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蒿属
叶互生,常分裂;头状花序小,异性,盘状,常弯垂,排成圆锥花序、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缘花雌性,1列,纤细,2-3齿裂;头状花序含同性花的种类已分出另立为绢蒿属。
-
菊科
菊科(学名:Asteraceae)是双子叶植物纲菊目的一个科。紫菀族全球分布。有多年生多次结实的草本,也有多年生一次结实的抗寒草本,如高寒生境中的凤毛菊属的某些种类。斑鸠菊属某些种含斑鸠菊苦素和斑鸠菊门苦素;有些种含有牻牛儿内酯型的艾坦平和愈疮内酯型的苦艾素及安苦艾素,后两种内酯为苦味药和驱虫剂;
-
齐头蒿
概述:齐头蒿为中药名。功能主治:解表,清热,凉血。1.治感冒发热,小儿疳热,衄血,肺结核潮热,咯血,疟疾,黄疸型肝炎,便血,崩漏,带下。运用:牡蒿根:煎服治风湿痹痛。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 (+王巴)烯、乙酸金合欢醇酯、α-蒎烯及β-蒎烯、柠檬烯、丁香烯、桉叶素、蒿属酮、蒿属醇等。
-
土柴胡
为《名医别录》记载的牡蒿之别名。1.治感冒发热,小儿疳热,衄血,肺结核潮热,咯血,疟疾,黄疸型肝炎,便血,崩漏,带下。牡蒿根:煎服治风湿痹痛。别名:天芥菜、地胆头、土柴胡、草鞋底、毛刷子、地苦胆、铁烛台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L.的全草。性味归经:苦、辛,寒。入肺、肝、肾经。
-
茵陈
概述:茵陈茵陈为中药名,出《本草经集注》。入肝、胆、脾经。茵陈蒿含蒿属香豆素(Scoparone),α-对羟苯氧基-6-甲氧基-5,7-二羟基色酮,绿原酸,脂肪油,挥发油等;4层,卵形,苞片3裂;(2)取本品粉末0.5g,加50%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
北非-印度区系植物区
另外,西半部分布有肉质的大戟属(Euphorbia)、旋扭相思树(Acaciatortilis)、小樱桃(Prunusmicrocarpa)和东方樱桃(P.orientalis);东半部则多是十字花科植物及蒿属类型植物(Artemisiascoparia),石竹科的代表种类是喀布尔补血草(Limoniumcabulica)、黄芪属(Astragalus)等。
-
香阿魏
拼音名:XiānɡāWèi别名:类阿魏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多伞阿魏的树脂。茎生叶向上简化,上部仅有卵状披针形叶鞘。小伞形花序有花10,小总苞片鳞片状,脱落;花期5月,果期6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沙丘、沙地和砾石质的蒿属植物荒漠中。性味:味辛;脘胁冷痛;外用:适量,熬制药膏或研末入膏药内敷贴。
-
食草作用
食草作用是捕食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植物虽不能主动逃脱食草动物,但却可通过某些适应方式以防止被食。如仙人掌、玫瑰等有刺,烟草中含尼古丁,某些植物叶子中的单宁含量占其干重的60%,味道又苦又涩。过度践踏还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其盐渍化,耐碱的蒿属和猪毛菜属植物便得到发展。
-
类萜
类萜是异戊二烯五碳单位(饱和的或部分饱和的五碳支链化合物)的聚合物。三萜无环三萜鲨烯是由两个倍半萜“头-头”连接而形成的,是胆固醇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如细菌萜醇含11个异戊二烯单位,10个双键,是从干酪乳杆菌内分离出来的。维生素E(生育酚)和维生素K都是具有类异戊烯侧链的化合物。调节胆固醇代谢。
-
紊蒿属
中文名紊蒿属拼音名wenhaoshu拉丁名Elachanthemum中国植物志76(1):97描述ElachanthemumY.LingetY.R.Ling紊蒿属,菊科,自蒿属ArtemisiaL.中分出,仅有紊蒿E.intricatum(Pall.一年生草本;叶羽状全裂,互生;头状花序有梗,单生各分枝顶端;花同形,两性,花冠管状,雄蕊顶端附属物钝三角形;总苞片3层;属下物种紊蒿
-
栉叶蒿属
)Poljark.栉叶蒿属,菊科,自蒿属ArtemisiaL.中分出,3种,其中栉叶蒿N.pectinata(Pall.草本或灌木状;叶互生,一或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小裂片刺芒状;头状花序异性,数枚集生小枝端或在茎、枝端排成密穗状花序或单生叶腋;缘花雌性,花冠顶端截形或微凹;总苞片3层;瘦果成熟时在花序托周围排成一圈。属下物种栉叶蒿
-
百花蒿属
中文名百花蒿属拼音名baihuahaoshu拉丁名Stilpnolepis中国植物志76(1):96描述StilpnolepisKraschen.百花蒿属,菊科,仅百花蒿S.centiflora(Maxim.)Kraschen.1种,自蒿属ArtemisiaL.中分出,产蒙古及我国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叶互生,披针形;头状花序大,有长梗,单生茎顶成枝端;总苞片膜质;
-
朝鲜当归
拼音名:CháoXiānDānɡGuī别名:土当归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朝鲜当归的根。茎中部叶的叶柄长近20cm,叶柄基部渐成抱茎的叶鞘;总苞片1至数片,膨大成囊状,深紫色,花蕾期包裹着花序,呈球形,小总苞片数个,卵状披针形,紫色,无毛;表面暗灰褐色具横环纹,顶部有叶基痕,下面生有数个支根。性味:味辛;
-
列当
列当概述:列当为中药名,出自《开宝重定本草》。草苁蓉、独根草。来源及产地:列当科植物紫花列当OrobanchecoerulescensSteph.的全草。苞片2,卵状披针形,先端尖锐;蒴果卵状椭圆形,2裂,具多数种子。生境:生于沙丘、干草原、砾石沙地和戈壁。6月采收,晒干。性味:性温,味甘。1.治肾虚腰膝冷痛,阳痿,遗精。
-
蒌蒿
蒌蒿的别名芦蒿、水艾、香艾、水蒿、藜蒿、泥蒿、蒿苔、龙艾、龙蒿、狭叶青蒿蒌蒿的使用提示每餐50~80克蒌蒿的营养价值叶含有桉叶素(Cineole)、蒿属醇(Artemisiaalcohol)和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等。蒌蒿有利膈、开胃、行水、解毒等功效,可治胃气虚弱、纳呆、浮肿等病症,民间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
万年蒿
别名:白莲蒿来源:菊科蒿属植物铁杆蒿ArtemisiasacrorumLede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阴干用。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用于肝炎,阑尾炎,小儿惊风,阴虚潮热;外用治创伤出血。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潘伯荣
潘伯荣姓名:潘伯荣职务: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名誉主任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国内外兼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新疆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森林生态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际菊科艾蒿类植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系统分类、资源与经济利用),2005,香港:科学教育出版社,156-161
-
角蒿属
中文名角蒿属拼音名jiaohaoshu拉丁名Incarvillea中国植物志69:34描述IncarvilleaJuss.角蒿属,紫葳科,约14种,分布于中亚和东亚,我国有角蒿I.sinensisLam.等12种,产西南部、西北部至北部,大部供观赏用。叶互生,单叶或二至三回羽状复叶,裂片狭;雄蕊4,2长2短,内藏;胚珠在每一胎座上1-2列;果为蒴果;种子有翅。
-
石珊瑚
概述:石珊瑚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营实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RosamultifloraThunb.的果实。性味归经:酸,平。功能主治:功在利湿,活血,解毒。或浸酒服。化学成分:本品含蔷薇苷(Multiflorin)、芸香苷、槲皮苷、蒿属香豆精、水杨酸、β-谷甾醇、脂肪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