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缺血性疾病
2.脑缺血半暗区相对缺血核心区,在其周围的脑组织缺血后,血供减少,但依靠脑侧支循环,神经元尚未发生不可逆死亡,在一定时限内恢复血流,神经元可恢复功能。40%病人伴颅内动脉瘤。(3)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①适应证:A.骨质增生压迫颈神经根则有颈及肩部疼痛,少数有脑神经障碍,小脑体征,偶有半身运动及感觉障碍。
-
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静脉-颈外动脉(颞浅动脉)吻合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适应症: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静脉-颈外动脉(颞浅动脉)吻合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适用于:1.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而颈外动脉则由于通过颈部的侧支血管从椎动脉获得血液尚能保持通畅,但由于供血不足而产生脑缺血症状者。(4)吻合血管:做皮下隧道,将静脉经皮下隧道从锁骨下动脉处引向耳前切口。
-
控制性降压术
操作名称控制性降压术用品及准备1.术前应检查心血管与呼吸功能、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等。2.硝酸甘油起效与恢复时间较硝普钠稍缓慢。有条件最好使用注射泵给药。5.吸入麻醉药氟烷、异氟醚和七氟醚均可用于控制性降压,肺泡麻醉药浓度达1.5-2.0MAC以上即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减浅麻醉血压随之恢复。
-
颅内外血管连通术
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手术步骤:颅内外血管连通术的方法很多,分述如下:1.脑肌血管连通术(encephalo-myo-synangiosis,EMS):颞部马蹄形切口,皮瓣和肌瓣分别向下方翻开,肌瓣下的颅骨用铣刀切开或钻孔锯开,骨窗约5cm×6cm,硬脑膜放射状切开或切除,将肌瓣覆盖在裸露的脑表面,缝合固定在骨窗缘下的硬脑膜上。
-
颞浅动脉-移植血管-大脑前动脉吻合术
手术名称:颞浅动脉-移植血管-大脑前动脉吻合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脑缺血性疾病手术/其他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ICD编码:39.2811概述:1981年国内开始将自体的胃网膜动脉移植于颞浅动脉与大脑前动脉之间,以治疗大脑前动脉近侧段闭塞引起的脑缺血。3.术后行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观察吻合口通畅情况。
-
颈外动脉-静脉-大脑后动脉吻合术
手术名称:颈外动脉-静脉-大脑后动脉吻合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脑缺血性疾病手术/其他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ICD编码:39.2808概述:自1967年Yasargil和Donaghy开创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以治疗脑缺血疾病以后,各种形式的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层出不穷,计有数10种之多,各有其优缺点。3.脑血流量测定。
-
枕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吻合术
手术名称:枕-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别名:枕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吻合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脑缺血性疾病手术ICD编码:39.2802概述:此手术于1975年由Ausman首先开展。适应症:枕-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适用于小脑下后动脉从椎动脉发出点近侧段的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并有脑干缺血发作症状者。
-
椎动脉内膜切除术
手术名称:椎动脉内膜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脑缺血性疾病手术ICD编码:38.1202概述:椎动脉在解剖上分为4段:第一段从锁骨下动脉发出至进入第6颈椎的横突孔;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缝合完毕后先松开锁骨下动脉远侧段上的血管钳,然后依次松开近侧段、椎动脉和甲状颈干上的血管钳和动脉夹。
-
富马酸尼唑苯酮
药品说明书:药理作用:本品为新型咪唑类脑缺血性疾病改善药。(2)对脑梗塞形成的抑制作用。(1)神经系统:偶见意识低下(3.9%)、欲睡(1.2%)、镇静、不稳定、偏瘫。(6)肾脏:偶见肾功能检查值异常(血尿素氮、肌酸酐上升等,0.9%)。(4)饮酒或并用巴比妥类中枢抑制药可增强中枢抑制作用,不得已并用时应慎重。
-
大网膜颅内移植术
手术名称:大网膜颅内移植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脑缺血性疾病手术ICD编码:02.9901概述:1973年Goldsmith首先用带蒂大网膜覆盖在缺血的脑表面以建立侧支循环。3.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2.头部备皮按开颅术要求;将大网膜穿过颈部至头部的皮下隧道,覆盖于显露好的脑表面,其他手术步骤同带蒂大网膜脑移植术。
-
颈总动脉或锁骨下动脉-静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手术名称:颈总动脉或锁骨下动脉-静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脑缺血性疾病手术/其他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ICD编码:39.2807概述:1978年Story报告用大隐静脉移植于颈总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之间,以治疗颈动脉系统广泛性闭塞引起的脑缺血。注意不要损伤膈神经,左侧手术时勿伤及胸导管。3.颅内血肿。
-
颈总动脉-静脉-床突上颈内动脉吻合术
病人仰卧位,头转向对侧,术侧肩部垫高,使颈部伸展。结扎其所有分支,用肝素盐水冲净管腔内积血,穿入一根橡皮管内作为保护。用暂时性动脉夹阻断吻合口近、远侧的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吻合完毕后,取下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上的动脉夹,即见血液流入大隐静脉,暂时夹闭大隐静脉上端,用肝素盐水冲净其中的积血。
-
颞浅动脉-静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手术名称:颞浅动脉-静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脑缺血性疾病手术/其他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ICD编码:39.2805概述:自1967年Yasargil和Donaghy开创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以治疗脑缺血疾病以后,各种形式的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层出不穷,计有数10种之多,各有其优缺点。3.脑血流量测定。
-
脑膜中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手术名称:脑膜中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脑缺血性疾病手术/其他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ICD编码:39.2803概述:1979年Miller和Nishikawa分别报告用脑膜中动脉代替颞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吻合,以治疗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近侧段狭窄、闭塞引起的脑缺血。从脑膜的夹层中剥出长约5~
-
枕-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
手术名称:枕-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别名:枕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吻合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脑缺血性疾病手术ICD编码:39.2802概述:此手术于1975年由Ausman首先开展。适应症:枕-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适用于小脑下后动脉从椎动脉发出点近侧段的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并有脑干缺血发作症状者。
-
尼唑苯酮
尼唑苯酮的药理作用:尼唑苯酮为咪唑类脑缺血性疾病改善药,能改善大脑功能,抑制脑梗死形成,抗缺氧、抗过氧化,降低脑耗氧量,抗脑水肿,抗血噁烷A2作用及促进前列环素生成等。脑血管障碍病人与正常人血浆中原形药物浓度变化相似。尼唑苯酮的适应证:蛛网膜下腔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轻至中度)缺血引起的脑障碍。
-
硝唑芬酮
尼唑苯酮的药理作用:尼唑苯酮为咪唑类脑缺血性疾病改善药,能改善大脑功能,抑制脑梗死形成,抗缺氧、抗过氧化,降低脑耗氧量,抗脑水肿,抗血噁烷A2作用及促进前列环素生成等。脑血管障碍病人与正常人血浆中原形药物浓度变化相似。尼唑苯酮的适应证:蛛网膜下腔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轻至中度)缺血引起的脑障碍。
-
咪唑硝苯酮
尼唑苯酮的药理作用:尼唑苯酮为咪唑类脑缺血性疾病改善药,能改善大脑功能,抑制脑梗死形成,抗缺氧、抗过氧化,降低脑耗氧量,抗脑水肿,抗血噁烷A2作用及促进前列环素生成等。脑血管障碍病人与正常人血浆中原形药物浓度变化相似。尼唑苯酮的适应证:蛛网膜下腔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轻至中度)缺血引起的脑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