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蒜碱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抗阿米巴原虫,可用于肠内外阿米巴。用量用法:皮下注射:每次25~50mg,1日量50mg。规格:注射液:25mg(1ml)。
-
水仙根
治痈肿疮毒,乳痈,痄腮,虫咬伤。捣烂敷或捣汁涂。花含挥发油,其主成分为丁香油酚、苯甲醛等,尚含芸香苷、异鼠李素-3-鼠李糖葡萄糖苷等。煎剂对小鼠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有一定疗效,体外试验亦有效。同属植物白水仙鳞茎中含白水仙胺、石蒜碱、多花水仙碱、雪花莲胺碱、石蒜胺碱及伪石蒜碱。
-
大一枝箭
《*辞典》·大一枝箭: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DàYīZhīJiàn别名:铁色箭(《纲目》),忽地笑(《汝南圃史》),鹿葱(《群芳谱》),祖先花(《滇南本草图谱》),岩大蒜、黄龙爪(《四川中药志》),独脚蒜头(《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附方:①治痈肿疮毒:岩大蒜、野菊花叶、三匹风,同捣绒取汁涂患处。
-
石蒜
石蒜概述:石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别名:乌蒜、老鸦蒜、独蒜、野蒜、龙爪草头。外治痈疽疔疮,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痛,蛇咬伤。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石蒜碱、雪莲花胺碱(加兰他敏)、石蒜伦碱、双氢石蒜碱等。但本品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脊髓灰质炎引起的瘫痪、重症肌无力等疗效比新斯的明好;
-
老鸦蒜
概述:老鸦蒜为中药名,出自《世医得效方》,为《本草图经》记载的石蒜之别名。外治痈疽疔疮,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痛,蛇咬伤。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石蒜碱、雪莲花胺碱(加兰他敏)、石蒜伦碱、双氢石蒜碱等。但本品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脊髓灰质炎引起的瘫痪、重症肌无力等疗效比新斯的明好;
-
龙爪草头
概述:龙爪草头为中药名,出自《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本草图经》记载的石蒜之别名。外治痈疽疔疮,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痛,蛇咬伤。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石蒜碱、雪莲花胺碱(加兰他敏)、石蒜伦碱、双氢石蒜碱等。但本品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脊髓灰质炎引起的瘫痪、重症肌无力等疗效比新斯的明好;
-
乌蒜
概述:乌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本草图经》记载的石蒜之别名。外治痈疽疔疮,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痛,蛇咬伤。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石蒜碱、雪莲花胺碱(加兰他敏)、石蒜伦碱、双氢石蒜碱等。但本品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脊髓灰质炎引起的瘫痪、重症肌无力等疗效比新斯的明好;
-
西南文殊兰
出处:始载于《贵州中药志》。叶带形,长约70cm或更长,宽3.5-6cm或更宽。佛焰苞状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9cm;鳞茎含1-O-乙酰基石蒜碱(1-O-acetyllycorine),3-O-乙酰基扁担叶碱(3-O-acetylhamayne),车瑞灵,鲍威文殊兰碱(powelline),扁担叶碱(hamayne)文殊兰碱(crinine),文殊兰胺(crinamine)。
-
铁色箭
出处:《纲目》在石蒜条云:“一种叶如大韭,四五月抽茎,开花如小管花黄白色者,谓之铁色箭,功与此(石蒜)同。拼音名:TiěSèJiàn别名:岩大蒜、黄龙爪、独脚蒜头、大一枝箭、天蒜、独蒜、老鸦蒜、龙爪花、金灯花、螃蟹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石蒜科植物忽地笑的鳞茎。叶脉及叶片基部带紫红色。性味:辛;解毒消肿。
-
水仙
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水仙NarcissustazettaL.var.chinensisRoem.的鳞茎。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子房下位。或纵切成片,晒干。化学成分含伪石蒜碱(pseudolycorine)、石蒜碱(lycorine)、多花水仙碱(tazettine)、漳州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性味性寒,味甘、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消肿。用于痈肿疮毒、虫咬、乳痈、鱼骨鲠喉。
-
鹿葱
出处:《群芳谱》载有鹿葱,并将其与萱花对比异同,认为鹿葱色颇类萱,但无香,叶与花茎亦不同。花被裂片倒披针形,长约7cm,宽约1.8cm,边缘基部微皱缩;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野生于山沟、溪边阴湿处。性味:辛;有小毒功能主治:解毒;主咽喉肿痛;小便不利;注意:体虚无实邪及孕妇禁服;萱一茎实心,而花五六朵节开;
-
水鬼蕉
雄蕊着生于花被管喉部,花丝基部合生成杯形体(雄蕊杯),钟形或阔漏斗形,长约2.5cm,有齿,花丝分离部分长3-5cm,花药丁字形着生;药理作用:1.抗肿瘤作用:水鬼蕉碱对鼠P388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抑制作用,体外对P388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半数有效量为0.01 g/ml,水鬼蕉碱在体内对鼠M5076卵巢肿瘤亦有抑制作用。性味:辛;
-
玉带风
概述:玉带风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罗裙带之别名。别名:水蕉、海蕉、郁蕉、引水蕉、扁担叶、玉带风。来源及产地:石蒜科植物文殊兰CrinumasiaticumL.var.smicumBak.的叶。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痛。2.治热疮肿毒,淋巴结炎,头痛,痹痛麻木,跌伤瘀肿,骨折,蛇咬伤。
-
肝风草
《*辞典》:肝风草:出处:《福建中草药》拼音名:GānFēnɡCǎo来源:为石蒜科植物葱莲的全草。原形态:葱莲,又名:玉帘。子房下位,每室有胚珠多颗,花柱线形,稍长于雄蕊,柱头微3裂。生境分布:常为盆栽。花瓣中含芸香甙。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治小儿急惊风,羊痫风。水煎调冰糖服;
-
换锦花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引《南越笔记》云:“脱红换锦,脱绿换锦,此换绵之所以名也。据以上形态描述及附图分析,所说即与石蒜科植物换锦花相符。蒴果具三棱,室背开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野生于阴湿山坡或竹林中。化学成份:鳞茎含石蒜碱(lycorine),石蒜伦碱(lycore-nin),雪花莲胺碱(galanthamine)等。性味:辛;
-
罗裙带根
《*辞典》:罗裙带根:出处:《广西药植图志》拼音名:Lu Q nD iGēn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文殊兰的鳞茎及根。在神经-肌肉标本上,可使刺激神经引起的肌肉收缩幅度有所增加;(《湖南药物志》)③治跌打损伤:罗裙带茎适量。晒干研末。(《江西草药》)④治横痃:鲜罗裙带根一株,红糖一两,共捣烂,烤温外敷,日换一至二次。
-
水鬼蕉叶
出处:《福建中草药》拼音名:ShuǐGuǐJiāoY 别名:引水蕉、郁蕉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水鬼蕉的叶。80厘米,外苞片长5~雄蕊生于管之喉部,花丝基部合成杯形,上部分离,花药丁字着生;生境分布:为庭园栽培植物。化学成份:美丽水鬼蕉等多种同属植物的鳞茎中,均含有石蒜碱和多花太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性味:辛,温。
-
虎耳兰
拼音名:Hǔěr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石蒜科植物网球花的鳞茎。雄蕊着生于花被管喉部,长于花被裂片或有时伸出很长,花丝丝状,红色,花药黄色较小,长圆形,丁字形着生;种子球形,暗灰褐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引种栽培。喜温暖湿润环境,夏季需半阴,开花后宜干燥。小鳞茎培养2年才能开花。功能主治:解毒消肿。
-
引水蕉
石蒜科植物文殊兰的叶·《中医大辞典》·引水蕉:引水蕉为中药名,出自《泉州本草》,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罗裙带之别名。别名:水蕉、海蕉、郁蕉、引水蕉、扁担叶、玉带风。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痛。2.治热疮肿毒,淋巴结炎,头痛,痹痛麻木,跌伤瘀肿,骨折,蛇咬伤。性味:辛,温。外治跌打损伤,扭伤肿痛。
-
朱顶红
原形态:花朱顶红多年生草本。佛焰苞状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5-7.5cm;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喉部,短于花被裂片,花丝丝状,花药线形或线状长圆形,丁字形着生;蒴果球形,3瓣开裂;糖类:阿拉伯糖(arabinose),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acid);有小毒功能主治:解毒消肿。
-
水蕉
概述:水蕉为中药名,出自《陆川本草》,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罗裙带之别名。别名:水蕉、海蕉、郁蕉、引水蕉、扁担叶、玉带风。来源及产地:石蒜科植物文殊兰CrinumasiaticumL.var.smicumBak.的叶。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痛。2.治热疮肿毒,淋巴结炎,头痛,痹痛麻木,跌伤瘀肿,骨折,蛇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