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蓝
性味:微苦,寒。2.治疮疡肿毒,丹毒。全草含靛苷,氧化成靛蓝,又含靛玉红。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木蓝:出处:出自《本草图经》拼音名:MùLán英文名:LeafandstemofTrueIndigo别名:槐蓝、大蓝、大青蓝、水蓝、小青、印度蓝、青仔草、野青靛。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木蓝的茎叶。凉血止血。
-
木蓝属
中文名木蓝属拼音名mulanshu拉丁名Indigofera中国植物志40:239属下物种矮木蓝、凹叶木蓝、苞叶木蓝、滨海木蓝、苍山木蓝、侧花木蓝、长齿木蓝、长梗木蓝、长序木蓝、长总梗木蓝、川西木蓝、垂序木蓝、垂序木蓝(原变种)、刺齿木蓝、刺荚木蓝、刺序木蓝、大花木蓝、大叶垂序木蓝、单叶木蓝、稻城木蓝、滇木蓝、多花木蓝、多
-
大蓝
概述:大蓝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本草图经》记载的木蓝之别名。性味:微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1.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治腮腺炎。血热之吐血、衄血。2.治疮疡肿毒,丹毒。化学成分:木蓝的根名大靛根,煎服治丹毒。全草含靛苷,氧化成靛蓝,又含靛玉红。药理作用:本品含的靛玉红有抗肿瘤作用。
-
小青
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根或茎·小青:小青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腐婢之别名。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1.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治腮腺炎。血热之吐血、衄血。鲜叶捣敷。运用:木蓝的根名大靛根,煎服治丹毒。化学成分:全草含靛苷,氧化成靛蓝,又含靛玉红。
-
青黛
来源: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tinctorium.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青黛的功效与主治:青黛具有清热凉血,定惊的功效,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
蓝靛
出处:《纲目》拼音名:L nDi n别名:蓝淀(《本草拾遗》),青靛(《普济方》),靛青(《邓子禹家抄方》)。治时行热毒,疔疮痈肿,丹毒,疳蚀,天疱疮。③《东医宝鉴》:敷热恶肿,蛇虺螫毒,兼解诸毒及小儿丹热,功同青黛。濒湖谓能治噎膈,即石灰重坠,故能破坚积,消瘀血,且能杀虫也(噎膈有湿热生虫一证)。
-
苏木蓝
《全国中草药汇编》:苏木蓝:拼音名:SūM L n别名:山豆根[贵州]、木蓝叉来源:为豆科木蓝属植物苏木蓝IndigoferacarlesiiCraib,以根入药。用于咳嗽,自汗;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digoferacarlesiiCraib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苞片卵形,长2-4mm,早落;花萼杯状,长4-4.5mm,外被白色丁字毛,萼齿披针形;
-
靛蓝
靛蓝是从中药青黛中分离的一种生物碱。存在于爵床科植物马蓝Strobilanthescusia(Nees)O.Kuntze、蓼科植物蓼蓝Polygo-humtinctoriumAit.、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豆科植物木蓝IndigoferatinctoriaL.、野青树IndigoferasuffruticosaMill.等的叶或茎叶。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抗病毒作用。
-
靛玉红
概述:靛玉红是从中药大青叶中分离的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与临床首选药物马利兰疗效相当,疗效快,无明显骨髓抑制作用,具有毒性及副作用小的优点。药品说明书:别名:炮弹树碱-B,靛玉红外文名:Indirubin,CouraupitineB适应症: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也有一定疗效。
-
假蓝靛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JiǎL nDi n别名:木蓝(《陆川本草》),小蓝青(《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豆科植物野青树的茎叶及种子。萼钟形,被紧贴的柔毛,5齿裂,齿闰而短,约与萼管等长:花冠蝶形,红色,长约5毫米;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功能主治:《陆川本草》:凉血,解毒。
-
倒吊笔
拼音名:DǎoDi oBǐ别名:九龙木、墨柱根、章表根、苦常、土北芪、枝桐木、猪松木、细姑木、刀柄来源:夹竹桃科倒吊笔属植物倒吊笔WrightiapubescensR.Brown,以根、根皮和叶入药。功能主治:根:祛风利湿,化痰散结。用于颈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炎,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白带。用于感冒发热。
-
豆科
染料类有:马棘、槐花、木蓝、苏木等;纤维类有印度麻、葛藤等;植物就利用这些菌类来吸取大气中的游离氮素以为己体之需。蝶形花科的花两侧对称,花冠蝶形,最外的或最上的为旗瓣,侧面一对为翼瓣,最内一对为龙骨瓣,雄蕊10,全部分离或其中1枚分离而其他9枚合生或全部合生,或有时少于10枚,参阅各该科。
-
大叶狼豆柴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D Y L nɡD uCh i来源:为豆科植物梯氏木蓝的根。原形态:小灌木,高1~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3~总状花序腋生,花多数,密集成穗状,花冠紫色,外面有绒毛。荚果近圆筒形,长约4厘米,有平贴的白色短柔毛。生境分布:生于山地路旁。性味:性凉,味甘苦。功能主治:软坚。
-
蓝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树:别名:米木、大蓝靛、木蓝、木靛、板蓝根[广西、博白、南宁]、大青叶[广西、邕宁]来源:夹竹桃科蓝树WrightialaevisHook.f.[W.hainanensisMerr.],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功能主治:止血;外用治刀伤,跌打。用法用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备注:叶制蓝色染料。
-
铁扫竹
《*辞典》:铁扫竹: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TiěSǎoZh 别名:野蓝枝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豆科》),金银花、野绿豆、木蓝乔、鸡骨柴、女儿红(《贵州民间药物》)。羽状复叶,长约3~④治无名肿毒:铁扫竹叶,晒干,研末,调水外敷。⑥治臁疮:铁扫竹根皮(量患处大小而定),蒸酒取汁,擦其周围。加糯米煎服。
-
大叶狼豆柴叶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D Y L nɡD uCh iY 来源:为豆科植物梯氏木蓝的叶。性味:性凉,味甘苦。功能主治:解毒,治乳腺炎。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摘录:《*辞典》
-
大靛根
《*辞典》:大靛根: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D Di n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木蓝的根。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平。功能主治:《生草药性备要》:解虫毒。附方:治丹毒:木蓝干根一两。(《福建中草药》)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