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化作用
氨化作用是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物产生氨的过程。很多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能分泌蛋白酶,在细胞外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氨基酸和氨(NH3)。氨化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有氧(O2)或无氧条件下,均有不同的微生物分解蛋白质和各种含氮有机物,分解作用较强的主要是细菌,如某些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和假单孢菌等。
-
Hofmann烷基化
卤代烷与氨或胺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脂肪族胺类:由于生成的伯胺亲核性通常比氨强,能继续与卤代烃反应,因此本反应不可避免地产生仲胺、叔胺和季铵盐,最后得到的往往是多种产物的混合物。用大过量的氨可避免多取代反应的发生,从而可得到良好产率的伯胺。
-
亚乙酸
药品说明书:别名:甲叶钙;醛氢叶酸钙;亚叶酸钙,亚乙酸,甲酰四氢叶酸钙外文名:CalciumFolinate适应症:常用作氨喋呤及氨甲喋呤过量时的解毒剂。此外,尚可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15日后疗效满意,可减至每日5mg,直至血象正常、症状消失。规格:注射液:3mg(1ml)。
-
Bucherer反应
萘酚及其衍生物在亚硫酸或亚硫酸氢盐存在下和氨进行高温反应,可得萘胺衍生物,反应是可逆的。反应机理:本反应的机理为加成消除过程,反应的第一步(无论从哪个方向开始)都是NaHSO3加成到环的双键上得到烯醇(Ⅱ)或烯胺(Ⅳ),它们再进一步互变异构为酮(Ⅲ)或亚胺(Ⅳ)。
-
红细胞还原型谷胱苷肽及稳定试验
化验结果意义:降低:谷胱甘肽合成酶(GSH-Syh)缺乏症、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酶(GS-SGR)缺乏症、r-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r-GCS)缺乏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酶类测定化验类别一:血液生化检查化验类别二:酶类测定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自体形成
自体形成(self-organization)某胚区形态雏形(pattern)的形成,是由其胚区本身固有条件决定的,而不是外部因素的作用,这一现象过程,在发生学上称为自体形成。例如对蝾螈预定外胚层的外植体,用氨处理而使之发生神经化时,则常之是眼、前脑、鼻等以一定的排列而分化;
-
精谷氨酸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用于防治肝昏迷、肝功能不全所致的高氨血症。用量用法:静注:用于高血氨症为每次50~100g,经12小时血氨浓度下降,维持量每次25g,每隔8小时1次,使用3~注意事项:注射过快,可引起暂时性恶心、呕吐和头昏。无尿患者忌用,肝硬变患者慎用。
-
酰胺酶
酰胺酶amidase为催化酰胺基水解生成羧酸、胺或氨反应的水解酶之总称。RCONHR′+H2O→RCOOH+NH2R′谷氨酰胺酶、尿酶等即属于酰胺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蛋白酶也具有水解氨基酸的酰胺作用。
-
酰胺植物
酰胺植物amideplant根据植物能把吸收与过多积累的氨(喜酸植物),大部分变为如天门冬酰胺那样的酰胺,而认为是解毒植物。但与酸性植物的区别并不那么明显。即使是典型的酰胺植物(豆类),酰胺氨的比值也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细胞液的pH越大则变化也越大
-
洋苏木因
洋苏木因是染黑色的天然染料。从洋苏木提出物与氨用空气处理制得。红棕色晶体,带有黄绿色金属光泽。微溶于水、醇、醚。不溶于苯,氯仿。易溶于氨,呈棕紫色。溶于稀氢氧化钠中,呈亮红色。与重金属能生成盐类。洋苏木因可用于动物组织,如细胞核的染色。洋苏木因水溶液可与铝、铬、铁、锡等形成黑色色淀。
-
有机磷类杀鼠剂
概述:有机磷类杀鼠剂,主要有毒鼠磷、溴代毒鼠磷、除鼠磷等,它们中毒机制、临床表现和解救措施基本上同有机磷杀虫剂,但有少数品种,还有自身的特点。有机磷类杀鼠剂的主要品种:毒鼠磷:毒鼠磷为白色粉末或结晶。大鼠经口LD50为3.5~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氯仿、苯,易溶于二氯甲烷。小鼠经口LD50为10mg/kg。
-
Hantzsch合成法
两分子b-羰基酸酯和一分子醛及一分子氨发生缩合反应,得到二氢吡啶衍生物,再用氧化剂氧化得到吡啶衍生物。这是一个很普遍的反应,用于合成吡啶同系物。
-
治疗肝昏迷药
药理作用主要纠正肝脏对由氨转化环节发生障碍而致的血氨过多,减轻肝昏迷和脑病症状。相关出处新编药物学相关药品氨酪酸、谷氨酸、谷氨酸钾、谷氨酸钠、乳果糖、盐酸精氨酸
-
葛谷
《*辞典》:葛谷:出处:《本经》拼音名:GěGǔ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种子。化学成份:种子含油15%及γ-谷氨酰基苯丙氨酸。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②《医林纂要》:甘咸,寒。功能主治:①《本经》:主下痢。②《纲目》:解酒毒。③《医林纂要》:补心,清肺。
-
氨基
氨分子(NH3)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一价原子团(—NH2)叫做氨基。伯胺(R—NH2)、氨基酸()、酰胺()等有机物分子都含有氨基。引入氨基,会增加化合物的碱性。2.氨分子中去掉两个和三个氢原子后剩余的两价原子团(—NH—)和三价原子团()分别叫亚氨基和次氨基。
-
硝化杆菌
硝化杆菌是细菌的一科。包括一切能通过氧化氨或亚硝酸获得能源,并以二氧化碳为唯一碳源的自养细菌。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分为两个群:①硝化细菌群,氧化亚硝酸为硝酸取得能源。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中,对于自然界的氮素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配离子在形成时建立平衡,这时的平衡常数符号是K稳。建立这个平衡时的平衡常数,即铜氨配离子的稳定常数是实际上中央离子跟配体配合时,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因此有逐级稳定常数,如K稳1、K稳2等。配离子的稳定常数可以计算配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判断配合反应中沉淀形成和溶解的可能性。
-
侧耳
《全国中草药汇编》:侧耳:别名:北风菌、蚝菌、杂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侧耳Pleurotusostreatus(Jacq.exFr.)Quel.,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生阔叶树的树干上。药理作用:菌丝体乙醇提取物含17种游离基酸和缩氨酸,浓度很高(蛋氨酸和苯丙氨酸除外),因此可以有效的用作病人的营养品。性味:微咸,温。
-
Demjanov重排
环烷基甲胺或环烷基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环扩大与环缩小的产物。如环丁基甲胺或环丁胺与亚硝酸反应,除得到相应的醇外,还有其它包括重排的反应产物:这是一个重排反应,在合成上意义不大,但可以了解环发生的一些重排反应。反应机理:反应实例:1-氨甲基环烷醇也能发生类似的重排反应,详见Tiffeneau-Demjanov重排。
-
Mannich反应
含有a-活泼氢的醛、酮与甲醛及胺(伯胺、仲胺或氨)反应,结果一个a-活泼氢被胺甲基取代,此反应又称为胺甲基化反应,所得产物称为Mannich碱。
-
Paal-Knorr反应
1,4-二羰基化合物在无水的酸性条件下脱水,生成呋喃及其衍生物。1,4-二羰基化合物与氨或硫化物反应,可得吡咯、噻吩及其衍生物。
-
二甲胺溶液
概述:二甲胺溶液为中闪点液体,有异臭,浓时如氨味;易燃,受热极易气化,同时与空气混合至一定比例时,成为爆炸性气体,遇火种易爆炸;蒸汽有毒,水溶液呈碱性,有腐蚀性。
-
2,2-偶氨二异丁腈
2,2一偶氨二异丁腈为易燃固体,遇火星、高温或与氧化剂接触后,受摩擦、撞击,有引起燃烧爆炸危险。
-
N,N,N,N-四甲基乙二胺
N,N,N,N-四甲基乙二胺为中闪点液体,遇热、明火、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危险。沸点:121-122℃,相对密度:[水=1]:0.78;外观性状:无色透明液体,稍有氨味;能与水乙醇和其它有机溶剂混溶。主要用途:用作生化试剂,环氧树脂交联剂,也是季胺化合物中间体。
-
胞壁酸
胞壁酸即3-O-α-羧乙基-D-葡萄糖胺。为D-葡萄糖胺与D-乳酸的3-O-醚。是构成细菌细胞壁的胞壁的肽聚糖的氨糖的一种。
-
氨基水解酶
氨基水解酶为水解断开氨基而生成氨的酶的总称。对于腺嘌呤、腺苷、AMP、胞苷均各有其专一性的酶,而生成相应的OH基化合物。
-
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一群称为硝化细菌的土壤细菌,在好氧条件下氧化氨生成亚硝酸,再氧化亚硝酸生成硝酸,此作用称为硝化作用。高等植物及藻类能够直接从土壤或海洋中摄取的硝态的无机氮,是通过这种生物学作用而形成的,在自然界氮的循环中,这种氧化过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
临界压力
临界压力指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力(压强)。就是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也就是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各种物质的临界压力(压强)不同,如氧是4.87兆帕(49.7公斤力/厘米2),氨是11兆帕(112.2公斤力/厘米2),氯是7.46兆帕(76.1公斤力/厘米2)等。
-
临界温度
临界温度指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温度。就是加压力使气体液化时所允许的最高温度。在这温度以上,物质只能处于气体状态,单用压缩方法不能使之液化。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如氧是-118.8℃,氨是132.4℃,氯是144.0℃等。
-
分解代谢
分解代谢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质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氨等)的过程,又称异化作用。分解代谢伴有蕴藏在大分子复杂结构中自由能的释放。
-
二聚物
2个相同的分子,其分子组成不变而互相结合时,得到1倍分子量的化合物称为二聚物,原来的基本化合物叫单体(mono—mer)。例如:异丁烯经过中间体——碳翁离子,聚合成二聚物。另外,乙烯由于光照生成二聚物环丁烷。分子组成发生变化的情况,分别叫做脱水聚会和氧化聚合。环缩二氨酸和木质素都属于这类二聚物。
-
DEAE-纤维素
DEAE-纤维素DEAEcellulose为二乙氨乙基纤维素。是阴离子交换纤维素之一。
-
尿气味
化验结果意义:当小便时闻到新鲜排出的尿液就有氨气味,可能为慢性膀胱炎或慢性尿潴留造成。进食大量大蒜、洋葱等有特殊气味的蔬菜和食物时,尿液可出现特殊气味。化验取材:尿液化验方法:尿常规检查化验类别一:尿常规检查化验类别二:尿液常规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3-二乙氨基丙胺
3-二乙氨基丙胺为可燃碱性腐蚀品可燃,遇明火、高温或接触氧化剂有发生燃烧危险。熔点:-60℃,沸点:165~170℃,相对密度:[水=1]:0.8260(20℃),[空气=1]:4.48,外观性状:无色液体,有氨的气味,与水混溶。主要用途:用作溶剂、萃取剂、环氧树脂固化剂及用于有机合成。
-
阻遏物蛋白
例如,大肠杆菌的色氨酸合成系统的酶类就是一种阻抑型的酶,其调节基因trpR的产物是对色氨酸操纵子特异的阻遏物蛋白,此阻遏物蛋白本身没有活性,一旦与作为辅阻遏物的色氨酸(或它的衍生物)结合,即变成色氨酸合成酶系的阻遏物,特异地与这个系统的操纵基因结合,阻遏此操纵子的mRNA的转录,从而抑制此酶类的合成
-
Favorskii反应
炔烃与羰基化合物在强碱性催化剂如无水氢氧化钾或氨基钠存在下于乙醚中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炔醇:液氨、乙二醇醚类、四氢呋喃、二甲亚砜、二甲苯等均能作为反应的溶剂。Chem.Zentr.,1905,II,1018.[2]A.Babayan,B.Akopyan,R.Gyuli-Kevhyan,J.Gen.Chem(U.S.S.R.),9,1631(1939);
-
Leuckart反应
醛或酮在高温下与甲酸铵反应得伯胺:除甲酸铵外,反应也可以用取代的甲酸铵或甲酰铵。反应机理:反应中甲酸铵一方面提供氨,另一方面又作为还原剂。
-
Knoevenagel反应
含活泼亚甲基的化合物与醛或酮在弱碱性催化剂(氨、伯胺、仲胺、吡啶等有机碱)存在下缩合得到a,b-不饱和化合物。
-
Kiliani氰化增碳法
糖在少量氨的存在下与氢氰酸加成得到a-羟基腈,经水解得到相应的糖酸,此糖酸极易转变为内酯,将此内酯在含水的乙醚或水溶液中用钠汞齐还原,得到比原来的糖多一个碳原子的醛糖。反应实例:参考文献:[1]H.Kiliani,Ber.,1885,18,3066.[2]E,Fischer,Ber.,1889,22,2204.[3]H.Kiliani,Ber.,1886,19,221,767,772,1128,3029;
-
Tiffeneau-Demjanov重排
1-氨甲基环烷醇与亚硝酸反应,得到扩大一个碳原子的环酮,产率比Demjanov重排反应要好。本反应适合于制备5-9个碳原子的环酮,尤其是5-7个碳原子的环酮。
-
麻风宁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疗效可能比氨苯枫好,疗程短,毒性低,无蓄积性。适用于对枫类药物过敏者。2次,以后逐渐增至每日100mg,服1日停1日,连服3月停1周。1日至多不超过150mg。注意事项:可有皮肤瘙痒,并能诱发麻风反应。规格:片剂:25mg。
-
二十一烷酸
概述:二十一烷酸为白色固体结晶。熔点74.3℃。沸点292℃(5.3kPa)。酸价171。可燃。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可与碱反应,可发生酯化、氨(胺)化反应。可采用石蜡氧化法制得。用于有机合成。分子式:CH3(CH2)19COOH
-
硝喹
药品说明书:别名:醋酸硝奎,硝奎适应症:用于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治疗与预防。与氨苯枫合用有协同作用。用量用法:根治间日疟:每日1次0.5~1mg/kg,连用7日。0.5mg/kg,连服3日。预防间日疟及恶性疟:口服25mg/次,每15日为1次。规格:片剂:12.5mg,25mg。
-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
英文名:ornithinecarbamyltransferase别名:血清鸟氨酶氨基甲酰转正常值:酶速率法:8~20U/L.化验结果意义:升高:急性病毒性肝炎急速升高,肝癌明显升高,慢性肝炎等。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酶类测定化验类别一:血液生化检查化验类别二:酶类测定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Arndt-Eister反应
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然后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酸反应机理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1),(1)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2),(2)发生重排得到烯酮(3),(3)与水反应生成酸,若与醇或氨(胺)反应,则得脂或酰胺反应实例参考文献[1]W.E.Bachmann,W.S.Struve,Org.Reactions,1942,1,38.[2]F.Arndt,B.Eist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