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颓子科
中文名胡颓子科拼音名hutuizike拉丁名Elaeagnaceae描述Elaeagnceae胡颓子科,双子叶植物,3属,50种,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2属,41种,全国均产之,其中有些供观赏用,有些种类的果可食。花两性或单性(Hippophae),排成腋生的花束或总状花序,稀单生;雄蕊4-8;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1颗;
-
蔓胡颓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蔓胡颓子:拼音名:M nH Tu Zǐ别名:耳环果、羊奶果、甜棒槌、砂糖罐、桂香柳来源:胡颓子科蔓胡颓子ElaeagnusglabraThunb.,以果、根、叶入药。生境分布:河南及长江流域各省,南达广东、广西、台湾。根:利水通淋,散瘀消肿。单叶互生;性味:酸;平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收敛止泻;治肠炎腹泻。
-
白绿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绿叶:拼音名:B iLǜY 别名:羊奶果、胡颓子、天青地白、小羊奶果来源:胡颓子科白绿叶ElaeagnusviridisServett.var.delavayiLecte.,以茎皮、根皮、叶入药。功能主治:利尿排石,止咳定喘,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肾炎,胃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果便长约1cm。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
木半夏
《中医大辞典》·木半夏:木半夏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别名:四月子、野樱桃、麦粒团、明子来源及产地: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ElaeagnusmultifloraThunb.的果实。性味:涩、微甘,温。功能主治:活血止血,理气定喘。运用:木半夏根:煎服治跌打损伤,哮喘;原形态:木半夏,又名:枣皮树、骆驼花、多花胡颓子。
-
沙棘黄
沙棘色素。成分:沙棘黄色素主要含胡萝卜素类和黄酮类黄色色素。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甲醇,不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有机溶剂和油脂中,0.1%乙醇溶液的PH值约为0.09,呈鲜艳黄色。性能稳定,耐光性和耐热性强。来源:以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亦称醋柳、酸刺,Hippopharhamnoides)的果实为原料。
-
沙棘色素
沙棘色素。成分:沙棘黄色素主要含胡萝卜素类和黄酮类黄色色素。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甲醇,不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有机溶剂和油脂中,0.1%乙醇溶液的PH值约为0.09,呈鲜艳黄色。性能稳定,耐光性和耐热性强。来源:以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亦称醋柳、酸刺,Hippopharhamnoides)的果实为原料。
-
土萸肉
概述:土萸肉为中药名,出自《闽东本草》。别名:卢都子、蒲颓子、半含春、羊奶奶、土萸肉、蒲栗子来源及产地: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pungensThunb.的果实。功能主治:止泻,开胃,止血。治肠炎,痢疾,食欲不振,消渴,咯血,血崩。15g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有机酸及草酸盐等。含羽扇豆醇、熊果酸、熊竹素等。
-
卢都子
概述:卢都子为中药名,出自《中藏经》,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胡颓子之别名。别名:卢都子、蒲颓子、半含春、羊奶奶、土萸肉、蒲栗子。来源及产地: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pungensThunb.的果实。功能主治:止泻,开胃,止血。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有机酸及草酸盐等。
-
四月子
概述:四月子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本草拾遗》记载的木半夏之别名。别名:四月子、野樱桃、麦粒团、明子。来源及产地: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ElaeagnusmultifloraThunb.的果实。性味:涩、微甘,温。功能主治:活血止血,理气定喘。主治跌打损伤吐血,痔疮下血,咳嗽哮喘。
-
半含春
概述:半含春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胡颓子之别名。别名:卢都子、蒲颓子、半含春、羊奶奶、土萸肉、蒲栗子。来源及产地: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pungensThunb.的果实。功能主治:功在止泻,开胃,止血。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有机酸及草酸盐等。含羽扇豆醇、熊果酸、熊竹素等。
-
麦粒团
概述:麦粒团为中药名,出自《安徽中草药》,为《本草拾遗》记载的木半夏之别名。别名:又名四月子、野樱桃、麦粒团、明子。来源及产地: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ElaeagnusmultifloraThunb.的果实。性味:涩、微甘,温。功能主治:功在活血止血,理气定喘。治跌打损伤吐血,痔疮下血,咳嗽哮喘。化学成分:果实含番茄烃。
-
白绿叶果实
拼音名:BáiLǜYèGuǒShí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白绿叶ElaeagnusviridisServ.var.delavayiLecte.的果实。原形态:白绿叶常绿直立小灌木,高约2m。果长椭圆形,长约10mm,被锈色鳞片,熟时色淡红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500m的向阳灌丛中。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止泻;小儿疳积;
-
白叶刺根
出处:福建拼音名:B iY C Gēn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根。原形态:福建胡颓子,又名:椬梧。果实卵球形,长5~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功能主治:祛风理湿,下气定喘,固肾。②治肾亏腰痛:福建胡颓子根一至二两。水煎汤,加红糖适量调服。(性味以下出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摘录:《*辞典》
-
角花胡颓子
别名:羊母奶子、吊中子藤来源:胡颓子科角花胡颓子ElaeagnusgonyanthesBenth.,以根、叶、果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湖南、云南。功能主治:叶:平喘止咳。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根:祛风通络,行气止痛,消肿解毒。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河豚中毒,狂犬咬伤,跌打肿痛。果:收敛止泻。主治泄泻。
-
木半夏根
《*辞典》:木半夏根: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M B nXi Gēn别名:牛奶子根(《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根或根皮。10月采挖,晒干。性味:①《本草拾遗》:平,无毒。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根皮煎汤洗恶疮疥。②《四川中药志》:活血,行气,补虚损。治跌打损伤及痔疮。
-
木半夏果实
出处:1.木半夏始载于《本草拾遗》“胡颓子”条下,云:“又有一种大相似,冬凋春实夏熟,人呼为木半夏。”拼音名:MùBànXiàGuǒShí别名:四月子、野樱桃、棠台、麦粒团、羊奶子、判渣、、石滚子、芦都子、牛脱。单叶互生,叶柄锈色,长4-6mm;花被筒管状,长5-6.5mm,上部4裂,裂片宽卵形,内侧疏生柔毛;性味:淡;
-
木半夏叶
拼音名:MùBànXià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ElaeagnusmultifloraThunb.的叶。单叶互生,叶柄锈色,长4-6mm;花被筒管状,长5-6.5mm,上部4裂,裂片宽卵形,内侧疏生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灌木丛中。性味:涩;温功能主治:平喘;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
儿茶素
儿茶素为一种黄烷-3-醇类型化合物。存在于豆科植物儿茶AcaciacatechuL.心材、蔷薇科植物山樱桃PrunustomentosaThunb.木材、银杏科银杏GinkgobilobaL.叶,胡颓子科植物沙枣.ElaeagnusaugustifoliaL.茎皮及枝、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ApocynumuenetumL.叶.槟榔科植物槟榔ArecacatechuL.内胚乳等多种植物中。
-
畲山羊奶子
拼音名:ShéShānYánɡNǎiZǐ别名:牛奶子、斑楂、天青下白、梅梅树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畲山胡颓子的根。叶发于春秋两季,单叶互生,大小不等,薄纸质或膜质;常5-7花簇生于新枝基部成伞形总状花序;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300m的林下、路旁。性平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利湿退黄;风湿痹痛;
-
沙棘黄色素
沙棘色素。成分:沙棘黄色素主要含胡萝卜素类和黄酮类黄色色素。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甲醇,不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有机溶剂和油脂中,0.1%乙醇溶液的PH值约为0.09,呈鲜艳黄色。性能稳定,耐光性和耐热性强。来源:以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亦称醋柳、酸刺,Hippopharhamnoides)的果实为原料。
-
牛奶根
概述:牛奶根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本草拾遗》记载的胡颓子根之别名。别名:牛奶根、贯榨根来源: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pungensThunb.的根。功能主治:止血,祛风,利湿,消积滞,利咽喉。1.治咯血,吐血,便血,黄疸,泻痢,崩漏,白带,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疼痛,小儿疳积,咽喉肿痛。
-
胡颓子
胡颓子胡颓子叶FoliumElaeagni(英)ThornyElaeagnusLeaf别名鸡卵子树、斑楂、羊奶子、三月枣。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pungensThunb.的叶。叶互生,革质,椭圆形,长5~子房下位。采制全年可采,晒干。性状叶椭圆形,革质,边缘多卷曲。性味性平,味酸。功能主治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咳血、痈疽、外伤出血。
-
福建胡颓子叶
出处: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拼音名:F Ji nH Tu ZǐY 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叶刺根条。性味:酸涩,平。功能主治:下气定喘。附方:治哮喘:福建胡颓子叶、千日红叶各七钱,蚤休三钱。水煎两次,将液混匀,浓缩成60毫升,每次服10~15毫升,一日两次。
-
红鸡踢香
《*辞典》:红鸡踢香: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H nɡJīTīXiānɡ别名:金背藤、红面将军、金耳环(《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宜昌胡颓子的茎叶。生境分布: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贵州、广西等地。功能主治:①《陆川本草》:驳骨散积,消肿止痛。治风湿腰痛,哮喘,黄肿,跌打。
-
红鸡踢香根
拼音名:HónɡJīTīXiānɡ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宜昌胡颓子ElaeagnushenryiWarb.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henryiWarb.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宜昌胡颓子常绿直立灌木,高3-5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50-2300m的疏林或灌丛中。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
蔓胡颓子根
《*辞典》:蔓胡颓子根: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M nH Tu ZǐGēn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蔓胡颓子的根或根皮。治痢疾,水泻,风湿痹痛,肝炎,胃病,吐血,痔血,血崩,跌打肿痛。(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⑥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睾丸炎,慢性肝炎,胃病,河豚中毒,狗咬伤:蔓胡颓子根三至六钱。
-
蔓胡颓子叶
《*辞典》:蔓胡颓子叶: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M nH Tu ZǐY 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蔓胡颓子的枝叶。小鼠腹腔注射无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口服也无祛痰作用(酚红法)性味: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酸,平。功能主治:①《广西药植名录》:退热。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咳嗽。
-
牛奶子
《*辞典》:牛奶子:出处:《江苏药材志》拼音名:Ni NǎiZǐ别名:阳春子(《植物名实图考》),甜枣、麦粒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半春子、岩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湖南药物志》)。治咳嗽,泄泻,痢疾,淋病,崩带。③《湖南药物志》:补脾,散寒解表,消风祛湿,行血活血,利尿。
-
铺山燕
拼音名:PūShānYàn别名:金锁匙、角罗风、金耳环、红鸡刺藤吊灯笼、胡颓子、灯吊子、吊中子藤。单叶互生;雄蕊4,生于喉部,花丝长1.5-1.6mm;性味:酸;微温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收敛止泻;祛风活血。风湿痹痛;慢性骨髓炎;急性睾丸炎;跌打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9-18g,茎叶30-60g。
-
沙枣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枣:拼音名:ShāZǎo别名:银柳、桂香柳、牙格达、红豆、则给德毛道[蒙名]、吉格代[维名]来源: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沙枣ElaeagnusangustifoliaL.,以果实,树皮入药。果实:酸、微甘,凉。单叶互生,薄纸质;果皮中主合棕榈酸,还含亚油酸、油酸,另含 -谷甾醇( -sitosterol);健脾调经。
-
沙枣花
《*辞典》:沙枣花: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拼音名:ShāZǎoHuā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的花,6~化学成份:含山柰酚,花白素,脂肪油0.3%,少量挥发油。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或沙枣花一两(蜜炙),白芥子、杏仁(去皮、蜜炙)、前胡各三钱,甘草一钱,共研细末,每次服三钱,每日二至三次。
-
沙枣胶
《*辞典》:沙枣胶: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拼音名:ShāZǎoJiāo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茎枝胶汁的干燥品。功能主治:治骨折。沙枣胶23克,茜草10克,曼陀罗子15克,硫酸镁30克,明矾10克。共为细末,每10克加蛋清一个,调敷患部。
-
沙枣树皮
《*辞典》:沙枣树皮:出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拼音名:ShāZǎoSh P 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的树皮。春、夏、秋采收内皮,洗净,晒干。性味:味涩微苦,性凉。功能主治:收敛止痛,清热凉血。②治烧伤:沙枣树皮研粉,以80%酒精浸泡48小时,过滤,用时喷涂创面。③外用止血:沙枣树皮研末,敷患处。
-
星毛羊奶子
叶、果,晒干。单叶互生,叶柄具星状柔毛,长2-4mm;叶纸质,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5.5cm,宽1.5-3cm,先端钝或短急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幼时被白色星状柔毛,后则无毛,下面密被淡白色星状绒毛,有时具鳞毛或鳞片。性味:味辛;清热利湿。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治跌打损伤、散瘀、清热、痢疾等症。
-
盐匏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盐匏藤:别名:咸匏藤、沉匏、补阳丹来源:胡颓子科盐匏藤1.ElaeagnuslanceolataWarb.;2.E.cupreaRehd.,以根入药。生境分布:福建、湖北、湖南、四川。性味:酸、微甘,温。功能主治:温下焦,祛寒湿。主治小便失禁,外感风寒。
-
盐匏藤果
拼音名:YánPáoTénɡGuǒ别名:羊奶子果。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披针叶胡颓子Elaeagnuslanceo-lataWarb.的果实。单叶互生;叶片革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4cm,宽1.5-3.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稀阔楔形,全缘反卷;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2500m的山地林中或林缘。性味:酸;
-
羊奶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奶果:别名:牛虱子果、羊山咪树、长匍茎胡颓子来源:胡颓子科羊奶果ElaeagnussarmentosaRehd.,以根、果、叶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收敛止泻。主治哮喘,虚咳,慢性支气管炎,肠炎,腹泻,跌打肿痛,风湿疼痛,黄疸。还可治吐血,咯血,咽喉肿痛,感冒,小儿惊风,疮癣等症。
-
羊奶子
拼音名:Y nɡNǎiZǐ别名:四月子、牛奶子、木半夏来源: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多花胡颓子ElaeagnusmultifloraThunb.,以根、叶、果入药。春采叶,夏采果,秋挖根,晒干。性味:酸、涩,平。功能主治:平喘,活血,止痢。用于哮喘,痢疾,跌打损伤,痔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宜梧
拼音名:YíWú别名:白叶刺根、锅底刺、椬梧、柿模、咸匏柴、胡颓子、白叶刺。单叶互生;叶近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4.5cm,宽1.5-2.5cm,先端圆形,向基部渐窄狭,全缘,幼时上面密被银白色鳞片,后逐渐脱落,下面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深褐色鳞片。性味:苦;健脾益肾。注意:《福建药物志》:“孕妇禁服。”
-
宜梧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ElaeagnusoldhamiiMaxim.的叶。单叶互生;叶近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4.5cm,宽1.5-2.5cm,先端圆形,向基部渐窄狭,全缘,幼时上面密被银白色鳞片,后逐渐脱落,下面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深褐色鳞片。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空旷地区和山坡灌木丛中。
-
椬梧
拼音名:Y W 别名:福建胡颓子、锅底刺来源:胡颓子科椬梧ElaeagnusoldhamiMaxim.,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福建。性味:酸、涩,平。功能主治:祛风理湿,下气定喘,固肾。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肾虚腰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胡颓子根
《*辞典》:胡颓子根: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H Tu ZǐGēn别名:牛奶根(《分类草药性》),贯榨根(《浙江民间草药》),叶刺头(《泉州本草》)。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的根。(《浙江民间草药》)⑤治产后腹痛下痢:胡颓子根二两,红糖一两,水煎服(《闽东本草》)⑥治脾泄泻痢:胡颓子根三至五钱。川连二钱。
-
马鹊树
拼音名:MǎQuèShù别名:羊奶奶树、牛奶奶树、牛奶子。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长叶胡颓子的根、枝叶或果实。花银白色,杂有褐色鳞片,常5-7花簇生于叶腋短小枝上成伞形总状花序,每花基部有1苞片,早落;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600m的山坡灌丛中或沟旁。平功能主治:止咳平喘;跌打损伤;
-
胡颓子属
中文名胡颓子属拼音名hutuizishu拉丁名Elaeagnus中国植物志52(2):1描述ElaeagnusL.胡颓子属,胡颓子科,约45种,分布于东欧、亚洲和北美,我国有40种,各省均产之,有些供观赏用,有些种类的果实可食。落叶或常绿灌木,直立或有时攀援状,有刺或无刺,全部密被银色或淡褐色、盾状鳞片;
-
羊奶奶
概述:羊奶奶为中药名,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胡颓子之别名。别名:卢都子、蒲颓子、半含春、羊奶奶、土萸肉、蒲栗子。性味:酸、涩,平。功能主治:止泻,开胃,止血。治肠炎,痢疾,食欲不振,消渴,咯血,血崩。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有机酸及草酸盐等。含羽扇豆醇、熊果酸、熊竹素等。
-
沙棘属
中文名沙棘属拼音名shajishu拉丁名Hippophae中国植物志52(2):60描述HippophaeL.沙棘属,胡颓子科,3种,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其中沙棘H.rhamnoideseL.,我国西南部和西北部亦产之,有吸枝,繁殖易,有固砂之功,果有微毒。叶互生,狭窄;花单性异株,排成短总状花序生于枝腋内;雄花无柄;子房上位,1室,有直立的胚珠1颗;
-
醋柳果
化学成份:果实含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β-D-葡萄糖甙、异鼠李素-3-β-芸香糖甙及槲皮素、山奈酚的低糖甙。种子油含2.l%非皂化物质,内含玉蜀黍黄素、隐黄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西红柿烃,并有0.78谷甾醇,维生素E_212毫克%。功能主治:①《西藏常用中草药》:活血散瘀,化痰宽胸,补脾健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