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皮壳
去皮壳是有些药物的表皮(栓皮)、果皮或种皮属于非药用部位,或有效成分含量甚微,或果皮与种子两者作用不同,均须除去或分离,以便纯净药物或分别药用。例如厚朴、杜忡等。大体分三类:①根和茎类:例如桔梗、北沙参等。②树皮类:例如肉桂、杜仲、黄柏等。③果实种子类:例如桃仁、杏仁。
-
炒麻仁
火麻仁去皮方法的改进:将原药材晒干,火炒放凉,把加重自行车车条2根放在没有光面的水泥地上,相隔15cm左右,中间撒1两炒后的火麻仁,用耐火砖搓,反复操作,簸去皮壳,得纯净种仁。归脾、胃、大肠经。火麻仁的功效与主治:火麻仁功在润肠,止渴,通淋,活血。主治肠燥便秘,产后血虚便秘,消渴,热淋,风痹,经闭。
-
麻子仁
具有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托叶线状披针形。瘦果扁卵形,外围以黄褐色苞片。火麻仁去皮方法的改进:将原药材晒干,火炒放凉,把加重自行车车条2根放在没有光面的水泥地上,相隔15cm左右,中间撒1两炒后的火麻仁,用耐火砖搓,反复操作,簸去皮壳,得纯净种仁。
-
麻仁
具有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托叶线状披针形。瘦果扁卵形,外围以黄褐色苞片。火麻仁去皮方法的改进:将原药材晒干,火炒放凉,把加重自行车车条2根放在没有光面的水泥地上,相隔15cm左右,中间撒1两炒后的火麻仁,用耐火砖搓,反复操作,簸去皮壳,得纯净种仁。
-
火麻仁
具有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托叶线状披针形。瘦果扁卵形,外围以黄褐色苞片。火麻仁去皮方法的改进:将原药材晒干,火炒放凉,把加重自行车车条2根放在没有光面的水泥地上,相隔15cm左右,中间撒1两炒后的火麻仁,用耐火砖搓,反复操作,簸去皮壳,得纯净种仁。
-
炒火麻仁
火麻仁去皮方法的改进:将原药材晒干,火炒放凉,把加重自行车车条2根放在没有光面的水泥地上,相隔15cm左右,中间撒1两炒后的火麻仁,用耐火砖搓,反复操作,簸去皮壳,得纯净种仁。归脾、胃、大肠经。火麻仁的功效与主治:火麻仁功在润肠,止渴,通淋,活血。主治肠燥便秘,产后血虚便秘,消渴,热淋,风痹,经闭。
-
菩萨膏
《普济方》卷七十八引《杨氏家藏方》:方名:菩萨膏组成:滴乳2钱,南硼砂2钱,脑子半钱,蕤仁49粒(去皮壳,熬),芜荑40丸粒,沙蜜1两。制备方法:上六药为细木,用黄连1两碎末,水1大碗,熬至一半,去滓,入黄丹熬,入蜜再熬,次入诸药,再熬至稠。
-
银杏膏
《人己良方汇集》:方名:银杏膏组成:白果20个,水银1钱。《疡科遗编》卷下:方名:银杏膏组成:文蛤5钱,白及3钱,赤芍2钱,赤豆3钱,草乌3钱。《寿世保元》卷三:方名:银杏膏组成:陈细茶4两(略焙,为细末),白果肉4两(一半去白膜,一半去红膜,擂烂),核桃肉4两(擂),家蜜半斤。制备方法:上药入锅内炼成膏。
-
塞耳丹
《三因》卷六:方名:塞耳丹组成:青黛、桂心、砒、巴豆、硫黄各等分。制备方法:上并不去皮壳,不修治,为末,以5月5日五家灰粽角为丸,如枣核大。用药禁忌:忌荤腥。《普济方》卷五十四引《圣济总录》:方名:塞耳丹别名:塞耳丸组成:石菖蒲1寸,巴豆1枚(去皮),全蝎1枚(去毒)。主治:耳聋,气道壅塞,两耳聋聩;
-
磨翳膏
《普济方》卷八十引《圣济总录》:方名:磨翳膏组成:空青2钱,片脑3钱,蕤仁1两(口含去皮壳)。主治:目生膜肤翳。用法用量:取点之。制备方法:上药于乳钵内研,合盛。
-
乌巴丸
概述:乌巴丸为方剂名去,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功能主治:《不居集》上集卷十七方之乌巴丸主治胸膈久为顽痰所害,面色青白浮肿,不思饮食,遍身疼痛,夜间气壅不得睡,往来寒热,手足冷痛,不得转侧,屡用痰药坠之不下,取之不出者。功效主治:《普济方》卷一六五引《经验良方》之乌巴丸功在利下顽痰。
-
补精膏
处方:牛髓4两(炼,去粗),胡桃4两(去皮壳),杏仁4两(去皮尖),山药半斤。制法:上将杏仁、胡桃、山药三味捣为膏,蜜一斤,炼去白沫,与牛髓同和匀,入瓷罐内,汤煮一日。功能主治:壮元阳,益精气,助胃润肺。主用法用量:《寿世保元》有人参、红枣。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瑞竹堂方》
-
川方五子丸
处方:菟丝子(酒蒸)、家韭子(略炒)、益智子(去皮)、茴香子(炒)、蛇床子(去皮壳,炒)各等分。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便夜多,脚弱,头昏。用法用量:老人、虚人多有此证,令人卒死,大能耗人精液。摘录:《得效》卷七
-
春雪膏
摘录:《得效》卷十五《普济方》卷七十八:春雪膏:处方:川黄连4两(洗净,用水3碗,煎至半碗,去滓,再用水1碗,煎至1盏,2者并作1处,慢火熬1小盏,用瓷器盛,不犯铁器),豮猪胆1个(取汁),生羌活1两(洗净,和皮捣取汁),白砂蜜1斤,麝香半钱,片脑半钱,轻粉半钱(细研),乳香少许(细研)。主治:赤眼,翳膜。
-
葱汤丸
《幼幼新书》卷八引《吉氏家传》:葱汤丸:处方:南星末2钱匕,白附子末2钱匕,滑石末2钱匕,朱砂末2钱匕,全蝎10个,轻粉1钱匕,麝香少许,粉霜半钱匕,巴豆14个(去皮心膜,出油)。功能主治:小儿惊积,食积,潮热烦躁,面赤,气喘腹胀。夏季,苏盐汤送下;冬季,葱白汤送下;主治:小儿风痫发搐,痰盛壅热。
-
大安神丸
概述:大安神丸为方剂名,出自《世医得效方》卷十一方。处方:人参、茯苓、煨白术、朱砂、炒麦门冬(去心)、木香、代赭石(醋煮)各半两,炙甘草、酸枣仁(汤泡,去皮壳,蚌粉炒)各一两,僵蚕、桔梗尾各二钱半,全蝎(去毒)五个,金箔、银箔各六片。急惊潮热,竹青、薄荷叶煎汤下;主小儿心热,夜啼烦躁。
-
法制虾米
处方:虾米1斤(去皮壳,用青盐酒炒干,至香熟为度),真蛤蚧(青盐酒炙脆为度)1对,茴香(青盐酒炒)4两,净川椒4两(同上法制,不可过)。功能主治:起阳补肾。主用法用量:每服1勺,空心细嚼,盐酒下。摘录:《奇效良方》卷二十一
-
金宝赴筵膏
处方:大黄3钱,黄耆3钱,地龙(去土)3钱,当归3钱,龙骨3钱,乳香3钱,没药3钱,粉霜3钱,硇砂3钱,川山甲3钱,轻粉3钱,脑子1钱,江子21粒(去皮壳),麝香少许。入大黄末煎3沸,次入朴消,花碱者各3两重。功能主治:诸恶毒疮,盘蛇疮,疔疮。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五
-
应痛乳香丸
制备方法:上依法制度,晒干,为细末,用好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永类钤方》卷二十二:方名:应痛乳香丸组成:乳香半两,没药半两,信朱(别研)半两,白胶香1两(同乳香溶),草乌(制)4钱,石南藤2两,骨碎补(炒去毛),桔梗2两,白芍药2两,熟地黄1两,川乌2钱,荆芥穗1两,暗松节(烧存性)1两。
-
开胃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郑愈方:开胃散:处方:人参2钱,藿香2钱,黄橘皮2钱,木香1钱,丁香2-7粒,胡椒2-7粒,茯苓钱半,良姜钱半,甘草(炙)3钱,诃子肉2个。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郑愈方《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四十八候》:开胃散:处方:白术半钱,茯苓半钱,人参半钱,石莲子(去皮壳心)10个。
-
使君子饼
《普济方》卷三九九:方名:使君子饼组成:使君子40个(去壳),雷丸半两,定粉2分,轻粉半钱,青葙子1分,鹤虱1分。用法用量:用鸡、鸭卵和蒸为饼,先将此药隔日夜五更服,后将葱汤丸(巴豆25粒,用水浸1宿,五更初去水,后去皮壳心膜,不去油,另研,轻粉半钱,滑石5钱,鹰粪5钱)取下。主治:疳积蛔虫。
-
胜七香丸
《魏氏家藏方》卷二:方名:胜七香丸组成:青皮(去瓤)2两,陈皮(去白)2两,香附子(去毛,炒)2两,制半夏(汤泡7次)2两。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姜汤送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陈米半升,巴豆半两(去皮壳),同炒,陈米黄熟为度,侯冷,去巴豆不用,同前药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虾米散
《普济方》卷二一九:方名:虾米散组成:虾米1斤(去皮壳,用青盐酒炒干香熟为度),真蛤蚧(青盐酒炙脆为度)1对,茴香(青盐酒炒)4两,净川椒4两(同上制,不可过)。用法用量:每服1勺,空心盐酒细嚼下。
-
追命散
《续本事》卷二:方名:追命散组成:川大黄(实者)半斤,皂角刺半斤,川郁金5两。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用真大枫油入无灰酒温调药末,临睡时服。主治:妇人血癥积聚疼痛,渐至经候隔绝消失、痨瘵;产妇危恶变证,胎死上冲,闷运欲绝,及产后血晕;打扑伤损,筋断骨折及破伤风。伤折即全用酒,多饮不妨;
-
桑根白皮丸
《圣济总录》卷七十:方名:桑根白皮丸组成:桑根白皮(炙,锉)1分,山栀子(去皮壳)1分,黄芩(去黑心)1分,甘草(炙,锉)1分,羌活(云芦头)1分,防风(去叉)1分,当归(切,焙)1分,诃黎勒(煨,去核)1分,胡黄连1分,地骨皮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柴胡(去芦头)半两。主治:鼻衄久不止。
-
补真膏
制法:上为极细末,入酥油、蜜内搅匀如膏,入新瓷罐内,以盛一斤为度,用纸封固,勿令透风。功能主治:大补真元。主用法用量:每日清晨用白滚水调服数匙,临卧时又1服。注意:忌铁器。
-
醉乡宝屑
处方:陈皮缩砂各120克红豆48克甘草(炙)72克生姜500克(以上并哎咀)盐30克丁香3克(锉)白豆蔻仁30克(碎)制法:上为粗末。摘录:《奇效良方》卷三十一《传信适用方》卷三:方名:醉乡宝屑组成:陈皮4两,缩砂4两,红豆1两6钱,甘草2两4钱,生姜1斤(以上并(口父)咀),盐1两,丁香1钱(锉),白豆蔻仁1两(碎)。
-
八仙锉散
《寿亲养老》卷四别名经进八仙散处方干葛(纹细嫩有粉者)半两,白豆蔻(去皮壳)半两,缩砂仁(实者)半两,丁香(大者)半两,甘草(粉者)1两,百药煎1分,木瓜(盐窨,加倍用),烧盐1两。功能主治壮脾进食,令人饮酒不醉。主用法用量上锉细。人不能饮酒者,只抄1钱,细嚼,温酒调下。注意只可暂服,过服伤人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