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角风
1.治风湿痹痛,口眼喁斜,产后感风头痛,闭经,跌打损伤,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药理作用:常春藤苷具有强心、利尿和抗菌作用。性味:苦,凉。叶形多种,在幼枝上的为单叶,心状卵形或心状圆形,宽2~(《贵州民间药物》)⑥治风湿疮毒:三角风根五钱,野花椒四钱,石菖蒲四钱,老陈艾三钱,枫香果四钱,金银花藤四钱。
-
金锦香属
中文名金锦香属拼音名jinjinxiangshu拉丁名Osbeckia中国植物志53(1):138描述OsbeckiaL.金锦香属,野牡丹科,约100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2种,产西南部至台湾,其中金锦香O.chinensisL.为民间草药。草本,稀为亚灌木;子房半下位,4-5室;蒴果卵形或长卵形,先顶裂;后4-5纵裂。
-
玉簪花
《*辞典》·玉簪花:出处:《品汇精要》拼音名:YùZānHuā别名:内消花(《海上方》),玉簪(《春渚纪闻》),白鹤花(《品汇精要》),白鹤仙(《纲目》),白萼(《群芳谱》),白玉簪、小芭蕉(《分类草药性》),金销草(《上海常用中草药》),化骨莲(江西《草药手册》)。花柄基部常有膜质卵形苞片;
-
鸡肚肠草
《*辞典》:鸡肚肠草: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JīD Ch nɡCǎo别名:小鸡草、鱼肚肠草来源:为石竹科植物赛繁缕的全草。原形态:二年生草本,高10~叶对生,狭卵形至广卵形,茎下部的叶具翼状柄,上部叶无柄。生境分布:生于向阳的山坡路边、山麓、田埂边及庭园草丛中。功能主治:抗菌消炎。
-
对叶盐蓬属
中文名对叶盐蓬属拼音名duiyeyanpengshu拉丁名Girgensohnia中国植物志25(2):150描述GirgensohniaBunge对叶盐蓬属,藜科,约6种,分布于中亚和西亚,我国新疆有1种。花两性,腋生;花被片5,果时一部或全部花被片背面中上部具横生的翅状附属物;子房卵形或近圆形,背腹扁;种子直立;胚螺旋状,无胚乳。属下物种对叶盐蓬
-
云南山梅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云南山梅花的根皮。萼筒长约3mm,疏被柔毛或白粉,裂片4,紫绿色,近卵形,长约5mm,宽约4mm,先端渐尖,边缘和两面或多或少具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3200m的林下、灌丛中或村边道旁。肾经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截疟。腰肋疼痛,疟疾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
麻叶绣球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绣球绣线菊的根或根皮。原形态:绣球绣线菊,又名:珍珠梅(《植物名实图考》),珍珠绣球。花萼裂片卵形,先端尖;治白带,疮毒。附方:①治跌打内伤,瘀血积滞疼痛:麻叶绣球根(干的)二两,泡酒一斤。(《贵州民间药物》)②治咽喉肿痛:珍珠梅根一两,半边莲、金银花各五至六钱,水煎,加白糖服。
-
华金腰子
《*辞典》:华金腰子: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拼音名:Hu JīnYāoZi别名:牙鸣马(藏名)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中华金腰的全草。萼片直立,4枚,卵形或扁圆形,长1~蒴果2裂状。归经:入心、脾、膀胱经。附方:①治尿道感染,小便涩痛:华金腰子配青蒿、车前、萹蓄煎服。③治膀胱结石:华金腰子配苜蓿花、瞿麦煎服。
-
小獐毛
拼音名:XiǎoZhānɡMáo别名:马胖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小獐毛的全草。外停卵形,具5-9脉,先端尖,边缘膜质而具纤毛,尤以基部两侧的毛较长而密,第1外稃长1.5-3mm,内稃等长于外稃,先端截平或具缺刻,脊上具微纤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生长于盐碱地和沙滩地。性味:甘;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
-
绿萼水珠草
拼音名:LǜèShuǐZhū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绿萼水珠草的全草。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被短腺毛;萼片2,卵形,绿色;雄蕊2,子房下位,2室。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作木林山下湿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性味:味辛;性凉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活血调经;主脘腹疼痛;月经不调;无名肿毒;
-
石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筋草:拼音名:Sh JīnCǎo别名:西南冷水花、狗骨节、软枝三股筋、草本三股筋、石岩菜来源:荨麻科石筋草PileaplatanifloraC.H.Wright,以全草入药。雌雄异株,稀雌雄同株;瘦果卵形,长约0.8mm,两侧压扁,淡特色,有小瘤体。各家论述:《滇南本草》: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麻木。
-
蛇头荠属
中文名蛇头荠属拼音名shetoujishu拉丁名Dipoma中国植物志33:90描述DipomaFranch.蛇头荠属,十字花科,2种,蛇头荠D.ibereumFranch.及西藏蛇头荠D.tibeticumSchulz产四川、云南、西藏高山地带。多年生草本,具单毛;根状茎细,匍匐;短角果短卵形,侧扁,开裂,果瓣具龙骨状突起及细脉,果梗反折;子叶缘倚胚根。
-
鸭脚板草
《*辞典》:鸭脚板草: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YāJiǎoBǎnCǎo别名:辣子草、野芹菜(《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毛莨科植物扬子毛茛的全草。6厘米,中央小叶具长或短柄,宽卵形或菱状卵形,3浅裂至深裂,裂片上部边缘疏生锯齿,侧生小叶具短柄,不等地2裂。功能主治:治疟疾,瘿肿,毒疮,跌打损伤。
-
野苎麻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拼音名:YěZhùMá别名:野麻、大接骨、八楞麻、双合合、老母猪挂面、牛鼻子树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束序苎麻的全株。芽卵形或狭卵形,长2-5mm,鳞片三角状卵形。瘦果略作纺锤形,宿存花被片外被短糙伏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地阳坡灌丛中或疏林中。性味:淡;
-
干蕨鸡
拼音名:GānJuéJī别名:金鸡尾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旱生卷柏的全草。孢子叶4行,密覆瓦状排列成孢子囊穗,孢子叶三角状卵形至广卵形,长约2mm,宽约1.3mm,背面中部隆起,先端刺尖,宽膜质缘,具不整齐小锯齿。大、小孢子囊各2排纵行排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干旱山坡岩石上。凉功能主治:散瘀止痛;
-
草柏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柏枝:拼音名:CǎoBǎiZhī别名:松叶接骨草、松叶蒿、蜈蚣草来源:玄参科松蒿属植物草柏枝PhtheirospermumtenuisectumBur.etFranch.以根、全草入药。萼钟状,5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边缘多变化;子房被长柔毛。蒴果卵形,长4-6mm。性平归经:心经功能主治:散瘀妥毒;养心安神。咽喉肿痛;
-
白鹤藤
1.治风湿痹痛,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肺热咳嗽痰喘,吐血,崩漏,带下,跌打损伤。《*辞典》·白鹤藤: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BáiHèTénɡ别名:白面水鸡(《陆川本草》),白背丝绸(《生草药手册》),白底丝绸(《岭南草药志》),绸缎藤、银背藤(《广西药植名录》),一匹绸(《广西中草药》)。花期秋季。
-
毛花槭
拼音名:MáoHuāQì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毛花槭的根。叶纸质,宽超过于长,长9-10cm,宽8-12cm,常5裂,稀7裂,裂片卵形或三角卵形,先端锐尖,边缘有尖锐而贴紧的锯齿,仅靠近基部的部分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亮绿色,嫩时被短柔毛,老时除脉腋被丛毛外.
-
石珠
拼音名:ShíZhū别名:雾水葛、石珠仔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多枝雾水葛的全草。茎常铺地,多分枝,末回分枝常多数,互生,长20-10cm。狭卵形至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两面被疏伏毛,侧脉1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500m的草地、田边、丘陵或低山疏灌林中。性凉功能主治:解毒消肿;
-
淡豆鼓
淡豆鼓淡豆鼓SemenSojaePreparatum(英)FermentedSoybean别名黄豆、白豆。三出复叶,叶柄长达20cm,密生黄色长硬毛;化学成分种子含蛋白质、脂肪、胆碱、黄嘌呤(xanthine)、次黄嘌呤(hypoxanthine)、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天冬酰胺、甘氨酸、笨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功能主治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
高粱泡根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GāoLiɑnɡP oGē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高梁泡的根。小枝疏生细绒毛。萼片5,三角状卵形,外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橙色腺点;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疏风解表,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治感冒,口腔炎,鼻衄,咳血,血崩,白带过多,产后感染,子宫下垂,痔疮,癫痫,坐骨神经痛。
-
药用小阴地蕨
拼音名:YàoYònɡXiǎoYīnDìJué别名:蕨萁细辛来源: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药用阴地蕨的全草。总柄长2-3cm,基部有鞘状苞片,芽不外露。羽片4-6对,互生,第1对羽片最大,卵形或三角形,长5-8cm,宽5-6cm,二回羽状;孢子囊圆形,黄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100m的竹林或灌丛阴湿处。性味:微苦;
-
一口红
叶片薄革质,卵形、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4-10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近全缘,或近顶端常具不明显的疏锯齿,中脉上面稍凹人,多少被毛,侧脉两面均不明显。散瘀止血。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的功能,用于外伤出血,风湿关节炎,腰痛,跌打损伤,皮肤皲裂,瘢痕。
-
半脊荠属
中文名半脊荠属拼音名banjijishu拉丁名Hemilophia中国植物志33:88描述HemilophiaFranch.半脊荠属,十字花科,只有半脊荠H.pulchellaFranch.及小叶半脊荠H.rockiiSchulz2种,产四川、云南高山。多年生草本,具单毛;总状花序有苞片;短角果卵形,侧扁,开裂,果瓣舟形,有脊,边缘及脊上具齿状突起;子叶缘倚胚根。
-
扶桑花
《*辞典》:扶桑花:出处:《纲目》拼音名:F SānɡHuā别名:花上花(《南越笔记》),大红花(《汉英韵府》),土红花(《陆川本草》),大红牡丹花、吊钟花(《南宁市药物志》)。蒴果卵形,有喙,光滑。性味:甘,寒。治血热、衄血、血瘙、毒疮。附方:治痈疽,腮肿:扶桑叶或花,同白芙蓉叶、牛蒡叶、白蜜研膏敷之。
-
厚皮树
《*辞典》:厚皮树:出处:《全展选编 内科》拼音名:H uP Sh 别名:胶皮麻、十八拉文公(《中国经济植物志》)。小枝、嫩叶和花序密生锈色星状细柔毛。小苞片长1~核果卵形,稍扁,长8~9毫米,成熟时红色。生境分布:生于谷地或溪边疏林中。根部含有阿魏酸廿八醇酯。功能主治:治骨折,河豚鱼中毒。400毫升,顿服或灌肠。
-
香叶树
《*辞典》:香叶树: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XiānɡY Sh 别名:冷青子、千金树(《广州植物志》),上冬青(《广西药植名录》),小粘叶、臭油果(《云南中草药选》)。雄花花被裂片6,卵形,长约2.5毫米;生境分布:生长于丘陵和山地下部的疏林中。功能主治:①《广西药植名录》:祛风,散热,杀虫。
-
石凉伞
拼音名:ShíLiánɡSǎn别名:石狮子、山脑根根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凹脉紫金牛的根。侧脉10-15对,常连成断续的边缘脉或一圈彼状脉。花瓣粉红色,卵形,具多或少的腺点,长约4mm,里面近基部具细乳头状突起;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或灌丛中。性味:苦;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猴樟
来源:为樟科植物猴樟的根皮或茎皮。芽卵形,具绢状毛。油的化学成分大体可分3个类型:㈠以含黄樟醚为主(含量达84%),醛酮含量为1.8%,还含柠檬醛、莰烯、α-蒎烯、柠檬烯、芳樟醇、α-松油醇、樟脑、甲基庚烯酮、桉叶素、丁香油酚、苄系倍半萜等;④治劳伤疼痛:香樟根皮、铁筷子、辣蓼根、鹅不食草各五钱。
-
荷青花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H QīnɡHuā别名:刀豆三七,水菖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拐枣七、大叶老鼠七(《陕西中草药》)。生物碱为:隐品碱、别隐品碱、原阿片碱、黄连碱、小檗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白屈菜玉红碱、白凤菜黄碱、白屈菜碱、人血草碱、四氢小檗碱。治风湿性关节炎,劳伤,跌打损伤。
-
风藤草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志》拼音名:FēnɡTénɡCǎo英文名:rootofGourianclematis别名:小木通、细木通、木通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钝萼铁线莲的藤茎和叶。小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2-9cm,宽1-4.5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疏生1-数个锯齿状牙齿,或全缘,两面均被短柔毛。性凉归经:肺,脾经。
-
龙骨莲
《*辞典》:龙骨莲: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L nɡGǔLi n别名:水龙骨、子母莲、野藕来源:为睡莲科植物龙骨莲的根茎。原形态:多年生水生草本。萼片5,花冠状,黄色,广卵形,长约2厘米,宿存;雄蕊多数;种子多数。生境分布:生于池沼、水塘。性味:性凉,味甘微苦。功能主治:治痨伤虚损,有滋补清热之功。
-
葛蕈
《*辞典》:葛蕈: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GěX n别名:葛乳、葛花菜(《纲目》),葛菌、红血莲(《四川中药志》),螺丝起(《湖南药物志》)。叶螺旋互生,着生于花茎上,退化,呈鳞片状,卵形、阔卵形或狭卵形,橙黄色。性味:苦甘,凉。附方:①治肺热咳嗽吐血:葛菌、肺筋草、鹿衔草、岩白菜、白茅根、狗地芽根。
-
软水黄连
《全国中草药汇编》:软水黄连:拼音名:RuǎnShuǐHu nɡLi n别名:土黄连、水黄连、软杆子水黄连来源: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多枝唐松草ThalictrumramosumBoivin以全草入药。萼片4,花瓣状,卵形,长约2mm,淡堇色或白色,早落;性味:味苦;2.《四川中药志》:治目赤,热痢,黄疸,胃热及蛔虫病,并消肿,去湿,疗犬咬伤。
-
滇池海棠
拼音名:DiānChíHǎiTánɡ英文名:fruitofYunnanCrabapple,YunnanCrabapple别名:云南海棠、云南山楂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滇池海棠的果实。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3800m的山坡杂木林中或山谷沟边。胃、肝三经功能主治:健胃消积,行瘀定痛。主饮食停滞,脘腹胀痛,痢疾,泄泻,疝气,产妇儿枕作痛。
-
早谷藨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ZǎoGǔPāo别名:天青地白扭、酸母子。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无腺白叶莓的根。3出复叶,小叶卵形、广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6~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及溪旁丛林内。功能主治:治小儿风寒咳逆、气喘:早谷藨鲜根一两,加芫荽菜、紫苏、前胡各三钱,水煎,冲红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
虫蚁菜
拼音名:ChónɡYǐCài别名:张麻、止血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微柱麻的全草。瘦果小,狭倒卵形,长不到1mm,宿存柱头卵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400m的山地林下或沟边。性平功能主治:止血生肌;主外伤出血;
-
直立百部
拼音名:Zh L BǎiB 英文名:SessiieSiemonaRoot别名:药虱药、一窝虎来源: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sessilifolia(Miq.)的块根。蒴果扁卵形。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丛或竹林下。性味:性微温,味甘、苦。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劳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蜕虫病、阴痒症。
-
寸金草
《*辞典》:寸金草: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C nJīnCǎo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寸金草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33厘米。单叶对生;花序下有卵形苞片1对,每 有花十数朵;花冠2唇形,淡红紫色,花冠管劲直,上唇直立,下唇扩展,远超出花萼。生境分布:生于荒地、路边。
-
算盘七
算盘七此药为蓼科植物支柱蓼(Polygonumsuffultum)的根茎。其根状茎粗壮,结节状,肉质,外皮呈棕色,内部红色。茎生,互生,卵形或广卵形;有筒状的膜质托叶鞘。分布于新华、宋洛、老君山、木鱼、大岩屋、红河、松相等地。该药具有散瘀止血、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胃病、崩漏、经闭、痛经、跌打损伤、腰痛、外伤出血等。
-
垂丝海棠
《*辞典》:垂丝海棠:出处:《纲目》拼音名:Chu SīHǎiT nɡ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垂丝海棠的花。萼片卵形,端钝,边缘有白毛;5,基部有白毛,其顶生花常无雌蕊。生境分布:产我国西南部,现已广为栽培。性味:《四川中药志》:味淡苦,性平,无毒。功能主治:《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调经和血,治红崩。
-
瓣蕊唐松草
《*辞典》:瓣蕊唐松草:出处:《河北中药手册》拼音名:B nRuǐT nɡSōnɡCǎo别名:花唐松草、马尾黄连、肾叶唐松草(《河北中药手册》)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瓣蕊唐松草的根。瘦果卵形,长4~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丛和林缘草地中,分布四川、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山西、河北、内蒙古和东北等地。
-
青桐翠木
《*辞典》:青桐翠木:出处:《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拼音名:QīnɡT nɡCu M 别名:狗屎木来源:为紫草科植物破布木的根。叶互生,卵形至矩圆状卵形,长6~花冠漏斗状;管部不长于花萼,裂片外反,喉部与雄蕊有毛,雄蕊与裂片同数;生境分布:生于山野,亦有栽培。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治心胃气痛。
-
水田七
2.捣敷治痈肿疮疖,外伤出血。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理气止痛,截疟。用于咽喉肿痛,急性胃肠炎,泌尿道感染,牙痛,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疟疾,跌打损伤;总苞4枚,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外面2枚较大,内面2枚罗小;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肝炎,胃痛,烫伤,烧伤,疮疡。
-
黄紫堇
拼音名:HuánɡZǐJǐn英文名:all-grassofOchotskCorydalis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黄紫堇全草。苞片大,宽卵形,宽4-9mm,全缘;蒴果倒披针形,长8-12mm,直径3-4mm,花柱、柱头宿存。性味:苦;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痢的功能。用于疮毒、肿痛、痢疾、肺结核咯血等。
-
野马蹄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马蹄草:拼音名:YěMǎT Cǎo别名:直立席草来源:莎草科萤蔺ScirpusjuncoidesRoxb.[S.erectusPoir.],以全草入药。主治肺痨咳血,风火牙痛,目赤肿痛,尿路感染。苞片1,为秆的延长,直立长5-15cm,小穗2-5,聚成头状,长圆状卵形,长8-17mm,宽3.5-4.5mm,棕色或浅棕色,有多数花;煎汤当茶饮。
-
牡丹藤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MǔDānT nɡ别名:木通花、大叶铁线莲(《经济植物手册》),草本女萎、草牡丹(《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牡丹藤三斤,切细,加红、白牛膝各一两,钻地风(五加科杞李参)二两,五加皮、红糖、红枣各半斤,浸入十斤烧酒内,密封一个月后,每天早、晚饭前按量各服一次。
-
铁脚威灵仙叶
出处:《南京民间药草》拼音名:TiěJiǎoWēiL nɡXiānY 来源:为毛莨科植物黄药子的叶。小叶柄多卷曲;圆锥状花序,腋生和顶生;苞片小,披针形;瘦果扁卵形,橘黄色,两端狭尖,边缘稍突起,表面密被细白毛,顶端宿存花柱上也密生丝状长白毛。生境分布:生长于山林间或田岸旁。功能主治:治火牙痛,同醋打烂敷。
-
红线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线麻:拼音名:H nɡXi nM 别名:山苎麻、红头麻、蝎子草、苛麻、大序艾麻来源:荨麻科红线麻Laporteamacrostachya(Maxim.单叶互生;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6.5-20cm,宽4.5-18cm,先端常有浅裂,中央有尾状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叶缘有粗锯齿。雌雄同株;性味:辛;小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美脉藁本
^^廓长卵形至卵形,长4-8cm,宽2.5-6cm,羽状分裂,羽片2-3对,基部羽片边缘具浅锯齿,顶端羽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5cm,宽1.5-2cm,边缘具齿至深裂;总苞片少数,羽状分裂,早落;分生果背腹面扁压,卵形,长约3mm,宽约2mm,背棱槽内油管1-2,侧棱槽,内油管2,合面油管6。性味:味苦;降气化痰。主感冒头痛;痰多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