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须根
须根fibrousroot是单子叶植物普通的根系形态。在种子发芽后不久,主根退化,从胚轴下方或幼茎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称为须根。须根的粗细均匀,多数具有显著的内皮.尤其是禾本科(Gramin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等植物,须根变老时木质化的内皮仍残留,由于其皮层和表皮则相继剥落,所以成铁丝状.
-
白龙须
概述:白龙须为中药名,出自清·罗思举《简易草药》,为清·罗思举《简易草药》记载的八角枫之须根的别名。别名:白金条、白龙须、八角梧桐。性味:辛、苦,微温,有毒(须根毒性较侧根大)。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散瘀镇痛。主治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麻木瘫痪,劳伤腰痛,跌打损伤,精神分裂症。瓜木含水杨苷。
-
垂柳
拼音名:Chu Liǔ别名:柳树、清明柳、吊杨柳、线柳、倒垂柳、青龙须[根名]来源:杨柳科柳属植物垂柳SalixbabylonicaL.,以枝、叶、树皮、根皮、须根等入药。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外用治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皮肤搔痒,灭蛆,杀孑孓。须根:风湿拘挛、筋骨疼痛,湿热带下及牙龈肿痛。
-
白金条
概述:白金条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清·罗思举《简易草药》记载的八角枫之侧根。别名:白金条、白龙须、八角梧桐。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散瘀镇痛。主治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麻木瘫痪,劳伤腰痛,跌打损伤,精神分裂症。化学成分:八角枫须根含消旋毒藜碱(dl-Anabasine)、喜树次碱(Venoterpine)。
-
广东升麻
《*辞典》:广东升麻:出处:《广东中药》拼音名:GuǎnɡDōnɡShēnɡM 来源:为菊科植物麻花头的根。夏、秋季采收2~3年生者,挖取根部,去净茎叶,须根,洗净,晒干或焙干。基生叶广卵形,叶柄长于叶片;聚药雄蕊5。生境分布:产广东、福建、湖南。药理作用:广东升麻对兔、大鼠之食物性高胆甾醇血症具有降胆甾醇作用。
-
根系
大多数蕨类植物的根系,也是由不定根所组成,这些不定根从茎、根状茎发育而来。须根根系在土壤中伸展的范围及根量的多少,与植物种类和外界环境,如土壤的结构、通气程度以及水分状况等有关。大多数木本植物的主根深达10-20米,某些生长在干旱沙漠地区的植物,如骆驼刺的根系可伸入土层达20米左右。
-
麻柳树根
《*辞典》:麻柳树根: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M LiǔSh Gēn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根及须根或根皮。功能主治:治疥癣,牙痛,风湿筋骨疼痛,汤火伤。③《四川中药志》:杀虫,解毒。附方:①治疥癣:枫杨根、黎辣根。共研细末,疥疮用香油调搽;(《分类草药性》)②治风湿麻木,寒湿脚痛:麻柳须根泡酒服。
-
银扁担
《*辞典》:银扁担: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Y nBiǎnDɑn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秦岭耧斗菜的根。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叶互生,2回3出复叶;花序轴被柔毛,基部具叶状总苞,中部以上具线状总苞。生境分布:生于沟边草地或山坡。性味:味辛微苦,性平,有小毒。功能主治:祛瘀生新,镇痛,祛风。治跌打损伤,内有瘀血。
-
粉萆
粉萆粉萆RhizomaDioscoreaeHypoglaucae(英)HypoglaucousCollettYamRhizome别名黄萆、黄山姜、黄姜。叶互生,纸质,三角状心形或矩圆状心形,边缘中部以下呈波状,背面有白粉,叶脉7条,沿脉有疏毛,叶干后变黑褐色。雌花序为下垂的穗状花序。采制秋、冬季采挖根茎,除去须根,切薄片,晒干。功能主治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
黄花鸢尾
拼音名:HuánɡHuāYuānWěi别名:开口箭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黄花鸢尾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wilsoniiC.H.Wrigh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段晒干。花期5-6月,果期7-8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丛、林绿草地及河旁沟边的湿地。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咽。
-
绵萆解
药典标准:中药名称:绵萆解拼音名:Mianbixie英文名:RHIZOMADIOSCOREAESEPTEMLOBAE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绵萆DioscoreaseptemlobaThunb.或福州薯蓣DioscoreafutschauensisUlineexR.kunth的干燥根茎。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肾、胃经。功能与主治:利湿去浊,祛风通痹。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痹痛。
-
小棕包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棕包:拼音名:XiǎoZōnɡBāo别名:批麻草、小黎芦来源:为百合科黎芦属植物蒙自黎芦VeratrummengtzeanumLoes.f.,以根及全草入药。秋季采收,分别晒干。根状茎粗短,其上生多数须根,细长,肉质。茎生叶互生,无柄。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止血镇痛,催吐利水。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水肿;
-
茅苍术
拼音名:M oCānɡSh 英文名:SwordlikeAtractylodesRhizome别名:茅术、南苍术、穹窿术来源: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的根茎。头状花序顶生,下有羽裂叶状总苞一 ;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辟、风湿痹痛、风寒感冒、雀目夜盲。
-
偏翅唐松草根
出处:《中国药植志》拼音名:PiānCh T nɡSōnɡCǎoGēn别名:马尾黄连(《药学学报》12(11):745~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偏翅唐松草的根及根茎。小叶变化很大,宽卵形、卵形或椭圆状菱形,长0.5~苞叶和小苞片均线形;生境分布:生于河边、灌丛或山地林边潮湿处。须根丛生,细长,外表棕色;②发汗,消瘀,散毒,散气。
-
山荷叶
拼音名:ShānH Y 别名:阿儿七、窝儿七、旱荷、一碗水[陕西]来源:为小檗科山荷叶属植物山荷叶(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sinensisLi,以根状茎入药。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月经不调,小腹疼痛;2钱,水煎或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落新妇
落新妇落新妇RhizomaAstilbis(英)ChineseAstilbeRhizome别名红升麻、马尾参、野开麻、虎麻。圆锥花序,密生棕色长柔毛或间有腺毛,花密集;7月,果期8~采制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化学成分含矮茶素(岩白菜素,bergenin)、鞣质、2-羟基苯乙酸等。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头身疼痛、发热咳嗽。
-
云南金莲花
拼音名:YúnNánJīnLiánHuā别名:鸡爪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云南金莲花的全草。叶基生或生茎近基部处,具长柄;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0-3600m的山地草坡或溪边草地,偶生林下。性状:性状鉴别,根茎短缩,上部丛生纤维状叶柄残基,下部丛生须根。性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解表;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
广西莪术
拼音名:GuǎnɡXī Sh 英文名:RhizomaCurcumaeKwangsiensis别名:桂莪术、毛莪术来源:为姜科植物桂莪术CurcuamkwangsiensisS.G.LesetC.F.Liang的根茎。微生退化雄蕊形态与花瓣相似,淡黄色。化学成份:含挥发油,油中含a-蒎烯、莰烯、蒎烯、柠檬烯、1-8-桉油素、a-松油烯、芳樟醇、龙脑、樟脑、乙酸芳樟酯、丁香酚等。
-
马甲子根
《*辞典》:马甲子根: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MǎJiǎZǐGēn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马甲子的根。原形态:马甲子,又名:铁篱笆(《草木便方》),竻仔、雄虎刺、石刺木、乌刺仔、刺盘子、狗骨竻、秤锤竻。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跌打损伤,散瘀血,消肿。(《广西中药志》)②治风湿痛:马甲子根浸酒,内服外擦。
-
心不干
《全国中草药汇编》:心不干:拼音名:XīnB Gān别名:岩花、大寒药、万年攀来源:为百合科开口箭属植物粗丝开口箭TupistrapachynemaWangetTang,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宿根草本。叶基生,带状线形。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用于胃痛,跌打肿痛。
-
草绣球
《*辞典》:草绣球: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CǎoXi Qi 别名:紫阳花、牡丹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周围不育花具2枚(稀3枚)萼瓣,萼瓣近相等或一枚稍大,宽卵形至近圆形,纵径1~孕性花白色至淡紫色,萼筒疏生伏毛或后变无毛,裂片4~功能主治:江西《草药手册》:用于跌打损伤。每饭前服一次。
-
阿尔泰瑞香
概述:阿尔泰瑞香阿尔泰瑞香阿尔泰瑞香又名尖瓣瑞香(《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为瑞香科阿尔泰瑞香DaphnealtaicaPall.的根及全株。阿尔泰瑞香的叶互生,多破碎,展开后呈披针形,长1.5~阿尔泰瑞香味辛,性温,有毒,归肺、心、胃经,具有疏风散寒、祛痰止咳、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咳嗽痰多、气滞胃痛等。
-
珍珠点
珍珠点俗指人参须根上具有的细小疣状突起,亦称“珍珠疙瘩”。尤以山人参多而明显,西洋参的须根上亦有此特征。
-
糯稻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糯稻根:拼音名:Nu D oGēn别名:糯谷根、糯稻草根来源:禾本科稻属植物糯稻OryzasativaL.var.glutinosaMatsum.,以根状茎及须根入药。夏秋两季(北方秋季)糯稻收割后,挖取根状茎及须根,洗净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养阴,止汗,健胃。用于自汗,盗汗,肝炎。
-
野生稻
野生稻是稻属野生种的泛称,通常还包含野生种与栽培种天然杂交形成的杂草型后裔。其分布海拔高度在600m以下。普通野生稻根为须根,发达,从地上部接近地面的茎节或在水中的茎节也能长出不定根。极易落粒,边成熟,边掉落。在中国普通野生稻资源中,鉴定出不少抗白叶枯病、稻瘟病、褐飞虱、稻瘿蚊以及耐涝、耐寒的系统。
-
鹤草芽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AgrimoniapilosaLedeb.的地下冬芽。于地上部分枯萎后采集(9~11月)直至翌年春植株萌发前(3~4月),挖出根部,取下冬芽,去掉地下根部,但可留冬芽上的须根,洗净晒干或于55℃以下烘干。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驱虫。用药绦虫病。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红白二丸果
拼音名:HónɡBáièrWán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中华秋海棠的果实。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cm。有双球形块茎,但有较多须根;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较小而稀疏,粉红色,雄花被片4,外 2,卵圆形,内 2,友蕊多数,基部合生成长约2mm的柄,花药纵裂;性味:味苦;性微寒功能主治:解毒。
-
马柳根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拼音名:MǎLiǔGēn别名:小红柳(《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乌兰-布勒嘎苏(蒙名)。来源:为杨柳科植物乌柳的根和须根。花序轴有疏柔毛;苞片椭圆形或披针形,两面无毛;生境分布:生于沙漠区的河岸、固定沙丘及轻盐渍化沙地。附方:治急性腰扭伤:乌柳鲜根一把,地骨皮适量。
-
蔓生百部
拼音名:M nShēnɡBǎiB 英文名:JapaneseStemonaRoot别名:药虱药来源: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Stemonajaponica(Bl.)Miq.的块根。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蒴果卵状,稍扁。种子深紫褐色。生境分布:生于阴坡灌木林下或竹林下。功能主治:同直立百部。
-
书带蕨
《*辞典》:书带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ShūD iJu 别名:晒不死(《广西药植名录》),木莲金(《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孢子囊群线形,深陷叶肉中,沿叶边缘以里的沟内着生,沟的内沿隆起,子囊群内有隔丝存在。功能主治: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小儿急惊风,全草-至三两,加红糖,水煎,空腹服。
-
雷公七
雷公七此药为马兜铃科植物管花马兜铃(Aristolochiatubiflora)的根。又名逼血雷、鼻血莲。管花马兜铃为多年生攀缘草本。其主根为圆锥形,淡黄色,具多数须根。蒴果长圆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具6棱,成熟时6裂。分布于九冲、红花等地。该药具行气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胃痛、腹痛、关节痛、毒蛇咬伤、蜂刺伤、痈肿疮
-
小叶桑根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XiǎoY SānɡGēn来源:为桑科植物鸡桑的根或根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叶桑条。性味:《贵州草药》:辛甘,寒。功能主治:泻肺火,利小便。治肺热咳嗽,衄血,水肿,腹泻,黄疽。①《贵州草药》:清热,凉血,利湿。(《贵州草药》)②治鼻衄:小岩桑根三钱,榕树须根五钱。
-
岩节连
《*辞典》:岩节连: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Y nJi Li n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蕨叶人字果的根。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褐色,有多数须根。叶基生,鸟趾状三出复叶,有长柄,柄基部扩大成鞘状;3条小花梗,花冠白色。生境分布:生于箐林岩缝。性味:性寒,味辛微苦。功能主治:消肿,散毒。
-
一颗血
《*辞典》:一颗血: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Y KēXu 来源:为豆科植物金雀花的全草。夏季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托叶2枚,阔披针形,薄膜质。4枚,分离;花冠紫蓝色。荚果线形,长2~生境分布:生于高山阴湿处。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肾壮阳。附方:治肾虚阳痿:一颗血五钱,蒸猪腰子一对,或炖肉半斤吃。
-
蜈蚣足
蜈蚣足是指知母根茎下方的凹陷或突起的点状须根痕,略呈2行排列,似蜈蚣足。
-
小人参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XiǎoR nShēn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心叶党参的根。秋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块根肥壮,倒圆锥形,肉质白色,有须根。花单生,花冠钟形,5裂;蒴果于萼片间室裂。生境分布:多生于高山坡脚。性味:性温,味甘。功能主治:补虚弱。附方:治气虚盗汗:小人参三至五钱,倒提壶二钱。
-
花苜蓿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Huamuxu英文名:HERBATRIGONELLAE标准编号:WS3-BC-0044-95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花苜蓿TrigonellaruthenicaL.的干燥全草。7月采集,晒干。荚果椭圆形,长约1cm,表面有横纹,顶端具短尖;炮制:除去杂质,须根,切段。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益肾愈疮。用于疮疹,肺热咳嗽。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报春花
《*辞典》:报春花: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B oChūnHuā别名:橡只玛尔布(藏名)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条纹报春的花朵。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根茎粗而短,具多数须根。伞形花序顶生,有花10余朵;生境分布:生于水沟旁及潮湿处。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止血。治小儿高热抽风,急性胃肠炎,痢疾。
-
由跋
出处:《别录》拼音名:Y uB 别名:小南星(《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由跋的块茎。夏季采挖,去掉残茎、须根及外皮,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80厘米。2叶间抽出花轴,顶端着生肉穗花序,花单性,佛焰苞上部卷曲,稍呈盔状,表面暗黄绿色,里面带紫色。花期夏季。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区林下阴湿处。
-
紫弹树根皮
拼音名:ZǐDànShùGēn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紫弹树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tisbiondiiPamp.采收和储藏:春初、秋末挖取根部,除去须根、泥土,剥皮,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沟边及杂木林中。性味:甘;性寒功能主治:解毒消肿;祛痰止咳。主乳痈肿痛;摘录:《中华本草》
-
马尾
马尾是指白薇等中药根茎下部的簇生细长须根,因弯曲紧抱状似尾形而称马尾。
-
天山泽芹属
中文名天山泽芹属拼音名tianshanzeqinshu拉丁名Berula中国植物志55(2):153描述BerulaHoffm.exBess.天山泽芹属,伞形科,1-2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以及澳大利亚,我国有天山泽芹B.erecta(Huds.)Cov.1种,产新疆。多年生草本,常湿生,多须根,有走茎,茎近直立,中空;总苞片3-6,小总苞片5-6;属下物种天山泽芹
-
接骨七
接骨七此药为百合科(菝葜科)植物牛尾菜(Smilaxriparia)的根及根茎。因其有接骨疗伤作用,故得名“接骨七”。叶互生,卵状披针形,网状脉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生于叶腋,花淡黄至绿色。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该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等。
-
剪刀七
剪刀七此药为百合科植物七筋姑(Clintonisudensis)的全草。根状茎短,上有须根多数,顶端残存纤维状的枯死鞘叶,叶3—4枚,基生j椭圆形,顶端骤尖,基部下延成鞘状抱茎。分布于老君山、宋洛、板仓、田家山、红花、小干家坪、大神农架、小神农架、大九湖等地。该药具有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跃打损伤、疡伤腰痛、风湿疼痛等。
-
扇子还阳
扇子还阳此药为兰科植物扇脉构兰(Cypripediumjaponicum)的根茎。囤它的叶形像蒲扇,故得此名。扇脉构兰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圆柱形,在地下甸甸生长,节上有许多肉质的须根。茎直立,表面有很多黄棕色的柔毛,茎基部有膜质鞘状的鳞片。该药具有散瘀镇痛、活血调经的功效。用于劳伤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头痛头晕
-
金耳还阳
金耳还阳此药为毛莨科植物铁破锣(Beesiacalthaefolia)的带根全草。铁破锣为多年生草本。有粗壮、斜生而横走的根状茎,其上密生有许多须根。分布于小干家坪、木鱼、大岩屋、燕子垭、尼叉河、白沙园等地。该药具有清热泻火、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用于风火牙痛、跃打损伤、风湿疼痛、肩背疼痛等。
-
三棵针
《单验方》之三棵针:处方:三棵针(小檗)30克,野菊花15克,马齿苋30克,甘草9克。功能主治:据报道,用《单验方》之三棵针治疗口腔炎34例,全部治愈,一般服1~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晒干或切片晒干。《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将“三棵针”订正为“三颗针”。
-
白茎鸦葱
拼音名:B iJīnɡYāCōnɡ别名:猪尾巴、羊奶子、倒扎草、笔管草、水风、茅草细辛、独脚茅草来源:菊科鸦葱属植物白茎鸦葱ScorzoneraalbicaulisBunge,以根入药。秋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蒸后晒干。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平喘。用于感冒发热,哮喘,乳腺炎,疔疮,关节痛,带状疱疹。
-
独蕨箕
《*辞典》:独蕨箕: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D Ju Jī别名:蕨箕参来源:为阴地蕨科植物绒毛阴地蕨的根。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26厘米。8厘米,末回小羽片或裂片边缘有粗大重锯齿。孢子叶自不育叶的下部或近基部生出,比不育叶短,2~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杂木林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滋补,平肝散结。
-
狗牙贝
《全国中草药汇编》:狗牙贝:拼音名:GǒuY B i别名:尖贝母、胡连来源:百合科萝蒂属植物高山萝蒂LloydiathibeticaBaker[Huolirionmontana(Dammer)WangetTang],以鳞茎入药。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鲜用或晒干。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外用消肿止血。外用治痈肿疮毒,外伤出血。注意:忌与乌头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