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麸子
盐麸子释名五倍、盐肤子、盐梅子、盐坏子、木盐、天盐、叛奴盐、酸桶。气味(子)酸、咸、微寒、无毒。主治生津、降火、化痰、润肺、滋肾,消毒、止痢、收汗,治风湿眼病。盐麸子的树白皮,以水煎服能杀蛔虫,其根白皮加醋煎浓汁含吞,能治骨鲠。盐麸子的叶上有虫寄生,即结成五倍子,说见虫部。
-
五倍子苗
《中医大辞典》·五倍子苗:五倍子苗为中药名,出自《履 岩本草》。来源及产地: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的幼嫩茎枝。功能主治:主治咽喉疼痛,发声不出。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性味:性温,无毒。不以多少,晒干为细末,入百药煎,冷水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
-
梨母子煎
处方:梨母子1斤(细研去核),盐麸子5两,兰子5两,不灰木3两(牛粪火烧赤),独颗栗子3两(干者),甘草2两(锉,生用),黑豆3两(炒熟),黄连2两(去须),绿豆3两(炒熟),大粪灰5两,赤芍药3两。制法:上为末,用炼蜜入诸药,调为膏。功能主治:毒箭所伤,皮内瘀肿疼痛。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
盐肤子
拼音名:YánFūZǐ别名:盐麸子、叛奴盐、盐梅子、木附子、盐肤木子、假五味子、油盐果、乌酸桃、红叶桃、红盐果、盐酸果、盐酸白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果实。R.javanicaThunb.]采收和储藏:10月采收成熟地时实,鲜用或晒干。雌花花萼裂片较短,长约0.6mm,花瓣椭圆状卵形,长约1.6mm;性味:味酸;
-
盐麸根白皮
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Y nFūGēnB iP 别名:盐肤木根皮(《陕西中草药》)。功能主治:祛风湿,散瘀血,清热解毒。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疮疖,慢性支气管炎,麻疹,感冒,黄疸,水肿,风湿腰腿痛,咳嗽带血,便血。(《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⑤治小儿疳积:盐麸木根皮四钱,叶下珠(连果实的全草)二钱。
-
盐麸木花
《*辞典》:盐麸木花: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Y nFūM Huā来源:为漆树种植物盐肤木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功能主治:治鼻疳,痈毒溃烂。附方:①治鼻疳:盐肤木花或子、硼砂、黄柏、青黛、花椒各等量。共研末,吹患处。②治痈毒溃烂:盐肤木子和花捣烂,香油调敷。
-
立住散
处方:荆芥盐麸子荜茇各等分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牙疼。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漱,吐去涎。摘录:《普济方》卷六十五引《德生堂方》
-
盐麸叶
《*辞典》:盐麸叶: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Y nFūY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叶。化学成份:含槲皮甙、没食子酸甲酯、并没食子酸。①《本草求原》:除痰饮咳嗽,生津止渴,解热毒、酒毒,喉痹,下血,血痢,功同五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⑤治骨折,毒蛇咬伤:盐酸树鲜叶捣烂敷患部。
-
盐麸子根
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Y nFūZǐGēn别名:文蛤根、五倍根、泡木根、耳八蜈蚣(《分类草药性》)。②《四川本草》:性凉,味酸。治感冒发热,咳嗽,腹泻,水肿,风湿痹癌,跌打伤肿,乳痈,癣疮,消酒毒。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血降火,去瘀生新,治麻疹,感冒发热,咳嗽带血;捣烂敷伤处。
-
木附子
概述:木附子为中药名,出自《现代实用中药》,为《开宝重定本草》记载的盐麸子之别名。功能主治:生津降火,润肺化痰,敛汗,止痢。1.治喉痹,咳嗽咯血,酒毒黄疸,瘴疟,毒痢,体虚多汗,遗精,头风白屑。3.治阴痒带下,煎水熏洗。化学成分:本品含大量鞣质,主为五一间双没食子酰一β-葡萄糖,尚有游离没食子酸等。
-
盐麸树白皮
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Y nFūSh B iP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已去掉栓皮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功能主治:治血痢,肿毒,疮疥。①《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血痢,杀蛔虫,并煎服之。②《湖南药物志》:治无名肿毒,恶疮疥痛,鱼口下疳,蛇犬咬伤,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