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伤后应激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二)鉴别诊断:应与急性应激障碍、适应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鉴别。喹硫平、奥氮平可用于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睡眠、兴奋冲动,小剂量利培酮、阿立哌唑有助于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精神病性症状如妄想或类妄想观念,也有利于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如创伤性闪回。甲状腺素可作为SSRI类药物治疗的增效剂。
-
创伤后应激障碍
何鸣,1993;除初级皮质V1外,还要经V2,V3和V4等高级的视皮质的整合,再到颞叶以完成更为复杂的视觉信号的识别。(4)过分地惊跳反应。对随访到的110例(83%)入组者创伤3个月及13个月后进行IES和BSI评定,16例(26%)接受PD者13个月后诊为PTSD,对照组仅4例(9%),提示早期给予心理疏泄帮助创伤应激者疗效并不理想。
-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DSM-5将反应性依恋障碍(reactiveattachmentdisorder,RAD)、去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disinhibitedsocialengagementdisorder,DSED)、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disorder,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和适应障碍(adjustmentdisorder,AD)归入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中。汶川大地震1~
-
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路径(2017年版)
(4)测查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人格测查、应激相关量表、焦虑抑郁量自评以及他评量表、心理治疗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doc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路径表单.
-
分离性遗忘诊疗规范(2020年版)
分离型遗忘无法用正常的遗忘来解释,且不是由精神活性物质或神经系统及其他疾病导致的。谵妄患者伴有引起意识障碍的各种躯体疾病及功能紊乱,包括物质滥用、脑血管病、感染、任何原因导致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癫痫发作及经历麻醉手术等。4.团体心理治疗短期或长期的集体心理治疗有助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童年遭受虐待的患者。
-
分离性身份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此外,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障碍、神经认知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癫痫、躯体不适障碍、做作性障碍等均要与分离性身份障碍进行鉴别。
-
分离性遗忘
概述:分离性遗忘(dissociativeamnesiadisorder)的主要特征是患者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通常是创伤性的或应激性的事件,遗忘内容广泛,甚至包括个体身份。分离型遗忘无法用正常的遗忘来解释,且不是由精神活性物质或神经系统及其他疾病导致的。治疗:心理治疗:1.持续提供支持性心理治疗,建立有效的治疗关系。
-
分离性身份障碍
此外,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障碍、神经认知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癫痫、躯体不适障碍、做作性障碍等均要与分离性身份障碍进行鉴别。
-
苯二氮卓类药
概述:苯二氮类药是一类作用于中枢苯二氮类类受体,具有镇静、抗焦虑、肌肉松弛、抗惊厥作用的药物。主要品种:氯氮卓、地西泮、三唑仑作用机制:放射配体结合试验证明,脑内有地西泮的高亲和力的特异结合位点苯二氮卓受体。失眠症反弹:由苯二氮卓类和类苯二氮卓类药物引起的短暂综合症状可能会使失眠症复发并增强。
-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年轻患者多见于发作性睡病患者和抗抑郁药使用者,而年龄较大发病者预示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能,如帕金森病和路易体痴呆等。鉴别诊断: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需与夜间癫痫发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睡行症、睡惊症、梦魇、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脑肿瘤等躯体疾病相鉴别。告知转归,定期随访。
-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年轻患者多见于发作性睡病患者和抗抑郁药使用者,而年龄较大发病者预示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能,如帕金森病和路易体痴呆等。(二)鉴别诊断: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需与夜间癫痫发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睡行症、睡惊症、梦魇、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脑肿瘤等躯体疾病相鉴别。
-
延长哀伤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此外,有流产史、儿童期分离焦虑、童年虐待、父母离世、与逝者关系亲密、对逝者过度情感依赖、不安全的依恋关系、暴力性的致死事件、对亲人的去世缺乏心理准备、缺少有效的社会支持等因素都会增加个体患延长哀伤障碍的风险。(6)上述症状无法用重性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疾病加以解释。
-
The Lancet
为尊重患者隐私,请勿将知情同意书寄送给编辑部。·在EES(《柳叶刀》的在线投稿和同行评审网站)投稿时,应上传所有必要的其他资料。讲座,综述和专题讲座是针对全科医师的以疾病为主导的临床热点的概述,涵盖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管理学和预防医学,而综述涉及的主题范围较小,主要针对专科医师。
-
心因性精神障碍
可以分为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性障碍。定向力障碍,讲话言辞凌乱,有的还会出现木僵。适应障碍:主要以情绪障碍为主,如烦恼、不安、抑郁、不知所措,还有不愿与人交往、退缩等适应不良的行为,和失眠、食欲不振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诊断检查:注意与人格障碍及原先存在的精神疾病加重相鉴别。
-
柳叶刀
为尊重患者隐私,请勿将知情同意书寄送给编辑部。·在EES(《柳叶刀》的在线投稿和同行评审网站)投稿时,应上传所有必要的其他资料。讲座,综述和专题讲座是针对全科医师的以疾病为主导的临床热点的概述,涵盖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管理学和预防医学,而综述涉及的主题范围较小,主要针对专科医师。
-
延长哀伤障碍
此外,有流产史、儿童期分离焦虑、童年虐待、父母离世、与逝者关系亲密、对逝者过度情感依赖、不安全的依恋关系、暴力性的致死事件、对亲人的去世缺乏心理准备、缺少有效的社会支持等因素都会增加个体患延长哀伤障碍的风险。(6)上述症状无法用重性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疾病加以解释。
-
焦虑性障碍
焦虑性障碍是以焦虑为显著特点的一组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各种恐怖症等。
-
影响其他躯体疾病的心理因素
概述:影响其他躯体疾病的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factorsaffectingothermedicalconditions,PFAOMC)是DSM-5分类中的一种心理障碍,当躯体疾病受到心理或行为因素的不利影响时,可诊断为该病;③对个体构成了额外的健康风险;对患者进行有关躯体疾病及其治疗的教育:(1)帮助患者理解其感受和行为不一定妨碍其治疗。
-
人格-现实解体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2.人格解体状态被患者体验为一种自我整体的分离,如一个“自我”置身于自我身体之外观察自我的精神活动、身体或行为;此外要与惊恐发作、恐惧症、急性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其他分离障碍进行鉴别;轻度到中度脑损伤后,在没有意识丧失状态下也可出现此种状态。
-
认知治疗
适应证:认知治疗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障碍(包括惊恐发作、恐惧症、广泛性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杀及自杀企图、强迫症、成瘾行为、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心身疾病、进食障碍、人格障碍、婚姻冲突及家庭矛盾、儿童的品行及情绪障碍、性功能障碍及性变态等。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以偏概全,过度泛化;
-
人格-现实解体障碍
概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depersonalization-derealizationdisorder)是持续或反复出现人格解体和(或)现实解体的分离障碍。此外要与惊恐发作、恐惧症、急性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其他分离障碍进行鉴别;病程持续、慢性化则可能与个性缺陷、持续存在未解决的应激因素、以及“继发获益”有关。
-
影响其他躯体疾病的心理因素诊疗规范(2020年版)
这些影响是急性的(如应激性心肌病)或慢性的(如紧迫感、好斗引起高血压)。临床医生不应期待会诊精神科医生可使患者迅速“变好”,但精神科医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理解患者的言行,也可以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行为或情绪状态如何影响了躯体疾病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干扰了对所患疾病的必要及合理的治疗。
-
暴食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2.一般精神病理评估需要评估是否伴发特定恐惧症、社交恐惧、单相抑郁、双相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酒精滥用或依赖、边缘性人格障碍等。(二)鉴别诊断:1.神经性贪食暴食障碍和神经性贪食一样有反复的暴食,但暴食后没有防止体重增加的补偿性行为,因此患者常有体重超重或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