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regulatedmedicalwaste)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医疗卫生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处理压缩后呈液体或半液体状的废物所释出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污染性物质;污染的锐器、含有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病理性和微生物性废物。
-
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
2.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在充分考虑雨雪、低温、高热等特殊天气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采样点的布局,进行清单式、台账式的采样点布置物资储备或建立有效的调用机制,就近就便保管,保证大规模核酸检测中采样管(单采、5混、10混)、咽拭子(鼻咽、口咽)、检测试剂、耗材、防护用品等物资充足供应。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第五十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五十五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医学科研、教学、尸体检查和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废物的管理,依照本条例执行。
-
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
(3)采集拭子要求。(3)样本检测完成后,检测结果为阳性时,需将生物安全柜和实验核心区的医疗废物在产生地点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然后按照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加样器架5个。医用防护口罩(头戴式)、外科口罩、隔离衣、防护服,无粉乳胶手套,鞋套,面屏或护目镜,帽子、洗手液等,按每个队员每天一套配置2-3天用量。
-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五)易于清洁和消毒;第三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接触医疗废物种类及风险大小的不同,采取适宜、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机构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21年版)
基本信息:《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21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11月25日《关于印发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21年版)的通知》(国卫医函〔2021〕238号)印发,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厅(局)遵照执行。标签为损伤性废物,并注明:密封药瓶或者安瓿瓶。
-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违反医疗废物管理规定的行为实施的行政处罚,适用本办法。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
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
【B】符合“C”,并1.对诊断明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康复期、晚期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能提供健康管理服务。2.预检分诊、首诊负责制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完全落实。【B】符合“C”,并1.对转入本机构或家庭的患者提供转诊后康复训练指导,保障康复训练的连续性。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
【B】符合“C”,并1.对诊断明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康复期、晚期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能提供健康管理服务。2.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5.在对儿童开展健康体检时做好视力、听力等宣教、检查、转诊工作。2.提供医学影像服务项目与本机构功能任务一致,能满足临床需要。
-
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 版)
1.5信息系统建设与安全:【C】1.配备电子健康档案系统。4.7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C】1.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等慢性病相关健康教育,筛查、识别患者。6.发现疑似肺结核患者及时转诊、报告并随访,对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动员其密切接触者到上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筛查。3.医务人员能落实手卫生规范。
-
WS/T 591—2018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标准正文: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5.2.3对确诊或疑似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进行正确使用口罩的培训;
-
WS/T 510—2016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3.2病室(房)inpatientroom病区内住院患者接受医学观察、诊疗、睡眠、休息和就餐的房间,一般配备床单元、隔离帘、座椅、呼叫系统、氧源、负压吸引系统、手卫生设施、卫生间、非医疗废物桶等。4.2.5应了解本病区、本专业相关医院感染特点,包括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
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
通过加强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减少假阴性或假阳性,杜绝出具虚假核酸检测报告的现象。保证检测所需采样管(单管、10合1、20合1等,建议使用灭活型采样管)、咽拭子(鼻咽、口咽)、检测试剂、医用耗材、防护用品、消杀用品等物资充足供应,且质量优良、型号规格适宜,办公用品、必要的生活用品等物资充足供应。
-
WS/T 825—2023 血站业务场所命名标准
GB18469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WS/T203输血医学术语WS399血液储存要求WS/T401献血场所配置要求3术语和定义:GB18469、WS/T203和WS/T4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1.2采供血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隔离放行、血液储存发放和质量控制场所。血液成分的制备使用和质量保证指南.
-
WS/T823—2023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
标准正文: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布局与设施要求、人员管理、物品管理、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医疗废物的管理与处置等。还可选用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空气洁净技术、空气消毒器、紫外线灯等净化空气。A.4产房内温度宜24℃~
-
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县标准
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六)辖区内健康教育网络健全,利用健康科普专家库、资源库和报纸、电视、网络等主要媒体,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四十)多措并举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
-
WS 694 —202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观察和救治临时特殊场所卫生防护技术要求
4.2.3.2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5000mg/L~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6.2.4终末消毒:当密切接触者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并离开医学观察场所后,由专业人员对场所内的物品和环境参照GB19193执行终末消毒。
-
2013年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2.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重点环节管理,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建立健全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消毒器械等进货验收登记制度和使用管理制度,索取、审核相关许可证明等文件。三、活动阶段:集中整顿工作分为工作部署、组织实施、总结评估三个阶段。(二)科学设置规划,强化队伍建设。
-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环发[2003]188号2003年11月20日起实施第一条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和规定。5、包装袋的颜色为黄色,并有盛装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如盛装感染性废物,应在包装袋上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箱体盖选用高密度聚乙烯与聚丙烯(PP)共混或专用料采用注射工艺生产。
-
国家卫生乡镇标准
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六)辖区健康教育网络健全,利用健康科普资源库、相关媒体和乡镇卫生院或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科普专业资源,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二十八)辖区内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及时申报。
-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
(七)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要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5、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熟练掌握常用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监督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
-
WS/T 592—201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
A.3.4.4按要求上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A.5.1.5有落实医院感染监测、手卫生、清洁、消毒、隔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疗废物管理等的具体措施与流程。A.5.2.4有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的制度及措施。A.5.6.6有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与执行的流程。
-
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或经临床专家综合评估需要进行血浆治疗的患者。有亚甲蓝过敏史的严禁使用经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主要输注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呼吸困难、过敏反应、输血相关低血压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感染性输血反应、其他/未知等。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基本要求
为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规范化管理,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24号令,以下简称《管理条例》)、《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45号令,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制定本标准。
-
WS/T 401—2023 献血场所配置标准
10.2献血场所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振荡保存箱、血液冷藏箱、血细胞分离机、离心机、电子采血秤、移液器和身份证识读器等。11.3献血场所应配备献血者健康检查及血液采集所需的物料,如标本管、血红蛋白检测试剂、血常规检测试剂、全血采集血袋、血细胞分离机专用耗材、止血带、胶布和口罩等。
-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
阳性人员使用后的采样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装入密封袋一并转运至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废物处置。:1.根据试剂说明书,将采集样本后的鼻拭子立即置于采样管中,拭子头应在保存液中旋转混匀至少30秒,同时用手隔着采样管外壁挤压拭子头至少5次,确保样本充分洗脱于采样管中。:1.隔离观察人员。需要时,进行核酸检测予以确认。
-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它适用于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动物实验、基因重组以及生物制品等使用的新建、改建、扩建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并明确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应以生物安全为核心,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同时根据实验需要保护实验对象不被污染,在建筑上应以实用、经济为原则。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第一版)
: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等室内空气的终末消毒可参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在无人条件下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消毒。: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感染防控指引(试行)
检查完后脱手套进行手消毒,更换一次性隔离衣。(九)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随访者至少须随身携带:健康教育宣传单(主要是咳嗽礼仪与手卫生)、速干手消毒剂、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乳胶手套、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医疗废物收集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状时,及时联系隔离点观察人员。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设区的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的落实,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负责本地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
WS/T 527—2016 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
该标准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3.3预检分诊pre-consultationcheck:医疗机构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在患者就医的第一时间,对来诊的患者预先进行有关传染病方面的甄别、检查并将疑似传染病患者分流至相对隔离的诊治区域。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第一版)
(三)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采取手卫生措施,尤其是戴手套和穿个人防护装备前,对患者进行无菌操作前,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其污染物品或污染环境表面之后,脱去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执行手卫生措施。3.脱卸防护装备的每一步均应进行手消毒,所有防护装备全部脱完后再次洗手、手消毒。
-
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7.5患者在病情容许时宜戴医用外科口罩,其活动宜限制在隔离病室内。8培训与健康教育:8.1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内容可包括常见经空气传播疾病的种类、传播方式与隔离预防措施,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及佩戴,呼吸道卫生、手卫生、通风等。9.5清洗、消毒产品应合法、有效。
-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宣传。(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结核病疫情监测与处置、流行病学调查、高发和重点行业人群防治、实验室检测和质量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督导、培训和健康促进等工作;(1)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5岁以下儿童,同时伴有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或者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
对尚未转运的风险人员、抗原检测阳性、核酸混管阳性的待复核人员、行动不便的病人和高龄老人等特殊人员,应上门采样,实行单采单检。核酸检测阳性者、密切接触者产生的垃圾和工作人员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等,参照医疗废物处理。流入地对近7天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
WS/T 697—202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
GB262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9082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T12903个体防护装备术语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YY/T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步骤5:摘防护面屏(护目镜),消毒内层手套;
-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
在对所保藏的病原微生物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订可靠、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护方案、相应标准操作程序、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及感染监测方案等;(二)实验室增加高致病性菌(毒)种或样本保藏内容;第二十一条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使用涉及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菌(毒)种或样本,应当经卫生部批准;
-
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1月25日正文: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为加强对安宁疗护中心的管理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
临床标本应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发病后第3~:各省级疾控机构、具备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地市级疾控机构、以及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实验室诊断方法建立和试剂、技术储备,随时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开展各项实验室检测工作。
-
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
第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的原则,应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能。委员会由机构领导、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负责对本机构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年度装备计划、采购活动等重大事项进行评估、论证和咨询,确保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
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二版)
经临床医师综合患者治疗等有关情况评估可以捐献血浆者。有亚甲蓝过敏史的严禁使用经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主要输注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呼吸困难、过敏反应、输血相关低血压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感染性输血反应、其他/未知等。
-
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2021年版)
2.学校汇总报告单内容应当包括学校不同年级男女生的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分布,脊柱弯曲异常、视力不良、龋齿、缺陷检出率,不同年级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健康指导建议。(五)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统一处理。解读: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
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单采血浆站的监督管理工作。(三)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被吊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证书未满5年的;第三十二条单采血浆站应当对血浆采集工作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血液制品原料血浆规程、《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等技术规范和标准。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
: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辖区内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应当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三版)》(见附件2)在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或感染者末次接触后14天。
-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第三十六条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遴选和患者用药适应症、使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的解释说明,详尽解答用药疑问。第五十八条医疗机构内的实习人员、进修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但尚未进行执业注册的人员和外包服务人员等,根据其在医疗机构内从事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类别,参照相应人员分类执行本规范。
-
单采血浆站基本标准(2021年版)
西地兰、肾上腺素、盐酸山莨菪碱(654-2)、重酒石酸间羟胺(阿拉明)或多巴胺、地塞米松(氟美松磷酸钠)、20%甘露醇、呋喃苯胺酸(速尿)、尼可刹米(可拉明)、5%碳酸氢钠、低分子右旋糖酐、50%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酸钙、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4.单采血浆信息系统应当满足电子记录的相关要求。
-
康复医疗中心管理规范(试行)
docx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10月30日全文:康复医疗中心管理规范(试行)为规范康复医疗中心的管理,提高康复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康复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制定本规范。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职责;
-
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引
一、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2)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
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
第十三条大规模检测实验室应当根据自身检测能力接收新冠病毒核酸样本,避免样本数量明显超出检验能力导致的样本积压、样本失效、检测结果反馈迟缓等问题。第十八条大规模检测实验室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每批次检测时,随机进行弱阳性和阴性室内质控,并定期参加国家或省级组织的室间质评。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轻症患者首诊隔离点观察工作方案
基本信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轻症患者首诊隔离点观察工作方案》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于2020年2月3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轻症患者首诊隔离点观察工作方案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19号)印发。3.无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基础性疾病及精神疾病。