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蒜科
他认为,花序的类型比子房上下位更重要,因此他将百合科中具有伞形花序而下承以由1至数枚苞构成的总苞的植物,虽具有上位子房亦转移至石蒜科中,例如葱属Allium是,在另一方面,为使石蒜科更为划一和更自然起见,将原置于该科中不具伞形花序的属调整出去而另成数科,如龙舌兰科Agavaceae和仙茅科HyPoxldaceae等是。
-
天门冬目
天门冬目(Asparagales)本目包括石蒜科、鸢尾科、兰科及从广义百合科中分出的葱科、铃兰科(Convallariaceae)、天门冬科、萱草科、风信子科(Hyacinthaceae)等30科。有的分开两个科同置于百合目(如Engler系统);石蒜属(Lycoris)具鳞茎,叶基生,花时常无叶;花被片下部合生,无副花冠;蒴果具三棱,种子近球形,黑色。
-
引水蕉
石蒜科植物文殊兰的叶·《中医大辞典》·引水蕉:引水蕉为中药名,出自《泉州本草》,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罗裙带之别名。别名:水蕉、海蕉、郁蕉、引水蕉、扁担叶、玉带风。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痛。2.治热疮肿毒,淋巴结炎,头痛,痹痛麻木,跌伤瘀肿,骨折,蛇咬伤。性味:辛,温。外治跌打损伤,扭伤肿痛。
-
换锦花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引《南越笔记》云:“脱红换锦,脱绿换锦,此换绵之所以名也。据以上形态描述及附图分析,所说即与石蒜科植物换锦花相符。蒴果具三棱,室背开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野生于阴湿山坡或竹林中。化学成份:鳞茎含石蒜碱(lycorine),石蒜伦碱(lycore-nin),雪花莲胺碱(galanthamine)等。性味:辛;
-
水仙根
治痈肿疮毒,乳痈,痄腮,虫咬伤。捣烂敷或捣汁涂。花含挥发油,其主成分为丁香油酚、苯甲醛等,尚含芸香苷、异鼠李素-3-鼠李糖葡萄糖苷等。煎剂对小鼠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有一定疗效,体外试验亦有效。同属植物白水仙鳞茎中含白水仙胺、石蒜碱、多花水仙碱、雪花莲胺碱、石蒜胺碱及伪石蒜碱。
-
大一枝箭
《*辞典》·大一枝箭: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DàYīZhīJiàn别名:铁色箭(《纲目》),忽地笑(《汝南圃史》),鹿葱(《群芳谱》),祖先花(《滇南本草图谱》),岩大蒜、黄龙爪(《四川中药志》),独脚蒜头(《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附方:①治痈肿疮毒:岩大蒜、野菊花叶、三匹风,同捣绒取汁涂患处。
-
虎耳兰
拼音名:Hǔěr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石蒜科植物网球花的鳞茎。雄蕊着生于花被管喉部,长于花被裂片或有时伸出很长,花丝丝状,红色,花药黄色较小,长圆形,丁字形着生;种子球形,暗灰褐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引种栽培。喜温暖湿润环境,夏季需半阴,开花后宜干燥。小鳞茎培养2年才能开花。功能主治:解毒消肿。
-
韭菜莲
拼音名:JiǔC iLi n别名:赛番红花、旱水仙、空心韭菜、风雨花来源:石蒜科韭菜莲ZephyranthesgrandifloraLind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南方栽培。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散热解毒,凉血补血。主治吐血,血崩。外用治痈疮红肿,跌打损伤,毒蛇咬伤。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鹿葱
出处:《群芳谱》载有鹿葱,并将其与萱花对比异同,认为鹿葱色颇类萱,但无香,叶与花茎亦不同。花被裂片倒披针形,长约7cm,宽约1.8cm,边缘基部微皱缩;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野生于山沟、溪边阴湿处。性味:辛;有小毒功能主治:解毒;主咽喉肿痛;小便不利;注意:体虚无实邪及孕妇禁服;萱一茎实心,而花五六朵节开;
-
罗裙带
花柄长约2厘米,柄基有1长线形的小苞片;③《四川中药志》:性凉,味淡,无毒。①《生草药性备要》:消热毒,敷疮,用酒糟或蜜糖捶叶敷患处。④《广西药植图志》:治扭伤,头风痛。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捣汁涂、炒热罨或煎水洗。(《福建民间草药》)③治跌伤,骨折:鲜文殊兰四两,水冬瓜、圆麻根各二两。
-
罗裙带根
《*辞典》:罗裙带根:出处:《广西药植图志》拼音名:Lu Q nD iGēn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文殊兰的鳞茎及根。在神经-肌肉标本上,可使刺激神经引起的肌肉收缩幅度有所增加;(《湖南药物志》)③治跌打损伤:罗裙带茎适量。晒干研末。(《江西草药》)④治横痃:鲜罗裙带根一株,红糖一两,共捣烂,烤温外敷,日换一至二次。
-
赛番红花
《*辞典》:赛番红花: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S iFānH nɡHuā别名:菖蒲莲、红玉帘、风雨花(《华北习见观赏植物》),旱水仙、空心韭菜(《贵州草药》)。来源:为石蒜科植物韭莲的全草。叶互生或簇生;蒴果近球形,成熟时背部3丬裂。生境分布:各地庭园有栽培。功能主治:《贵州草药》:散热解毒,活血凉血。
-
水鬼蕉叶
出处:《福建中草药》拼音名:ShuǐGuǐJiāoY 别名:引水蕉、郁蕉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水鬼蕉的叶。80厘米,外苞片长5~雄蕊生于管之喉部,花丝基部合成杯形,上部分离,花药丁字着生;生境分布:为庭园栽培植物。化学成份:美丽水鬼蕉等多种同属植物的鳞茎中,均含有石蒜碱和多花太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性味:辛,温。
-
水仙花
《*辞典》:水仙花:出处:《本草会编》拼音名:ShuǐXiānHuā别名:金盏银台(《洛阳花木记》),俪兰(《三余帖》),女史花、姚女儿(《内观日疏》)。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水仙的花。佛焰苞膜质,披针形,管状;生境分布:多栽培于花圃中。功能主治:祛风除热,活血调经。②《现代实用中药》:治妇人子宫病,月经不调。
-
铁色箭
出处:《纲目》在石蒜条云:“一种叶如大韭,四五月抽茎,开花如小管花黄白色者,谓之铁色箭,功与此(石蒜)同。拼音名:TiěSèJiàn别名:岩大蒜、黄龙爪、独脚蒜头、大一枝箭、天蒜、独蒜、老鸦蒜、龙爪花、金灯花、螃蟹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石蒜科植物忽地笑的鳞茎。叶脉及叶片基部带紫红色。性味:辛;解毒消肿。
-
晚香玉
花被管长2.5-4cm,基部稍弯曲;田间管理栽值后初期因幼苗较小,生长缓慢,不宜灌水过多,待出苗整齐后,应灌1次透水,并进行松土和除草,松土时要防止损伤鳞茎,种植1个月以后应追施稀人粪尿1次,现蕾前再追施较深的人粪尿,促其旺盛生长,现蕾后进行第3次追肥,花期进行第4次追肥,以养球茎。性味:甘;
-
文殊兰
拼音名:W nShūL n别名:罗裙带、水蕉、朱兰叶、海蕉、白花石蒜来源:为石蒜科文殊兰属植物文殊兰CrinumasiaticumL.var.sinicumBak.,以叶和鳞茎入药。叶多枚,肉质,舌状披针形或带状披针形,反曲下垂,长可达1米,宽7~性味:辛,凉。功能主治:行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咽喉炎,跌打损伤,痈疖肿毒,蛇咬伤。
-
文殊兰果
《*辞典》:文殊兰果:出处:《泉州本草》拼音名:W nShūL nGuǒ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文殊兰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罗裙带条。功能主治:《泉州本草》:治闪筋肿大,鲜果实捣敷患处。摘录:《*辞典》
-
西南文殊兰
出处:始载于《贵州中药志》。叶带形,长约70cm或更长,宽3.5-6cm或更宽。佛焰苞状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9cm;鳞茎含1-O-乙酰基石蒜碱(1-O-acetyllycorine),3-O-乙酰基扁担叶碱(3-O-acetylhamayne),车瑞灵,鲍威文殊兰碱(powelline),扁担叶碱(hamayne)文殊兰碱(crinine),文殊兰胺(crinamine)。
-
野鸡草
《*辞典》:野鸡草: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YěJīCǎo别名:小仙茅(《贵州药植目录》)。来源:为石蒜科植物小金梅草的全株。根茎球形或长圆形,顶部冠以黑褐色的老叶纤维;苞片小,刚毛状;子房下位,棒状。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功能主治:《贵州草药》:温肾调气。附方:①治病后阳虚:野鸡草三至五钱。
-
玉帘
拼音名:Y Li n别名:白菖蒲莲、肝风草、葱兰来源:石蒜科玉帘ZephyranthescandidaHer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南方栽培。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平肝熄风。主治小儿惊风,癫痫。用法用量:3~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朱顶红
原形态:花朱顶红多年生草本。佛焰苞状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5-7.5cm;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喉部,短于花被裂片,花丝丝状,花药线形或线状长圆形,丁字形着生;蒴果球形,3瓣开裂;糖类:阿拉伯糖(arabinose),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acid);有小毒功能主治:解毒消肿。
-
芒苞草属
中文名芒苞草属拼音名mangbaocaoshu拉丁名Acanthochlamys中国植物志16(1):40描述AcanthochlamysP.C.Ko芒苞草属,石蒜科,仅含芒苞草A.bracteataP.C.Ko1种,产我国四川省。(参阅《植物分类研究》2,1980及《植物分类学报》19:321-329,1981。)属下物种芒苞草
-
君子兰属
中文名君子兰属拼音名junzilanshu拉丁名Clivia中国植物志16(1):3描述CliviaLindl.君子兰属,石蒜科,3种,产南美,我国引入栽培的有大花君子兰C.miniataRegel和君子兰C.nobilisLindi.2种,北部有盆栽。花红黄色至大红色,数至多朵排成伞形花序,下承托以绿色的苞片数枚;子房下位,球形,每室有胚珠5-6颗;
-
网球花属
中文名网球花属拼音名wangqiuhuashu拉丁名Haemanthus中国植物志16(1):2描述HaemanthusL.网球花属,石蒜科,50种,全产非洲,我国引入栽培的只有网球花H.multjflorusMartyn1种,广州园圃中时见之,为一很美丽的花卉,花先叶开放。花被劲宜,管短于线形或狭披针形的裂片;子房球形,下位,每室有胚珠1-2颗,柱头微3裂;
-
晚香玉属
中文名晚香玉属拼音名wanxiangyushu拉丁名Polianthes中国植物志16(1):32描述PolianthesL.晚香玉属,龙舌兰科,约12种,原产墨西哥,我国引入栽培有晚香玉P.tuberosaL.1种,各地有栽培供观赏用,花可提取香精油供香料用。花冠管纤弱,裂片短,近相等;子房下位,3室,每室有胚珠多颗;本属在Engler系统中置于石蒜科。
-
葱属
中文名葱属拼音名congshu拉丁名Allium中国植物志14:170描述AlliumL.葱属,石蒜科,约45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120种,南北各省均产,其中数种为常见的蔬菜,如葱A.fistulosumL.、洋葱A.cepaL.、蒜A.sativumL.韭A.tuberosumRottlerexSpreng.和薤A.chnenseG.Don等,有些供观赏用。子房上位,3室;果为一蒴果。
-
乌蒜
概述:乌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本草图经》记载的石蒜之别名。外治痈疽疔疮,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痛,蛇咬伤。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石蒜碱、雪莲花胺碱(加兰他敏)、石蒜伦碱、双氢石蒜碱等。但本品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脊髓灰质炎引起的瘫痪、重症肌无力等疗效比新斯的明好;
-
仙茅
概述:仙茅为中药名,出自《海药本草》。主治阳痿精寒,小便失禁,遗尿,崩漏,寒湿痹痛,腰膝酸软,胃腹冷痛;化学成分:本品含仙茅素(Curculigine)A、B、C、仙茅苷(Curculigoside)、仙茅皂苷A、B、C、D、E、F、K、L、M及粘液质、鞣质、树脂等。性味与归经:辛,热;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痛,阳虚冷泻。
-
老鸦蒜
概述:老鸦蒜为中药名,出自《世医得效方》,为《本草图经》记载的石蒜之别名。外治痈疽疔疮,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痛,蛇咬伤。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石蒜碱、雪莲花胺碱(加兰他敏)、石蒜伦碱、双氢石蒜碱等。但本品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脊髓灰质炎引起的瘫痪、重症肌无力等疗效比新斯的明好;
-
水仙
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水仙NarcissustazettaL.var.chinensisRoem.的鳞茎。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子房下位。或纵切成片,晒干。化学成分含伪石蒜碱(pseudolycorine)、石蒜碱(lycorine)、多花水仙碱(tazettine)、漳州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性味性寒,味甘、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消肿。用于痈肿疮毒、虫咬、乳痈、鱼骨鲠喉。
-
石蒜
石蒜概述:石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别名:乌蒜、老鸦蒜、独蒜、野蒜、龙爪草头。外治痈疽疔疮,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痛,蛇咬伤。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石蒜碱、雪莲花胺碱(加兰他敏)、石蒜伦碱、双氢石蒜碱等。但本品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脊髓灰质炎引起的瘫痪、重症肌无力等疗效比新斯的明好;
-
旱水仙根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H nShuǐXiānGēn来源:为石蒜科植物韭莲的根。原形态:形态详赛番红花条。性味:治痈疮红肿。功能主治:外用:捣敷。摘录:《*辞典》
-
胡葱
极少结果,果为蒴果。胡葱的食疗功效:性味:味辛,性温。化学成份:球茎的外层膜质鳞被中含槲皮醇、绣线菊甙、槲皮素-3,4’-二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4’-二葡萄糖甙,其总含量为20%,愈向球茎中心,黄酮类含量愈少(中心约为1%)。①《食疗本草》:主消谷能食,利五脏不足气。③《开宝本草》:温中消谷,下气杀虫。
-
肝风草
《*辞典》:肝风草:出处:《福建中草药》拼音名:GānFēnɡCǎo来源:为石蒜科植物葱莲的全草。原形态:葱莲,又名:玉帘。子房下位,每室有胚珠多颗,花柱线形,稍长于雄蕊,柱头微3裂。生境分布:常为盆栽。花瓣中含芸香甙。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治小儿急惊风,羊痫风。水煎调冰糖服;
-
龙舌兰科
中文名龙舌兰科拼音名longshelanke拉丁名Agavaceae描述Agavaceea龙舌兰科,单子叶植物,约20属,670种,大部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原产的约2属,6种,产南部,引入栽培的4属,约10种,除供观赏外,有些为很重要的纤维植物,如龙舌兰属Agave。
-
水蕉
概述:水蕉为中药名,出自《陆川本草》,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罗裙带之别名。别名:水蕉、海蕉、郁蕉、引水蕉、扁担叶、玉带风。来源及产地:石蒜科植物文殊兰CrinumasiaticumL.var.smicumBak.的叶。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痛。2.治热疮肿毒,淋巴结炎,头痛,痹痛麻木,跌伤瘀肿,骨折,蛇咬伤。
-
玉带风
概述:玉带风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罗裙带之别名。别名:水蕉、海蕉、郁蕉、引水蕉、扁担叶、玉带风。来源及产地:石蒜科植物文殊兰CrinumasiaticumL.var.smicumBak.的叶。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痛。2.治热疮肿毒,淋巴结炎,头痛,痹痛麻木,跌伤瘀肿,骨折,蛇咬伤。
-
龙爪草头
概述:龙爪草头为中药名,出自《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本草图经》记载的石蒜之别名。外治痈疽疔疮,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痛,蛇咬伤。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石蒜碱、雪莲花胺碱(加兰他敏)、石蒜伦碱、双氢石蒜碱等。但本品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脊髓灰质炎引起的瘫痪、重症肌无力等疗效比新斯的明好;
-
龙舌兰属
中文名龙舌兰属拼音名longshelanshu拉丁名Agave中国植物志16(1):30描述AgaveL.龙舌兰属,龙舌兰科,约300种以上,全产美洲,我国引入栽培的有狭叶龙舌兰A.angustifoliaHaw.,龙舌兰A.americanaL.和剑麻A.sisalanaPerr.3种,广东、福建和云南有栽培,其叶内的纤维为硬质纤维之一,强韧耐腐,可编绳索和大缆,适为航海用。
-
水鬼蕉属
中文名水鬼蕉属拼音名shuiguijiaoshu拉丁名Hymenocallis中国植物志16(1):13描述HymenocallisSalisb.水鬼蕉属,石蒜科,50种,产美洲,我国引入有水鬼蕉H.americanaRoem.1种,广州常见栽培。花白色,数朵排成一伞形花序、下承托以卵状披针形的苞片;雄蕊着生于花被管的喉部,花丝基部合生成一环,上部分离,花药丁字着生;
-
鸢尾蒜属
中文名鸢尾蒜属拼音名yuanweisuanshu拉丁名Ixiolirion中国植物志16(1):10描述IxiolirionFisch.鸢尾蒜属,石蒜科,3种,产西亚及中亚,我国新疆北部有等尾蒜I.tataricum(Pall.花数朵于花葶的顶端排成伞形花序或伞形状的总状花序,其下有2-3枚总苞片;雄蕊6,花丝分离;属下物种假管鸢尾蒜、鸢尾蒜、鸢尾蒜(原变种)
-
雪片莲属
中文名雪片莲属拼音名xuepianlianshu拉丁名Leucojum中国植物志16(1):4描述LeucojumL.雪片莲属,石蒜科,12种,分布于欧洲,我国引入有数种,其中L.aestivumL.江苏南部常见栽培。花茎中空,与叶同时抽出,花钟状,下垂,组成伞形花序或单生,下有佛焰苞状的总苞;雄蕊着生在花被片基部,花丝短,花药基生;种子近球形。
-
石蒜属
中文名石蒜属拼音名shisuanshu拉丁名Lycoris中国植物志16(1):16描述LycorisHerb.石蒜属,石蒜科,6种,分布于东亚,我国原产的有石蒜L.radiataHerb.和忽地笑L.aureaHerb.等4种,产西南部至东南部,前者的花红色,花被管极短,忽地笑的花黄色或橙色,花被管长1.5厘米内外,均供观赏。子房下位,每室有胚珠数颗;
-
水仙属
中文名水仙属拼音名shuixianshu拉丁名Narcissus中国植物志16(1):27描述NarcissusL.水仙属,石蒜科,约60种,分布于中欧、地中海地区和西亚,我国有水仙N.tazettavar.chinensisRoem栽培观赏,为春节期间室内布置的佳品,以福建漳州所产最好。副花冠长而管状或退化为一杯状体(国产种);子房下位,有上下叠生的胚珠多颗;
-
大地棕根
《*辞典》:大地棕根: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D D ZōnɡGēn来源:为石蒜科植物大叶仙茅的根茎。头状花序或穗状花序曲垂,卵形或球形,直径2.5~治虚劳咳嗽,遗精,白浊,崩漏,带下,风湿痹瘫,跌打损伤。③治妇女月经不调:大地棕根、黄花根、女贞子、女儿红、益母草子、对叶草、红枣、金樱子。少数在服药后1~
-
全能花属
中文名全能花属拼音名quannenghuashu拉丁名Pancratium中国植物志16(1):13描述PancratiumL.全能花属,石蒜科,15种,分布于东半球的温带地区和热带地区,其中全能花P.biflorumRoxb.,喜生于海边,我国广东南部沿海岛屿亦有记录。雄蕊着生于花被管的喉部,花丝上部分离,基部合生成一杯状体,花药丁字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