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桑科
中文名马桑科拼音名masangke拉丁名Coriariaceae描述Coriariaceae马桑科,双子叶植物,只有马桑属Coriaria1属,约15种,参阅该属。中国植物志45(1):62所有属Coriaria.......马桑属
-
马桑叶
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没食子酸、山柰酚、马桑糖(Coriose)等、并含毒性成分马桑内酯(Coriamyrtin)、吐丁内酯(Tutin)。子房上位,心皮5个,分离,每心皮内有倒生胚珠1颗,花柱分离,丝状,被有乳头状突起。附方:①治肿疡:马桑叶煎水洗。4克/公斤体重(如马桑叶采回放置过久,药效减低,应适当增加用药量)。
-
羟基马桑毒素
羟基马桑毒素亦称杜廷。是从马桑科植物马桑CoriariasinicaMaxim.果实及叶中分离的一种双环倍半萜成分。白色颗粒状结晶。亦存在于马桑科植物桑寄生Loranthusparasiticus(L.本品为马桑中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有效成分。对中枢神经有防己毒样的兴奋作用。
-
杜廷
羟基马桑毒素亦称杜廷。是从马桑科植物马桑CoriariasinicaMaxim.果实及叶中分离的一种双环倍半萜成分。白色颗粒状结晶。亦存在于马桑科植物桑寄生Loranthusparasiticus(L.本品为马桑中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有效成分。对中枢神经有防己毒样的兴奋作用。
-
红马桑
红马桑此药为马桑科植物马桑(Coriariasinica)的叶、根及树皮。总状花序。花小,花冠红色或稍带绿色。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生长于海拔500—1500米的山坡灌木丛中。该药具清热解毒、活血、祛风通络的功效。叶用于烫伤、黄水疮、肿毒、痈疽等;根用于风湿麻木、风火牙痛、跌打损伤等;树皮治白口疮。
-
马桑树皮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MǎSānɡSh P 来源:马桑科植物马桑的树皮。功能主治:治白口疮:鲜马桑皮五分,捣绒,用青布包好,含口内,五分钟后取出,隔时再含,一日数次。摘录:《*辞典》
-
乌龙须
概述:乌龙须为中药名,出自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清·刘士季《草木便方》记载的马桑根之别名。来源:马桑科植物马桑CoriariasinicaMaxim.的根。2.治汤火伤。使用注意:服用本品过量,会出现间歇性强直性痉挛,流涎,出汗,心悸,呼吸困难,间歇性癫痫样发作等中毒症状,重者可致死亡,故一般只作外用,内服宜慎。
-
马桑根
性味:苦,凉,有大毒。《*辞典》·马桑根: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MǎSānɡGēn别名:乌龙须((草木便方》)来源:马桑科植物马桑的根,冬季采掘。"功能主治:治风湿麻木,风火牙痛,痰饮,痞块,瘰疬,跌扑损伤,急性结膜炎,汤火伤。(《贵阳民间药草》)②治风火牙痛:马桑根、地骨皮,炖猪肉服。
-
马桑属
中文名马桑属拼音名masangshu拉丁名Coriaria中国植物志45(1):63描述CoriariaL.马桑属,马桑科,约15种,分布于地中海区至日本、新西兰和中、南美洲、我国有马桑C.sinicaMaxim.等3种,产台湾、西北部、西南部和中部,据记载有毒。萼片和花瓣均5枚;心皮5-10,离生,有胚珠1颗,成熟时为肉质花瓣所包围而成一假核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