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鳞草
豆科植物排钱树的叶·《中医大辞典》·龙鳞草:龙鳞草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的排钱草之别名。性味:淡,微苦,平。功能主治:解表清热,祛风利湿,活血消瘀。化学成分:全草含蟾毒色胺及其甲醚,N,N-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N-甲基色胺,禾草碱等生物碱。主治:鼻瘜肉,过敏性鼻炎;
-
翠羽草
来源:为卷柏科植物翠云草的全草。分枝向上层伸,其上复为互生、羽状、又状分枝的小枝,末回小枝连叶宽4~孢子叶密生,向上,卵状披针形,长2.5毫米,有中脉。小孢子基部有冠毛状突出物,中部有多枚成行的小刺。治黄疸,痢疾,水肿,风湿痹痛,咳嗽吐血,喉痈,痔漏,刀伤,烫伤。⑤《福建民间草药》:利尿,逐水,止痢。
-
排钱草
枝纤细,被柔毛。化学成份:全草含蟾毒色胺、N,N-二甲基色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5-甲氧基-N-甲基色胺、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等多种色胺衍生物和禾草碱。①《生草药性备要》:消风热,浸酒去瘀生新,治小儿马牙疳,又治跌打。附方:①治感冒、发热:排钱草干叶三至六钱,水煎服。
-
排钱树
拼音名:P iQi nSh 别名:排钱草、虎尾金钱、钱串草、串钱草、叠钱草、阿婆钱、龙鳞草、午时合来源:豆科山蚂蝗属植物排钱树Desmodiumpulchellum(L.夏秋采收,夏季切碎,晒干或鲜用。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软坚散结。用于感冒发热,疟疾,肝炎,肝硬化腹水,血吸虫病肝脾肿大,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
石上柏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抗癌。1.治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眼结膜炎,风湿痛,湿热黄疸,胆囊炎,急性泌尿系感染。用本品15~《全国中草药汇编》·石上柏:拼音名:ShíShànɡBǎi别名:深绿卷柏、地侧柏、梭罗草、地梭罗、金龙草、龙鳞草来源: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深绿卷柏SelaginelladoederleiniiHieron.,以全草入药。
-
鱼鳞甲
拼音名:YúLínJiǎ别名:土毛地黄、拉狸甲、拦狸莲、龙鳞草、台地黄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台闽苣苔的全草。叶片稍不对称,椭圆形,狭倒卵形或长圆形,长4.5-24cm,宽2.8-10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有牙齿或小牙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被短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陡岩阴处或林中。
-
鸡骨草
1.治黄疸型肝炎,胃痛,风湿骨痛,跌打瘀血内伤。化学成分:鸡骨草全草含相思子碱,胆碱,甾醇化合物、黄酮类、氨基酸、糖类。鸡骨草的药典标准:品名:鸡骨草JigucaoABRIHERBA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Abruscantoniensis。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凉。归肝、胃经。用于湿热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
-
石门坎
概述:石门坎为中药名,出自《广西本草选编》,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鸡骨草之别名。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止痛。1.治黄疸型肝炎,胃痛,风湿骨痛,跌打瘀血内伤。2.鲜叶捣敷乳痈,蛇咬伤。化学成分:全草含相思子碱,胆碱,甾醇化合物、黄酮类、氨基酸、糖类。本品具有免疫增强的作用。
-
荷莲豆草
拼音名:H Li nD uCǎo别名:荷莲豆菜、野雪豆、月亮草、除风草、水蓝青、水冰片、野豌豆草、野豌豆尖、眼睛草、两面青、螺蚬草、青蛇儿、龙鳞草来源:石竹科荷莲豆草属植物荷莲豆草DrymariadiandraBlume[D.cordataauct.non(L.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便,活血消肿,退翳。外用治骨折,疮痈,蛇咬伤。
-
红母鸡草
《中医大辞典》·红母鸡草:红母鸡草为中药名,出自《南宁市药物志》,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鸡骨草之别名。化学成分:全草含相思子碱,胆碱,甾醇化合物、黄酮类、氨基酸、糖类。化学成份:根含液体生物碱约0.05%,从中分离出N,N-二甲基色胺及其Nb氧化物、下箴刺桐碱、大麦芽碱、N-甲基酪胺、β-苯乙胺等。
-
午时合
概述:午时合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的排钱草之别名。性味:淡,微苦,平。功能主治:解表清热,祛风利湿,活血消瘀。治感冒发热,风湿性关节炎,腹水,锁喉风,跌打瘀肿。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化学成分:全草含蟾毒色胺及其甲醚,N,N-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N-甲基色胺,禾草碱等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