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肚
羊肚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胃。尤适宜体质赢瘦,虚劳衰弱之人食用;适宜胃气虚弱,反胃,不食,以及盗汗,尿频之人食用。具有健脾补虚,益气健胃,固表止汗之功效;羊肚的食用建议1、治久病虚羸,不生肌肉,水气在胁下,不能饮食,四肢烦热:羊胃一枚,白术一升。(张文仲)2、治胃虚消渴:羊肚烂煮,空腹食之。
-
羊肚菌
概述Morel(Morchellaesculent)羊肚菌是一种野生珍贵菌,由于它的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故名羊肚菌。棱纹黑色,纵向排列,由横脉连接。孢子单行排列,(22-26)μm×(12-14)μm,侧丝顶端膨大,直径达11μm。菌柄粗壮,长约10cm,上部渐狭细,基部膨大,直径约5cm。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平。
-
羊肚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组成:羊肚(洗净)1枚,陈橘皮(汤浸去白,切)2两,豉半斤,葱白10茎(切),盐少许。主治:反胃。用法用量:上5味,将4味贮入羊肚内,以绳系头,煮熟去药滓,将羊肚细切,任意食之。
-
羊肚食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八:别名:羊肚羹组成:羊肚(净治如食法)1枚,粳米(净淘)1合,葱白7茎,豉半合,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30枚,生姜(切细)1分。主治:中风。用法用量:上将5味药拌匀,入于羊肚内,烂煮热切。如常食法,淡入五味,每日食1枚,10日止。附注:羊肚羹(《饮膳正要》卷二)。
-
酿羊肚
《圣惠》卷九十七:方名:酿羊肚组成:羊肚1枚(治如常法),羊肉1斤(细切),人参1两(去芦头,捣末),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肉豆蔻1枚(去壳,用末),食茱萸半两(末),干姜半两(末),胡椒1分(末),生姜1两(切),葱白2-7茎(切),粳米5合,盐末半两。主治:脾气弱,不能下食。
-
羊
用总人口陆一升,水二斗,煮成一斗,去渣,加入切细的羊肉一斤,煮熟,下熟,下葱、豉、五味调和吃下。羊肝:1、目赤热痛。一天服三次,服至三剂,可以目明。用羊胃一具,装入羊肾四枚,地黄三两,干姜、昆布、地骨皮各二两、白拉丁文、桂心、人参、厚朴、海藻各一两五钱,甘草、秦椒各六钱,均研为末,缝好,蒸熟。
-
大补气方
处方:羊肚1具(治如食法,去膏),羊肾1具(去膏,四破),干地黄5两,甘草1两,秦椒1两,白术3两,桂心3两,人参3两,厚朴3两,海藻3两,干姜4两,昆布4两,地骨皮4两。制法:上药治下筛,纳羊肚中,合肾缝塞肚口,蒸极熟为度,乘热于木臼中合捣,取肚、肾与药为一家,晒干,更捣为散。功能主治:补气。
-
羊脏羹
《饮膳正要》卷二:组成:羊肝1具,羊肚1具,羊肾1具,羊心1具,羊肺1具(汤洗净),牛酥1两,胡椒1两,荜茇1两,豉1合,陈皮2钱(去白),良姜2钱,草果1-2个,葱5茎。主治:肾虚劳损,骨髓伤败。用法用量:先将羊肝等慢火煮令熟,将汁滤净,和羊肝等并药1同入羊肚内缝合,令绢袋盛之,再煮熟,入五味,旋旋任意食之。
-
泽泻羹
《圣济总录》卷一八八:方名:泽泻羹组成:生泽泻花叶(切)5两。功效:补益。主治:虚劳。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半,去滓,下羊肚、葱、豉等于汁中,煮羹香熟,任意食之。老羊肚佳。
-
原蚕
原蚕释名晚蚕、魏蚕、夏蚕、热蚕。主治雄原蚕蛾:1、阳萎。服菖蒲酒可以抑制。2、遗精白浊。3、血淋疼痛。用晚蚕蛾研为末,热酒送服二钱。原蚕沙:(按蚕的粪便)1、半身不遂。4、月经久闭。每温服一碗即通。5、跌打损伤。用蚕沙四两(炒黄)、绿豆粉四两(炒黄)、枯矾二两四钱,共研为还想,调醋敷涂,以布条包好。
-
羊脏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组成:羊肝1具(汤洗细切),肚1具(汤洗细切),肾1具(汤洗细切),心1具(汤洗细切),肺1具(汤洗细切),胡椒1两,荜茇1两,豉1合,葱白1握(细切),牛酥1两。主治:虚劳。
-
羊肚菜
别名:羊肚菌、羊肚蘑、编笠菌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羊肚菜Morchellaesculenta(L.生境分布:于春、夏之交的雨后,产生在阔叶林中地上,林缘空旷处或人工林内草丛中。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益肠胃,化痰理气。用于消化不良,痰多气短。备注:本菌的子实体,实际上是子囊果,其菌盖实际上是子囊盘。
-
春盘面
处方:白面6斤(切细面),羊肉2脚子(煮熟,切条道乞马),羊肚1个,肺1个(煮熟切),鸡子5个(煎作饼,裁旛),生姜4两(切),韭黄半斤,蘑菇4两,合子菜、蓼芽胭脂。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用法用量:方中后三味药用量原缺。摘录:《饮膳正要》卷一
-
泽泻叶
《*辞典》:泽泻叶:出处:《别录》拼音名:Z Xi Y 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叶片。功能主治:治慢性气管炎,乳汁不通。①《别录》:主大风,乳汁不出,产难,强阴气。②《日华子本草》:壮水脏,下乳,通血脉。(《圣济总录》泽泻羹)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泽泻全草干品1两,每日3次煎服,10天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