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钩子
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Xu nGōuZi别名:沿钩子(《日用本草》),藨子(《纲目》)。原形态:悬钩子,又名:葥、山莓(《尔雅》),木莓(《尔雅》郭璞注),树莓(《日华子本草》),三月藨、吊杆泡、木暗桐、对嘴藨、薅秧藨、黄莓、大麦泡。单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小核果表面微有茸毛。参见覆盆子条。
-
悬钩子属
中文名悬钩子属拼音名xuangouzishu拉丁名Rubus中国植物志37:10描述RubusL.悬钩子属,蔷薇科,约500种,广布于全球,主产地为北温带,我国约150种,南北均有分布,长江以南各省尤盛,有些种类的果可食,有些供观赏用,有些可为覆盖植物。叶为羽状或指状复叶,稀单叶而分裂;
-
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Ⅲ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Ⅲ成方制剂中本版药典未收载的药材和饮片附录Ⅲ成方制剂中本版药典未收载的药材和饮片:一点红为菊科植物一点红Emiliasonchifolia(L.无患子果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Gaertn.的干燥成熟果实。竹叶柴胡为伞形科植物竹叶柴胡BupleurummarginatumWall.exDC.的干燥根。
-
悬钩子病毒属
中文名称:悬钩子病毒属英文名称:Idaeo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悬钩子病毒属悬钩子病毒属成员:悬钩子丛矮病毒(Raspberrybushydwarfvirus)悬钩子病毒属基本特性:悬钩子病毒属病毒粒子为等轴对称结构,无包膜,直径约33nm。悬钩子病毒属病毒的寄主:悬钩子病毒属病毒发生在感病寄主植物的所有组织中,包括种子和花粉。
-
小RNA病毒目
中文名称:小RNA病毒目英文名称:Picornavirales分类类型:目小RNA病毒目成员:科亚科属种型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禽肝炎病毒属(Avihepatovirus)鸭甲型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Avirus)塞尼卡病毒属(Senecavirus)塞尼卡谷病毒(SenecaValleyvirus)萨佩洛病毒属(Sapelovirus)猪萨佩洛病毒(Porcinesapelovi
-
悬钩茎
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Xu nGōuJīnɡ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悬钩子的茎。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悬钩子条。功能主治:《本草拾遗》:茎烧为末服之,主喉中塞。摘录:《*辞典》
-
悬钩根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悬钩子的根或根皮。生境分布:产于四川、陕西。①《本草拾遗》:根皮:主子死腹中不下,破血杀虫毒,卒下血,妇人赤带下,久患痢,不问赤白脓血,腹痛,并浓煮服之。③《四川中药志》:治吐血,痔出血,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跌打损伤;⑤治腰痛:干山莓根一两,肖梵天花根一两,水煎服。
-
山莓
为《本草拾遗》记载的悬钩子之别名。1.治呃逆,遗精,醉酒烦渴。2.捣汁涂治丹毒。《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莓:别名:三月泡[湖南、四川]、五月泡[广东]、刺葫芦、吊杆泡、薅秧泡、黄莓、大麦泡、猪母泡、高脚泡来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山莓RubuscorchorifoliusL.F.,以根和叶入药。功能主治:根:活血,止血,祛风利湿。
-
催汤丸
催汤丸药典标准:品名:催汤丸CuitangWan本品系藏族验方。处方:藏木香膏30g、藏木香20g、悬钩子茎(去皮、心)90g、宽筋藤(去皮)50g、干姜20g、诃子肉36g、余甘子40g、毛诃子(去核)20g、螃蟹甲60g制法:以上九味,除藏木香膏外,其余藏木香等八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用藏木香膏与水制丸,干燥,即得。
-
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
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病毒成员侵染寄主植物的所有组织,包括分生组织细胞。病毒粒子常呈纵列排在细胞质的小管结构中,有的小管与胞间连丝相连,一些病毒粒子处在胞间连丝中,这种小管与胞间连丝的联系可能与病毒粒子的转运有关。病毒广泛发生在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或木本植物上,也有的病毒仅寄生一种植物。
-
豇豆花叶病毒亚科
豇豆花叶病毒和豆荚斑驳病毒的三维立体结构与感染脊椎动物的小RNA病毒科的病毒结构非常类似,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中的烟草环斑病毒三维立体结构也与之相似。豇豆花叶病毒亚科的豇豆花叶病毒属的寄主范围窄,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和蚕豆病毒属寄主范围较宽,每属内病毒的发病症状各异。
-
十五味沉香丸
十五味沉香丸药典标准:品名:十五味沉香丸ShiwuweiChenxiangWan本品系藏族验方。木化细胞长方形,纹孔斜裂缝状,胞腔内含草酸钙簇晶(诃子)。(3)取本品适量,研细,取0.5g,加0.1%氢氧化钾溶液5ml,煮沸,放冷,加水5ml,滤过,滤液加稀盐酸使成微酸性,加乙醚5ml,振摇,分取乙醚液,加氨试液5滴,即显棕红色。
-
倒扎龙
《全国中草药汇编》:倒扎龙:拼音名:DǎoZhāL nɡ别名:过江龙来源:蔷薇科倒扎龙RubuswilsoniiDuthie,以根入药。生境分布:陕西。主治牙痛,疮漏,疔肿疮毒,月经不调。奇数羽状复叶;花萼外面具柔毛和腺毛,密被直立针刺;性味:辛;凉归经:肺;主疮疡肿毒,瘰疬,腰腿痛,带下,盗汗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
黄藨叶
《*辞典》:黄藨叶: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Hu nɡPāo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切头悬钩子的叶。原形态:切头悬钩子,又名:黄泡、老虎泡(《分类草药性》),黄喜马莓。心皮有细伏毛,成熟心皮多数。生境分布:生长于荒土坎或大山坡地。功能主治:杀虫止痒。②治黄水疮:黄藨叶,晒干研粉,兑冰片、麻油或菜油外搽。
-
野葡萄根
《*辞典》:野葡萄根: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YěP TɑoGēn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秋葡萄或刺葡萄的根。冬芽卵形,先端钝圆。原形态:网脉葡萄木质藤本。单叶互生;(江西《草药手册》)④治慢性夫节炎:刺葡萄二两,钩藤根三钱,鲜大活血一两,鲜五味子根一两,鲜三月泡(悬钩子、山莓)一两,鲜百两金一两,娃儿藤根五钱。
-
蔷薇属
中文名蔷薇属拼音名qiangweishu拉丁名Rosa中国植物志37:360描述RosaL.蔷薇属,蔷薇科,约150种,分布于北温带和热带高山上,我国约60余种,南北均产之,主供观赏用,有些入药或为香料植物。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心皮多数,生于壶状的萼管里面,成熟时变为被毛的瘦果包藏于此管内,好象种子一样。
-
红绵藤
蔷薇科植物红绵藤的叶·《中医大辞典》·红绵藤:红绵藤为中药名,出自《中草药通讯》1972,(4):41。生境分布:广东。叶片长圆披针形,长6-12cm,宽2.5-4cm,顶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深心形,上面无毛,深绿色,下面密被红棕色绒毛,边缘具细小锯齿,或近基部有2浅裂片,侧脉5-8对。雌蕊多数,花柱疏生绢状长柔毛。
-
小倒钩藤
别名:小乌泡、刺茶、小鸡脚锁梅、鸡脚锁梅、三叶悬钩子来源:蔷薇科小倒钩藤RubusdelavayiFranch.,以叶、根、全株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甘、微酸,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湿止痢,驱蛔。主治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痢疾,疮疡,风湿性关节炎。驱蛔虫:用全株5钱,或配伍应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温州蜜柑矮缩病毒属
据浮力密度不同发现有3种病毒粒子,位于最上部的粒子中空,沉降系数50-60S,中部及底部包括基因组RNA。基因组有两种线状(+)ssRNA,3’末端有poly(A)尾,编码一个可产生成熟蛋白的多聚蛋白。系统侵染需要两种RNAs参与。温州蜜柑矮缩病毒传播介体未知,本属其他病毒则可通过线虫、蚜虫或种子传播。
-
杆形DNA病毒属
基因组含3个ORF和反向重复序列,最大的ORF编码多聚蛋白,可切割成几个功能蛋白,包括外壳蛋白、RNA结合蛋白、天冬氨酸蛋白酶、逆转录酶和RNA酶H等。大多数种的病毒粒子存在于所有组织中,病毒只分布在细胞质中,单个或成群不规则分布,粒子分散或排列成栅栏状,不在内含体和有膜囊泡结构中。
-
牛迭肚
概述:牛迭肚为中药名,出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为《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的托盘之别名。别名:树莓、牛迭肚、野马林、野婆婆头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山楂叶悬钩子RubuscrataegifoliusBunge的果实。性味:酸、甘,温。治阳痿,遗精,尿频,遗尿。化学成分:本品含有机酸,主为柠檬酸、苹果酸、水杨酸及其盐类。
-
地梅子
别名:黄刺儿根、黄果悬钩子来源:蔷薇科地梅子RubusxanthocarpusBur.et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布: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湿热,杀虫,止血。主治湿热痢疾,鼻血不止,黄水疮,疥癣。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烂敷。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红簕钩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簕钩:别名:红簕菜、梨叶悬钩子来源:蔷薇科红簕钩RubuspirifolicusSmith,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四川、广东、广西。性味:淡、涩,凉。功能主治:清肺凉血,解郁。主治肺热咳血,胸闷咳嗽。3两,干者减半,炖猪瘦肉或冲白糖服。
-
黄藨根
《*辞典》:黄藨根: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Hu nɡPāoGē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切头悬钩子的根。性味:性平,味咸酸,无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吐血及瘰疬。注意:体虚无湿热者慎服。②治疯狗咬伤(如发现鼻血腥气都可服,但孕妇忌服):黄藨根、搜山虎、黑竹根、苦荞头、黄花根。
-
放拐丸
处方:苍术(去皮,米泔浸)、悬钩子叶(9蒸毕,再9晒,酒制)、何首乌、苍耳叶各等分(同制)。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风湿,左瘫右痪,但起不得。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温酒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九十三
-
库页悬钩子根
《*辞典》:库页悬钩子根: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拼音名:K Y Xu nGōuZiGē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库页悬钩子的根。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止血止带。治久痢滑泻不收。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附方:止血止带:库叶悬钩子根、诃子。
-
地莓子
《*辞典》:地莓子: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D M iZǐ别名:黄帽子、黄刺儿根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黄果悬钩子的根。原形态:低矮半灌木状多年生草本,全体疏生墓部膨大的皮刺。小叶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生小叶几比侧生小叶大1倍,长4~生境分布:生于山沟石砾滩地及土层较厚处.治结膜炎,睑缘炎,无名肿毒。
-
倒钩刺
《*辞典》:倒钩刺: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DǎoGōuC 别名:小乌泡、小倒钩刺、刺黄连、刺茶、散血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三叶悬钩子的全株。3出复叶互生,小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2厘米,与萼均有细柔毛及皮刺;生境分布:生于山沟稀疏灌丛中。性味:甘微酸,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湿止痢。
-
老虎泡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红毛悬钩子的根和叶。6厘米,顶生小叶长达13厘米,先端突尖,基部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正面紫绿色,无毛,下面散生柔毛,沿叶脉疏生皮刺和柔毛;花瓣5,白色,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有齿牙,两面均有稀疏白色柔毛;治月经不调,黄水疮,肾虚阳萎,血尿。
-
牛奶莓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奶莓:别名:红腺悬钩子来源:蔷薇科牛奶莓RubussumatranusMiq.,以匍匐枝的细根或块根入药。生境分布: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功能主治:主治妇女产后寒热,腹痛,食欲不振。5两,切碎炒燥,加祁艾叶4~5片,水煎,冲红糖、黄酒,早晚饭前各服1次。
-
托盘根
概述:托盘根为中药名,出自《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蔷薇科植物山楂叶悬钩子RubuscrataegifoliusBunge的根。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功在祛风,利湿,解毒。1.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肝炎。2.捣敷治丹毒。化学成分:根含β-谷甾醇、熊果酸、胡萝卜苷等。
-
小悬钩子
别名:莓子、覆盆子[青海]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石生悬钩子RubussaxatilisL.,以全株及果实入药。夏末果实近成熟时,摘取果实,于沸水中微浸,捞出,晒干。性味:全株:苦、微酸、平。功能主治:全株:补肝健胃、祛风止痛。用于急性、亚急性肝炎,食欲不振,风湿性关节炎。果:补肾固精。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紫泡
拼音名:ZǐP o别名:栽秧泡、硬枝黑琐莓、覆盆子、红刺泡、黑托盘、多叶悬钩子来源:蔷薇科紫泡RubusfoliolosusD.Don,以根、果入药。治痢疾,腹泻,风湿关节痛,痛风,急、慢性肝炎,月经不调,小儿疳积,挫伤疼痛,湿疹,皮肤化脓感染,口腔炎,咽颊炎,牙龈炎,泌尿道结石,神经衰弱,遗精,早泄。
-
托盘
《中医大辞典》·托盘:托盘为中药名,出自《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主治阳痿,遗精,尿频,遗尿。《全国中草药汇编》·托盘:别名:树莓、牛迭肚来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山楂叶悬钩子RubuscrataegifoliusBunge,以果实和根入药。夏秋采摘成熟果实,直接晒干或先在沸水中浸一下再晒至全干。根:祛风利湿。
-
倒生根
《*辞典》:倒生根: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DǎoShēnɡGēn别名:乌泡倒触伞、两头草、乌龙毛(《重庆草药》),过江龙(《陕西中草药》)。原形态:插田泡,又名:大麦莓(《摘元方》),插田藨(《纲目》),端阳莓、朝鲜悬钩子。雌蕊多数,花柱近顶生。性味:酸咸,平。治劳伤吐血,鼻衄,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
红花锦鸡儿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沟边或灌丛中。性味:甘微辛,平。归经:入肝、脾经。功能主治:健脾强胃,活血催乳,利尿通经。治虚损劳热,阴虚喘咳,淋浊白带。③治乳少:红花锦鸡儿配大力子根,炖猪蹄吃。④治淋浊:红花锦鸡儿配马先蒿,煎汤服。⑥治阳痿及子宫脱出:红花锦鸡儿配淫羊藿,鹿冲,煎汤服。
-
红花绿绒蒿
《*辞典》:红花绿绒蒿: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拼音名:H nɡHuāLǜR nɡHāo别名:阿柏几麻鲁(藏名)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红花绿绒蒿的花茎及果实。生境分布:生于林缘、沟边、山坡草地。归经:入肝、肾经。功能主治:镇痛,止咳,固涩,抗菌。③治遗精,白带,肾性水肿:红花绿绒蒿配悬钩子根、峨参,炖肉吃。
-
空筒泡
别名:树莓、多腺悬钩子、雀不站、红毛巾、钻地风来源:蔷薇科空筒泡RubusphoenicolasiusMaxim.,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江苏、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