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疱疹性咽峡炎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疱疹性咽峡炎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40℃)、头痛、咽痛、吞咽困难、厌食,有时颈部强直,持续4~诊断检查:根据急性发热起病,口腔有丘疹水疱性损害及培养出柯萨奇或埃可病毒,即可诊断。
-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4.根据上述1-3条标准临床诊断或/和咽拭子肠道病毒(CoxA、B,埃可病毒等)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3)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或心肌酶有异常者;咽痛明显者可局部使用口腔喷雾剂;:1.咽痛缓解,体温正常,咽部疱疹消退,无呼吸、吞咽困难;二、疱疹性咽颊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_疱疹性咽峡炎(ICD-10:B08.552);
-
埃可病毒疹
约1/3埃可病毒感染的病人在疾病早期,可出现散在性粉红色斑疹,似风疹样发疹,初出现于面颈部,后延及躯干及四肢,亦偶波及掌跖,无痒感,皮疹多在4~可伴发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及无菌性脑膜炎。(10)埃可病毒25在发热或热退时,面部、四肢及全身发生斑丘疹或水疱,可有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或呼吸道症状。
-
柯萨奇B组病毒疹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柯萨奇B组病毒疹包括柯萨奇B1,柯萨奇B2,柯萨奇B3,柯萨奇B5几种病毒。症状体征:1.柯萨奇B1有发热、头痛、无菌性脑膜炎等的前驱症状。可发生风疹样、幼儿急疹样斑疹、斑丘疹,偶可出现手、足、口病样症状及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儿童。疾病病因:感染柯萨奇B组病毒。
-
库克萨基病毒感染
库克萨基病毒感染是一组因感染库克萨基病毒所引起的疾病。该组病毒属微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分A、B两组。库克萨基病毒还可引起原因不明的发热、呼吸道疾病、脑炎、弛缓性瘫痪、共济失调、吉兰-巴雷二氏综合征、眼结膜炎、新生儿疾病等,少数胰腺炎、糖尿病、肝病及先天畸形也可能与B组有关。
-
病毒性肺炎
概述: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占90%,而病毒感染则以上呼吸道为主,有普通感冒、咽炎、喉-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婴儿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以及流行性胸痛(pleurodynia)等。体征往往缺如。还可用α-干扰素,胸腺肽等。特异性免疫接种对流行性感冒、腺病毒、麻疹等虽有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防止发作。
-
疱疹性口腔炎
疱疹性口腔炎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本病应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大都为柯萨起奇病毒所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局部可涂疱疹净抑制病毒,亦可喷撒西瓜霜,锡类散等。食物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发热时可用退热剂,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特别提示:应注意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修复创面,缓解疼痛。
-
埃可病毒
英文名:ECHOvirus别名:艾柯,埃可,ECHO6、9正常值:中和试验、荧光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试验:阴性单份血清中和抗体效价≤1∶160。化验结果意义:阳性(效价≥1∶80为可疑,效价≥1∶160):病毒性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出疹性发热病、普通感冒、疱疹性咽峡炎、心包炎、流行性肌痛等。
-
α病毒
α病毒是Toga病毒科的属。1948年由G.戴尔道夫(Dalldorf)和G.M.席科勒(Sickles)从美国纽约州Coxsackie地区的类似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患者粪便中分离得到。对人是经口感染,引起无菌性髓膜炎、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性肌疼症、手足口病等。同脊髓灰质炎病毒、ECHO病毒一样,用胍可抑制增殖。
-
柯萨奇A组病毒疹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柯萨奇A组病毒疹包括两种病毒:1、柯萨奇A9:是一种常见致病病原体,常在夏季流行,常伴发脑膜炎及肺部损害,皮疹常见,但无特异性,可为散在性红斑、斑丘疹,初起于面颈部,后逐渐蔓延到躯干及上肢及掌跖。
-
柯萨奇病毒
柯萨奇病毒对乳鼠的敏感性很高,根据它们感染乳鼠产生的病灶,柯萨奇病毒可以分为a、b两组。a组某些型别的型特异性抗原可在37℃引起人类o型红细胞凝集反应。化验结果意义阳性(效价≥1∶80为可疑,效价≥1∶160):病毒性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出疹性发热病、普通感冒、疱疹性咽峡炎、心包炎、流行性肌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