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耳草科
中文名虎耳草科拼音名huercaoke拉丁名Saxifragaceae描述Saxifragaceae虎耳草科,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主产北温带,我国有13属,308种,分布极广,除少数入药外,大部供观赏。叶通常互生,无托叶;雄蕊5-10,着生在花瓣上,花丝分离;果为一蒴果。
-
白侧耳
虎耳草科植物鸡眼梅花草的带根全草·《中医大辞典》·白侧耳:白侧耳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药草》,为《重庆草药》记载的鸡肫草之别名。性味:淡,凉。炖猪肺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③治赤痢及久泻后肛门热痛,便血:白侧耳干草七至八钱,仙鹤草、半边莲、天青地白草、茅草根各四至五钱,水煎,早晚空腹服;
-
黄水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水枝:拼音名:Hu nɡShuǐZhī别名:博落、虎耳草[陕西]来源:虎耳草科黄水枝属植物黄水枝TiarellapolyphyllaD.Don,以全草入药。花梗长约10mm;叶多破碎,基生叶卵圆形或心形,长2-8cm,宽2.2-11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整齐钝锯齿和腺毛,上面疏被腺毛,叶柄长5-15cm,被长柔毛和腺毛;
-
宁波溲疏
《全国中草药汇编》:宁波溲疏:拼音名:N nɡBōSōuShū来源:虎耳草科宁波溲疏DeutzianingpoensisRehd.,以根、叶入药。叶片狭卵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1-3.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小齿或近圆,上面疏生星状毛,毛具4-6条辐射线,下面密生白色星状茸毛;花5瓣,长圆状倒卵形,白色,外面散生星状毛;
-
岩陀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陀:拼音名:Y nTu 别名:毛青红、九叶岩陀、毛七、毛头三七、血三七[云南]来源:虎耳草科鬼灯檠属植物西南鬼灯檠RodgersiasambucifoliaHemsl.,以根状茎及根入药。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调经止痛。叶柄长10-28cm,仅基部与叶着生处具褐色长柔毛;治刀伤出血,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腹泻。
-
钻地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钻地风:拼音名:Zu nD Fēnɡ别名:桐叶藤、利筋藤来源:虎耳草科钻地风属植物全叶钻地风Schizophragmaintegrifolia(Franch.)Oliv.,以根及藤入药。淡归经:脾经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活血。附方:治四肢关节酸痛:钻地风根或藤一斤半,八角枫、五加皮、丹参各半斤,白牛膝六两,麻黄五钱。
-
虎皮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虎皮草:拼音名:HǔP Cǎo别名:大叶金腰子、大虎耳草、猪耳巴、猪耳朵来源:虎耳草科虎皮草ChrysospleniummacrophyllumOliv.,以叶入药。化学成份:叶含叶甜素(phyllcdulcin)、槲皮素及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茎肉质多汁,紫红色,疏生有棕色柔毛或几无毛,基生叶数枚;
-
三升米
叶柄长1-1-2cm,被短柔毛;花簇生,单性,雌雄异株;性味:甘、苦、平归经:入心、脾二经功能主治:凉血清热,调经。临床应用:治妇女五心烦热,四肢乏力,或月经不调,经来腹痛:三升米一两,加金腰带(豆科小槐花)根、白马骨(茜草科六月雪)根、铁菱角(蓼科金线草)、寒扭(蔷薇科高梁泡)根各五至六钱。
-
耳聋草
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耳聋草:耳聋草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履 岩本草》记载的虎耳草之别名。全草含槲皮苷、岩白菜素、绿原酸、没食子酸等。熊果酚苷对大鼠和人均有利尿作用;药理作用:棉花皮苷有抗炎作用,能明显降低大鼠用各种致炎剂引起的足跖水肿,并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
青藏虎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藏虎耳草:拼音名:QīnɡZ nɡHǔěrCǎo别名:松吉斗[藏名]来源:虎耳草科青藏虎耳草SaxifragaprzewalskiiEng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青海、西藏。主治肝炎,胆囊炎,流行性感冒发热,消化不良。萼片卵形至狭卵形,先端钝,在花期反曲,边缘具褐色卷曲柔毛,3-5脉先端不汇合;性味:苦;
-
红药子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三中药名·红药子:蓼科植物毛脉蓼的块根·《中医大辞典》·红药子:红药子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化学成分:本品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酸及食用大黄苷(Rhapontin)等。1.治痢疾,腹泻,白浊,带下,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咽喉肿痛,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崩漏。捣敷疮毒。
-
牛角七
虎耳草科植物鬼灯檠的根茎·牛角七:牛角七为中药名,出自《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四川中药志》记载的慕荷之别名。1.治痢疾,腹泻,白浊,带下,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咽喉肿痛,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崩漏。化学成分:根茎含丁香酸、熊果酚苷、没食子酸、岩白菜素及其3-甲醚、2,6-二羟基苯乙酸甲酯。
-
灯笼果
茄科植物酸浆带宿萼的果实·《中医大辞典》·灯笼果:灯笼果为中药名,出自《铁岭县志》,为《救荒本草》记载的挂金灯之别名。性味归经:酸,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利咽,利尿。1.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音哑,骨蒸劳热,黄疸,水肿,淋病。9厘米,有讨可达16厘米,下垂,花密生,可达40朵,花轴粗,有密毛;
-
土常山
炒黄或酒炙后可减轻恶心呕吐的副作用,毒性降低,既可单用浸酒或酒煎服以治疟疾,也可配伍以祛痰截疟。腊莲绣球和伞形绣球的根·土常山:《全国中草药汇编》:拼音名:TǔChánɡShān别名:腊莲、羊耳朵树、甜茶[叶]来源:为虎耳草科绣球属植物腊莲绣球HydrangeastrigosaRehd.,以根入药。2.胸腹胀满,擦皮肤癣癞。
-
鬼灯檠属
中文名鬼灯檠属拼音名guidengqingshu拉丁名Rodgersia中国植物志34(2):7描述RodgersiaA.Gray鬼灯檠属,虎耳草科,约6种,分布于东亚,我国全产之,产西南部至东北部,其中鬼灯檠R.podophyllaA.Grar,上海一带栽培供观赏用。大,互生,基生叶具长柄,掌状或盾状5裂,茎生叶3裂,裂片有利齿;子房上位,2-3室,有胚珠多数;
-
虎耳草属
中文名虎耳草属拼音名huercaoshu拉丁名Saxifraga中国植物志34(2):35描述SaxifragaL.虎耳草属,虎耳草科,约37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约200种,南北均产之。叶常基生或簇生,茎生的互生;子房2室,有时2心皮近分离;果为蒴果,有种子多数。
-
峨屏草属
中文名峨屏草属拼音名epingcaoshu拉丁名Tanakaea中国植物志34(2):233描述TanakeaFranch.etSav.峨屏草属,虎耳草科,2种,产东亚,我国有峨屏草T.omeiensisNakai1种,产四川。叶为单叶,具柄,革质,卵状披针形,有锯齿;花小,排成顶生、疏散、尖塔形的圆锥花序;心皮2,合生,有1室的子房和极短的花柱。属下物种峨屏草
-
黄水枝属
中文名黄水枝属拼音名huangshuizhishu拉丁名Tiarella中国植物志34(2):231描述TiarellaL.黄水枝属,虎耳草科,5种,产北美和亚洲,其中黄水枝T.polyphyllaD.Don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亦有。花小,排成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生于直立、具叶(1至数枚)的花茎上;萼管稍与子房的基部合生,裂片5,多少花瓣状;雄蕊10,突出;
-
水侧耳
概述:水侧耳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重庆草药》记载的鸡肫草之别名。别名:白侧耳、水侧耳。来源及产地:虎耳草科植物鸡眼梅花草Parnassiawightianawall.exWightetArn的带根全草。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止血,利湿。1.治肺热咳嗽,咯血,吐血,肾结石,胆石症,白带。2.鲜品捣敷湿热疮毒。
-
虎耳草
虎耳草虎耳草HerbaSaxifragae(英)Saxifrage,CreepinpRockfoil别名金丝荷叶、耳朵红、老虎草。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gastoloniferaMeerb.的全草。花瓣5,白色,下面2瓣较大,披针形,上面3片小,卵形,都有红色斑点;心皮2,合生。功能主治消炎,解毒。用于急性中耳炎、风热咳嗽、大泡性彭膜炎、风疹瘙痒。
-
落新妇
落新妇落新妇RhizomaAstilbis(英)ChineseAstilbeRhizome别名红升麻、马尾参、野开麻、虎麻。圆锥花序,密生棕色长柔毛或间有腺毛,花密集;7月,果期8~采制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化学成分含矮茶素(岩白菜素,bergenin)、鞣质、2-羟基苯乙酸等。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头身疼痛、发热咳嗽。
-
岩白菜素
概述:岩白菜素亦称矮地茶素,足由甲基没食子酸C-葡萄糖甙所形成的内酯,即岩白菜内酯。具有止咳作用,但祛痰平喘作用不明显。(2)取本品5mg,加甲醇1ml使溶解,加7%盐酸羟胺的甲醇溶液数滴,再加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使呈碱性,加热至微沸,放冷,加稀盐酸使呈酸性,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
-
金腰草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nyaocao英文名:HERBACHRYSOSPLENII标准编号:WS3-BC-0061-95来源: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裸茎金腰子ChrysospleniumnudicauleBge.及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2)取本品细粉2g,加乙醇20ml,浸泡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2%盐酸溶解,滤过,取滤液加碘化铋钾,即发生橙黄色沉淀。性味:寒,苦。
-
八仙花
概述:八仙花为中药名,又名紫阳花、粉团花。叶大而稍厚,对生,椭圆形至宽卵形,长7~生境分布:我国各地多有栽培性味:苦、微辛,寒,有小毒。"功能主治:《现代实用中药》:"抗疟药,功效与常山相仿。"抗疟,清热解毒:1.治疟疾,心热惊悸,烦躁,喉痹。②治肾囊风:粉团花七朵,水煎洗患处。以鸡毛涂患处,涎出愈。
-
白花杆
拼音名:B iHuāGǎn别名:建德山梅花、土常山[浙江东天目]、山梅花来源:虎耳草科绢毛山梅花PhiladelphussericanthusKoehne,以根皮入药。生境分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宁夏。性味:苦,平。疟疾,挫伤,腰胁疼痛,胃痛:根皮8钱,用狗肉炖熟,调白糖服。太阳头痛:根皮加白糖共捣烂,敷贴患处。
-
斑瓣虎耳草
来源:虎耳草科斑瓣虎耳草SaxifragatakedanaNakai,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西藏。性味:淡,温。功能主治:除湿利尿,行血祛瘀,消肿。主治咳嗽,咯血,黄疸,骨折筋伤,白带,疮疖。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刺李
《*辞典》:刺李: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拼音名:C Lǐ别名:茶茹(藏名)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大刺茶蔗的果实。3厘米,有白色疏柔毛或短茸毛,常混生头状腺毛。子房有腺质刺毛,花柱长于雄蕊。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及河岸灌丛中。性味:酸,平。归经:入肝经。功能主治:治萎缩性胃炎,胆汁缺乏病。
-
大叶子
基生叶单一,盾状着生;上面茎基疏生短硬腺毛。化学成份:全草含无色飞燕草素(leucodephninidin),无色矢车菊素(leucocyanidin),槲皮素(quercetin)程并没食子酸(ellagicacid)。平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涩肠止泻。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和全草:有收涩、固肠、止泻的功能。
-
东北溲疏
拼音名:DōnɡBěiSōuShū英文名:LeaforrootofAmurDeutzia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虎耳草科东北溲疏的树皮。宽2.5-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绿色,散生星状毛,下面色淡,星状毛多有5-7条辐射线,无中央长辐射线,叶脉上无单毛。寒归经:肺经功能主治:祛风解表;宣肺止咳。
-
短柱梅花草
拼音名:DuǎnZhùMéiHuāCǎo英文名:all-grassofShrotstyleParnassia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虎耳草科植物短柱梅花草的全草。雄蕊5,与花瓣互生,退化雄蕊通常生于花瓣基部;子房上位,心皮3,合生,侧膜胎座;基生叶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心形,长1-2.5cm,宽0.8-2cm,叶柄长可达4cm;性味:苦;凉血止血。
-
峨屏草
拼音名:éPínɡCǎo英文名:OmeiMountainTanakea别名:峨眉岩雪下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峨屏草的全草。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0.8-3.5cm,宽0.5-2.8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疏生褐色腺柔毛,脉不明显。蒴果长约4mm,2果瓣叉开。性味:咸;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熄风。
-
粉团花
原形态:①圆锥绣球,又名:水亚木、圆锥八仙花、绿竹杆、土常山、白花莲。②大花圆锥绣球为栽培变种,花几全为不育花,圆锥花序长至30厘米。内层树皮粘质中含D-木糖2.13%、D-半乳糖16.1%、L-鼠李糖13.82%、D-半乳糖醛酸61.26%,灰分2.97%。本品中还含树脂、脂肪、伞形花内酯伞形花内酯甙、乳酸镁和乳酸钙。
-
粉团花根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FěnTu nHuāGēn别名:土常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圆锥绣球或大花圆锥绣球的根。功能主治:治疟疾,烂喉。《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接骨。附方:①治疟疾:圆锥绣球花根或叶五至六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②治烂喉:粉团花根,好醋磨,以翎毛蘸扫患处。
-
黑虎耳草
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黑虎耳草的花。叶片卵形或阔卵形,长1.2-2.5cm,宽0.8-1.8cm,先端急尖或稍钝,两面近无毛,边缘具圆齿状锯齿和睫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3800m的高山草甸或石隙。性味:微苦;寒归经:入肺经功能主治:清肺止咳。主肺热喘咳;用于肺炎。
-
黄山梅
别名:少女花、铃钟三七来源:虎耳草科黄山梅KirengeshomapalmataYatabe,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布:浙江、安徽。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滋补强壮。主治疲劳过度,全身酸痛麻木。5钱,切薄片,加黄酒、红糖,隔水炖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金腰
别名:猫眼草来源:虎耳草科金腰Chrysospleniumgrayanum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浙江。功能主治:排脓解毒。外用治黑头疔疮。待疮破口出脓后,再用鲜狗脊根(去毛剥皮),捣烂加白糖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堇叶山梅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堇叶山梅花的根。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8(-12)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疏生小齿,被毛,下面脉上被疏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杂木林、针阔叶混交林中。②木栓细胞淡黄棕色或淡棕色,表面观长方形,长约24 m,直径约16.8 m,垂周壁稍厚。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
-
矩形叶鼠刺
《*辞典》:矩形叶鼠刺: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JǔX nɡY ShǔC 别名:鸡骨柴、牛皮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老茶王、华鼠刺(江西《草药手册》)。具叶状苞片;功能主治:《浙江天目山药植志》:作为滋补药:矩形叶鼠刺根二至三两,加白马骨(茜草科六月雪)同煎,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
聚叶虎耳草
拼音名:JùYèHǔěrCǎo英文名:all-grassofFascicleleafRockfoil别名:松蒂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聚叶虎耳草的全草。茎生叶肉质,较密,以中部者较大,向上、向下渐变小,长圆形、披针形至线形,先端争急尖具短尖头,下部者,两面和边缘均具腺毛;性味:苦;寒归经:入心、肝、胆三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马边绣球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MǎBiānXi Qi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西南绣球的根、叶及茎的髓心。单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至矩圆披针形,长8~子房半下位,花柱3~不孕花径2.5~蒴果在中部有花萼片。生境分布:分布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功能主治:《广西药植名录》:根、叶治疟疾;茎的髓心治麻疹,小便不通。
-
梅花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梅花草:拼音名:M iHuāCǎo来源:虎耳科梅花草属植物梅花草ParnassiapalustrisL.的全草。基生叶丛生;全草含黄酮类成分芸香甙(rutin),金丝桃甙(hyperin)及山柰酚(kaempferol)和槲皮素(quercetin)的衍生物。附方:治黄疸型肝炎:梅花草五钱,小白蒿、秦艽、黄柏、红花各二钱,五灵脂、广木香各一钱。
-
盘龙七
《*辞典》:盘龙七: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P nL nɡQī别名:石白菜、地白菜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秦岭岩白菜的根茎。去须根,晒干用。性味:味涩微苦,性平。功能主治:补脾健胃,收涩固肠,除湿利水,活血。附方:①治浮肿:盘龙七、竹根七各一钱,老龙皮、红石耳、鹿衔草、金丝带各二钱,羌活三钱,木通八分。
-
槭叶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椒叶草的全草。心皮2,合生至中部,子房半下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近水边的山谷石崖上。有的可见花葶,疏生柔毛,复聚伞花序,花序轴密生短腺毛和微柔毛。花瓣黄白色,披针形。有时可见蒴果,长约7.5mm。性味:甘、微苦;平归经:入心经功能主治:宁心安神。摘录:《中华本草》
-
散血藤
《*辞典》:散血藤: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S nXu T nɡ别名:钻地风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白背钻地风的藤茎。单叶对生,纸质,矩状卵圆形至长椭圆形,长8~伞房花序顶生;蒴果顶端圆锥状,有10肋。生境分布:喜生于潮湿处。性味:性凉,味苦,无毒。功能主治:祛风湿,解热毒。治瘀血凝滞,筋骨风痛及疮毒红肿。
-
肾萼金腰
拼音名:ShènèJīnYāo英文名:all-grassofDelavayGoldsaxifrage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肾萼金腰的全草。叶柄长约5mm,顶生者扁阔卵形至近扁钝,基部阔楔形至稍心形,上面无毛,下面密被褐色乳头突起,边缘具7-10圆齿,叶柄长约3mm;性味:甘;寒归经:肝;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小儿惊风;
-
石夹生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夹生:别名:石甲生、小活血、小石生来源:虎耳草科石夹生RibesdavidiiFranch.,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湖北、云南。性味:苦、涩,微温。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舒筋理气。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经闭腰痛,产后腹痛,痢疾。
-
蜀漆
《*辞典》:蜀漆:出处:《本经》拼音名:ShǔQī别名:鸡屎草、鸭屎草(《日华子本草》)。(《纲目》千金汤)各家论述:①《本经逢原》:蜀漆,即常山之苗,故《本经》治疟,及咳逆寒热,积聚蛊毒,功效与之相类。②《得配本草》:蜀漆,其气升散,其性飞腾,能开阴伏之气,能劫蓄结之痰,破血行水,消痞截疟。
-
水泽兰
《*辞典》:水泽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ShuǐZ L n别名:扯根菜(《救荒本草》),水滓蓝(《天宝本草》),水杨柳(《贵州民间药物》)。秋后割取全草,晒干。心皮5,由基部互相连接直达中部,柱头头状,胚珠多数。治经闭,水肿,血崩,带下,跌打损伤。(《贵州民间药物》)②治水肿:水泽兰一两。
-
甜茶
《*辞典》:甜茶:出处:《饮片新参》拼音名:Ti nCh 别名:蜜香草(《本草图经》),甘茶(《中国药植图鉴》)。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土常山条。生境分布:主产于浙江。安徽亦产。药理作用:一种绣球花属植物的叶(名甜茶,但品种未鉴定),其水浸膏或总生物碱对鸡疟有非常显着之抗疟作用,总生物碱的抗疟效价为奎宁的10倍。
-
子房
每一枚心皮的背侧有主脉,由此分出叶脉状细脉。(2)周位花(perigynousflower):花托呈杯状,子房仅以底部着生在杯状花托凹陷的中央,花萼、花冠和雄蕊群着生在杯状花托的边缘或着生在由花萼、花冠和雄蕊群的下部贴生而成的花管(floraltube)的边缘,因位于子房的周围,故属周位花,如蔷薇、桃、梅等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