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破裂临床路径(2019年版)
基本信息:《脾破裂临床路径(2019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19年12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933号)印发,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3.根据患者病情,尽早拔除胃管、尿管、引流管、深静脉穿刺管。
-
脾破裂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脾破裂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6月22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乳腺良性肿瘤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88号)印发。经保守治疗无效行脾破裂修补、部分脾切除及脾切除术。3.根据患者病情,尽早拔除胃管、尿管、引流管、深静脉穿刺管。3.饮食恢复,无需静脉补液。
-
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2016年版)
必要时可行24小时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血ANCA,血ENA谱,血双链DNA,血抗核抗体,血免疫球蛋白7项,血肿瘤标记抗原等化验以寻找肾衰竭病因。临时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根据患者毒素水平、水负荷情况、电解质及酸中毒情况需立即开始透析,同时为透析长期通路手术创造条件。
-
肝门胆管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肝门胆管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6月22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乳腺良性肿瘤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88号)印发。(九)术后住院恢复7-14天。(2)必要时行其它相关检查:胸片、CT、B超、造影等。3.视具体情况尽早拔除胃管、尿管、引流管、深静脉穿刺管等。
-
肝门胆管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
Ⅱ型肿瘤还应行肝尾状叶切除术。(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AFP、CA125、CA19-9、CEA等);(2)必要时行其他相关检查:X线胸片、CT、超声、造影等。3.视具体情况尽早拔除胃管、尿管、引流管、深静脉穿刺管等。4.监测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术后饮食。
-
血栓性静脉炎
有时腿部明显水肿使组织内压超过灌注压而致局部皮肤发白,称之为白色炎性疼痛症,并可伴有全身症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有较丰富的侧支循环可无临床症状,偶有腓肠肌疼痛及压痛、发热、肿胀等。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较容易,局部症状体征较明显。
-
静脉血栓形成
发病机制: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造成血栓形成,进一步引起血管狭窄或堵塞,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能够继发肺动脉高压。或丹参片3~对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有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除选择上述控制深静脉血液倒流的手术外,应同时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和筋膜上或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
-
静脉血栓
发病机制: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造成血栓形成,进一步引起血管狭窄或堵塞,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能够继发肺动脉高压。或丹参片3~对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有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除选择上述控制深静脉血液倒流的手术外,应同时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和筋膜上或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
-
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
操作名称: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概述: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是一种较为安全,简便的方法,对抢救危重病人,尤其是恶性肿瘤病人,解决使用周围静脉有困难,需要长期持续输液及静脉内高营养疗法有其重要的实用价值。置管方法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法相同。4.由于深静脉导管置入上腔静脉,常为负压,输液时注意输液瓶绝对不应输空;
-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概述: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同时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后期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股、胫周径较健肢粗1cm以上,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静脉造影可见患肢深静脉血管狭窄或堵塞。
-
儿童室间隔缺损临床路径(2010年版)
有的内乳头肌分几个小肌束,切断后不易复原,也可沿隔叶瓣环切开隔叶根部显露出缺损,用牵引线拉开瓣叶进行瓣下缺损修补,并于缺损闭合后,用5-0无创针线缝合瓣叶上的切口。第2个转移针缝过后,接着再缝4-5个带小垫片的间断褥式缝线,每个缝针都从房面穿过隔瓣根部再缝到补片上。低灌流量可防止心脑气栓并发症。
-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病理改变:由于先天静脉壁薄弱,再加长期血液郁滞,静脉压力增加,早期肌纤维和弹力纤维代偿性增厚,后期肌纤维和弱力纤维萎缩、消失,均为结缔组织所代替,静脉壁常因扩张而变薄,静脉瓣膜的弹性纤维也发生退化。持续深静脉高压和穿通支静脉关闭不全使深静脉血液逆流入浅静脉,引起大隐静脉继发性静脉曲张。
-
腘窝肌襻成形术
适应症:半腱肌-二头肌腱襻腘静脉瓣膜代替术适用于:1.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特别是腘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腘股静脉瓣膜缺如,继发深浅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大隐静脉系统瓣膜功能不全。2.深静脉血栓形形形成,造成继发性交通支瓣膜及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经造影证实深静脉已完全再通,并髂静脉通畅者。
-
半腱肌-二头肌腱襻腘静脉瓣膜代替术
适应症:半腱肌-二头肌腱襻腘静脉瓣膜代替术适用于:1.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特别是腘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腘股静脉瓣膜缺如,继发深浅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大隐静脉系统瓣膜功能不全。2.深静脉血栓形形形成,造成继发性交通支瓣膜及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经造影证实深静脉已完全再通,并髂静脉通畅者。
-
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
适应症:半腱肌-二头肌腱襻腘静脉瓣膜代替术适用于:1.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特别是腘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腘股静脉瓣膜缺如,继发深浅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大隐静脉系统瓣膜功能不全。2.深静脉血栓形形形成,造成继发性交通支瓣膜及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经造影证实深静脉已完全再通,并髂静脉通畅者。
-
自体带瓣静脉段移植术
手术名称:自体带瓣静脉段移植术别名:带瓣静脉段自体移植分类:普通外科/血管手术/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ICD编码:39.5902概述:自体带瓣静脉段移植术用于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2.深静脉血栓形形形成,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深静脉阻塞已完全再通且髂静脉通畅。
-
带瓣静脉段自体移植
手术名称:自体带瓣静脉段移植术别名:带瓣静脉段自体移植分类:普通外科/血管手术/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ICD编码:39.5902概述:自体带瓣静脉段移植术用于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2.深静脉血栓形形形成,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深静脉阻塞已完全再通且髂静脉通畅。
-
放射性核素静脉显像
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在双肘关节上方结扎止血带,选取贵要静脉穿刺,穿刺点尽量靠近止血带,“弹丸”式注入显像剂后,双侧同时松开止血带,同时开始动态采集,0.5~(4)下肢静脉显像:先将探头有效视野下缘定在踝关节水平,左右包括双腿,根据足背静脉注射药物的方法和结扎止血带与否将下肢静脉显像分为下面几种方法。
-
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临床路径(2016年版)
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时,住院恢复时间相应延长。静脉曲张较重,或伴发较重的皮肤营养障碍(皮炎、色素沉着、瘙痒、大面积溃疡),单纯硬化剂注射效果不佳,需结合手术治疗或激光治疗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肢浅静脉曲张(ICD-10:);
-
大隐静脉及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术
手术名称:大隐静脉及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术分类:普通外科/血管手术/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ICD编码:39.5903概述:大隐静脉及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术用于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如做两处环缩,可将该静脉片纵行一分为二,也可另取一段大隐静脉分支做成另一个静脉片待用(图1.17.9.5-4)。
-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症状体征: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单独的小隐静脉曲张较为少见;一处注射硬化剂0.5ml,维持手指压迫一分钟,局部换用卷起的纱布垫压迫,自足踝至注射处近侧穿弹力袜或缠绕弹力绷带后,立即开始主动活动,、维持压迫的时间,大腿部1星期,小腿部6星期左右。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大多发生于足靴区及踝部。
-
静脉
浅静脉位于皮下,又称皮下静脉,数量较多,不与动脉伴行,汇入深静脉,管壁由内膜、中膜、外膜组成。中膜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夹有少量平滑肌和弹性纤维。防止血液逆流,是促进静脉回流的重要装置。微静脉和小静脉管壁平滑肌的舒缩可改变对血流的阻力,以调节由毛细血管流出的血量,故称为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颅内静脉系统包括静脉窦和脑静脉。(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突然起病,发生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局限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皮质型感觉障碍等,即颅内压增高及局限型皮层损害的症状体征。③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上矢状窦血栓形成较横窦-乙状窦及海绵窦少见,多为非感染性。预后及预防预后:过去报道病死率在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