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性精神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又称心境障碍(mooddisroders),情感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碍等。自我评价低;病人心境有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是抑郁症特别是内源性抑郁的典型症状,躯体或生物学症状,如口干、便秘、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减弱等。②躁狂状态:心境高涨,表现为轻松、愉快、热情、乐观、兴高采烈、戏该、洋洋自得;
-
情感综合征
情感综合征是以情感障碍为主的一种综合征,主要包括:①躁狂状态;②抑郁状态。躁狂状态多见情感性精神障碍和中毒性精神病。抑郁状态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病等。
-
情感性障碍缓解期
据CCMD-Ⅱ-R,患者过去曾有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次以上发作史,当时已经完全缓解,没有任何症状,可以称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缓解期。但无复发倾向的单次发作,特别是抑郁发作,不作为缓解期。
-
分裂情感性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有一些患者可在典型的躁狂或抑郁发作之间插入1~五、治疗原则与常用药物:该病的治疗原则与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一致,应针对主要症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氨磺必利、帕利哌酮等)、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卡马西平、丙戊酸盐等)或抗抑郁药(如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等)。
-
缄默症
概述:作为特种症状的缄默,指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智力发育也无障碍而表现沉默不语。选择性缄默症患儿则对某些人、人群或在特定环境中保持缄默,而对另一些人和环境中讲话流畅。(三)紧张症的缄默症(catattonicmutism)病人缄默不语,或有片断的破裂性语言,同时可伴有拒绝、违拗、木僵、蜡样屈曲、冲动等症状。
-
儿童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常用为氯丙嗪、氯哌啶醇、奋乃静、舒必利和氯氮平等,显效率50%~(4)感知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感知障碍多较生动鲜明,恐怖性和形象性为特征,可有幻视、幻听(言语性或非言语性)、幻想性幻觉以及感知综合障碍(如认为自己变形、变丑等),尤以少年患儿为常见。
-
命令性幻听
命令性幻听指在没有客观的说话声音存在下,患者听到有说话声命令他做某件事,如“不要服药”,“砸窗户”,“杀自己”等。这些命令往往无法违抗而必须执行,因而可产生危害社会及自身的行为。命令性幻听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
-
边缘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基本信息:《边缘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是《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的一部分。尤其是当患者感到失去别人的关心时,心境会发生戏剧性改变,往往表现出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在应激情况下可出现偏执和分离性症状。研究显示,进行辩证行为治疗的患者冲动控制能力、专注力及情绪管理能力能够获得大幅提高。
-
旅途精神病
概述:旅途精神病是指发生在旅行途中的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第四类是关系妄想、哭泣、幻视、幻味、忧郁。诊断:越来越多的研究及文献报道证实,在旅途中突发的精神病性障碍与因在旅行过程中的应激因素所诱发的病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在病因、发病机制、病程转归及预后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