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椒
花冠基部合生,先端5裂,基部有蜜腺。春季辣椒早期落蕾、落花的主要原因多为低温春雨,阴天过多,光照不足,盛果期落花落果,除营养不良外,主要是由高温干旱或暴雨涝渍,以及受病毒病或烟青虫危害引起。外用治冻疮。3.发赤作用:外用作为涂擦剂对皮肤有发赤作用,使皮肤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旺盛。
-
过山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过山青:拼音名:Gu ShānQīnɡ来源:亚麻科石海椒属植物石海椒Reinwardtiatrigyna(Roxb.)Planch.用于黄疸型肝炎,肾炎,小便不利,鼻衄。]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摘嫩枝叶,鲜用或晒干。单叶互生;蒴果卵状长圆形,较萼片短。4.病虫害防治:蚜虫可用乐果防治。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尿。
-
地海椒属
中文名地海椒属拼音名dihaijiaoshu拉丁名Archiphysalis中国植物志67(1):49描述ArchiphysalisKuang地海椒属,茄科,3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其中广西地海椒A.kwangsiensisKuang和地海椒A.sinensis(Hemlsl.)Kuang.2种,我国西南部和中部亦产之。叶互生,具柄;花冠钟状辐形,内面着生雄蕊处有—圈毛,5中裂,裂片水平扩展;
-
石海椒属
中文名石海椒属拼音名shihaijiaoshu拉丁名Reinwardtia中国植物志43(1):93描述ReinwardtiaDum.石海椒属,亚麻科,2种,分布于印度北部至我国,其中石海椒R.trigyna(Roxb.)Planch.雄蕊5,下部合生成鞘状,有锥尖、互生的退化雄蕊5;腺体2-3个,与雄蕊鞘合生;子房3-5室,室有2小室,每室有胚珠1颗;种子肾形。
-
麦穗七
别名:山酢浆草、麦子七、大酸梅草、钻地蜈蚣、三块瓦、断脚蜈蚣、上天梯、地海椒、大酸米子草、老鸦酸来源:为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麦穗酢浆草OxalisgriffithiiEdgew.etHook.f.的根或全草。夏秋采收,洗净晒干。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泄泻,痢疾,目赤肿痛,小儿口疮;外用治乳腺炎,带状疱疹。
-
岩冬菜
拼音名:YánDōnɡCài别名:海椒七、赤脚大仙、拐脚草、枪花药、绿豆青、狗肝菜、九头狮子草、水甲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四子马蓝的全草。5-5cm,先端钝或稍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浅锯齿。小苞片条形,长约4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石上或阴湿草地。性味:味辛;主风热感冒;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
青椒
青椒的别名青柿子椒、菜椒、甜椒、翠椒、海椒青椒的营养价值1.解热、镇痛:辣椒辛温,能够通过发汗而降低体温,并缓解肌肉疼痛,因此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2.预防癌种:辣椒的有效成分辣椒素是一种抗氧化物质,它可阻止有关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终止细胞组织的癌变过程,降低癌症细胞的发生率;第一次出现在早春;
-
三块瓦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SānKu iWǎ别名:地海椒(《四川中药志》),老鸦酸(《湖南药物志》),麦穗七、钻地蜈蚣、断脚蜈蚣、大酸梅草(《陕西中草药》)。掌状复叶,柄长8~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散瘀消肿。治贫血,跌打损伤,疖肿。(《陕西中草药》)③治跌打损伤:鲜麦穗七全草三至五钱,水煎服;
-
野海椒
《*辞典》:野海椒: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YěHǎiJiāo别名:海茄子(《四川常用中草药》),岩海椒、观音莲,玉珊瑚(《贵州药植目录》)。茎灰褐色,新枝绿色,幼枝、叶柄、叶下面及果梗均具星状柔毛或稍有柔毛。单叶互生,卵状长圆形,长2.5~药理作用:毛叶冬珊瑚碱有抗结核杆菌和肺炎双球菌的作用;
-
辣椒茎
《*辞典》:辣椒茎: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L JiāoJīnɡ别名:海椒梗来源:为茄科植物辣椒的茎。性味:味辛,性热,无毒。功能主治:除寒湿,逐冷痹,散瘀血凝滞。治风湿冷痛,冻疮。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
-
红毛七
概述:红毛七为中药名,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性味归经:苦、辛,温。功能主治:功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治风湿痹痛,胃气痛,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药理作用:根之浸剂或酊剂有收缩子宫和血管的作用,所含塔斯品碱对结核杆菌(H37及Academia株)呈显著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