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知力
自知力也称为洞悉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的异常或病理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察觉或认识到自己的疾病。例如,一个恐怖症患者害怕人群,他认识到这种恐惧并无客观根据,根本没有必要,乃是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正常,即被认为有自知力。而自知力恢复又是判断精神病痊愈的主要根据。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非本地常住居民,包括临时居住人员、观光旅游人员、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发生应急事件的,目击者、知情者或者当事人可以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送往就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定期将《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季度报表》(表1-10)报所在地县级精防机构。
-
额颞叶痴呆诊疗规范(2020年版)
早期出现脱抑制行为、淡漠或情感迟钝、缺乏同理心、类强迫或刻板行为、食欲亢进和饮食习惯改变等行为表现;(二)鉴别诊断:额颞叶痴呆临床需要与以下疾病加以鉴别: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或阿尔茨海默病的行为变异型)、双相障碍、强迫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等精神障碍。
-
额颞叶痴呆
概述: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dementia,FTD)是一组以进行性精神行为异常、执行功能障碍和语言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痴呆症候群,其病理特征为额颞叶变性,影像学表现为选择性的额叶、岛叶皮层和(或)颞叶前部进行性萎缩。评估量表包括额叶功能评定量表等,语言功能评估量表包括中国失语症语言评估量表等。
-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
F.承担卫牛部交办的相关任务。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患者实施应急医疗处置之前,患者家属或者监护人应在《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知情同意书》(表1-8)上签字同意。(2)保护性约束。5.2.3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精防机构指导下,依托健康教育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
强迫症
概述: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是一种以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4%,多起病于7.5~一线药物: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和帕罗西汀耐受性好,所以推荐首选。根据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实践,权衡疗效和安全性,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最常用且增效作用最确切的药物。
-
强迫性障碍
双生子研究显示,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2.功能性影像目前的功能性影像技术研究结果多支持强迫症存在基底核功能异常,此外在额叶眶部皮质、尾状核、丘脑和前扣带回功能增强,并由此推测纹状体-苍白球旁路紧张性失调造成了额叶眶部和皮质下环路的高功能。由于本病通常在青少年发病,约1/3的病例首次起病于10~
-
疾病焦虑障碍
概述:疾病焦虑障碍(illnessanxietydisorder,IAD)是DSM-5引入的诊断,可以理解为其中包括了部分既往被诊断为疑病症(hypochondriasis)的患者以及部分既往被诊断为健康焦虑障碍(healthanxietydisorder)的患者。不同患者的自知力也各异;⑩心理社会功能;心理治疗:推荐认知行为治疗作为一线治疗。
-
疾病焦虑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②身体功能(如排便);不同患者的自知力也各异;普通人群中有健康焦虑症状(持续的、不切实际地担心或确信自己有某种疾病)的个体比没有健康焦虑的个体更可能出现其他精神障碍,包括抑郁障碍、恶劣心境、双相障碍、场所恐惧症、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强迫症。⑩心理社会功能;
-
精神科入院医护记录
操作名称精神科入院医护记录体格检查一般体检如无阳性体征,记录从简。(2)思维联想及思维逻辑:有无思维迟缓、思维中断、思维贫乏、思维奔逸、意念飘忽、音联意联、病理性赘述及强迫观念等;(3)奇异动作和紧张综合征:蜡样屈曲、违拗、模仿动作、刻板动作、被动服从、乔装等。闭目不语或闭口不进食,可能为木僵违拗表现。
-
马桑叶
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没食子酸、山柰酚、马桑糖(Coriose)等、并含毒性成分马桑内酯(Coriamyrtin)、吐丁内酯(Tutin)。子房上位,心皮5个,分离,每心皮内有倒生胚珠1颗,花柱分离,丝状,被有乳头状突起。附方:①治肿疡:马桑叶煎水洗。4克/公斤体重(如马桑叶采回放置过久,药效减低,应适当增加用药量)。
-
强迫症诊疗规范(2020年版)
4%,多起病于7.5~15分(单纯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仅需要6~注意事项:需要关注自知力的水平和患者新发或既往的抽动障碍。1.一线药物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和帕罗西汀耐受性好,所以推荐首选。根据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实践,权衡疗效和安全性,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最常用且增效作用最确切的药物。
-
汉密顿抑郁量表
①精神检查中发现轻度迟缓;(16)体重减轻;(19)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指非真实感或虚无妄想。(21)强迫症状:指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2.因子分HRSD可归纳为7类因子结构:①焦虑或躯体化,由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疑病和自知力等项组成;⑤迟缓,由抑郁情绪、工作和兴趣、迟缓和性症状等4项组成;
-
HRSD
①精神检查中发现轻度迟缓;(16)体重减轻;(19)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指非真实感或虚无妄想。(21)强迫症状:指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2.因子分HRSD可归纳为7类因子结构:①焦虑或躯体化,由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疑病和自知力等项组成;⑤迟缓,由抑郁情绪、工作和兴趣、迟缓和性症状等4项组成;
-
神经症
体查无器质性基础。其临床分型各种诊断标准意见不一,在1995年修订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中(CCMD-Ⅱ-R),神经症包括恐怖性神经症(恐怖症)、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摄症、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神经衰弱、其他神经症及未特定的神经症等类型。⑤惊恐发作;
-
帕金森病伴发的精神行为障碍
概述: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或特发性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主要是由于黑质变性致使纹状体多巴胺不足,使多巴胺与兴奋性乙酰胆碱失去平衡,其特征性表现除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障碍等运动性症状外,还可伴发精神行为问题。4.需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精神病性症状。
-
帕金森病伴发的精神行为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75%,其中幻视22%~多巴胺能和非多巴胺能递质缺陷都是认知能力下降的基础。三、临床特征与评估:帕金森患者特征性的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3.精神病性症状:神经精神科问卷(NPI)、阳性症状量表(SAP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
六、附件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0~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掌握辖区内居民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
-
分裂情感性障碍
④症状评定:评估躁狂常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和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锂盐的剂量要通过监测血锂进行调整。Coryell等(1990)认为慢性化是本病预后的指征,不论是分裂躁狂型或分裂抑郁型。相关药品:地塞米松、氧、氯丙嗪、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氟哌啶醇、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相关检查:催乳素、单胺氧化酶
-
情感分裂性精神障碍
④症状评定:评估躁狂常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和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锂盐的剂量要通过监测血锂进行调整。Coryell等(1990)认为慢性化是本病预后的指征,不论是分裂躁狂型或分裂抑郁型。相关药品:地塞米松、氧、氯丙嗪、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氟哌啶醇、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相关检查:催乳素、单胺氧化酶
-
偏执型人格障碍
如易变,持续多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偏执性精神障碍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及有效剂量范围(小剂量起始)表分类及药名过度镇静体位性低血压抗胆碱作用锥体外系症状剂量范围(mg/d)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高高中中25~②对阴性症状作用微小。⑤药物对患者工作能力的改善作用较小。(5)体重增加: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引起体重增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
人格障碍
成人人格障碍基本分为以下类型:1.偏执型人格障碍2.分裂型人格障碍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4.边缘型人格障碍5.表演型人格障碍6.强迫型人格障碍7.回避型人格障碍8.依赖型人格障碍9.其他特异人格障碍10.自恋型人格障碍11.非特指的人格障碍12.混合型和其他人格障碍病因病理病机:人格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阐明。
-
妄想性障碍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及有效剂量范围(小剂量起始)表分类及药名过度镇静体位性低血压抗胆碱作用锥体外系症状剂量范围(mg/d)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高高中中25~②对阴性症状作用微小。⑤药物对患者工作能力的改善作用较小。(5)体重增加: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引起体重增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
狂信性人格
如易变,持续多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诡辩型人格
如易变,持续多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躯体变形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2)其他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一定的效果,且氯米帕明的疗效优于地昔帕明。虽然研究提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躯体变形障碍妄想性症状的治疗与安慰剂并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难治性病例时SSRI类药物联合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等)对治疗可能有曾效作用,其中利培酮增效作用较为明显。
-
分裂型人格障碍
概述: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idpersonalitydisorder)的典型特征是对人际关系缺乏兴趣,此障碍在临床中较为少见。②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预防:人格障碍形成于早年。
-
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常用药物如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等。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自恋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2.心境稳定剂边缘型、自恋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情绪变化较大,常有冲动和自我伤害行为,故心境稳定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控制冲动行为和愤怒情绪有明显的作用,与抗精神病药相比,心境稳定剂对这些人格障碍患者恢复整体功能的积极作用更明显。
-
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疾病,其共同特点为:(1)患者意识到这种强迫观念、意向和动作是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2.自知力存在,但对强迫症状不能摆脱,迫切求治;2.用药同时需进行心理治疗,以行为治疗较为常用,可采用暴露疗法、系统性脱敏疗法及思维中断法等,并可辅以认识治疗及催眠治疗等。
-
杭廷顿病性痴呆
单基因显性遗传提示本病为一种先天性代谢缺陷性疾病。病理改变主要为额叶和尾状核萎缩,镜检额叶神经细胞脱失明显,并伴有胶质细胞形成。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DementiaScale,HDS):长谷川痴呆量表由长谷川和夫于1974年制订。预后:亨廷顿病性痴呆病程一般长于其他原发性痴呆,呈缓慢进行性,起病后约存活13~
-
亨廷顿氏病性痴呆
单基因显性遗传提示本病为一种先天性代谢缺陷性疾病。病理改变主要为额叶和尾状核萎缩,镜检额叶神经细胞脱失明显,并伴有胶质细胞形成。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DementiaScale,HDS):长谷川痴呆量表由长谷川和夫于1974年制订。预后:亨廷顿病性痴呆病程一般长于其他原发性痴呆,呈缓慢进行性,起病后约存活13~
-
中度意识障碍
概述:中度意识障碍包括谵妄状态及混浊状态或精神错乱状态。有明显的视错觉及幻视,可出现片断的迫害妄想和精神运动性兴奋。中毒性谵妄状态可以持续数日至数周,有时幻觉存在可长达数月。混浊状态或精神错乱状态:混浊状态或精神错乱状态(confusionstateorpsycho-derangement)者意识严重不清晰,定向力和自知力均差。
-
场所恐惧症
为此,患者感到焦虑、紧张不安,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在临床上主要通过深入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如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联想过程障碍、情感淡漠等)和自知力受损等进行鉴别。所以,对于伴有惊恐发作症状或惊恐障碍的场所恐惧症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
-
躯体变形障碍
概述:躯体变形障碍(bodydysmorphicdisorder,BDD)是一种强迫相关障碍,其临床特征是患者对轻微的或自己想象出的外表缺陷予以过分关注,这种先占观念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和不同程度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2)其他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一定的效果,且氯米帕明的疗效优于地昔帕明。其他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
场所恐惧症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为此,患者感到焦虑、紧张不安,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在临床上主要通过深入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如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联想过程障碍、情感淡漠等)和自知力受损等进行鉴别。所以,对于伴有惊恐发作症状或惊恐障碍的场所恐惧症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
-
分裂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②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②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强迫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②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依赖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常用药物如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等。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边缘型人格障碍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常用药物如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等。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偏执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Kluver-Bucy氏综合征
概述:又称颞叶切除后行为变态综合征。(四)脑挫裂伤(contusionandlacerationofthebrain)为头部外伤,造成脑组织器质性损害。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生命体征改变,可在伤后立即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锥体束征阳性,常伴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亨廷顿病性痴呆
单基因显性遗传提示本病为一种先天性代谢缺陷性疾病。病理改变主要为额叶和尾状核萎缩,镜检额叶神经细胞脱失明显,并伴有胶质细胞形成。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DementiaScale,HDS):长谷川痴呆量表由长谷川和夫于1974年制订。预后:亨廷顿病性痴呆病程一般长于其他原发性痴呆,呈缓慢进行性,起病后约存活13~
-
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性障碍患者的主要表现是自我失谐的症状,是针对某些具体事件或对象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支持治疗等。
-
依赖型人格障碍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常用药物如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等。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自恋型人格障碍
心境稳定剂:边缘型、自恋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情绪变化较大,常有冲动和自我伤害行为,故心境稳定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控制冲动行为和愤怒情绪有明显的作用,与抗精神病药相比,心境稳定剂对这些人格障碍患者恢复整体功能的积极作用更明显。
-
妄想性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妄想性障碍是以一种或一组相关的妄想为特点,病程持续至少3个月(通常更长),不伴有抑郁、躁狂或混合发作等情绪症状,无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特征症状(如持续的幻听、思维紊乱、阴性症状),但如果感知障碍(如幻觉)与妄想有关,仍可考虑本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