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动力学
心理动力学是强调心理能动性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一种理论体系。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也属此范畴。心理动力学认为,人的心理与行为是积极的、能动的心理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强调要深入了解病人的动机、需要、欲望及童年时期的经验等等。
-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简称DSM)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是一本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中最常使用来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DSM-II于1968年出版。常见的第二轴违常包括边缘型人格异常、分裂型人格异常、反社会型人格异常、自恋型人格异常,以及心智迟缓智能障碍。
-
认知领悟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是通过解释使求治者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又中国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首创,是依据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原理与中国实情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而设计的.如果初次会见时间许可,可直接告诉求治者,他的病态情绪和行为的根源是在幼年时期形成的。
-
约拿情结
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据马斯洛记录,他的学生们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通常的反应都是咯咯地笑、红着脸、不安地蠕动。人类中普遍存在某种约拿情结,即:不是追求高级需求,追求卓越、崇高的自我实现,而是相反,逃避高级需求,逃避卓越、崇高的人类品行。
-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为弗洛伊德所创立。根据病人当时的心理状态,用同情的语调引导病人将伴有严重焦虑和冲突的事情进入病人的意识中,将压抑的情感发泄出来。当这些从无意识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病态或幼稚情感和人际关系成为意识过程的内容时,这种不成熟的或“神经症性”的心理防卫机制就减弱了,移情问题也就随之消失了。
-
领悟疗法
领悟疗法,亦称中国的心理分析法或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分析法。其原理是用患者容易理解的,符合其生活经验的解释使其理解、认识并相信他的症状和病态行为的幼稚性、荒谬性,可以达到真正的领悟,从而使症状消失。适应症:焦虑性抑郁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症、“转化性”疾病、“躯体化”疾病、性心理变态等。
-
冲击疗法
概述:冲击疗法,又称“情绪充斥法”,与“爆破疗法”和系统脱敏法可通称为“暴露疗法”。这种强化被称作“负强化”。认知行为治疗者们认为,恐怖症病人的恐惧反应是以错误的认识和诱发焦虑的自我暗示为中介的,正是由于病人对刺激物作出与它的性质不相称的错误判断和评价,才导致他对该刺激物产生不必要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