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音神经性耳聋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病变位于螺旋器的毛细胞、听神经或各级听中枢,对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的传导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听力下降即为感音神经性耳聋。
-
混合性耳聋
耳硬化症镫骨固定者有传音性聋,耳蜗耳硬化症者有感音性聋等。如用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在导致传音性聋的基础上增加感音性聋的成分。2、感音神经性耳聋主要使用是营养神经性药物,辅酶A、细胞色素C、ATP、细胞生长肽,扩张血管药物以及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均对此类患者听力恢复起到一定作用。
-
耳硬化症
病灶扩大造成镫骨底板关节固定,和随之而来的传音性聋的结果。一是造成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例如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角肿瘤等,通过手术将肿瘤摘除,使听力恢复,另外,颅脑外伤出现的血肿、颞骨骨折压迫听神经,所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彻底清除病灶,使听神经不被压迫,听神经断裂可做听神经。
-
听力试验
概述:听力试验又称气骨导比较试验,用于判断是否耳聋以及耳聋的性质。检查者手持音叉柄,轻击音叉臂的前1/3处使其振动,测气导听力时,把振动的音叉置于距外耳道口1cm处,使振动的音叉双臂平面与外耳道纵轴一致。结果判断:气导听力时间长于骨导听力时间,为阳性(+),表示正常或感音神经性耳聋。
-
气骨导比较试验
概述:听力试验又称气骨导比较试验,用于判断是否耳聋以及耳聋的性质。检查者手持音叉柄,轻击音叉臂的前1/3处使其振动,测气导听力时,把振动的音叉置于距外耳道口1cm处,使振动的音叉双臂平面与外耳道纵轴一致。结果判断:气导听力时间长于骨导听力时间,为阳性(+),表示正常或感音神经性耳聋。
-
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2016年版)
:根据《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12年指南)1.症状:双侧耳聋。2.术中植入耗材:人工耳蜗。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
-
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根据《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3年,长沙)。听性脑干反应;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5.上气道影像学检查。(6)纤维内镜检查。3.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感音神经性聋人工耳蜗植入术
手术名称:感音神经性聋人工耳蜗植入术别名:感音神经性聋电子耳蜗植入术;为防止误伤面神经,最好先磨出面神经管垂直段的 廓,再磨除其前方后鼓室外侧壁,显露圆窗龛,可先磨除砧骨窝下方,外半规管隆突前外方面神经管垂直段起始部外侧骨壁,直到显露面神经管 廓,最好不要开放骨管,以免引起面瘫。
-
感音神经性聋电子耳蜗植入术
手术名称:感音神经性聋人工耳蜗植入术别名:感音神经性聋电子耳蜗植入术;为防止误伤面神经,最好先磨出面神经管垂直段的 廓,再磨除其前方后鼓室外侧壁,显露圆窗龛,可先磨除砧骨窝下方,外半规管隆突前外方面神经管垂直段起始部外侧骨壁,直到显露面神经管 廓,最好不要开放骨管,以免引起面瘫。
-
腺样体肥大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腺样体肥大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4)鼻咽侧位X线摄片、鼻腔鼻窦CT。: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下咽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下咽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行下咽切除术、下咽加喉部分或喉全切除术(ICD-9-CM-3:29.33/30.2-30.4)。
-
后壶腹神经切断术
手术名称:后壶腹神经切断术分类:耳鼻喉科/内耳及听神经、面神经手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术ICD编码:04.0305概述:单孔神经即后壶腹神经,是前庭下神经的分支,其远段平行于圆窗膜的后半部,在圆窗龛的内面。部分患者遗留有非疲劳性眼震和不稳感,术后病人可在2~2.脑脊液漏搔刮后壶腹神经管时,易发生脑脊液漏。
-
中耳癌
概述:中耳癌(carcinomaofmiddleear)较少见,可原发于中耳,或继发于外耳道或鼻咽部等外,大多数有慢性中耳炎的病史,外耳道乳头状瘤恶变也常侵入中耳。临床表现:(一)耳痛:为早期症状,常为胀痛,晚期疼痛剧烈,为持续性,可放射到颞部,乳突部及枕部。肉芽组织去除后,迅速再出现这种情况,应作活组织检查。
-
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ICD-9-CM-3:06.2-06.4)。1.甲状腺腺瘤:根据腺瘤情况,行腺瘤切除术、患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或患侧甲状腺叶切除术。(5)甲状腺B超;
-
鼻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鼻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3)鼻窦CT扫描;: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2)凝血功能;
-
迷路震荡
病因学:头部外伤时的加速运动中,由于惯性而发生的听觉及前庭末梢感受器的移位,以及强大震动波经颅骨传导到内耳,是迷路震荡的直接原因。常伴有脑震荡症状及精神症状。若听力、眩晕常有波动,应考虑迷路窗破裂所致的淋巴瘘,此时多有典型的耳蜗性聋,活动量增加时外淋巴溢出增多,耳蜗及前庭症状可加重;
-
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第一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ICD-10:J35.0)。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行鼻侧切开术或上颌骨全切除术(ICD-9-CM-3:21.31/22.6/76.39/76.44)。(3)如行上颌骨切除术可应用腭护板式牙托(赝复体)。一期修复者术后10-12天出院。
-
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ICD-10:J34.2)。(5)鼻腔鼻窦CT。:1.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