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孢子虫
孢子虫隶属于顶复门(PhylumApicomplex)的孢子纲(ClassSporozoa)。全为寄生性。细胞内寄生阶段一般无运动细胞器,如有伪足则是摄食作用。无性生殖有裂体增殖(schizogony)产生裂殖子,以及孢子增殖(sporogony)产生具感染性的子孢子(sporozoite);有性生殖是通过雌雄配子结合进行的配子生殖(gametogony)。
-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
中文名称: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英文名称: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1分类类型:种分类:反转录病毒科正反转录亚科慢病毒属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艾滋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了洛杉矶地区有5名男性同性恋患上了卡氏肺囊虫肺炎。Env长度约为2589bp,其mRNA编码合成Vpu-Env糖蛋白前体。
-
HIV-1
中文名称: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英文名称: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1分类类型:种分类:反转录病毒科正反转录亚科慢病毒属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艾滋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了洛杉矶地区有5名男性同性恋患上了卡氏肺囊虫肺炎。Env长度约为2589bp,其mRNA编码合成Vpu-Env糖蛋白前体。
-
肉孢子虫病
肉孢子虫内字样母细胞或称木细胞增殖生成缓殖子。预后及预防:预防人肠肉孢子虫病应加强猪、牛肉、羊等动物的饲养管理,加强肉类卫生检疫,不食未熟肉类,切生熟肉的砧板要分开,对患者可试用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吡喹酮等治疗,有一定疗效,预防人肌肉肉孢子虫病,需加强终宿主的调查,防治其粪便污染食物和水源。
-
旅行者腹泻
在非洲极罕见。国内有学者对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237例旅行者腹泻患者进行病原学及感染因素调查,共检出致泻菌14种118株,检出率为49.79%,以致病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杆菌及变形杆菌为主。已用血清抗体滴度的变化来测定诺瓦克类病毒的流行、 状病毒和ETEC的鉴定。分泌性腹泻以补液疗法为主,病因治疗为辅;
-
孢子虫类
孢子虫类是原生动物门形走亚门的一纲,都是寄生种类,宿主为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被囊动物和脊椎动物等。
-
卡氏肺囊虫病
疾病别名肺孢子虫病,卡氏肺孢子虫病,肺囊虫病,肺孢子虫性肺炎,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PC疾病代码ICD:A07.8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卡氏肺囊虫病(pneumocystosis)是卡氏肺囊虫(pneumocystiscarinii)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2.病原治疗如在呼吸衰竭前进行抗孢子虫治疗,可大大降低病死率。
-
卡肺囊虫肺炎
起病缓慢,先有畏食、腹泻、低热,以后逐渐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未经治疗病死率为20%~卡氏肺孢子虫寄生部位限于肺泡腔,成熟包囊进入肺泡后破裂,囊内小体脱囊后发育为滋养体,滋养体紧贴肺泡上皮寄生,增殖,包囊多位于肺泡中央。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经纤支镜肺活检阳性率可达80%~
-
传播生殖
传播生殖是孢子虫类的一种生殖类型。进入寄主体内的孢子虫等营养体(trophzoite)通过无性繁殖分裂成许多裂殖子(merozoite),由裂殖子进一步产生裂殖子的过程(裂体生殖)完成后,便形成有性的配子母细胞。然后由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合子,进一步分裂最后变成孢子虫,又开始新的感染。
-
微孢子虫病
形态与生活史:成熟孢子为卵圆形,其大小因虫种而异,约为0.8—1μm×1.2—1.6μm,具折光性,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姬氏或HE染色,着色均较淡,孢子壁光滑。有些为孢子虫是在宿主细胞胞浆中的纳虫空泡内生长繁殖,有的则直接在宿主细胞胞浆中生长。症状体征:该虫所致典型特异性病变为局灶性肉芽肿、脉管炎及脉管周围炎。
-
瞎虻
概述:瞎虻是虻的俗称。虻可作为罗阿丝虫病的媒介,还能机械性传播野兔热和碳疽病。翅宽,透明或具色斑。雄虻以植物汁液为食,雌虻吸血,主要刺吸牛、马、驴等大型家畜的血,有时也侵袭其它动物和人。虻传播家畜的锥虫、血孢子虫、梨浆虫等原虫病,传染性贫血病毒以及人畜共患的土拉弗氏菌病和炭疽等细菌性疾病。
-
虻
概述:虻(horsefly)是昆虫纲双翅目短角亚目虻科(Tabanidae)种类。翅宽,透明或具色斑。约1周孵化为幼虫。雄虻以植物汁液为食,雌虻吸血,主要刺吸牛、马、驴等大型家畜的血,有时也侵袭其它动物和人。虻传播家畜的锥虫、血孢子虫、梨浆虫等原虫病,传染性贫血病毒以及人畜共患的土拉弗氏菌病和炭疽等细菌性疾病。
-
隐孢子病毒属
中文名称:隐孢子病毒属英文名称:Cryspo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双组分RNA病毒科隐孢子病毒属隐孢子病毒属成员:隐孢子虫病毒(Cryptosporidiumparvumviru)
-
巴贝虫
概述:巴贝虫(Babesia.spp)是寄生在人和脊椎动物红细胞内的原虫。f巴贝虫在蜱间传播方式有:①经卵传递:雌蜱吸血后,巴贝虫在蜱体内繁殖发育后,进入蜱卵巢,经卵传递给下一代蜱。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高热、头痛、眼球痛、肌肉与关节疼痛、鼻衄、淋巴结肿大、出疹等症状,一般在发热4d~
-
双组分RNA病毒科
每一个RNA片段是一个顺反子,体外转录和复制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双组分RNA病毒科病毒侵染真菌和植物,无明显症状,无已知的自然介体,侵染植物的病毒仅通过胚珠和花粉传播到种子的胚,种子传播是唯一已知的传播方式。本科感染植物的有α潜隐病毒属和β潜隐病毒属成员。
-
人芽囊原虫病
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多数为自限性。(2)空泡型虫体中心出现颗粒,转变为颗粒型虫体,虫体生殖颗粒发育成子细胞;疾病病因:凡粪便中排出人芽囊原虫的病人、带虫者或保虫宿主都可成为传染源。要注意与溶组织内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的包囊及隐孢子虫卵囊甚至真菌相鉴别。保护水源、杀灭传播媒介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