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伯糖
D-阿拉伯糖除含于一部分植物糖苷中外,几乎在自然界中是找不到的,而L-阿拉伯糖则以植物界为中心广泛分布着,在松或杉的心材中呈结合状态或游离状态存在。与D-木糖是4-差向异构体的关系,在生物体内经由α-D-葡萄糖-1-磷酸→UDP-D-葡萄糖→UDP葡糖醛酸→UDP-D-木糖,由特异的差向异构酶的反应生成UDP-L-阿拉伯糖。
-
注射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
2.2原粉:2.2.1生产用种子将检定合格的工作种子批菌种在葡萄糖-酵母浸粉培养基中于26~3.2半成品检定:无菌检查。3.3.3.4聚山梨酯80含量测定取本品10瓶,分别加入适量纯化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精密量取1.0ml,按聚山梨酯80残留量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H)进行测定,每瓶含聚山梨酯80应小于1mg。
-
阿拉伯半乳聚糖
阿拉伯半乳聚糖是阿拉伯糖与半乳糖组成的中性多糖。在针叶树的木质部中大量含有此糖,特别在落叶松(Larix)中可达25%。可用水从木粉中提取。L-阿拉伯糖与D-半乳糖的含量比一般为1∶5—6。为具有很多分支的结构,在β-1,3或β-1,6-键的半乳糖链中接有β-1,3-键的阿拉伯糖侧链。
-
多足蕨
拼音名:DuōZú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多足蕨和东北多足蕨的根茎。孢子囊群圆形,棕黄色,着生于每组侧脉的基部上侧小脉顶端,位于中脉和叶边之间。叶含花粉烷甾醇,槲皮素(qucercetin),芸香甙(rutin),烟花甙(nicotiflorin),槲皮素丙糖甙(qucercetintrioside),蔗糖,绿原酸,鞣质(tannin)。
-
落地生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落地生根:拼音名:Lu D ShēnɡGēn别名:打不死、脚目草来源:景天科落地生根属植物落地生根Kalanchoepinnatum(L.外用治痈疮肿毒,乳腺炎,丹毒,瘭疽,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烧烫伤,中耳炎。雄蕊8,着生于花冠管基部,与花冠管合生,花丝长,花药紫色;⑧治关节肿痛落地生根鲜全草一两。
-
野三七
拼音名:YěSānQī别名:香刺、土三七、竹节七、白三七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屏边三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stipuleanatusTsaietFeng采收和储藏:秋季挖取块根,除去泥沙及细根,晒干或烘干。茎基鳞片宿存、叶互生,掌状复叶,3片 生于茎顶;花淡绿色,花瓣5,长卵形至长椭圆形;主跌打损伤;
-
阻遏物
阻遏物(repressor)是基于某种调节基因所制成的一种控制蛋白质,具有抑制特定基因(群)产生特征蛋白质的作用。可是象大肠杆菌阿拉伯糖分解酶系的操纵子调节基因araC所生成的蛋白质,虽可作为阻遏物进行负调节,但是一当与阿拉伯糖结合,就会使操纵子的转录积极地进行,而成为正调节物质。
-
梨果仙人掌
拼音名:LíGuǒXiānRénZhǎnɡ别名:仙人掌、霸王树、火焰、神仙掌、印度无花果来源: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梨果仙人掌的根及茎。茎节长圆形至匙形,长20-60cm,厚而平坦,蓝粉色。所有四个酸性部分含不同比例的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和木糖。性味:苦;性寒归经:脾;凉血解毒。主肺热咳嗽;
-
棒状菌群
根据《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第8版),棒状菌群包括棒杆菌属、节杆菌属、纤维单胞菌属、短杆菌属、库特氏菌属和微杆菌属6属。胞壁含有消旋二氨基庚二酸、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等;为好氧和兼性厌氧菌;本属内有人畜的致病菌,如白喉棒杆菌引起羊、马等温血动物溃疡性淋巴管炎;专性好氧菌。
-
白果树皮
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拼音名:B iGuǒSh P 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树皮。木质部分含纤维素41%,半纤维素26%,木质素33%,葡萄糖甘露聚糖(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聚糖),阿拉伯糖-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聚糖,大量棉子糖。心木用乙醚提取,得挥发油5%(其中含倍半萜成分银杏酮),d-芝麻素0.52%以及一种熔点为77~
-
车桑子叶
单叶互生;萼片4,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约3mm,先端钝,雄蕊7或8,花丝长不及1mm,花药长2.5mm,内屈,有腺点;蒴果倒心形或扁球形,2或3翅宽1.8-2.5cm,种皮膜质或纸质,有脉纹。此外,该植物还含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阿拉伯糖、葡萄糖、鼠李糖和绿原酸(Chlorogen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等。
-
刺楸树根
《*辞典》:刺楸树根: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C QiūSh Gēn别名:刺五加(《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根或根皮。化学成份:根含多糖,水解后得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酒煎内服。(江西《草药手册》)④治骨折:刺揪根、三月泡根、大母猪藤根、水麻叶各等分(鲜用)。
-
刺沙蓬
《*辞典》:刺沙蓬: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拼音名:C ShāP nɡ别名:猪毛菜、大翅猪毛菜(《东北植药图志》),扎蓬棵(《中国药植图鉴》),风滚草(《吉林中草药》)。化学成份:含甜菜碱、琥珀酸、草酸及由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半乳糖醛酸和氨基糖构成的多糖。性味:苦,凉。归经:入肝、肾经。
-
番石榴果
拼音名:FānShíLiuGuǒ别名:拿(火巴)果、嗽叭果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成熟果实。种子卵圆形,淡白色。又含萹蓄甙(avicularin)。2.止血作用:从番石榴提取的并没食子酸给家免静注20mg/kg,可使平均凝血时间缩短51%。性味:味甘;性平功能主治:健脾消积;涩肠止泻。注意:热毒血痢禁服。
-
桂竹香
拼音名:GuìZhúXiānɡ英文名:FlowerofCommonWallflower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桂竹香植物香花。生境分布:原产欧洲。花萼4片分离,阔披针形,先端渐尖,长0.5-1cm,绿色或绿褐色。还含挥发性的异硫氰酸甲酯(methyl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异丙酯(isopropylisothiocyanate)。肝经功能主治:润肠通便;
-
红楠皮
《*辞典》:红楠皮: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H nɡN nP 来源:为樟科植物红楠的根皮或树皮。根含苄基异喹啉生物碱:N-去甲亚姜罂粟碱和牛心果碱。心材含廿四烷酸、槲皮素,dl-儿茶精等。叶含粘液质是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其粘多糖部分的组成成分是阿拉伯糖、木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
-
胡桃叶
化学成份:叶含没食子酸,缩没食子酸、反油酸、α-和β-蒎烯、柠檬烯、1,8-桉叶素、胡桃叶醌、α氢化胡桃醌葡萄糖甙、β-胡萝卜素、胡桃甙、槲皮素-3-α-L-阿拉伯糖甙、金丝桃甙以及有高抗炎作用的多酚复合物。功能主治:治白带,疥疮,象皮腿。(江苏《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摘录:《*辞典》
-
黄麻叶
《*辞典》:黄麻叶: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Hu nɡM Y 来源:为橡树科植物黄麻的叶。化学成份:叶含黄麻甙、矢车菊素单糖甙、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及具有苦味的黄麻酮、黄麻属醇、黄麻醇甙,黄麻醇甙是黄麻醇甙元的葡萄糖甙。性味:①《现代实用中药》:苦,温,无毒。功能主治:理气止血,排脓生肌。
-
回回豆
《*辞典》:回回豆:出处:《饮膳正要》拼音名:Hu Hu D u别名:胡豆(《本草拾遗》),回鹘豆(《契丹国志》),那合豆(《救荒本草》)。碳水化合物中除淀粉和粗纤维外,尚含阿糖配葡聚糖0.8~幼苗中还分得多种黄酮成分,其中有异甘草素及其4 -葡萄糖甙,3,4 ,7-三羟基黄酮和鹰嘴豆芽紊7-葡萄糖甙。
-
龙牙楤木叶
萼无毛,长约1.5mm先端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子房下位,5室,花柱5,离生或基部合生。药理作用:辽东楤木叶中提得总三萜皂甙静脉注射10mg/kg于猫或家兔时,可使血压下降20%-25%,持续15分钟,降压作用不被阿托品所对抗,皮下注射1.25-5mg/kg于小鼠,可显着降低水合氯醛、巴比妥钠等对动物的麻醉作用。主湿热泄泻;
-
骆驼蓬子
《*辞典》:骆驼蓬子:出处:《新疆中草药》拼音名:Lu TuoP nɡZǐ来源:为蒺藜科植物骆驼蓬的种子。多糖的组成中有半乳糖、半乳糖醛酸、木糖、阿拉伯糖和痕量鼠李糖。对在位蛙心,3毫克骆驼蓬碱可使心率变慢而振幅增加,此时即使再加2毫克乙酰胆碱也不致引起心跳停止;功能主治:治咳嗽,小便不利,四肢麻木,关节酸痛。
-
苏黄耆
出处:《江苏植药志》拼音名:SūHu nɡQ 别名:土黄芪、献干粮、狗干粮(《陕西中草药》)。小苞片3,披针形;果熟期7月。化学成份:含脂肪油(中含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蜡(主为廿八烷)、植物甾醇、硝酸钾、氯化钾、硫酸钙、阿拉伯糖、粘液质、树脂和焦油状物。②《陕西中草药》:补中益气,托疮毒,利尿,通乳。
-
棒状杆菌属
棒状杆菌属是棒状菌群的1属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胞壁多糖主要是阿拉伯糖和半乳糖。与分枝杆菌属、奴卡氏菌属和放线菌属相似,有交叉反应。根据在亚碲酸钾培养基上菌落的特点和生化反应特性分为重型、轻型和中间型,3型的产毒株对人类均有致病作用。还有一些生物学特性与白喉杆菌类似的细菌,称为类白喉棒状杆菌。
-
多糖
多糖(polysaccharide)是指聚合度(DP)≥10的碳水化合物。多糖最普通的成分是D-葡萄糖、D-果糖,D-半乳糖、D-甘露糖等己糖和D-阿拉伯糖、D-木糖等戊糖以及糖醛酸、糖胺等。另一类为动植物的贮存养料,可溶于热水成胶体溶液,可经酶催化水解释放单糖以供应能量,如淀粉、肝糖元等。
-
树胶
树胶是植物体的裂口或破伤处所分泌出的一种保护性的稠厚液体,在空气中逐渐干燥,形成无定形、质脆、透明或半透明的固体,遇水能膨胀或胶溶成粘稠状的胶体溶液,在乙醇或大多数有机溶剂中均不溶解,如在其水溶液中加入乙醇即可产生白色无定形沉淀。树胶在医药工业中常用作乳化剂、混是剂,常用的有阿拉伯胶、西黄茂胶等。
-
Wohl递降反应
醛糖首先与羟胺反应转变成肟,将所形成的肟与乙酸酐共热发生乙酰化,再失去一分子乙酸得到五乙酰的腈,然后在甲醇钠的甲醇溶液中进行酯交换反应,并消除一分子氰化氢得到减少一个碳原子的醛糖。例如由葡萄糖得到阿拉伯糖:反应实例:参考文献:[1]A.Wohl,Ber.,1893,26,730;
-
丝莼
概述:丝莼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即《名医别录》记载的莼的别名。别名:丝莼、马蹄草、缺盆草、锦带、马粟草。性味归经:甘,凉。入肝、脾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呕。2.治痈疽疔毒。叶背分泌黏液,其组成中含L-阿拉伯糖、L-岩藻糖、D-半乳糖、D-葡萄糖醛酸、D-甘露糖、L-鼠李糖、D-木糖等。
-
地松
概述:地松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本草拾遗》记载的漆姑草之别名。别名:珍珠草、羊儿草、地松、瓜槌草。性味:苦,凉。2.治漆疮,捣汁外搽;化学成分:本品含6,8-二葡萄糖基芹菜素、葡萄糖基芹菜素、6-阿拉伯糖基-8-葡萄糖基芹菜素等,又含挥发油。煎剂镇痛、祛痰,兴奋兔肠平滑肌,对血压先升后降。
-
紫芝多糖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izhiDuotangPian标准编号WS3-B-2241-96本品为紫芝多糖粉制成的糖衣片。另取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阿拉伯糖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各含10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注紫芝多糖为多孔菌科灵芝属植物紫芝(GanodermaSinensezhaoXuetzhang)的培养物中提取的总多糖体。
-
合子
概述:合子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为《南方草木状》记载的榼藤子之别名。功能主治:功在行气止痛,利湿消肿止血。治胃痛,疝气痛,黄疸,脚气水肿,痔疮,脱肛,血痢,便血。化学成分:种子含肉豆蔻酸等脂肪油,还含榼藤酰胺。对哺乳类动物主要会引起溶血,显示内脏血管扩张,死于呼吸衰竭。
-
筀笋
原形态:筀竹(《唐本草》),又名:桂竹(《本草图经》)。叶片披针形,长8~花枝具叶,小穗丛长约5厘米,着生枝端;佛焰苞椭圆形,长约2厘米,外面具毛,边缘生微毛,先端具1枚针形而长约1厘米之缩小叶;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或平原。化学成份:含戊聚糖、木质素、半纤维素、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及大量阿拉伯糖。
-
红树皮
拼音名:HónɡShùPí别名:五梨跤、五脚里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木榄的树皮或根皮。单叶对生;还含鼠李糖(rhamnose),阿拉伯糖(arabinose),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木糖(xylose),甘露糖(mannose),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acid)。性味:味苦;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泻止血。热毒泻痢;
-
黄接骨丹
《*辞典》:黄接骨丹: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Hu nɡJiēGǔDān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山马菜的根。单叶对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地及平原。化学成份:含尖叶丝石竹甙,系棉根皂甙元与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鼠李糖、葡萄糖所成的多糖甙。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
-
茴香茎叶
《*辞典》:茴香茎叶:出处:《药性论》拼音名:Hu XiānɡJīnɡY 别名:茴香菜(《千金 食治》),草蘹香(《本经逢原》),香丝菜(《植物名实图考》)。④《南京民间药草》:煎服,顺气发汗;(《食疗本草》)②治恶毒痈肿,或连阴髀间疼痛急挛,牵入少腹不可忍:茴香苗叶,捣取汁一升服之,日三、四用,其滓贴肿上。
-
榼藤子
来源:为豆科植物榼藤的种子。近从种子中分离出有抗肿瘤作用的皂甙元,酸解产生榼藤子酸、阿拉伯糖、木糖。②《本草拾遗》:主五痔,喉痹,以仁为粉,微熬,水服一、二匕。③《开宝本草》:治小儿脱肛血痢泻血,并烧灰服,或以一枚割瓤熬研,空腹热酒服二钱。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或烧存性研末,0.5~
-
木棉根
《中医大辞典》·木棉根:木棉根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所著的《岭南采药录》。性味:甘,凉。1.治慢性胃炎,溃疡病,产后浮肿,赤痢,风湿痹痛,瘰疬。煎服:15~浸酒搽或捣敷。化学成份:根含蛋白质、脂类、鞣质、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淀粉、胶质等。"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
-
小果排草
拼音名:XiǎoGuǒPáiCǎo别名:合血香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小果香草的全草。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向上渐次变狭成卵状披针形,长1.5-3(-6)cm,宽0.7-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很少近圆形,边缘微呈波状,无毛或幼时上面疏被小刚毛,下面被短柄腺体,两面网脉明显。性味:甘;止咳平喘。
-
玉米轴
《中医大辞典》·玉米轴:玉米芯为中药名,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性味:甘,平。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穗轴。化学成份:含有能抗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的多糖,水解可得木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功能主治:健脾利湿。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泄泻。(《重庆草药》)③治婴儿血风疮:红包谷心烧灰,麻油调敷。
-
猪耳掌
拼音名:ZhūěrZhǎnɡ来源: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猪耳掌的茎。顶端分枝的茎节扁平,叶状;小窠散生于茎节上,通常生1-2枚针刺。化学成份:全草的浆液含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由阿拉伯糖(arabinose),半乳糖(galactose),鼠李糖(rhammose),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acid)和少量木糖(xylose)组成[1]。
-
硫酸西索米星
与相对保留时间0.77处杂质峰的分离度应大于3.0;重金属: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测定法: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西索米星0.5mg的溶液,摇匀,精密量取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
尿戊糖
概述:戊糖尿尿液中出现的主要是L-阿拉伯糖和L-木糖。在食用枣、李子、樱桃及其他果汁等含戊糖多的食品后,一过性的出现在尿液中,后天性戊糖增多症,是因为缺乏从L-木酮糖向木糖醇的转移酶,尿中每日排出木酮糖4~附注:(1)机体在应激状况下,如精神刺激、激烈运动也可出现暂时性尿戊糖异常。相关疾病:糖尿病
-
马粟草
概述:马粟草为中药名,出自《现代实用中药》,为《名医别录》记载的莼之别名。别名:丝莼、马蹄草、缺盆草、锦带、马粟草来源及产地:睡莲科植物莼菜BraseniaschreberiJ.F.Gmel.的茎叶。性味归经:甘,凉。叶背分泌黏液,其组成中含L-阿拉伯糖、L-岩藻糖、D-半乳糖、D-葡萄糖醛酸、D-甘露糖、L-鼠李糖、D-木糖等。
-
莼
《*辞典》:莼:出处:《别录》拼音名:Ch n别名:茆((诗经》),屏风(《楚辞》),凫葵(《毛诗传》),虊(《说文》),水葵(陆玑《诗疏》),水芹(《齐民要术》),露葵(《颜氏家训》),丝莼(《唐本草》),马蹄草、缺盆草(《经验良方》),锦带(《纲目》),马粟草(《现代实用中药》)。久食损毛发。
-
莼菜
概述:莼菜为睡莲科植物药菜的嫩茎叶,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鲜美滑嫩,为珍贵蔬菜之一。莼菜的食疗功效:莼菜性寒、味甘,入肝、脾经,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止呕等作用。主治高血压病,泻痢,胃痛,呕吐,反胃,痈疽疔肿,热疖。
-
肥皂荚
《全国中草药汇编》:肥皂荚:拼音名:F iZ oJi 别名:肉皂荚、肥猪子来源:豆科肥皂荚属植物肥皂荚GymnocladuschinensisBaill.,以果实及种子入药,树皮及根也入药。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疔疮肿毒。大肠经功能主治:涤痰除垢;2.《本经逢原》:肥皂荚,除顽痰垢腻,不减二皂(牙皂、长皂)。
-
白饭豆
苞片卵形,有隆起的脉,小苞片卵形,较萼稍长,有几条隆起的脉;未发芽种子的子叶和轴部分含豆甾醇、谷甾醇和少量菜油甾醇种皮含无色蹄纹天竺素、无色矢车菊素、五色飞燕草素、山柰酚、槲皮素、杨梅树皮素、蹄纹天竺素、矢车菊素、飞燕草素、矮牵牛素、锦葵花素等的3-葡萄糖甙;根含6-氨基嘌呤衍生物和鸟嘌呤衍生物。
-
诃子叶
《*辞典》:诃子叶:出处:《纲目》拼音名:HēZǐY 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叶片。化学成份:含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等。还含鞣质约10%。功能主治:《纲目》:下气消痰,止渴及泄痢,煎饮服。
-
红瑞木
拼音名:HónɡRuìMù别名:椋子木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红瑞木的树皮、枝叶。化学成份:红瑞木的红色茎皮中含有矢车菊素3-半乳糖甙(cyanidin3-galactoside)即越橘花青甙(idaein),大量的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甙(cyanidin3-arabinoside)以及微量的飞燕草素单葡萄糖甙(delphinidinmonoglycoside)。目赤肿痛;
-
楝花
出处:《纲目》拼音名:Li nHuā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花。化学成份:花含黄酮甙:印楝花甙即杨梅树皮素-3 -L-阿拉伯糖甙,槲皮素-3-半乳糖甙,山奈酚-3-葡萄糖甙。功能主治:《纲目》:热痱,焙末掺之。
-
牡蛎肉
化学成份:近江牡蛎与大连湾牡蛎肉含糖元63.55%,牛磺酸1.3%,10种必需氨酸1.3%,无机盐(铜、锌、锰、钡、磷、钙)17.6%,谷胱甘肽,维生素A、B1、B2、D及F(即亚麻酸和亚油酸)。②《本草拾遗》: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解丹毒。③《医林纂要》:清肺补心,滋阴养血。②《本草求原》:脾虚精滑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