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S/T 665—2019 人群尿砷安全指导值
本标准适用于评估人群的砷暴露程度以及综合评价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控效果。3.1尿砷urinaryarsenic尿中砷元素的含量,以每升(L)尿中砷元素毫克(mg)数表示。A.4.2人群尿砷含量的几何均数超出人群尿砷安全指导值标准范围,可认为该人群存在高砷暴露风险,应进一步查清高砷暴露来源,评估暴露程度。
-
尿砷
(2)砷化氢发生装置。(5)高氯酸,ρ20=1.67g/ml。(6)氯仿。(7)无砷锌粒,10~(4)样品测定:样品经消化处理后并放冷,加30ml水,3ml1∶1硫酸,然后按标准曲线的绘制操作步骤进行,测定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砷的含量。急性砷中毒8.00~(2)发砷对诊断砷中毒很有价值,即使离砷接触数月至数年仍可测知。
-
GBZ 83—2013 职业性砷中毒的诊断
5.2慢性中毒:5.2.1轻度:长期密切接触砷及其化合物后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尿砷或发砷超过当地正常参考值,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a)手、脚掌跖部位皮肤角化过度,疣状增生,或躯干部及四肢皮肤出现弥漫的黑色或棕褐色的色素沉着,可同时伴有色素脱失斑;
-
职业性砷中毒
轻度:长期密切接触砷及其化合物后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尿砷或发砷超过当地正常参考值,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a)手、脚掌跖部位皮肤角化过度,疣状增生,或躯干部及四肢皮肤出现弥漫的黑色或棕褐色的色素沉着,可同时伴有色素脱失斑;b)慢性轻度中毒性肝病(见GBZ59);
-
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8周后的中毒恢复期,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称为迟发性周围神经病,主要见于多种有机磷农药和三氧化二化二砷中毒。感觉障碍表现为口周、舌和四肢远端麻木。相关药品:苯酚、氧、烟酰胺、甘油、依地酸钙钠、青霉胺、二巯丁二钠、硝普钠、腺苷、辅酶A、肌苷相关检查:一氧化碳、尿砷、血清尿酸、尿铅、尿卟胆原
-
砷
5.砷化氢中毒常有溶血现象。2.尿砷急性接触后6~治疗:砷中毒的治疗措施为:1.应迅速脱离现场,经口服急性中毒者,立即进行催吐,用微温水或生理盐水、1%硫代硫酸钠溶液等洗胃(虽已口服超过6h或已呕吐,仍应小心地洗胃)。2.迅速选用特效解毒剂,如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丙醇及青霉胺等(剂量及用法同汞中毒)。
-
三氧化二砷
45mg/kg(小鼠经口)。三氧化二砷可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生长,其机制与诱导3肝癌细胞发生凋亡有关,且凋亡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药代动力:本品静脉给药,组织分布较广,停药时检测组织中砷含量由高到低次为皮肤、卵巢、肝脏、肾脏、脾脏、肌肉、睾丸、脂肪、脑组织等。有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
急性砷化氢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外周血血红蛋白、尿潜血试验等血管内溶血实验室检查异常,尿量基本正常。4.3.2血液净化疗法有条件时,重度中毒病人应早期进行血浆置换治疗,以去除血液中的溶血产物和有毒物质。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应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5.4拉动采样器采气100ml,待检测管中指示颜色变化终止,即可从色柱所指示刻度,读出数据。
-
WS/T 211—2015 地方性砷中毒诊断
——修改了地方性砷中毒的定义;b)躯干非暴露部位皮肤有其他原因难以解释的弥散或散在的斑点状色素沉着和(或)边缘模糊的小米粒至黄豆粒大小不等的网形色素脱失斑点。5诊断:5.1皮肤病变分级:5.1.1掌跖部皮肤角化:Ⅰ级掌跖部有肉眼仔细检查可见和(或)可触及的3个及以上散在的米粒大小的皮肤丘疹样或结节状角化物。
-
尿液毒物检测
近年应用薄层层析法检验的正常值为0.3mg/L,用紫外光度比色法测得结果为0.8mg/L,而气相色谱法测出尿中马尿酸的平均浓度为1.1±00.15g/L或0.80±0.08g/L肌酐,苯磺酰氯比色法测得范围在0.16~糠醛:尿液中排出糠醛范围在微量到80mg/L之间。砷:尿砷0~5.07μmol/L,(二氨基联苯胺荧光比色法,溴代亚硒酸比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