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科
中文名葡萄科拼音名putaoke拉丁名Vitaceae描述葡萄科(Vitaceae,VineFamily),双子叶植物本科为分布热带和温带地区的一个多为木质藤本的中等科,约12属700多种;单叶掌状分裂或复叶,互生。花盘由5枚腺体组成。蛇葡萄属(Ampelopsis)本科的蛇葡萄属(Ampelopsis)与葡萄属的区别是髓白色、伞房状聚伞花序、花瓣离生。
-
蛇葡萄
《全国中草药汇编》:蛇葡萄:拼音名:Sh P Tɑo别名:蛇白蔹、假葡萄、野葡萄、山葡萄、绿葡萄、见毒消来源: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蛇葡萄Ampelopsisbrevipedunculata(Maxim.外用治跌打损伤,肿痛,疮疡肿毒,外伤出血,烧烫伤。(《泉州本草》)②治小便不利涩痛,肝炎,胃热呕吐,风湿性关节炎:野葡萄藤一至二两,煎服。
-
花斑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斑叶:拼音名:HuāBānY 别名:粪虫叶来源:葡萄科花斑叶CissusjavanaDC.[C.discolorVent.exPlanc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疏风解毒,消肿散瘀,续筋接骨。单叶互生;叶片心状卵形或狭卵形,先端渐尖,基都心形,边缘有较多的小锯齿,下面红色;肾经功能主治:祛风胜湿;
-
上山龙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山龙:拼音名:Sh nɡShānL nɡ别名:大接骨丹、兰果野葡萄、过山龙来源:葡萄科闷光蛇葡萄Ampelopsisbodimeri(Levl.etVan.)Rehd.,以根皮入药。单叶互生;花瓣卵形,长约2.2mm;性味:酸;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血。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痛,便血,崩漏,白带。
-
蘡薁
《全国中草药汇编》:蘡薁:拼音名:YīnɡY 别名:野葡萄、山葡萄来源:葡萄科葡萄属植物蘡薁VitisadstrictaHance[V.thunbergiiSieb.etZncc.var.adstricta(Hance)Gagnep.],以全株,或根、茎、叶及果入药。2.《本草抬遗》:薁是山蒲桃,斫断藤吹气出一头如通草。⑩治脚臁疮久久不愈:鲜YING薁叶,捣敷患处,以愈为度。
-
三叶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叶青:拼音名:SānYèQīnɡ别名:金线吊葫芦、丝线吊金钟、三叶扁藤、石老鼠、小扁藤、石猴子、土经丸、三叶对来源: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三叶青TetrastigmahemsleyanumDielsetGilg.,以块根或全草入药。外用治毒蛇咬伤,扁桃体炎,蜂窝织炎,跌打损伤。
-
四方藤
《中医大辞典》·四方藤:四方藤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药志》。性味归经:微苦、涩,平。化学成分:本品含岩白菜素。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胀痛,腰肌劳损,筋络拘急。拼音名:SìFānɡTénɡ英文名:TreebineStem别名:宽筋藤、红宽筋藤、春根藤、伸筋藤、方根藤、蚂蝗藤、软筋藤、风藤、方藤、红四方藤、翼枝白粉藤。
-
五爪金龙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消肿止痛。《全国中草药汇编》·五爪金龙:拼音名:WǔZhǎoJīnLónɡ别名:五爪龙、小五爪金龙来源:为葡萄科岩爬藤属植物狭叶岩爬藤TetrastigmahypoglaucumPlanch.,以全草入药。春季开淡绿色小花,伞房状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或腋生。原形态:狭叶崖爬藤,攀援草质藤本。无名肿毒;或研末调敷。
-
山葡萄
葡萄科植物蛇葡萄的叶或茎藤·《中医大辞典》·山葡萄:山葡萄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汇》。1.治慢性肾炎,小便不利,消化道出血。2.风湿痹证,关节肿痛。功能主治:祛湿利尿,清热解毒。)Trautv.]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根部,洗净泥土,切片或剥取根皮,切片,晒干;单叶互生;基出脉3条,侧生的一对常分歧,如5基出脉。
-
见肿消
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块根·见肿消:见肿消为中药名,出自《南京民间药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白蔹之别名。1.治疮疡痈肿,煎服并捣敷;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和黏液质。或研末服,每次1~垂序商陆根含美商陆皂苷(Phytolaccasaponin)B、E、G,加利果酸、γ-氨基丁酸、组胺、美商陆根抗病毒和抗真菌蛋白商陆碱等。
-
小红藤
葡萄科植物三叶爬山虎的根及茎·小红藤:小红藤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药物》,为《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三爪金龙之别名。治风湿骨痛。2.治蛇咬伤,煎服并用鲜全草捣敷伤口周围;茜草科小红藤的根状茎·小红藤:拼音名:XiǎoHónɡTénɡ别名:四块瓦来源:茜草科小红藤RubiamaillardiLevl.etVan.,以根状茎入药。
-
五爪龙
葡萄科植物狭叶崖爬藤的全株或根·五爪龙:五爪龙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云南中草药》记载的五爪金龙之别名。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祛痰止咳,舒筋活络,通乳。疮疥,无名肿毒,带状疱疹,捣敷或煎水洗。别名:五匹风、五皮风、五爪龙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蛇含PotentillakleinianaWightetArn.的全草。
-
小九节铃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九节铃:拼音名:XiǎoJiǔJi L nɡ来源: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光叶崖爬藤Tetrastigmaobtectum(Wall.exLaws.)Planch.var.glabrum(Levl.etVant.)Gagnep.的根。生境分布:分布云南。掌状复叶互生;性味:辛;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跌打损伤;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活络,止血生肌。
-
三爪金龙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络散瘀。《全国中草药汇编》·三爪金龙:拼音名:SānZhǎoJīnLónɡ别名:三叶地锦、爬山虎来源:葡萄科爬山属植物三叶爬山虎Parthenocissushimalayana(royle)Planch.秋季采集,切段,晒干。叶为3小叶,着生在短枝上,中央小叶倒卵椭圆形或倒卵形,顶端骤尾尖,基部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每侧有6~
-
无莿根
《中医大辞典》·无莿根:无莿根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内科》。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骨髓炎,急性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脓疱疮,湿疹,丹毒,疖肿,嗜盐菌食物中毒.⑥治疗急性喉头炎及扁桃体炎急性喉头炎137例,经治2~2两和少许猪骨加水过药面,煎后加少量食盐及米酒冲服,每天1剂。
-
过山龙
豆科植物常绿油麻藤的根及茎叶·《中医大辞典》·过山龙:过山龙为中药名,出自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清·刘士季《草本便方》记载的牛马藤之别名。来源及产地:卫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的藤茎。主治风湿痹痛,腰腿痛,瘫痪,四肢麻木,闭经,跌打损伤,痢疾,肠风,痔漏,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
上树蜈蚣
葡萄科植物崖爬藤的全草或根·上树蜈蚣:上树蜈蚣为中药名,出自《重庆草药》。或浸酒饮。别名:三角风、上树蜈蚣、追风藤来源及产地:五加科植物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K.Kochvar.smensis(Tobl.)Rehd.的茎叶。1.治风湿痹痛,口眼喁斜,产后感风头痛,闭经,跌打损伤,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叶尚含常春藤苷、肌醇等。
-
地锦
《中医大辞典》·地锦:地锦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记载的爬山虎之别名。①治风湿关节疼痛,偏头痛,半身不遂,痛经,产后血瘀,腹生结块。叶阔卵形,长10~①《本草拾遗》:"主破老血,产后血结,妇人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沥不尽,赤白带下,天行心闷,并煎服之,亦浸酒。
-
大风藤
防己科植物青藤或毛青藤的茎藤·大风藤:大风藤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肝、脾经。化学成分:茎及根含千金藤宁碱、蝙蝠葛宁、8,14-二氢多花罂粟碱、青藤碱、异青藤碱、土藤碱、清风藤碱(Sinoacutine)、双青藤碱等生物碱以及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β-谷甾醇、豆甾醇。
-
显齿蛇葡萄叶
概述:显齿蛇葡萄叶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拉丁学名Ampelopsisgrossedentata)的叶,可食用。中文名称:显齿蛇葡萄叶来源: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拉丁学名Ampelopsisgrossedentata)食用部位:叶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食用方式:冲泡。2.卫生安全指标应当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
红内消
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中医大辞典》·红内消:红内消为中药名,出自《外科精要》,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何首乌之别名。治血虚,头晕,耳鸣,失眠,须发早白,肝肾阴虚之腰膝软弱,肢体麻木,关节酸痛,梦遗滑精,崩漏带下,久痢,高脂血症,慢性肝炎,皮肤瘙痒。生首乌:润肠通便,解毒,截疟。性味:辛、平。
-
山藤藤秧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藤藤秧:拼音名:ShānT nɡT nɡYānɡ别名:野葡萄、山葡萄来源:为葡萄科葡萄属植物黑水葡萄VitisamurensisRupr.,以根、藤、果实入药。用于烦热口渴,尿路感染,小便不利。单叶互生;次生韧皮部纤维束带状,数层断续环列,纤维细胞切向稍长,排列整齐,壁亦木化。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止痛。
-
五叶藤
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全草·五叶藤:五叶藤为中药名,出自《履 岩本草》,为《新修本草》记载的乌蔹莓之别名。性味归经:苦、酸,寒。1.治痈肿,疔疮,乳痈,痄腮,丹毒,蛇虫咬伤,跌打肿痛。旋花科五叶藤的叶、块根·五叶藤:别名:五爪金龙、五爪龙、五叶茄、五叶薯、五齿苓来源:旋花科五叶藤Ipomoeacairica(L.
-
走游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走游草:拼音名:ZǒuY uCǎo别名:爬山虎、藤五甲、红五加、五爪金龙来源: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崖爬藤Tetrastigmaobtectum(Wall.exLaws.)Planch.全年可采,晒干备用或鲜用。掌状复叶互生;花单性,伞形花序长约2cm;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治头痛、身痛、筋骨痛、风湿麻木及流注;
-
白蔹
掌状复叶互生,小叶3~浆果球形或肾形,熟时蓝色或白色,有针孔状凹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散结,生肌止痛。2.治温疟,血痢,肠风,痔漏,赤白带下。运用:白蔹的果实名白蔹子,煎服亦治温疟,热结痈肿。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和黏液质。性味与归经:苦,微寒。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
大乌爪金龙
来源:葡萄科岩爬藤属植物大五爪金龙TetrastigmalenticellatumC.Y.Wu,以根和茎入药。全年可采,分别切片晒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消肿。风湿关节疼痛,口腔炎,鼻炎;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外用适量捣烂加酒少许包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大五爪金龙
拼音名:DàWǔZhǎoJīnLó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显孔崖爬藤的根或茎。茎圆柱形,表面密生粗大乳头状突起,幼枝紫红色,有白色点状皮孔;掌状复叶互生;花萼杯状,顶端截平或4齿裂;花期夏季。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深山沟边、林缘湿润处。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湿;主风湿痹痛;注意:孕妇禁服。
-
滇崖爬藤
出处:《红河中草药》拼音名:DiānY P T nɡ别名:爬树龙、三爪龙、三角枫,马龙头叶、飞蜈蚣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滇崖爬藤的全草。生境分布:生于阴湿的岩壁及阔叶林中。功能主治:散瘀消肿,续筋骨。附方:①治骨折:鲜滇崖爬藤、大麻药、五爪金龙、绿葡萄根各适量。
-
吊岩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吊岩风:拼音名:Di oY nFēnɡ别名:红葡萄藤、爬山虎、上木蛇、上木三叉虎、三叉虎、上竹龙、上树蜈蚣[广西]来源:葡萄科爬山虎属植物异叶爬山虎Parthenocissusheterophyllus(Blume)Merr.,以根、茎入药。秋季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酸、涩,温。用于风湿筋骨痛,赤白带下,产后腹痛;
-
独脚蟾蜍
《全国中草药汇编》:独脚蟾蜍:别名:掌裂草葡萄、金线吊蛤蟆、石蟾蜍来源:葡萄科独脚蟾蜍AmpelopsisaconitifoliaBungevar.glabraDiels[A.aconitifoliaBungevar.palmiloba(Carr.生境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广东。性味:甘、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豁痰。主治结核性脑膜炎,痰多胸闷,禁口痢,疮疖痈肿。
-
独脚乌桕
《*辞典》:独脚乌桕: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D JiǎoWūJi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粉藤的根及茎藤。单叶互生,心状卵形,长5~花期秋季。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行血。治肾炎,痈疽疮疡,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常规阴道及宫颈消毒后,将钝圆端缓缓插入宫颈,注意不可碰到阴道壁,宫颈外口留1.5~
-
独脚乌桕叶
出处:《广东中草药》拼音名:D JiǎoWūJi Y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粉藤的叶。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拔毒,消肿。治痈疮,瘭疽,足底石硬。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摘录:《*辞典》
-
端哼
拼音名:DuānHē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大叶火筒树的根或叶。原形态:大叶火筒树直立灌木,高1-2m。叶片广卵形,长15-25cm,宽18-26cm,先端钝有锐尖头,叶缘波状,有刺状毛,叶表面无毛,下面有灰白色分枝毛,叶基心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热带季雨林下。性味:淡;有毒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清热解毒。
-
粉叶地锦
《*辞典》:粉叶地锦: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FěnY D Jǐn别名:细母猪藤(《贵州药植目录》)。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粉叶爬山虎的根或藤茎。掌状复叶互生;花柱圆柱形,子房2室。生境分布:常攀附墙壁、岩石或乔木上。性味:《贵州草药》:根,性平,味甘、辣。治无名肿毒,风湿劳伤,关节疼痛。
-
风叶藤
别名:毛叶白粉藤、左爬藤、葫芦叶、粗壳藤、左边藤来源:葡萄科风叶藤Cissusassamica(Laws.生境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性味:淡、微涩,平。功能主治:拔脓消肿,散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扭伤,风湿关节疼痛,骨折,痈疮肿毒。配方用尚可治骨髓炎。亦可作滋补剂。注意:孕妇忌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复叶葡萄叶
拼音名:FùYèPúTɑoYè别名:止血灵;甜茶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piasezkiiMaxi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5-10cm,花序轴被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或沟谷林中。清热解暑。主外伤出血;
-
葛藟
拼音名:GěLěi别名:割谷镰藤、野葡萄、栽秧藤来源:葡萄科葛藟VitisflexuosaThunb.,以根、茎、果实入药。生境分布: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云南、贵州、山东。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补五脏,续筋骨,长肌肉,果实可食。骨节酸痛,跌打损伤:根皮用甜酒捣烂敷患处。咳嗽,吐血:果3~5钱,水煎服。
-
葛藟根
拼音名:GěLěi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葛藟VitisflexuosaThunb.的根或根皮。单叶互生;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5-11cm,宽2.5-9.5cm,先端渐尖,基部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有不等的波状牙齿,上面无毛,下面多少有毛,主脉和脉腋有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地灌丛中。性味:甘;
-
葛藟果实
《*辞典》:葛藟果实: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GěLěiGuǒSh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葛藟的果实。夏、秋采集。性味:性平,味甘。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凉血,消食。附方:①治咳嗽:葛藟果实三钱。②治吐血:葛藟果实五钱。③治食积:葛藟果、叶各五钱。
-
葛藟叶
拼音名:GěLěi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葛藟VitisflexuosaThunb.的叶。单叶互生;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5-11cm,宽2.5-9.5cm,先端渐尖,基部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有不等的波状牙齿,上面无毛,下面多少有毛,主脉和脉腋有柔毛。雄蕊与子房等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地灌丛中。
-
葛藟汁
《*辞典》:葛藟汁: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GěLěiZhī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葛藟的藤汁。叶互生,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地灌丛内或林缘。①《别录》:主补五脏,益气,续筋骨,长肌肉,去诸痹。②崔禹锡《食经》:食之补五脏,以薯蓣为粉和汁煮作粥食,主哕逆。又合白蜜食之益人。
-
黑葡萄液汁
《*辞典》:黑葡萄液汁:出处:《陕西草药》拼音名:HēiP TɑoY Zhī别名:野葡萄来源: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幼枝所流出之液汁。原形态:木质藤本。5小叶的掌状复叶;10厘米,花序轴有柔毛;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或河边,常攀缘树上。性味:微苦涩,平。治胃肠实热,头痛发烧,骨蒸痨热,红眼,鼻衄。3酒杯,温服。
-
红扁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扁藤:别名:背带藤来源:葡萄科红扁藤VitischungiiMetc.,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江西、福建、广东。性味:甘、涩,平。功能主治:消肿拔毒。治疮痈疖肿。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
红吹风
拼音名:HónɡChuīFē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火筒树的根、叶。小叶大小不等,披针形、宽披针形或长圆形,长6.5-19cm,宽6.5-9.5cm,先端长尾尖,基部宽楔形,两面无毛,边缘有粗锯齿;侧脉6-14对,在近叶缘处汇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m左右的山地、河谷、溪边及疏林中。凉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红母猪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母猪藤:别名:毛叶乌蔹莓、五爪龙、母猪菜、五龙草、五叶藤来源:葡萄科红母猪藤Cayratiajaponica(Thunb.)Gagnep.var.pubifoliaMerr.etChu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西。性味:淡,寒。功能主治:清热毒,消痈肿。主治小便出血,跌打,眼热红肿,肺痈等。注意: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
红五加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H nɡWǔJiā别名:五爪龙、大血藤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毛枝崖爬藤的根。叶互生,具长柄;花小,杂性异株,为腋生伞房花序式的聚伞花序;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颗;生境分布:生于灌木林中。性味:辛涩,温。功能主治:行气活血,强筋壮骨。③治虚咳:红五加、淫羊藿根各五钱,煨水服。
-
桦叶葡萄根皮
拼音名:HuàYèPúTɑoGēnPí别名:大血藤。单叶互生;叶片草质,卵形或宽卵形,长5-10cm,宽4-9cm,先端短渐尖,基部浅心形或截状心形,边缘有多数小牙齿,上面几无毛,下面密或疏被淡褐色短柔毛;侧脉5-7对,3级细脉不明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70-2600m的山坡沟旁或灌木丛中。性味:涩;利湿解毒。
-
假葡萄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JiǎP Tɑo别名:补刀藤、穿过山、山葫芦(《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葡萄科植物小果野葡萄的根皮、茎叶。花序柄在中部以上有时有卷须;生境分布:生于石缝或土坎。功能主治:①《广西植物名录》:根皮:舒筋活血,清热解毒,生肌利湿。治骨折,风湿瘫痪,劳伤,无名肿毒,赤痢。
-
九节莲
别名:光叶崖爬藤、红五加、五爪龙、走游草、毛五加、藤五甲、上树蜈蚣、五加皮、铜丝绊、钝叶崖爬藤来源:葡萄科九节莲Tetrastigmaobtectum(Wall.exLaws.)Planch.var.glabrumGagnep.,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中南、西南各省。功能主治:活血解毒,祛风湿,主治头痛,身痛,风湿麻木及游走痛。5钱,水煎服。
-
九牛薯
《*辞典》:九牛薯: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JiǔNi Shǔ别名:九龙根、九牛子(《广西中兽医药植》)。原形态:角花乌蔹莓,又名:菱茎野葡萄、野葡萄、钻地羊。7对,直达叶缘小齿顶,小叶柄长4~有时具2苞片;生境分布:生于溪边、山谷、林缘、村边灌木丛中。性味:《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