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切接触
密切接触(closeexposure)是指近距离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或在事故现场的核心区域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三版)
2.医学观察期间,密切接触者一旦出现任何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干咳、咳痰、鼻塞、流涕、咽痛、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气促、呼吸困难、胸闷、结膜充血、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则立即向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二版)
2.聚集性病例是指7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等)发现2例及以上,提示可能存在人际传播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聚集性病例中至少有1例确诊病例)。如已经网络直报的病例转院治疗,转出病例的医疗机构要通过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病例的转出情况。
-
WS 694 —202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观察和救治临时特殊场所卫生防护技术要求
4.2.3.2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5000mg/L~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6.2.4终末消毒:当密切接触者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并离开医学观察场所后,由专业人员对场所内的物品和环境参照GB19193执行终末消毒。
-
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
《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由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制定,卫办疾控发〔2010〕133号印发。向教育行政部门通报辖区内学校结核病疫情信息;对学校师生中因症就诊或转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要详细询问病史、既往诊疗史等,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诊断程序进行拍摄胸片和痰涂片检查,必要时进行痰培养。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
未能开展病毒分离的网络实验室需将H7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原始标本48小时内送国家流感中心,国家流感中心在2周内完成病毒分离和序列测定工作,并将序列提交流感病毒序列数据库进行反馈。聚集性病例一经确认后,应当于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根据事件进展及时进行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
(二)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管理等疫情处置工作。(二)各地完成个案调查后1周内将原始调查表(见附表1-1、1-2和1-3)的复印件或电子扫描件,由省级疾控中心以传真或者电子邮件形式上报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传真:010-58900506,E-Mail:cdcofic@chinacdc.cn)。
-
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管理方案
(一)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并确定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的形式及场所等,可采取以下任一方式:1.医学观察对象或监护人自我观察,主动报告,健康告知,家庭成员督促;(五)医学观察期间,如果密切接触者出现急性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居家或住院治疗。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二版)
全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二版)为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蔓延和传播,特制定本方案。(二)发病与诊疗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发病就诊经过和病情变化与转归。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三版)
5.密切接触者判定: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发病后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后的活动情况和人群接触情况进行追踪和排查,判定密切接触者。:县(区)级疾控机构根据网络直报信息和病例个案调查情况,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三版)》的定义,判定聚集性疫情后,应立即开展调查。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
临床标本应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发病后第3~:各省级疾控机构、具备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地市级疾控机构、以及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实验室诊断方法建立和试剂、技术储备,随时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开展各项实验室检测工作。
-
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的分型及毒力: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抗原性的不同而有许多亚型。相关药品:氧、硫酸钠、甘油、干扰素、阿司匹林、水杨酸、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利巴韦林、人血白蛋白、甘草酸相关检查:干扰素、补体结合试验、流感病毒抗体、血氧饱和度、氧分压
-
禽类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禽流感病毒的分型及毒力: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抗原性的不同而有许多亚型。相关药品:氧、硫酸钠、甘油、干扰素、阿司匹林、水杨酸、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利巴韦林、人血白蛋白、甘草酸相关检查:干扰素、补体结合试验、流感病毒抗体、血氧饱和度、氧分压
-
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由卫生部于2009年8月11日发布为指导乡镇科学、有序地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保障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4.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和居家医学观察。
-
高致病力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的分型及毒力: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抗原性的不同而有许多亚型。相关药品:氧、硫酸钠、甘油、干扰素、阿司匹林、水杨酸、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利巴韦林、人血白蛋白、甘草酸相关检查:干扰素、补体结合试验、流感病毒抗体、血氧饱和度、氧分压
-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
禽流感病毒的分型及毒力: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抗原性的不同而有许多亚型。相关药品:氧、硫酸钠、甘油、干扰素、阿司匹林、水杨酸、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利巴韦林、人血白蛋白、甘草酸相关检查:干扰素、补体结合试验、流感病毒抗体、血氧饱和度、氧分压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
: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辖区内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应当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三版)》(见附件2)在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或感染者末次接触后14天。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四)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的环境消毒;
-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第二版)
2.5.4加强手卫生。7.1出现健康状况异常人员的应急处置:冷链食品生产经营相关区域一旦发现病例或疑似新冠肺炎的异常状况人员,必须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疫点消毒等工作,并对该人员作业和出现的区域及其加工的冷链食品进行采样和核酸检测。
-
乡镇(街道)甲型H1N1流感防控指南(试行)
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
机关企事业单位甲型H1N1流感防控指南(试行)
2.单位人员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7.5℃],或有明显的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佩戴口罩,到单位医务室或医疗机构就诊。2.根据本单位防控工作需要,适当储备口罩、洗手液等防控物资。必须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的,应当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制订并落实相关防控工作方案。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二版)
:1.采取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无法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可安排集中隔离观察。5.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则立即向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
-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
此外,本指南还给出了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核酸检测阳性样品情形下的应急处置指导建议,结合食品冷链特点,以防止食品污染和疫情扩散为原则,指导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冷链关键环节,科学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食品、环境和人员受到污染和感染。普通厂区优先选择自然通风,如条件不具备可辅以机械通风。
-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宣传。(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结核病疫情监测与处置、流行病学调查、高发和重点行业人群防治、实验室检测和质量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督导、培训和健康促进等工作;(1)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5岁以下儿童,同时伴有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或者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
2010年结核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
3.肺结核病报病及治疗管理补助。与肺结核接触最密切的是患者的家庭成员,动员已知的肺结核患者家庭成员尽早到结防机构就诊,是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手段之一。对所有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提供相应工作补助。对年度健康促进活动进行督导评估。三、项目组织实施(一)组织形式。
-
进口物品生产经营单位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
已进入国内储存、销售、加工环节但未取得核酸检测阴性和消毒证明的进口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落实主体责任,选择独立的、不会对其他物品造成污染的区域进行暂时性封存,并尽快完成存量物品的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在取得核酸检测阴性和消毒证明后方可进行入库储存、加工和销售。按属地要求对进入人员进行健康管理。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二版)
通过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或者在聚集性病例判定过程中,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的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经采样检测后,如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当地县(区)级疾控中心应立即按照确诊病例进行网络直报。临床标本应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发病后第3~4周的恢复期血清。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
三、居家隔离人员:(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注意保持手卫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如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停止工作,根据病情居家隔离或就医。
-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
对尚未转运的风险人员、抗原检测阳性、核酸混管阳性的待复核人员、行动不便的病人和高龄老人等特殊人员,应上门采样,实行单采单检。核酸检测阳性者、密切接触者产生的垃圾和工作人员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等,参照医疗废物处理。流入地对近7天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设区的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的落实,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负责本地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开展患者发现、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坚持科学研究为防治服务的方针,选择新患者发现率在1/10万以上的麻风病高流行县(市),开展多菌型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利福平预防服药试点研究。(二)加强督导和检查。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对有关地区落实行动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
-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发现的麻风病可疑患者,要及时转诊至当地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确诊,对确诊病例须在24小时内进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并将有关信息录入全国麻风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对于少菌型和多菌型麻风患者,分别给予6个月少菌型和12个月多菌型方案的联合化疗。
-
GBZ 4—2022 职业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A.6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二硫化碳中毒需要与急性脑血管病、外伤、癫痫、急性药物中毒、中枢感染性疾病等鉴别。A.10慢性重度中毒时出现中毒性脑病,如小脑性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锥体束征(偏瘫、假性球麻痹)等脑局灶损害的表现,同时可出现易怒、抑郁、定向力障碍、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的表现。
-
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
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对次氯酸钠、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二)病原学检查:1.核酸检测::采用核酸扩增检测方法在皮疹、疱液、痂皮、口咽或鼻咽分泌物等标本中可检测出猴痘病毒核酸。: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
-
阿根廷和玻利维亚出血热
概述:阿根廷出血热是分别由鸠宁(Junin)和马秋博(Machupo)病毒引起的,啮齿动物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2.病毒分离:①取病人血液(急性发热期)淋巴组织(死亡病例)接种于小白鼠、豚鼠,以及绿猴肾细胞、金黄地鼠肾细胞单层培养,分离病毒。补体结合试验,不能早期诊断用,但可用于筛选阿根廷出血热免疫血浆供血者。
-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
——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5%以上;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切实加强合作,共同开展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诊断及对感染者治疗、管理和疫情监测工作。建设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的结核病检测实验室,落实相关工作经费,逐步使省、市和县级实验室分别具备开展结核菌快速检测、药敏试验和痰培养的能力。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三版)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对于不明原因发热或咳嗽、气促等症状的病例,应注意询问发病前14天内有无武汉市等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居住史,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无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接触史。
-
WS/T 772—2020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
——咽痛:咽部疾病引起,也可是咽部邻近器官或全身疾病在咽部的表现。表A.1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常用检查方法序号检查方法主要内容1看重点观察有无精神不振、结膜充血、腮腺肿大,皮肤是否出现红疹、斑丘疹、玫瑰疹、水疱、疙瘩等异常情况。如是因病缺勤,则应进一步追问具体病因和病情。
-
猫抓咬伤诊疗规范
局部淋巴结肿大是猫抓病的标志性表现,淋巴结肿大见于侵染部位的近端,有压痛和淋巴部位皮肤红斑。:1.伤口感染::猫抓咬伤后可能引发伤口感染,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和淋巴管炎,并可进一步引发皮下脓肿、局部蜂窝织炎和菌血症等疾病。猫作为狂犬病病毒的可能宿主动物,具有引发该病的可能。
-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3.流行病学调查。4.疫点疫区处理。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
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2012年版)
基本信息:《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1月16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和耐多药肺结核等3个肺结核病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8号)印发。:1.医疗机构对肺结核可疑者应进行如下检查:(1)痰抗酸杆菌涂片镜检3次;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与病例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与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
GBZ 32—2015 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的诊断
3.2慢性中毒:具有1年以上(含1年)密切接触氯丁二烯的职业史,以肝脏、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A.6血清蛋白电泳β球蛋白比值降低属氯丁二烯中毒性肝病的特征之一。b)脱离接触氯丁二烯作业治疗1~
-
无形体病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granulocyticanaplasmosis,HGA),简称无形体病,是一种新发的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maplasmaphagocytophilum)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经蜱传播的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途径:(1)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一)流行病学史。
-
GBZ 68—2013 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
ICS13.100C6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68—2013《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Diagnosisofoccupationalbenzenepoisoning)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3年02月07日发布,自2013年08月0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Z68—200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A.5骨髓象检查:骨髓象检查有利于了解造血损害的情况。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granulocyticanaplasmosis,HGA),简称无形体病,是一种新发的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maplasmaphagocytophilum)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经蜱传播的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途径:(1)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一)流行病学史。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
对无发热但有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者,具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或从事风险职业人员(见下述风险职业人群分类)的可疑患者应当及时开展核酸检测。3.对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开展“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
睑球全粘连矫正术
手术名称:全睑球粘连矫正术别名:睑球全粘连矫正术分类:眼科/结膜手术/睑球粘连手术ICD编码:10.503概述:睑球粘连系指眼睑与球结膜、角膜的粘着状态。5.依缺损范围取两块唇黏膜,一块用以修补球结膜缺损,另一块修补睑结膜及穹隆部。4.传统的加深穹隆方法是靠经眶缘穿出皮肤的褥式缝线及塑料眼环固定唇黏膜加深穹隆。
-
全睑球粘连矫正术
手术名称:全睑球粘连矫正术别名:睑球全粘连矫正术分类:眼科/结膜手术/睑球粘连手术ICD编码:10.503概述:睑球粘连系指眼睑与球结膜、角膜的粘着状态。5.依缺损范围取两块唇黏膜,一块用以修补球结膜缺损,另一块修补睑结膜及穹隆部。4.传统的加深穹隆方法是靠经眶缘穿出皮肤的褥式缝线及塑料眼环固定唇黏膜加深穹隆。
-
松弛性下睑外翻手术
松弛性下睑外翻手术适应证老年人因眼睑皮肤、眼 匝肌和内外眦韧带松弛,致使下睑失去固有张力而外翻者。冲洗泪道排除慢性泪囊炎。下睑水平缩短术1.于下睑外眦部,顺上睑弧度,向颞下方作全层切口,长1.0~可于结膜囊内放置弥补物以减轻症状,也可于手术中作睑板埋藏缝线避免术后引起角膜上皮剥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