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蔷薇
蔷薇属花卉供观赏涡在中国起源很早。玫瑰(R.rugosavar.plenaReg.)为落叶直立性丛生灌木香料作物。花所提精油的主要成分是香叶醇(Geraniol),利用花瓣与糖腌制成玫瑰酱或晒干为食品着色、添香用,鲜花泡酒,也有用以窨茶制成玫瑰花茶。也可用玫瑰鲜花蒸馏香精油。浅根性,根颈和水平根上容易发生萌蘖,用分株或扦插繁殖。
-
营实墙蘼
营实墙蘼释名蔷薇、山棘、牛棘、牛勒、刺花。气味(营实一即蔷薇子)酸、温、无毒。主治1、消渴尿多。2、小儿尿床。3、口咽痛痒(发声不出)。用蔷薇根皮、射干各一两,甘草(炙)半两,每取二钱,水煎服。4、口舌糜烂。5、痈肿疖毒。用蔷薇皮交替炙热熨患处。用营实、枸杞子、地肤子各二两,共研为末。
-
石珊瑚
概述:石珊瑚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营实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RosamultifloraThunb.的果实。性味归经:酸,平。功能主治:功在利湿,活血,解毒。或浸酒服。化学成分:本品含蔷薇苷(Multiflorin)、芸香苷、槲皮苷、蒿属香豆精、水杨酸、β-谷甾醇、脂肪油。
-
蔷薇花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angweihua英文名:FLOSROSAE标准编号:WS3-BC-0119-95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峨嵋蔷薇RosaomeiensisRolfe、绢毛蔷薇RosasericeaLindl.的干燥花瓣。性味:甘、酸,平。功能与主治:降气清胆,活血调经。用于“龙”病,“赤巴”病,肺热咳嗽,吐血,月经不调,脉管瘀痛,赤白带下,乳痈等。
-
蔷薇枝
《*辞典》:蔷薇枝: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Qi nɡWēiZhī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茎。功能主治:《纲目拾遗》:妇人秃发,蔷薇嫩枝同猴枣煎汁刷之。摘录:《*辞典》
-
蔷薇膏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方名:蔷薇膏组成:蔷薇根1斤,郁李根1斤,水杨皮1斤,牛蒡根(并细切)1斤,苍耳1升,露蜂房(碎劈)3枚,生地黄(切)1两,升麻1两,当归(洗切)1两,地骨皮半两,白芷半两,石胆(研)半两,熟铜粉(研)1分,麝香(研)1分。制备方法:上14味,先以前6味细切,水2斗,煎至5升,葛布绞去滓;
-
倒触伞
《*辞典》:倒触伞: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拼音名:DǎoCh Sǎ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蔷薇莓的根。小托叶2,线状至披针形。生境分布:生于荒地、坡地、园地或草丛中。功能主治:《贵阳民间药草》:收敛,凉血,止血。治倒经,喘咳,盗汗。③治小儿百日咳:倒触伞四钱,破锅钱四钱,钩藤根-钱,蓝布正四钱。
-
地蔷薇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蔷薇:拼音名:D Qi nɡWēi别名:直立地蔷薇、茵陈狼牙来源:蔷薇科地蔷薇Chamaerhodoserecta(L.生境分布:东北、内蒙古、陕西、新疆。性味:苦、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湿。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用法用量:全草适量煎水洗患处。
-
空心泡
别名:蔷薇莓、七叶饭消扭、三月泡、白花三月泡、划船泡、龙船泡、倒触伞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空心泡RubusrosaefoliusSmith,以根,嫩枝及叶入药。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性味:苦、甘、涩,凉。功能主治:清热、止咳,止血,祛风湿。用于肺热咳嗽、百日咳咯血,盗汗、牙痛,筋骨痹痛,跌打损伤;1两,水煎服。
-
蔷薇叶
《*辞典》:蔷薇叶:出处:《纲目》拼音名:Qi nɡWēi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叶。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捣烂外敷,生肌收口。附方:①治下疳疮:黄蔷薇叶不拘多少,焙干为极细末,洗净敷上。(《摄生众妙方》)②治痈疽脓成不溃:蔷薇叶,晒干研末,蜂蜜和醋调敷,露出疮顶,自溃。
-
含煎
处方:升麻3两,大青3两,射干3两,栀子1升,黄柏1升,蜜8合,蔷薇白皮5两,苦竹叶1升(切),生地黄(汁)5合,生玄参汁5合(无汁,用干者2两)。功能主治:口舌生疮。用法用量:以水6升,煎取2升,去滓,入生地黄汁、蜜,煎成1升如饧,细细含之。
-
香花刺
《*辞典》:香花刺: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XiānɡHuāC 别名:香水花(《陕西中草药》),木香花(《中国经济植物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七里香蔷薇的根皮。伞形花序顶生,常有数花;生境分布:生于沟岸、山坡灌丛,杂木林中和住宅附近。功能主治:《陕西中草药》:活血调经,消肿散瘀。治月经不调,外伤红肿。
-
樱草根
《*辞典》:樱草根:出处:《吉林中草药》拼音名:YīnɡCǎoGēn来源:为报春花科翠南报春的根及根茎。原形态:翠南报春,又名:樱草、翠兰花、野白菜。蒴果卵形。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或疏灌木丛潮湿处。性味:《宁夏中草药手册》:甘,平。功能主治:《吉林中草药》:止咳化痰。附方:治痰喘咳嗽:野白菜根三钱。
-
生肌蛇衔膏
《圣惠》卷六十八:组成:蛇衔2两,蔷薇2两,续断2两,野葛2两,当归1两半,附子1两(去皮脐),防风1两,黄芩1两,泽兰1两,松脂3两,羊肾(月区)脂3两。主治:金疮,无问大小。制备方法:上锉细,以绵裹,用猪脂3斤,煎以白芷1寸,候色黄赤,即膏成,去滓,以密器中收之。
-
蔷薇汤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方名:蔷薇汤组成:蔷薇根1两,黄芩1两,当归1两,桔梗1两,黄耆1两,白蔹1两,鼠李根皮1两,大黄1两,芍药1两,续断1两,黄柏1两,葛根1两。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日2次;亦可用浆水服之。制备方法:上为末。主治:积年口疮。附注:蔷薇饮子(《伤寒总病论》卷三)。
-
刺栗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栗子:拼音名:C L Zi别名:细梗蔷薇来源:蔷薇科刺栗子RosagracilifloraRehd.etWils.,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陕西。性味:甘、酸、微涩,平。功能主治:止痢消肿。主治痢疾,痔疮。
-
突出体
一般在形态、机能上与毛相似。在圆叶茅膏菜(毛氈苔Dr-oserarotundifolia)叶面生长的一种触毛,荨麻(Unicathunbergiana)的刺毛,蔷薇(Rososp-P.)、菝葜(Smilaxchina)的刺,都是突出体的例子另外,表皮下面的组织特别发达时,就成为近似突起叶的构造。
-
刺石榴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石榴:拼音名:C Sh Liu别名:山石榴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峨眉蔷薇RosaomeiensisRolfe,以果入药。果成熟时采,去果柄及宿萼,晒干。性味:微酸、苦,平。功能主治:止血,止痢。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白带,痢疾。
-
葡萄目
葡萄目(Vitales)仅有葡萄科和火筒树科(Leeaceae)2科,被置于真双子叶植物群核心群的基部。该目被认为与蔷薇目的鼠李科和卫矛目关系密切,可能有共同的祖先(均为外轮对萼的雄蕊消失而形成雄蕊对花瓣)。
-
无患子目
无患子目(Sapindales)包括芸香科、无患子科、槭树科、楝科(Meliaceae)、苦木科(Simaroubaceae)、漆树科、橄榄科(Burseraceae)等13科。该目被认为是从蔷薇目演化而来,多数植物具复叶或分裂叶,雄蕊数目减少,下位花盘,心皮合生,每室仅1~2胚珠,成为独立的一个类群。
-
鼓皮散
处方:鼓皮5寸,蔷薇5寸。功能主治:蛊毒。下血如鸡肝,昼夜不绝,脏腑败坏,待死而已者。用法用量:酒、水煎服。摘录:《普济方》卷二五三引《直指》
-
石英
SiO2是分布很广的一种造岩矿物。一般所称的石英均指低温石英。三方晶系。贝壳状断口。玻璃光泽,断口呈油脂光泽。浅灰黑色、黑色、棕褐色而呈结核状或条带状隐晶质的为燧石(flint),有灰色、红褐色、红色、绿色、黄褐等色而成乳状、肾状、纤维状和球状的为玉髓[c(h)alcedony];呈环带状的玉髓叫玛瑙(agate);
-
双组分RNA病毒属
粒子含有两个不相关的双链RNA片段,分子大小1.4-2.2kb,分离地衣壳化,单个病毒中的双链RNA片段大小相似,还可能出现附加的双链RNA片段,他们是卫星或缺陷RNA。在体外,与粒子相关的RNA聚合酶催化每个双链RNA从末端到末端的转录,通过半保留复制机制产生mRNA,粒子在细胞质中积累
-
固气不二丸
处方:干柿(切,焙)、鸡头舌(焙干,鸡头纂上尖也)、金樱子(焙干,状似黄蔷薇子)、莲花蕊(焙干)各等分。制法:上为末,以乌鸡子汁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虚劳,元藏衰弱,精气滑泄,或梦中遗沥。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温酒送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