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蔹莓
乌蔹莓概述:乌蔹莓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别名:五爪龙草、五叶藤、五龙草、老鸦眼睛藤、老母猪藤。性味归经:苦、酸,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尿。2.治咽喉肿痛,黄疸,痢疾,咯血,尿血,淋证,白浊,风湿性关节炎。全草含阿拉伯聚糖(araban)、粘液质、硝酸钾、甾醇、氨基酸、酚性成分、黄酮类。
-
乌蔹莓属
中文名乌蔹莓属拼音名wulianmeishu拉丁名Cayratia中国植物志48(2):68描述CayratiaJuss.乌蔹莓属,葡萄科,约45种,分布于非洲、亚洲及大洋洲,我国约13种,产秦岭以南各省区。叶为指状或叉指状复叶,有小叶3-9;花小,两性,排成腋生的聚伞状伞房花序;花瓣4,上部分离;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钻形,柱头不裂;
-
五叶藤
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全草·五叶藤:五叶藤为中药名,出自《履 岩本草》,为《新修本草》记载的乌蔹莓之别名。性味归经:苦、酸,寒。1.治痈肿,疔疮,乳痈,痄腮,丹毒,蛇虫咬伤,跌打肿痛。旋花科五叶藤的叶、块根·五叶藤:别名:五爪金龙、五爪龙、五叶茄、五叶薯、五齿苓来源:旋花科五叶藤Ipomoeacairica(L.
-
老鸦眼睛藤
概述:老鸦眼睛藤为中药名,出自《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新修本草》乌蔹莓之别名。别名:五爪龙草、五叶藤、五龙草、老鸦眼睛藤、老母猪藤。入心、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尿。1.治痈肿,疔疮,乳痈,痄腮,丹毒,蛇虫咬伤,跌打肿痛。2.治咽喉肿痛,黄疸,痢疾,咯血,尿血,淋证,白浊,风湿性关节炎。
-
五龙膏
用法用量:煎油调涂患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之五龙膏:方名:五龙膏组成:乌蔹莓、金银花、豨莶草、车前草、陈小粉各等分。如此方内五龙草或缺少不便,倍加豨莶草。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普济方》卷二七九引《十便良方》之五龙膏:方名:五龙膏组成:硫黄、白矾、白芷、川椒、吴茱萸各等分。
-
老母猪藤
概述:老母猪藤为中药名,出自《安徽中草药》,为《新修本草》记载的乌蔹莓之别名。别名:五爪龙草、五叶藤、五龙草、老鸦眼睛藤、老母猪藤。入心、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尿。1.治痈肿,疔疮,乳痈,痄腮,丹毒,蛇虫咬伤,跌打肿痛。2.治咽喉肿痛,黄疸,痢疾,咯血,尿血,淋证,白浊,风湿性关节炎。
-
五爪龙草
概述:五爪龙草为中药名,出自《医学正传》,为《新修本草》记载的乌蔹莓之别名。别名:五爪龙草、五叶藤、五龙草、老鸦眼睛藤、老母猪藤来源及产地: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japonica(Thunb.)Gagn.的全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尿。2.治咽喉肿痛,黄疸,痢疾,咯血,尿血,淋证,白浊,风湿性关节炎。
-
大母猪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母猪藤:拼音名:D MǔZhūT nɡ别名:大叶乌蔹莓、野葡萄、绿叶扁担藤来源:葡萄科大母猪藤Cayratiaoligocarpa(Levl.etVan.)Gagnep.,以根、叶入药。主治牙痛,风湿关节炎,无名肿毒等。花萼杯状,有疏柔毛;浆果球形,熟时紫黑色,种子3-4颗,种子基部极狭。平归经:心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九牛薯
《*辞典》:九牛薯: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JiǔNi Shǔ别名:九龙根、九牛子(《广西中兽医药植》)。原形态:角花乌蔹莓,又名:菱茎野葡萄、野葡萄、钻地羊。7对,直达叶缘小齿顶,小叶柄长4~有时具2苞片;生境分布:生于溪边、山谷、林缘、村边灌木丛中。性味:《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
白头白嘴病
8.5之间都能生长。白头白嘴病流行情况白头白嘴病是夏花培育池中最常见的严重鱼病之一,草、青、鲢、鳙、鲤的鱼苗和夏花鱼种均能发病,尤其对夏花草鱼危害最大。(2)用漂白粉(含30%有效氯)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用药1克,每天1次,连续2天。(4)用乌蔹莓(五爪龙)、硼砂合剂治疗,每立方米水用乌蔹莓5~(6)用乌桕叶治疗。
-
蛇附子
《*辞典》:蛇附子: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Sh F Zǐ别名:石猴子(《植物名实图考》),石抱子、土经丸(《江西草药》),金线吊葫芦,三叶对(《浙扛民间常用草药》),小扁藤、三叶扁藤、拦山虎(《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雷胆子(湖南《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来源:为葡萄科植物三叶崖爬藤的根。
-
红母猪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母猪藤:别名:毛叶乌蔹莓、五爪龙、母猪菜、五龙草、五叶藤来源:葡萄科红母猪藤Cayratiajaponica(Thunb.)Gagnep.var.pubifoliaMerr.etChu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西。性味:淡,寒。功能主治:清热毒,消痈肿。主治小便出血,跌打,眼热红肿,肺痈等。注意: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
五龙草
概述:五龙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述》,为《新修本草》记载的乌蔹毒之别名。别名:五爪龙草、五叶藤、五龙草、老鸦眼睛藤、老母猪藤来源及产地: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japonica(Thunb.)Gagn.的全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尿。2.治咽喉肿痛,黄疸,痢疾,咯血,尿血,淋证,白浊,风湿性关节炎。
-
一把蔑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YìBǎMiè英文名:RootorstemofDelavayRockvine别名:乌蔹莓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七叶崖爬藤,攀援灌木。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stigmadelavayiGagn采收和储藏:秋季采茎藤,冬季挖根,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中潮湿处。解毒消肿。
-
一把篾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Y BǎMi 别名:乌蔹莓,嘿吗野(傣名)来源:为葡萄科植物一把篾的根或藤。切片晒干。掌状复叶,有长柄,小叶长5~复伞房花序腋生,绿色。生境分布:生于林中潮湿处。性味:酸麻,寒。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散瘀活血,祛风湿。治膀胱炎,尿道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蛇咬伤,疮疖肿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