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枝
拼音名:Yú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枝。叶互生,纸质;翅果近圆形或倒卵形,长1-1.5cm,宽0.8-1.2cm,光滑,先端有缺口,种子位于翅果中央,与缺口相接;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堤、田埂和路边,山麓、沙地上亦有生长。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性味:甘;性平功能主治:利尿通淋。
-
亚圣膏
概述:亚圣膏为方剂名,出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象皮1两,驴甲(即悬蹄)1块,鸡子清3个,木鳖子7个,蛇蜕2钱,蝉蜕4钱,血余3钱,穿山甲6钱,槐枝21寸,榆枝21寸,艾枝21寸,柳枝21寸,桑枝21寸,黄丹,黄蜡麻油3斤。功能主治:主治一切破烂诸疮,杨梅结毒。
-
六枝乌金膏
别名:六枝膏处方:桑枝1尺,槐枝1尺,榆枝1尺,柳枝1尺,桃枝1尺,枸杞枝1尺(粗如小指,俱1寸截,劈4破)。功能主治:打扑损伤,坠车落马,一切肿痛恶疮。①《圣济总录》:先用熏法熏出虫,乃用此膏涂疮。有虫及恶物出尽,以温浆水净洗,然后涂六枝乌金膏,用帛覆之。②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乌金膏”。
-
榆枝汤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方名:榆枝汤组成:榆枝半两,石燕子3枚。主治:气淋,脐下满急切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
榆
气味白皮:甘、平、滑利、无毒。用榆白皮阴干,焙为末,每天清晨和晚上用末二钱、水五合,煎成胶状服下。2、虚劳白浊。3、小便气淋(按:指小便时觉气胀面排尿困难)。用榆枝,石燕子煎水,每日饮服。4、五淋涩痛。每服三合,一天服三次。12、背疽。13、小儿瘰疬。榆叶:1、消水肿,利小便,下石淋。用榆叶、酸枣仁等分。
-
五枝膏
《疡医大全》卷七方之五枝膏:处方:桃枝、柳枝、槐枝、桑枝、枣枝各十寸,银珠四两,麻油二十四两。使用注意:疮毒已溃者忌用。组成:榆枝、槐枝、桃枝、柳枝、桑枝各32厘米(截成若干段),乳香、没药各36g,香油500g,樟丹250g。本品有散瘀活血,消肿止痛,使死骨早期游离,增加局部血循环,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
神授东华益算膏
《(月翟)仙活人方》:方名:神授东华益算膏组成:五枝膏2两,净沥青1斤,净黄香半斤,乳香末1两,没药1两,轻粉2钱,黄蜡1两,血竭末2钱,麝香末1钱,安息香末1两,黄丹1两,瓜绿末2两(极细)。如贴脑疽、发背溃烂之处,先用槐枝、葱白煎汤洗净患处,而后摊贴,3-5日1换。用药禁忌:煎熬此药,勿犯铁器。
-
极效膏
处方:川乌1两1钱,草乌1两1钱,玄参1两1钱,大黄1两1钱,生地1两1钱,杏仁1两1钱,当归1两1钱,赤芍1两1钱,金银花1两1钱,白芷1两1钱。制法:麻油1斤4两浸药,慢火熬,加桃枝、柳枝、槐枝、桑枝、榆枝各10寸,熬枯去滓,复熬至滴水成珠为度。功能主治:痈疽。摘录:《疡医大全》卷七
-
五枝汤
《脚气治法总要》卷下:别名:五枝浴组成:桑枝1升,槐枝1升,楮枝1升,柳枝1升,桃枝1升。用法用量:加苦参、白芷,煎汤,去滓澄清,入猪胆汁,儿生3日浴之;《遵生八笺》卷四:组成:桑枝1握,槐枝1握,桃枝1握,柳枝1握,麻叶半斤。主治:时疫用表药太多,而肺金枯燥,以致腠理致密,不能得汗,而热不解。
-
舒筋续骨定痛膏
主治:腰腿疼痛,筋骨拘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制备方法:上药酌予碎断,每48两用香油240两炸枯,去滓过滤,炼至滴水成珠,入黄丹100两搅匀成膏,取出浸入冷水中去火毒后加热溶化,另兑细料,每膏药油400两兑麝香1钱5分,苏合油4钱,樟脑4钱5分,乳香、没药、血竭、丁香各3两2钱5分。用药禁忌:孕妇忌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