小时每2周重复mFOLFIRINOX(仅用于ECOGPS评分0~不可切除胰腺癌局部进展期胰头和胰颈部肿瘤:肿瘤侵犯肠系膜上动脉超过180度;
-
区域性胰腺切除术
Fortner在其56例恶性肿瘤及5例良性病变病人中,1979年以前手术者37例,手术病死率32%,并发症发生率76%;在肠系膜上动脉的右侧为肠系膜上静脉,应将其与周围组织仔细分离,切断并结扎其周围的淋巴管联系,分离出肠系膜上静脉的空肠静脉分支和肠系膜上静脉干上至胰腺的下缘,一般需要有3~4.胆管及胰管引流可在术后2~
-
区域性胰切除
Fortner在其56例恶性肿瘤及5例良性病变病人中,1979年以前手术者37例,手术病死率32%,并发症发生率76%;在肠系膜上动脉的右侧为肠系膜上静脉,应将其与周围组织仔细分离,切断并结扎其周围的淋巴管联系,分离出肠系膜上静脉的空肠静脉分支和肠系膜上静脉干上至胰腺的下缘,一般需要有3~4.胆管及胰管引流可在术后2~
-
胰腺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
(2)可能切除:①头、体部:单侧或双侧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严重受侵,肠系膜上动脉受累<180°,胃十二指肠动脉受累或包绕(在可重建的前提下),短段肠系膜上静脉闭塞(在可重建的前提下);3.术中植入物:无。5.康复情况: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术后饮食。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其他如膜性肾炎、糖耐量异常、硬化性胆管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甲状腺炎也可合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高γ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阳性,胰腺内淋巴细胞浸润伴有高度的纤维化,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显著的疗效。2.肿瘤形成性慢性胰腺炎伴有黄疸可疑胰头部的肿瘤性病变和影像学检查胰头部肿瘤存在的病例,需要手术来决定性质。
-
胰石症
国内、外报道的胰石症检出率不一。4.胰实质切开取石适应于胰头、体部结石,并伴有胰管多处狭窄者。这些碳酸钙结晶沉淀于脱落的上皮细胞、粘膜、胰酶以及非酶的胰铁蛋白等的网络状结构上,加之这些结晶表面的电位活性高以及网络状结构表面积大,一些金属离子通过吸收沉淀到网络上,经过一定时间的沉积则形成结石。
-
胰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
(2)可能切除:①头、体部:单侧或双侧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严重受侵,肠系膜上动脉受累<180°,胃十二指肠动脉受累或包绕(在可重建的前提下),短段肠系膜上静脉闭塞(在可重建的前提下);5.康复情况: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术后饮食。6小时,禁水2~
-
胰胎瘤抗原
胰腺瘤胎抗原胰癌胚抗原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胰癌胚抗原分类:血清学检查肿瘤免疫检测取材:血液胰癌胚抗原的测定原理:同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抗胰胚抗原抗体包被载体,继加受检血清、酶标记抗胰胚抗原抗体和酶底物,根据显色深浅程度判断癌胚抗原的存在与否。其中胰腺癌阳性率达95%。
-
胰癌胚抗原
胰腺瘤胎抗原胰癌胚抗原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胰癌胚抗原分类:血清学检查肿瘤免疫检测取材:血液胰癌胚抗原的测定原理:同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抗胰胚抗原抗体包被载体,继加受检血清、酶标记抗胰胚抗原抗体和酶底物,根据显色深浅程度判断癌胚抗原的存在与否。其中胰腺癌阳性率达95%。
-
胰胚抗原
胰腺瘤胎抗原胰癌胚抗原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胰癌胚抗原分类:血清学检查肿瘤免疫检测取材:血液胰癌胚抗原的测定原理:同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抗胰胚抗原抗体包被载体,继加受检血清、酶标记抗胰胚抗原抗体和酶底物,根据显色深浅程度判断癌胚抗原的存在与否。其中胰腺癌阳性率达95%。
-
胰腺瘤胎抗原
胰腺瘤胎抗原胰癌胚抗原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胰癌胚抗原分类:血清学检查肿瘤免疫检测取材:血液胰癌胚抗原的测定原理:同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抗胰胚抗原抗体包被载体,继加受检血清、酶标记抗胰胚抗原抗体和酶底物,根据显色深浅程度判断癌胚抗原的存在与否。其中胰腺癌阳性率达95%。
-
腹部肿块
概述:腹部肿块是指在腹部检查时可触及到的异常包块。常用的检查方法有X线造影、B型超声、CT、磁共振、内镜等。如肝脓肿,肾周围脓肿,阑尾周围脓肿。腹腔肿物:腹腔脏器的良恶性肿瘤,由于组织的不正常的增生常在所在部位形成包块,如胃癌、胰腺癌常在上腹部见到肿块。如组织学检查发现干酪性肉芽肿时,则可确诊。
-
门静脉血栓形成
疾病别名portalveinthrombosis,pylethrombosis疾病代码ICD:I81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thrombosis,PT)是指发生于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5.肿瘤等压迫门静脉肿瘤(如胰腺肿瘤、肝细胞癌)压迫、肠扭转等导致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致门静脉血栓形成。
-
胰石病
2.脂肪泻和营养不良由于胰石阻塞胰管,加上胰腺组织破坏,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外分泌功能障碍的程度与病因、结石位置和结石分布范围有关,酗酒和结石分布于胰头体部或全胰者损害发生率较高、程度较重,结石分布于胰尾部者损害较少、较轻。目前以B超和腹平片为首选方法,需要时选用CT、MRI和ERCP检查。
-
壶腹周围癌
概述:壶腹周围癌(vaterampullacarcinoma,VPC)系指乏特氏壶腹、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的十二指肠黏膜等处的癌肿。壶腹周围癌的5年治愈率达40%~肿瘤大体标本呈息肉型或结节型、肿块型或溃疡型。CT、MRI检查:CT、MRI检查对鉴别胰头癌有意义,有助于本病诊断,可显示肿瘤的位置与 廓。
-
VPC
概述:壶腹周围癌(vaterampullacarcinoma,VPC)系指乏特氏壶腹、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的十二指肠黏膜等处的癌肿。壶腹周围癌的5年治愈率达40%~肿瘤大体标本呈息肉型或结节型、肿块型或溃疡型。CT、MRI检查:CT、MRI检查对鉴别胰头癌有意义,有助于本病诊断,可显示肿瘤的位置与 廓。
-
法特壶腹癌
概述:壶腹周围癌(vaterampullacarcinoma,VPC)系指乏特氏壶腹、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的十二指肠黏膜等处的癌肿。壶腹周围癌的5年治愈率达40%~肿瘤大体标本呈息肉型或结节型、肿块型或溃疡型。CT、MRI检查:CT、MRI检查对鉴别胰头癌有意义,有助于本病诊断,可显示肿瘤的位置与 廓。
-
胎儿腺泡胰腺蛋白
概述:胎儿胰腺腺泡蛋白(fetoacinarpancreaticprotein,FAP)是一种胎儿期胰腺特异抗原,妊娠20周时分泌量最高,成年器官含量较低。试剂:有商品试剂盒供应,其中包括125I-AFP标记液、甲胎蛋白第二参考标准品、抗甲胎蛋白抗血清(第一抗体)、1%正常马血清、磷酸缓冲液等。相关疾病:胰腺癌、慢性胰腺炎
-
胎儿胰腺腺泡蛋白
概述:胎儿胰腺腺泡蛋白(fetoacinarpancreaticprotein,FAP)是一种胎儿期胰腺特异抗原,妊娠20周时分泌量最高,成年器官含量较低。试剂:有商品试剂盒供应,其中包括125I-AFP标记液、甲胎蛋白第二参考标准品、抗甲胎蛋白抗血清(第一抗体)、1%正常马血清、磷酸缓冲液等。相关疾病:胰腺癌、慢性胰腺炎
-
胎儿腺泡胰腺蛋白质
概述:胎儿胰腺腺泡蛋白(fetoacinarpancreaticprotein,FAP)是一种胎儿期胰腺特异抗原,妊娠20周时分泌量最高,成年器官含量较低。试剂:有商品试剂盒供应,其中包括125I-AFP标记液、甲胎蛋白第二参考标准品、抗甲胎蛋白抗血清(第一抗体)、1%正常马血清、磷酸缓冲液等。相关疾病:胰腺癌、慢性胰腺炎
-
胰腺性皮下结节性脂肪坏死症
概述:结节性液化性脂膜炎也称胰腺性皮下结节性脂肪坏死症。皮损自发性内陷而无表皮萎缩。伴发胰腺肿瘤者,通过逆行胰胆管造影、血清淀粉酶检查及CT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相关药品:胰蛋白酶、阿司匹林、保泰松、双氯芬酸、氢化可的松、可的松、葡萄糖、吗啡、山莨菪碱、阿托品相关检查:血清脂肪酶、胰蛋白酶、淀粉酶
-
结节性液化性脂膜炎
概述:结节性液化性脂膜炎也称胰腺性皮下结节性脂肪坏死症。皮损自发性内陷而无表皮萎缩。伴发胰腺肿瘤者,通过逆行胰胆管造影、血清淀粉酶检查及CT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相关药品:胰蛋白酶、阿司匹林、保泰松、双氯芬酸、氢化可的松、可的松、葡萄糖、吗啡、山莨菪碱、阿托品相关检查:血清脂肪酶、胰蛋白酶、淀粉酶
-
CA50
概述:糖链抗原50又称糖类抗原50、癌抗原50,其是一种以唾液酸脂和唾液酸糖蛋白为主的糖蛋白,也是一种肿瘤抗原。附注:(1)恶性肿瘤中胰腺癌、胆道癌、胆囊癌阳性率均在80%以上,原发性肝癌阳性率为72%、卵巢癌阳性率为50%、大肠癌阳性率为27%,乳腺癌、子宫癌和肝癌阳性率为20%。
-
糖链抗原50
概述:糖链抗原50又称糖类抗原50、癌抗原50,其是一种以唾液酸脂和唾液酸糖蛋白为主的糖蛋白,也是一种肿瘤抗原。附注:(1)恶性肿瘤中胰腺癌、胆道癌、胆囊癌阳性率均在80%以上,原发性肝癌阳性率为72%、卵巢癌阳性率为50%、大肠癌阳性率为27%,乳腺癌、子宫癌和肝癌阳性率为20%。
-
糖链抗原19-9
CA-19-9包被反应管编号为标准品、质控血清及样品都应双份,1、2管为总放射性(T)管可用未经CA-19-9包被的聚乙烯管代替(表1):(1)按上表(表1)依次加标准品/待测样品和125ICA-19-9B25、10单克隆抗体。相关疾病:直肠癌、胰腺癌、胃癌、肺癌、大肠癌、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糖尿病、胃溃疡
-
乏特氏(Vater)壶腹周围癌
概述:乏特氏壶腹周围癌,系指乏特氏壶腹、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的十二指肠粘膜等处的癌肿。但多不如胰头癌严重。三、鉴别诊断由于本病有上腹闷胀不适,黄疸,有时并发胆道感染、血清淀粉酶升高,可误诊为胆管结石,但根据反复发作史,夏科氏三联征、波动性黄疸,影像学检查可加以区别。
-
LAP
试剂:(1)二甲氨基苯甲醛显色法:①基质缓冲液(pH6.5):称取磷酸二氢钾0.681g,溶于40ml蒸馏水中,加入L-亮氨酸-β萘胺40mg,溶解后再加MgCl2100mg,用1mol/LNaOH调pH至6.5(约1.5ml),加蒸馏水至50ml,冰箱可保存4周。用445nm波长,以对照管调零,读取测定管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即可求取酶活力单位。30IU/L血清。
-
亮氨酸氨基肽酶
试剂:(1)二甲氨基苯甲醛显色法:①基质缓冲液(pH6.5):称取磷酸二氢钾0.681g,溶于40ml蒸馏水中,加入L-亮氨酸-β萘胺40mg,溶解后再加MgCl2100mg,用1mol/LNaOH调pH至6.5(约1.5ml),加蒸馏水至50ml,冰箱可保存4周。用445nm波长,以对照管调零,读取测定管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即可求取酶活力单位。30IU/L血清。
-
Weber-Christian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脑膜炎症状和颅内高压征。发病机制:1.脂肪肉芽肿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脂肪组织变性,而产生的肉芽肿反应。(4)眼部损害:有些病例可出现眼部症状,表现为前葡萄膜炎、急性渗出性脉络膜炎和继发性青光眼等。肿大淋巴结的病理改变为异常淋巴细胞增生,无脂膜炎所见的肉芽肿性脂肪组织炎性变。
-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
如果壶腹部发生阻塞,胆囊收缩胆管内压力超过胰管内压时,胆汁便可反流到胰管内激活胰酶原引起自身消化,即所谓“共同管道学说”。⑨尽可能早明确病因:病因不明确易致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在可能条件下应进行系统检查以明确病因。0.2mg,每8小时1次,皮下注射连续3~
-
回归热型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脑膜炎症状和颅内高压征。发病机制:1.脂肪肉芽肿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脂肪组织变性,而产生的肉芽肿反应。(4)眼部损害:有些病例可出现眼部症状,表现为前葡萄膜炎、急性渗出性脉络膜炎和继发性青光眼等。肿大淋巴结的病理改变为异常淋巴细胞增生,无脂膜炎所见的肉芽肿性脂肪组织炎性变。
-
腹膜后纤维化
概述: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fibrosis,RPF)由法国泌尿外科医生Albrran在1905年首先报道并使用了腹膜后纤维化这一概念,直到1948年Ormond报道了2例腹膜后纤维化后,有关本病的个案报道才逐渐增多并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认识。(3)超声鉴别:须注意与腹主动脉瘤伴发血栓和腹膜后恶性肿瘤相鉴别。
-
胰腺分裂
疾病别名胰腺分隔,胰腺分离,胰管未融合,胰管融合异常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胰腺分裂(pancreaticdivision,PD)是一种胰腺在发育过程中主、副胰管完全未融合或仅为细的分支胰管的吻合为特征的先天畸形,又称为胰腺分隔、胰腺分离、胰管未融合、胰管融合异常等。特别提示本病无特殊预防方式,重在早期发现。
-
胰腺肉瘤
疾病代码:ICD:C25.7疾病分类:肝胆外科疾病概述:胰腺肉瘤指来源于胰腺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原发性胰腺肉瘤有平滑肌肉瘤、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神经鞘瘤、血管肉瘤、恶性血管外皮瘤等。
-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癌的发病率正在增高,据报道在美国最常见的因癌症死亡的病例中胰腺癌超过胃癌而居第四位。第3步探查上侧:将胆总管和胃小弯中点之间的胃十二指肠韧带切开,显露肝动脉,结扎、切断胃右动脉,将左手示指伸入胰腺上缘的背侧,沿门静脉腹侧向下分离[图3⑶]。
-
腹膜后纤维变性
概述: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fibrosis,RPF)由法国泌尿外科医生Albrran在1905年首先报道并使用了腹膜后纤维化这一概念,直到1948年Ormond报道了2例腹膜后纤维化后,有关本病的个案报道才逐渐增多并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认识。(3)超声鉴别:须注意与腹主动脉瘤伴发血栓和腹膜后恶性肿瘤相鉴别。
-
RPF
概述: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fibrosis,RPF)由法国泌尿外科医生Albrran在1905年首先报道并使用了腹膜后纤维化这一概念,直到1948年Ormond报道了2例腹膜后纤维化后,有关本病的个案报道才逐渐增多并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认识。(3)超声鉴别:须注意与腹主动脉瘤伴发血栓和腹膜后恶性肿瘤相鉴别。
-
老年急性胰腺炎
如果壶腹部发生阻塞,胆囊收缩胆管内压力超过胰管内压时,胆汁便可反流到胰管内激活胰酶原引起自身消化,即所谓“共同管道学说”。⑨尽可能早明确病因:病因不明确易致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在可能条件下应进行系统检查以明确病因。0.2mg,每8小时1次,皮下注射连续3~
-
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概述:内镜超声引导下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是应用线阵超声内镜将药物注射于腹腔神经丛区域,用于治疗由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等上腹部疾病引起的剧烈腹痛。2.有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者;3.有一般内镜检查禁忌证者。4.将穿刺针送入管道,在内镜超声指导下将穿刺针刺入,使针尖达到腹主动脉前方、腹腔神经干的一侧。
-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胆当不给予硫酸镁而给胰外分泌刺激剂如促胰酶素,促胰液素时,所致采取的十二指肠液主要的为胰外分泌液,可用以检查胰外有分泌功能及与之相关的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流出之胆汁如呈混浊状态并有白色团絮状物可能因十二指肠炎、胆道炎症时胆汁中含白细胞或上皮细胞所致。中国人以胆红素结石为多。
-
慢性胰腺炎
此乃液体从假性囊肿或扩张的胰管漏入腹腔所致。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有引起慢性胰腺炎的相关致病因素:如胆石症等胆道疾病、慢性酒精中毒、高钙血症、高脂血症、风湿免疫性疾病、遗传等。营养不良者应注意补充营养,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K1)以及维生素B12、叶酸等,严重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要素饮食或全胃肠外营养。
-
胰酶泌素-胰泌素试验
概述:胰腺外分泌功能测定分为直接试验和间接试验。试验时不给患者硫酸镁,不引起胆汁分泌,而注射促胰液素与促胰酶素,前者引起富含电解质和HCO3-的大量胰液分泌,后者引起富含酶的黏稠胰液分泌。试剂:促胰液素注射剂。正常值:胰液流出量:70~相关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急性胰腺炎胰腺囊性纤维性变血色病
-
调脾抑胰方
组成:潞党参、炒白术、苏梗、枳实、全瓜蒌各10g,茯苓、茯神、姜半夏各12g,陈皮6g,淮山药15g,薏苡仁、炒谷芽、炒麦芽各20g,猪苓、徐长卿、八月札各30g。功能:健脾化湿,调中和降,理气消积。方解:胰腺癌属中医“伏梁”范畴,其发生发展与后天失养、饮食失调、七情郁结诱发的基因突变,机体免疫功能失控密切相关。
-
血清脂肪酶
(2)比浊法:甘油三酯与水制成的乳胶,因其胶束对入射光的吸收及散射而具有乳浊性状。取甲液5.3ml与乙液94.7ml混合,即为0.067mol/LpH8.0磷酸盐缓冲液。④0.05mol/L氢氧化钠。正常值:(1)滴定法:酶促反应4h为0.06~相关疾病:急性胰腺炎、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肠梗阻
-
胰多肽
概述:胰多肽(panoreatiopolypeptide,PP)是36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激素,由胰腺的PP细胞分泌。(4)抗体的制备和鉴定RIA中所用的抗体应具有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制备高价单相抗血清,最好以标记用的纯化抗原免疫动物,制备半抗原的抗血清,需先将半抗原与载体结合,使成免疫原,常用的载体为牛血清白蛋白。
-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5.逐步钳夹切断胰腺上、下缘的腹膜、纤维脂肪组织、小血管、淋巴管,使胰腺连同脾脏能进一步向右侧翻转,在胰腺上缘达脾动脉与胰腺接近处,在胰腺下缘则达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处,如果肠系膜下静脉的汇合点有变异,则可分离至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接处。6.胆管及胰管引流可在术后2~4.胃肠吻合口瘘。②吻合口溃疡;
-
Lundh试餐试验
概述:用标准试餐代替外源性胃肠激素,生理性地刺激胰腺分泌。别名:Lundh试餐试验检查名称:伦德试验分类:体液和排泄物检查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伦德试验的原理:同比色测定法原理。5min内饮下试餐300ml,然后平卧位从引流管中收集十二指肠液,每30min1次,共收集4次,分别用比色法测定胰蛋白酶活性。
-
伦德试验
概述:用标准试餐代替外源性胃肠激素,生理性地刺激胰腺分泌。别名:Lundh试餐试验检查名称:伦德试验分类:体液和排泄物检查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伦德试验的原理:同比色测定法原理。5min内饮下试餐300ml,然后平卧位从引流管中收集十二指肠液,每30min1次,共收集4次,分别用比色法测定胰蛋白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