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粘液表皮样癌
发生在腭部者,应做部分上颌骨切除术。粘液表皮样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较低,除低分化型可考虑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高分化者一般不做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低分化者,主要为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而粘液样细胞较少,瘤细胞间变明显,可见核分裂,实质性上皮团块多,囊腔少,并可见肿瘤向周围组织侵犯。有时可形成涎瘘。
-
终末导管腺癌
概述: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polymorphouslow-gradedenocarcinoma),是新近10年提出,好发于小涎腺的低度恶性肿瘤。终末导管腺癌;Batsakis等复习文献报道的101例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其中乳头状结构生长显著的有15例,其复发率、转移率,均较无乳头状结构者为高:含乳头状结构者的复发率为46.6%,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0%;
-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概述: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polymorphouslow-gradedenocarcinoma),是新近10年提出,好发于小涎腺的低度恶性肿瘤。终末导管腺癌;Batsakis等复习文献报道的101例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其中乳头状结构生长显著的有15例,其复发率、转移率,均较无乳头状结构者为高:含乳头状结构者的复发率为46.6%,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0%;
-
口腔小涎腺叶状腺癌
概述: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polymorphouslow-gradedenocarcinoma),是新近10年提出,好发于小涎腺的低度恶性肿瘤。终末导管腺癌;Batsakis等复习文献报道的101例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其中乳头状结构生长显著的有15例,其复发率、转移率,均较无乳头状结构者为高:含乳头状结构者的复发率为46.6%,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0%;
-
腺样囊性癌
概述: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又称圆柱瘤(cylindroma)或圆柱瘤型腺癌(adeno-carcinomaofcylindromatype)。腺样囊性癌中,除筛状结构外,还可见瘤细胞排列密集呈实性小条索、小团块和小导管样结构。腭部小涎腺44例,占腭部涎腺肿瘤的24%。肿块的形状和特点可类似混合瘤,圆形或结节状,光滑。
-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刺伤
概述:口腔颌面部如颊、唇、鼻及眉部为人体暴露部位,无论交通事故、外伤及战争等均可引起这些部位软组织损伤。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刺伤的治疗:清创时应彻底清除伤道内的污染物,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小儿常将筷子、匙子或其他棒状物含于口内,跌倒后造成腭部穿通伤,多见于硬腭后缘的软腭穿通,一般无组织缺损。
-
前白斑
概述:口腔白色角化病(leukokeratosis)又名良性角化病(benignhyperkeratosis)、良性白色角化病、前白斑、厚皮病等。鉴别诊断:白色水肿:白色水肿多见于双颊黏膜咬合线附近,弥散性半透明灰白色或乳白色薄膜,检查时拉展口腔黏膜,白膜可暂时消除。组织病理主要为上皮正角化。
-
良性白色角化病
概述:口腔白色角化病(leukokeratosis)又名良性角化病(benignhyperkeratosis)、良性白色角化病、前白斑、厚皮病等。鉴别诊断:白色水肿:白色水肿多见于双颊黏膜咬合线附近,弥散性半透明灰白色或乳白色薄膜,检查时拉展口腔黏膜,白膜可暂时消除。组织病理主要为上皮正角化。
-
厚皮病
概述:口腔白色角化病(leukokeratosis)又名良性角化病(benignhyperkeratosis)、良性白色角化病、前白斑、厚皮病等。鉴别诊断:白色水肿:白色水肿多见于双颊黏膜咬合线附近,弥散性半透明灰白色或乳白色薄膜,检查时拉展口腔黏膜,白膜可暂时消除。组织病理主要为上皮正角化。
-
烟碱性口炎
概述:口腔白色角化病(leukokeratosis)又名良性角化病(benignhyperkeratosis)、良性白色角化病、前白斑、厚皮病等。鉴别诊断:白色水肿:白色水肿多见于双颊黏膜咬合线附近,弥散性半透明灰白色或乳白色薄膜,检查时拉展口腔黏膜,白膜可暂时消除。组织病理主要为上皮正角化。
-
烟碱性白色角化病
概述:口腔白色角化病(leukokeratosis)又名良性角化病(benignhyperkeratosis)、良性白色角化病、前白斑、厚皮病等。鉴别诊断:白色水肿:白色水肿多见于双颊黏膜咬合线附近,弥散性半透明灰白色或乳白色薄膜,检查时拉展口腔黏膜,白膜可暂时消除。组织病理主要为上皮正角化。
-
口腔白色角化病
概述:口腔白色角化病(leukokeratosis)又名良性角化病(benignhyperkeratosis)、良性白色角化病、前白斑、厚皮病等。鉴别诊断:白色水肿:白色水肿多见于双颊黏膜咬合线附近,弥散性半透明灰白色或乳白色薄膜,检查时拉展口腔黏膜,白膜可暂时消除。组织病理主要为上皮正角化。
-
良性角化病
概述:口腔白色角化病(leukokeratosis)又名良性角化病(benignhyperkeratosis)、良性白色角化病、前白斑、厚皮病等。鉴别诊断:白色水肿:白色水肿多见于双颊黏膜咬合线附近,弥散性半透明灰白色或乳白色薄膜,检查时拉展口腔黏膜,白膜可暂时消除。组织病理主要为上皮正角化。
-
鼻恶性肉芽肿及淋巴瘤
应用EB病毒编码的小RNA1/2(EBER1/2)探针行核酸原位杂交,鼻T/NK细胞淋巴瘤组织样本呈阳性表达,EB病毒抗体检测亦呈阳性。凡原发于鼻部、面中部的进行性肉芽性溃疡应首先怀疑本病;鼻恶性肉芽肿及淋巴瘤的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相关药品: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相关检查:EB病毒抗体、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清铜
-
鼻腔鼻窦淋巴瘤
应用EB病毒编码的小RNA1/2(EBER1/2)探针行核酸原位杂交,鼻T/NK细胞淋巴瘤组织样本呈阳性表达,EB病毒抗体检测亦呈阳性。凡原发于鼻部、面中部的进行性肉芽性溃疡应首先怀疑本病;鼻恶性肉芽肿及淋巴瘤的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相关药品: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相关检查:EB病毒抗体、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清铜
-
上颌骨分块截骨、增宽术
手术名称:上颌骨分块截骨、增宽术分类:口腔科/正颌外科手术/上颌骨畸形的手术矫正ICD编码:76.6506概述:上颌骨分块截骨、增宽术用于上颌骨畸形的手术矫正治疗。作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时,骨刀凿入不宜过深以免损伤下牙槽动脉,待将升支以“劈裂”的手法将升支劈开后,扳开骨片,于直视下再深入修整骨质。
-
腭裂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腭裂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9月1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口腔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61号)印发。: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选择腭裂修复术,其适应证为:1.10个月以上的患儿,血常规、胸片等都在正常范围内;
-
恶性多形性腺瘤
最常见的癌变组织类型有腺癌、未分化癌、黏液表皮样癌、肌上皮癌、腺样囊性癌、乳头状囊腺癌等。
-
腭裂临床路径(2016年版)
2.有的为黏膜下裂(隐裂),腭部未见明显裂隙。: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选择腭裂修复术,其适应证为:1.10个月以上的患儿,血常规、胸片等都在正常范围内;(3)有条件、能够配合的患儿可开展鼻咽纤维镜和/或鼻流计等腭咽功能及语言功能检查。(九)术后住院恢复2-5天。
-
颌面部梅毒
晚期梅毒的基本病变为结节型梅毒疹和梅毒性树胶样肿(梅毒病)。上颌骨牙槽突树胶样肿,初无自觉症状,上唇被肿块抬起,以后肿块溃破造成牙槽骨坏死,死骨脱落后遗留齿槽骨骨质缺损,而表现上唇下陷,唇部瘢痕收缩牵拉上唇底部可致明显内陷畸形。苄星青霉霉霉素霉素霉素G240万U,1次/周,肌注,共3次。
-
腭裂上提术
手术名称:上提法别名:Randill法;腭裂上提术分类:口腔科/腭裂修复术ICD编码:27.6208概述:上提法用于腭裂的修复治疗。2.特别适合于软腭短、腭面低平等腭咽闭合不全的病人。麻醉和体位: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术中注意要点:1.上提术咽后壁倒T型切口位置要与软腭裂隙创缘相对应,以便缝合。以防局部感染。
-
上提法
手术名称:上提法别名:Randill法;腭裂上提术分类:口腔科/腭裂修复术ICD编码:27.6208概述:上提法用于腭裂的修复治疗。2.特别适合于软腭短、腭面低平等腭咽闭合不全的病人。麻醉和体位: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术中注意要点:1.上提术咽后壁倒T型切口位置要与软腭裂隙创缘相对应,以便缝合。以防局部感染。
-
Randill法
手术名称:上提法别名:Randill法;腭裂上提术分类:口腔科/腭裂修复术ICD编码:27.6208概述:上提法用于腭裂的修复治疗。2.特别适合于软腭短、腭面低平等腭咽闭合不全的病人。麻醉和体位: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术中注意要点:1.上提术咽后壁倒T型切口位置要与软腭裂隙创缘相对应,以便缝合。以防局部感染。
-
颌面部缺损
颌面缺损的致病因素颌面缺损是一种常见病,造成颌面缺损的主要原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两方面:主要有唇腭裂、先天性发育畸形和外伤、颌骨肿瘤或其他疾病所致。颌面部缺损的取模比较复杂,病人必须有很好的思想准备,取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个别托盘取模法:适应于张口度2cm以上者,取模与全口义齿相同。
-
腭裂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
2.有的为黏膜下裂(隐裂),腭部未见明显裂隙。选择腭裂修复术,其适应证为:1.10个月以上的患儿,血常规、胸片等都在正常范围内;(3)肝功能、肾功能;(3)有条件、能够配合的患儿可开展鼻咽纤维镜和/或鼻流计等腭咽功能及语言功能检查。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
-
软腭癌
概述:软腭癌占原发腭部恶性肿瘤的13.5%。2软腭癌有些学者主张施行广泛的根治性切除术,特别是囊性腺样上皮癌易侵犯神经,常沿腭部的神经血管束向颅底和球后广泛扩散。临床表现:早期仅感口咽不适,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向上或向外侵犯鼻咽或咽旁间隙可有牙关紧闭、张口困难、中耳炎、颞部疼痛及偶尔颅神经受累。
-
上颌骨LefortI型前移术
最常用方法有:照片裁剪拼对,头影测量X线片描迹图裁剪拼对(剪纸外科)及牙模型外科等。麻醉和体位:采用全麻、鼻腔插管。并发症:正颌外科在术中和术后均可能出现并发症。作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时,骨刀凿入不宜过深以免损伤下牙槽动脉,待将升支以“劈裂”的手法将升支劈开后,扳开骨片,于直视下再深入修整骨质。
-
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前移术
最常用方法有:照片裁剪拼对,头影测量X线片描迹图裁剪拼对(剪纸外科)及牙模型外科等。麻醉和体位:采用全麻、鼻腔插管。并发症:正颌外科在术中和术后均可能出现并发症。作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时,骨刀凿入不宜过深以免损伤下牙槽动脉,待将升支以“劈裂”的手法将升支劈开后,扳开骨片,于直视下再深入修整骨质。
-
LeFortI型截骨上颌前移术
最常用方法有:照片裁剪拼对,头影测量X线片描迹图裁剪拼对(剪纸外科)及牙模型外科等。麻醉和体位:采用全麻、鼻腔插管。并发症:正颌外科在术中和术后均可能出现并发症。作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时,骨刀凿入不宜过深以免损伤下牙槽动脉,待将升支以“劈裂”的手法将升支劈开后,扳开骨片,于直视下再深入修整骨质。
-
念珠菌性口炎(雪口)
(1)急性假膜型,又称为雪口病或鹅口疮。粘膜充血糜烂,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有味觉异常或丧失,口腔干燥,粘膜灼痛。腭部病损可由托牙性口炎发展而来,粘膜呈乳头状增生;2、局部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0.2%洗必泰溶液清洗或含漱,后涂布新配制的2%甲紫液或制霉菌素液(10万U/ml),也可贴制霉菌素药膜。
-
前方下颌裂开颅底入路手术
可用本术式切除这些区域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如侵犯到翼腭窝、颞下窝和蝶窦的纤维血管瘤、小的涎腺恶性肿瘤、雪旺瘤、鳞状细胞癌残灶、脑膜瘤、侵犯到咽旁间隙的神经瘤、混合瘤、骨瘤等。腭部黏骨膜瓣复位,缝合腭部及口底切口,结扎固定下颌骨,分层缝合下唇、颏部及颈部切口(图9.8.1.3-4)。
-
Biller手术
可用本术式切除这些区域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如侵犯到翼腭窝、颞下窝和蝶窦的纤维血管瘤、小的涎腺恶性肿瘤、雪旺瘤、鳞状细胞癌残灶、脑膜瘤、侵犯到咽旁间隙的神经瘤、混合瘤、骨瘤等。腭部黏骨膜瓣复位,缝合腭部及口底切口,结扎固定下颌骨,分层缝合下唇、颏部及颈部切口(图9.8.1.3-4)。
-
前方下颌裂开颅底进路
可用本术式切除这些区域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如侵犯到翼腭窝、颞下窝和蝶窦的纤维血管瘤、小的涎腺恶性肿瘤、雪旺瘤、鳞状细胞癌残灶、脑膜瘤、侵犯到咽旁间隙的神经瘤、混合瘤、骨瘤等。腭部黏骨膜瓣复位,缝合腭部及口底切口,结扎固定下颌骨,分层缝合下唇、颏部及颈部切口(图9.8.1.3-4)。
-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概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颌、面骨骨折同时发生。
-
上颌骨前份截骨后移术
手术名称:上颌骨前份截骨后移术分类:口腔科/正颌外科手术/上颌骨畸形的手术矫正ICD编码:76.6502概述:上颌骨前份截骨后移术用于上颌骨畸形的手术矫正治疗。可先戴上咬导板以定位。2.出血:术中若误伤较大血管可致较严重出血,例如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时损伤颌内动脉或腭大动脉,下颌骨升支截骨时损伤下牙槽动脉等。
-
口内法颌骨囊肿摘除术
手术名称:口内法颌骨囊肿摘除术别名:口内途径颌骨囊肿摘除术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口腔颌面部囊肿手术/颌骨囊肿手术ICD编码:76.201适应症:颌骨囊肿分牙源性囊肿和非牙源性囊肿两类,临床上以前者多见。根尖囊肿的病灶牙以及被囊肿累及的牙齿,术前应做好根管治疗。当腭部骨质破坏时,则需防止穿通腭黏膜。
-
口内途径颌骨囊肿摘除术
手术名称:口内法颌骨囊肿摘除术别名:口内途径颌骨囊肿摘除术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口腔颌面部囊肿手术/颌骨囊肿手术ICD编码:76.201适应症:颌骨囊肿分牙源性囊肿和非牙源性囊肿两类,临床上以前者多见。根尖囊肿的病灶牙以及被囊肿累及的牙齿,术前应做好根管治疗。当腭部骨质破坏时,则需防止穿通腭黏膜。
-
颅面部综合征的手术矫正
手术名称:颅面部综合征的手术矫正别名:颅面部综合症的手术矫正分类:口腔科/颅面外科手术ICD编码:02.0405概述:在颅面骨发育不良合并颅缝早闭和成骨不全时,可能发生三种不同的畸形,即Crouzon综合征、Apert综合综合征和三叶头畸形。(4)在额颅、眶两侧、额眶带两端及颧弓断开处分别植骨,固定。
-
颅面部综合症的手术矫正
手术名称:颅面部综合征的手术矫正别名:颅面部综合症的手术矫正分类:口腔科/颅面外科手术ICD编码:02.0405概述:在颅面骨发育不良合并颅缝早闭和成骨不全时,可能发生三种不同的畸形,即Crouzon综合征、Apert综合综合征和三叶头畸形。(4)在额颅、眶两侧、额眶带两端及颧弓断开处分别植骨,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