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先蒿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马先蒿:拼音名:MǎXiānHāo别名:马屎蒿、马新蒿、烂石草、练石草、虎麻、马尿泡、芝麻七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返顾马先蒿的根。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5-5.5cm,宽1-2cm,先端渐窄,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钝圆的重锯齿,两面无毛或有疏毛。
-
马先蒿属
中文名马先蒿属拼音名maxianhaoshu拉丁名Pedicularis中国植物志68:1描述PedicularisL.马先蒿属,玄参科,600种以上,(亦说200种以上)为双子叶植物中大属之一,分布于北半球,尤以北极和近北极地区最多,温带的高山地带亦不少,我国已知的有329种,广布于全国各省,西南部尤盛。萼管状,2-5齿裂;
-
凤尾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尾参:拼音名:F nɡWěiShēn别名:追风箭、公鸡花根、互叶凤尾参、凤尾马先蒿来源: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江南马先蒿PedicularishenryiMaxim.,以根入药。长圆状披针形至线状长圆形,长1.5-3.5cm,宽0.5-1cm,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每边6-8(-12),裂片长圆形至卵形,边缘有具白色胼胝之齿,常反卷。
-
太白参
玄参科植物大卫马先蒿或美观马先蒿等的根·《中医大辞典》·太白参:太白参为中药名,出自《陕西中草药》。叶互生,卵状长圆形,一般长约7厘米,宽约2厘米,下部的叶较大,羽状全裂;穗状花序长达20厘米,多腺毛;(《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骨蒸潮热,周身关节疼痛:太白洋参四两至半斤,炖猪肉或猪蹄,分数次食。
-
马先蒿散
方出《圣惠》卷二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一一:马先蒿散:处方:马薪蒿不拘多少(1名马矢蒿,1名烂石草)。功能主治:大风癞疾,骨肉疽败,百节酸痛,眉鬓堕落,身体(疒习)(疒习)痒痛者。用法用量:方中马薪蒿,又名“马先蒿”。主治:乌癞。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用荆芥、薄荷汤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散。
-
太白洋参
概述:太白洋参为中药名,出自《陕西中草药》,即《陕西中草药》记载的太白参的别名。别名:太白洋参、黑洋参来源及产地:玄参科植物大卫马先蒿Pedic-ularisdavidiiFranch.或美观马先蒿P.decoraFranch.等的根。性味:甘、微苦,温。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益气健脾。治体弱不思饮食,肾虚眩晕,骨蒸潮热,关节疼痛。
-
黑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参:拼音名:HēiShēn别名:黑阳参、太白阳参、太白参、煤参[本草纲目拾遗]来源: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黑参马先蒿PedicularisdavidiiFranch.、美观马先蒿PedicularisdecoraFranch.及褐毛马先蒿PedicularisdunnianaBonati[P.aequibarbisHand.-Mazz.],以根入药。用于病后体虚,阴虚潮热,关节疼痛。
-
太白人参
太白人参此药为玄参科植物美观马先蒿(Pedicularisdecora)的根茎。叶线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重锯齿。花序穗状,密生腺毛。分布于板仓、千家坪、关门山、老君山、大神农架等地。生长于海拔1900—3000米的山坡疏林中。该药具有补气养阴、止痛的功效。用于病后体虚、阴虚潮热、关节疼痛等。
-
鹅首马先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鹅首马先蒿:拼音名: ShǒuMǎXiānHāo来源:玄参科鹅首马先蒿PedicularisanasMaxim.var.tibeticaBonati,以花入药。生境分布:西藏。功能主治:利尿平喘,益阴止痛。茎自根茎上发出单条或多条,紫红色,有沟4条,具节,节间长者可达7cm,一般不分枝,基生叶具柄,无毛,茎生叶4枚 生;
-
真丸
《圣济总录》卷一四六:方名:真丸组成:女青2两半,兰草1两半,白菟藿1两,丹砂(别研)1两,犀角(镑)半两,马先蒿半两,皂荚(酥炙,去皮子)半两,(艹闾)茹半两,巴豆10粒(去皮,心膜存,油炒紫色,研)。用法用量:每服7丸,夜半冷茶清送下。制备方法:上药除别研外,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
红花锦鸡儿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沟边或灌丛中。性味:甘微辛,平。归经:入肝、脾经。功能主治:健脾强胃,活血催乳,利尿通经。治虚损劳热,阴虚喘咳,淋浊白带。③治乳少:红花锦鸡儿配大力子根,炖猪蹄吃。④治淋浊:红花锦鸡儿配马先蒿,煎汤服。⑥治阳痿及子宫脱出:红花锦鸡儿配淫羊藿,鹿冲,煎汤服。
-
还阳草根
《*辞典》:还阳草根: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H iY nɡCǎoGēn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大王马先蒿的根。秋冬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微甘,凉。功能主治:补益气血,健脾利湿。附方:治阴虚潮热,风湿瘫痪,肝硬化腹水,慢性肝炎,小儿疳积,妇女乳汁少:还阳草根一两,红糖为引。水煎服,或炖鸡、炖肉吃。
-
极丽马先蒿
拼音名:JíLìMǎXiānHāo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极丽马先蒿的全草或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0-3500m的高山草地中。萼管状,前方开裂至半,齿2枚,裂片有锐齿,花冠及花冠管均铍疏毛,上端稍膨大部分的内面着生雄蕊,先端为大半环状的长喙,喙长约10mm,喙端向内弯曲,先端2裂,呈鸡冠状凸起。
-
太白丽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太白丽参:别名:太白土高丽参来源: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全裂马先蒿Pedicularisdissecta(Bonati)PennelletLi,以肉质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托毒外出,止痛。用于病后体虚,阴虚潮热,疮毒内陷,关节疼痛。用法用量:2钱。
-
大月晶丸
性状:本品为黑色水丸,具特异香气,味苦。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食化痞。用于中毒症、“木布”引起的胃肠溃疡吐血或便血,清除隐热、陈旧热,波动热,消化不良,急腹痛,虫病,黄水病,痞瘤等各种合并症。5g,一日3次。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六味余甘子汤散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LiuweiYuganziTangsan英文名:标准编号:WS3-BC-0287-95处方:余甘子200g芫荽果75g冬葵果75g全缘马先蒿40g甘肃棘豆100g甘草50g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规格:每袋装12g。西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
-
马矢蒿
概述:马矢蒿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马先蒿。别名:马矢蒿、马尿泡来源及产地:玄参科植物返顾马先蒿PedicularisresupinataL.的根。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风,胜湿,利水。1.治风湿关节疼痛,小便不利,带下,尿路结石。2.治疥疮,煎水洗。
-
豆真丸
处方:女青2两半,兰草1两,白百合1两,丹砂(研)1两,犀角(镑)半两,马先蒿半两,皂角(酥炙,去皮子)半两,(艹闾)茹半两,巴豆10粒(去皮心,炒,压去油,研)。
-
大唇马先蒿
拼音名:DàChúnMǎXiānHāo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大唇马先蒿的全草。原形态:磊唇马先蒿多年生草本,高15-30cm。花萼长卵形,齿5,后方1枚较小,全缘,其余的基部狭缩,上部卵形且有锯齿;蒴果披针状卵形,有小凸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500m的山谷潮湿处和高山草甸中。苞片叶产太;性味:味甘;
-
轮叶马先蒿
拼音名:LúnYèMǎXiānHāo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 叶马先蒿的根。花冠紫红色,长约1.3cm,筒约在近基3mm处以真角向前膝屈,由萼裂口中伸出,下唇约与盔等长或稍长,裂片上有极明显的红脉,盔略镰状弓,长约5mm,额圆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100-3500m,的湿润处。养心安神。体虚多汗;
-
五凤朝阳草
《*辞典》:五凤朝阳草: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WǔF nɡZhāoY nɡCǎo别名:羊肝狼头草、四方盒子草(《贵州民间药物》),风尾参、还阳草、蒿枝龙胆草(《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大王马先蒿的全草。苞片基部均膨大而结合成斗状,前半部羽状分裂;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或疏林中。
-
小萹蓄
《*辞典》:小萹蓄: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拼音名:XiǎoBiǎnX 来源:为蓼科植物腋花蓼的全株。3朵簇生于托叶鞘内;生境分布:生于原野、荒地、路旁。性味:苦,平。归经:入肝、牌、胃、大肠经。功能主治:利屎通淋,化湿杀虫。附方:①治尿路感染和结石:小萹蓄,马先蒿、瞿麦。②治蛔虫上攻:小萹蓄配醋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